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物理 / 试卷选题

人教版物理初二物理声音的特征课后训练

把铝箔放入CuCl2溶液中,铝箔表面覆盖了红色物质,一会儿又有大量气泡冒出。同学们对“放出气体”这一异常现象进行猜想、实验。其中没有价值的是
A 小宇同学推测气体是氢气并检验
B 小琪同学猜想CuCl2溶液呈酸性并测定
C 小寒同学认为气体是氨气并检验
D 小梁同学认为试剂变质,更换后再实验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卷(江苏徐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生产生活中,你会发现“化学就在身边”。
(1)     洗洁精能清除油污,这是利用它的_____作用。
(2)   上海世博园内安装的“直饮水”机,采用“活性炭+超滤层+紫外线”净水工艺。活性炭在此起_____作用,净化后的水属于_____(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   在农业生产中,施用的草木灰(有效成份为K2CO3)属于_____肥。
(4)   在含有硫酸镁、硫酸铜的工业废水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是(填写化学式)_____。
(5)     化学为体育不仅雪中送炭,而且锦上添花。举重、体操等项目的运动员在比赛前常用白色的“镁粉”搓手,这是因为“镁粉”质轻、吸水性好,可做防滑剂。
“镁粉”的有效成份是碱式碳酸镁,它不可燃,300℃即分解,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Mg5(OH)2(CO3)4 5MgO+X+4CO2↑,则X的化学式是_____;根据这些信息,还能推断出“镁粉”的另一种用途是_____。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卷(江苏徐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中的物质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常见的无色液体,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甲是生活里常用的燃料。根据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有些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是_____;
(2)D→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反应。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卷(江苏徐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   写出仪器a、b的名称。a是_____;b是_____。
(2)   若用B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烷是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填装置编号,下同),收集装置应选_____;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右图是“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的改进装置。主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1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mL的水,再按图连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
①               白磷从燃烧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瓶内水面的变化是_____;若实验非常成功,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_____mL。
②               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50mL水,在实验过程中起到哪些作用?_____(填写序号)
a.加快集气瓶冷却  b.液封导气管末端以防气体逸出  c.缓冲集气瓶内气压的骤然升高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卷(江苏徐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做完“铁在氧气里燃烧”实验后,小冬同学有两个疑惑不解的问题,于是她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问题1]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有没有铁呢?
[查阅资料1]
(1)   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3O4和Fe2O3两种(FeO极易被氧化为Fe2O3);
(2)   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的溶液。
[实验探究]
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装入试管,加入_____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说明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含有铁。

 
Fe3O4
Fe2O3

分解温度/℃
1538
1400

熔点/℃


1535

 [问题2]铁燃烧的产物为什么不是Fe2O3呢?
[查阅资料2]
(1)   Fe3O4和Fe2O3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见表:
(2)   Fe2O3高温时分解成Fe3O4
[理论探讨]
根据实验现象,并结合表中数据,可推知铁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应在_____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Fe2O3已分解,所以铁在氧气里燃烧的产生是Fe3O4
[拓展延伸]
(1)   实验中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必须_____;
(2)   Fe2O3高温时会分解成Fe3O4和一种气体,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   有些超市的食品密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黑色的FeO粉末,若粉末的颜色_____,就说明包装盒破损进气,这样售货员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卷(江苏徐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称取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10g,配制成溶液,再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 = CaCO3↓+2NaCl)。反应时CaCl2溶液与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解决以下问题:

(1)计算样品中NaOH的质量;
(2)计算所加C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恰好完全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pH______7(选填“>”、“<”或“=”)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卷(江苏徐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由细线吊着的轻质小球,产生了互相吸引的现象,则该小球〔   〕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S闭合后,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   〔   〕

A.灯L1变亮,灯L2变暗,电流表示数变大
B.灯L1变暗,灯L2变亮,电流表示数变小
C.灯L1亮度不变,灯L2变暗,电流表示数变大
D.灯L1亮度不变,灯L2变暗,电流表示数变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方框内有两只电阻,不知道是怎样连接,也不知道每只电阻各是多少,测量A、C之间的电阻,测得值是10Ω;用导线将B、D连接起来,再次测量A、C之间的电阻,测量值不可能的是         〔    〕
A.10Ω     B.20Ω     C.5Ω       D.0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热壶、电铃的主要部件都是电磁铁
B.电吹风、洗衣机的主要部件都是电动机
C.电能表、验电器都是用来测量电流大小的仪器
D.电冰箱门上的密封条、VCD播放用的光碟都是应用了磁性材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手轻按自己喉咙两侧,张开嘴小声发出“啊”,手感觉叫喉部振动幅度小,再大声“啊……”时手感觉喉部振动幅度大,为说明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整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功能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传播方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在处建筑都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   原理造成的声音效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会“拐弯”的声音
气温影响空气密度,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则声速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由此声源产生的声音一定由声源处沿直线向四周传播。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是向上拐弯的。
(1)赤日炎炎,在水沙漠或戈壁滩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叫喊声,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音传播时是    拐弯的。
(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是: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途径   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祖英和汤灿都是湘籍著名歌唱演员。当她们表演女声二重时,我们仍能分辨出她们的声音来,这主要是因为她们的歌声有不同的(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音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音高。
那么发声体是_ _,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是 (选填:“升高”、“降低”或“”相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6所示,甲图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乙图中的游泳者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  中传播;丙图中小白兔能分辨出叫门的不是外婆,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在表演二胡时,首先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声
     (填“响度”或“音调”)。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二胡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洋发生里氏9级地震,引发了巨大的海啸,有几十万人遇难。这次灾难之后,国际上加强了对海啸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建设。地震发生时会产生次声波,已知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若某次海啸发生的中心位置到最近的陆地距离是300Km,海浪推进的速度是200m/s,则岸上仪器从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陆的时间是  s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习了《声音的特性》后,小明和他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几个探究实验:
甲: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发出的声音不同。
乙:用医用听诊器了解人的心脏跳动的情况。
丙:用二胡和小提琴同时演奏《二泉映月》。
丁:使正在发音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你认为能探究影响声音特性的实验有哪几个?各探究了哪些特性?其它实验虽然不是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