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黑龙江省“五校联谊”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当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技术耕作的场景时,我们知道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

A.神话传说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汉朝时期 D.唐朝时期
来源:2010年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一期末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并相互交融
B.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是自给自足
C.生产工具、技术不断演进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D.人口的增加既为农业发展提供劳动力,又带来了巨大压力
来源:2010年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一期末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魏晋以来中国古代三次人口南迁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主要是(    )

A.受南方先进的经济文化的吸引
B.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C.南方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的吸引
D.北方气候寒冷,造成生存环境艰难
来源:2010年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一期末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出现的雇佣劳动关系与租佃契约关系相比较最突出的特点是(     )

A.雇工与雇主之间没有契约关系,身份更为自由
B.有利于雇工与商品经济发生关系
C.更有利于提高雇工的生产积极性
D.有利于雇工在支配产品方面拥有更大的发言权
来源:2010年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一期末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明清时期,农耕经济已经没落
②明清鼎盛时期综合国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③重农抑商、禁海闭关政策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顺利发展
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但发展缓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来源:2010年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一期末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航路开辟的决定性因素是(  )

A.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B.《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流传的影响
C.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
D.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航海、造船技术的发达
来源:2010年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一期末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同点是(   )

A.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 B.以科学实验成果为先导
C.源于技术工人的实践经验 D.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来源:2010年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一期末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快的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    )

A.发生的范围十分广泛 B.科学与生产的结合加强
C.新技术、新设备的普及 D.各国统治者重视程度加强
来源:2010年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一期末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工业国可以从世界范围内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并进行投资,这标志着(  )

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经济全球化形成
来源:2010年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一期末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洋务运动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主要评判依据是(  )

A.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维护统治   B.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C.洋务运动开启了我国的近代化进程 D.吸取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来源:2010年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一期末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措施中不仅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色彩的是 (   )

A.断发易服 B.缠足 C.婚姻自由 D.改用阳历
来源:2010年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一期末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  )

A.由苏维埃国家掌握一切经济命脉 B.在一定范围内恢复了资本主义
C.经济建设依靠广大工农劳动群众 D.在经济建设中以计划经济为主
来源:2010年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一期末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因美国的股市崩溃而引发并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B.其根本原因是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远远低于商品的供给
C.它带来的损失远远超过一战造成的损失
D.它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进一步激化,恶化了国际关系
来源:2010年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一期末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全世界,这主要是因为(    )

A.世界市场的作用      B.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据优势
C.美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大国  D.经济规律在起作用
来源:2010年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一期末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罗斯福新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避免走上法西斯侵略的道路
B.它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主义、进入政府干预经济的新时代
C.它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危机问题,被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继承和借鉴
D.它是生产关系为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作的调整
来源:2010年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一期末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西方国家大力干预国民经济,对其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B.制定指令性经济计划
C.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 D.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
来源:2010年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一期末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下列说法中,哪项不符合 “人民资本主义”的内容

A.股票呈现出分散化趋势
B.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不存在
C.企业的决定权掌握在企业普通职工手中
D.股票分散化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势
来源:2010年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一期末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的出现都是(  )

A.国家干预经济的结果 B.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C.资本社会化的需要 D.企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
来源:2010年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一期末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目的是(   )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加快落实“大跃进”的方针
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 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问题
来源:2010年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一期末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深圳、珠海是我国的第一批经济特区,其特殊性表现在(  )

A.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对外关系可以独立自主
C.突破了计划经济的限制 D.具有特别的行政权利
来源:2010年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一期末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深远影响是 (  )

A.平息了农民不满余粮收集制而发动的暴动
B.改善了人民的极端困苦的生活
C.恢复了国民经济
D.探索了一条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来源:2010年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一期末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走了一些弯路,主要原因在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来源:2010年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一期末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资料统计四川在20世纪50年代森林覆盖率仍有20%,6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只剩下9%,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急剧增长 B.盲目垦荒及商业性的采伐
C.长江流域洪灾频繁 D.“大跃进”运动中大炼钢铁
来源:2010年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一期末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B.个体手工业联合成集体合作化
C.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来源:2010年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一期末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中期,美国财政部长霍事勒得意地宣称:“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与这句话相关的是

A.《减税贸易总协定》签署 B.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C.乌拉圭回合谈判启动 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来源:2010年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一期末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目前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科技革命为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B.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一步步缩小
C.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掌握着主导权
D.全球化过程中国际分工日趋成熟,跨国公司数量增加,有效利用了世界资源
来源:2010年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一期末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它们都(   )

A.充分发挥了计划经济特有优势 B.完全忽视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C.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为出发点 D.运用政权对国家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来源:2010年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一期末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欧共体正式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的标志是

A.《罗马条约》签订 B.《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
C.欧盟正式成立 D.欧元正式启用
来源:2010年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一期末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为顺差,“-”为逆差

年代
1950
1960
1970
1980
与日本
+2.4
+2.0
-15.9
-19.4
与欧共体
+2.0
+10.7
-5.8
-17.8

准确反映了:
①二战后美国经济衰退 ②20世纪60-70年代日本、欧共体经济的迅速发展 ③20世纪6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快于欧共体   ④二战后资本主义陷人了经济危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来源:2010年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一期末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发达国家尽享全球化“红利”,广大发展中国家却饱受贫困、落后之苦,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  )

A.取消国际不等价交换 B.免除发展中国家外债
C.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D.缩小各国间贫富差距
来源:2010年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一期末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共9分)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户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请回答:
(1)“小户”和“大户”各指什么?
(2)大户和小户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3)这种生产关系后来的发展势头如何? 导致它这样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来源:2010年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一期末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共18分)2005年10月26日,89岁的荣毅仁先生在北京逝世,走完了他跌宕、传奇的一生。以他为代表的自上世纪创业至今的荣氏家族史,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更名为“茂新”面粉厂。1905年又设立振新纱厂,1912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中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历经20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到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
材料二  1927年。蒋介石以荣氏企业认购国库券不力,下令封杀他们在无锡的产业,迫使荣宗敬认购巨额库券而了事。八一三事变后,荣氏企业备受重创,申新一、二、八厂全部被毁,其他企业不同程度遭受损失、劫掠和强占。在此逆境下,荣氏家族为求生存,历经艰难,将申新四厂、福新五厂迁往后方。抗战胜利后,荣德生力阻荣氏部分企业向海外拆迁,坚守产业,迎接新中国的到来。
材料三 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困难,不仅资金紧张,原料也供应不足。国家通过发放贷款、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等方法,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支持,实现新的复苏。
材料四

上海工商业代表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左一为荣毅仁)
材料五  在新时代,荣毅仁、荣智健父子,一南一北,纵横商海,叱咤风云,财富神话再次震撼世人,荣氏家族三度名列《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排行榜首位。荣氏家族在中国、在世界各地正续写着新的辉煌和传奇。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华网》
(1)荣氏家族企业在20世纪前20余年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回答从1927年至1949对荣氏企业的发展形成阻力的政治力量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四、五和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荣氏企业采取了什么政策?

来源:2010年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一期末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纵观世界近现代历史,欧洲特别是西欧国家主宰世界达到一个多世纪。西欧国家间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霸权进行了多次斗争,而这些斗争的结果也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起了决定性作用。但从一战开始,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不可逆转地走向衰落。
材料二  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材料三  1951年,法、意、比、荷、卢、联邦德国六国决定把各自的煤钢工业置于共同的管理之下,建立煤钢联营。1958年,六国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60年代中期建立的欧共体,向着经济政治联盟的方向发展。1991年底,欧共体12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首脑会议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洲联盟”。
材料四  1971年尼克松说:“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地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以上材料均摘自《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结合史实分析欧共体成立的原因目的。从世界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来看,西欧国家关系变化呈现出什么特征?
(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西欧国家在联合过程中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

来源:2010年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一期末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