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2007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广东卷)

有学者提出:"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则(自由与平等),已在新英格兰(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的法律上得到了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 7世纪的新英格兰已是一个法制国家
B. B17世纪的英国还处于封建势力的统治之下
C. 美国的民主政治早在17世纪就开始孕育
D. 欧洲在17世纪时并未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初,物理学本身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选项中推动这一变化的是

A. 电的发明和利用 B. 量子论的提出和发展
C. 经典力学的发展 D. 原子能在军事上的应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创立新土耳其后,凯末尔转而致力于创造新土耳其人这一同样艰巨的任务。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⑴"新土耳其"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⑵凯末尔为"创立新土耳其"和"创造新土耳其人"采取了哪些措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风云网》(1902年)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梁启超文中的欧洲"古学复兴"指的是什么?
(2)战国的"思想自由"状况在秦汉、宋明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梁启超所说的"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有何具体表现?
(4)欧洲的十四五世纪、中国的战国时期、梁启超所处的这个时代,有什么共同之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
英国人一定是丧失了所有的道德和自由感,否则怎么会对这场世界经历过的最重要革命,对它正在进行的庄严方式,不表敬仰赞赏。凡有幸目睹这一伟大城市最近三天发展的同胞,一定不会认为我的话是夸张的。
--《晨邮报》 1789年7月21日 论巴士底狱的陷落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1789-1815年的相关史实是否说明法国革命是一场"世界经历过的最重要革命"?为什么? 
(2)《晨邮报》的这则评论认为,英国对法国正在进行的事件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你的判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西汉设置刺史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A. 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 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 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 用泥制陶的事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

A. 人与人的关系 B. 人与自然的关系 C. 国与国的关系 D. 夷夏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 逐渐平民化 B. 逐渐贵族化 C. 逐渐神秘化 D. 逐渐宗教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下列哪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验有密切关系    (     )

A. 美英法 B. 英法俄 C. 美法德 D. 英法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年份
1840  1870    1900  1920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  14.8  8.4    7.1
A.

人工业化

B.

殖民战争

C.

资产阶级革命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4年,美国一个城市管理自来水的专员发现,该市自来水耗费量在某些三分钟的时段内会奇怪地突然增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 当时汽车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刚好是车主集中洗车的时间
B. 黑客通过互联网攻击自来水公司的电脑系统,导致数据显示错误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下降,统计数据计算错误
D. 当时电视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是广告时间,大家上厕所集中用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苦苦挣扎了近四个月之后,有着101年历史的美国最大中小企业商业贷款机构――CIT集团还是在本月走上了破产之路。破产前的CIT集团资产总额超过700亿美元,由此也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五大企业破产案。由此,我们联想到1929年-1933年发生的那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假如你是当时纽约的一位市民,下列哪项最符合你的心态(   )

A. "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 "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 "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 "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9年孙中山在演讲中指出:"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地底陈土"指的是

A. 清朝皇室 B. 资产阶级保皇派
C. 地痞、土匪、烟贩 D. 军阀、官僚、政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指的是(   )

A. 苏联解体导致全世界独立国家数量增多
B. 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中、日、俄势均力敌的格局
C. 美国日益受到欧、中、俄等力量的制约
D. 区域集团化使世界分裂成几个相互隔绝的地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1年尼克松宣称:美国将不接受以美元兑换黄金,外国人可以任意处置美元,外国银行家可以任意决定美元价值。这表明

A. 美国和西欧盟友关系严重恶化
B. 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动摇
C. 欧元出现导致美元地位下降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解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

A.

B.

C.

D.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在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 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 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 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 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2年国统区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骂为冷血动物。"这主要反映了

A. 民众普遍的厌战心理 B. 舆论对军人的评价很低
C. 舆论对滥抓壮丁的抗议 D. 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

A. 明朝 B. 清朝 C. 民国 D. 新中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61年5、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决定在三年时间内减少2000万城镇人口。其主要目的是

A. 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B. 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C. 支援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D. 缓解国家的经济困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共同纲领》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它 ()

A. 确立了国家性质 B. 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针
C.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D. 规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作出的重大部署是()

A. 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 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C. 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D. 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1)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2)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
材料二 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据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3)新中国"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在农业方面开展了哪些运动?
(4)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对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以其世俗主义标志着近代的开端。
--据(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⑴"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在欧洲以德意志、瑞士和英国的宗教改革为典型。三国宗教改革的发动者分别是谁?
⑵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所示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 实业救国的思潮
C. 工人阶级的诞生
D.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

A. 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的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B. 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的压迫
C. 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D. 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了借口,而黄金提供了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 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 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动力
C. 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 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