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调研测试历史卷

在世界古代文明中有一种文字:“以铁笔或泥锥书写在潮湿的泥板上,所写之物,如需永久保存者,写好后即晒干或烘干”。这种文字对应的古代文明的地理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来源:2011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他登基伊始,就开始让人设计修建他的陵墓。由于修建陵墓的地方吉萨,周围只有沙漠,所以必须从遥远的采石场运来石料,总数大约有二百万块,每块最大达三吨重”。 文中的“他”当指:

A.秦始皇 B.汉穆拉比
C.汉武帝 D.埃及法老
来源:2011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个等级的成员一生都不改变……而且他们的子孙后代也是一脉相传。他们也不允许和另外等级的姑娘联姻,不允许和另外等级的人交友”。这段文字描述的是:

A.封建制度 B.种姓制度
C.门阀制度 D.奴隶制度
来源:2011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学家顾准曾说:“唯一行得通的办法,是使行政权不得成为独占的,是有人在旁边‘觊觎’的,而且这种‘觊觎’是合法的,决定‘觊觎’者能否达到取而代之的,不是谁掌握的武装力量比谁大”。符合这一理念的政治体制是:

A.伯里克利时期的雅典 B.19世纪下半叶的德国
C.法老时代的古代埃及 D.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
来源:2011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乔尔•科特金在《全球城市史》中说:“城市商人和手工业者躲在安全的城墙后面,他们享受到的独立性是东方城市居民所无法想象的。这里既没有皇帝、哈里发和苏丹限制私有财产权,也没有商人阶层的行业协会特权”。材料所述现象最早当发生于:

A.中世纪初期的西欧 B.中世纪初期的东欧
C.中世纪后期的西欧 D.中世纪后期的东欧
来源:2011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是牧野之战想象图。要想复原牧野之战的真实情形,专家可资凭借的价值最高的材料是:

A.周初“利簋”铭文
B.《史记·周本纪》
C.小说《封神演义》
D.电视剧《封神榜》
来源:2011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全球通史》这样描述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依材料推断,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应是:

A.夏 B.商
C.周 D.秦
来源:2011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元和年间,主管财政的宰相奏请减少内外官俸,但被大臣崔祐驳回。崔祐任职的机构应是: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御史台
来源:2011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一情况折射出唐朝:

A.农业生产的发达 B.泉州口岸的开放
C.西域都护的作用 D.对外交流的繁荣
来源:2011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契丹人建立的政权在图的:

A.A处
B.B处
C.C 处
D.D处
来源:2011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史》载某一机构的职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该机构应是:

A.宣政院 B.吏部
C.中书省 D.行省
来源:2011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历史上某朝“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该朝是:

A.秦朝 B.汉朝
C.宋朝 D.明朝
来源:2011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492年10月12日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以后,他便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当他返回西班牙时,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并在宫内设宴招待……”。文中的“英雄”是指:

A.迪亚斯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来源:2011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世纪的一位著名作家常征引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论述,来反思、探索人类的问题,强调每个人都可以创造自己的命运。这位作家代表的思潮是:

A.文艺复兴 B.马克思主义
C.启蒙运动 D.乌托邦思想
来源:2011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那个距今二百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八年,最终赢得了独立”。材料描述的是:

A.拿破仑战争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兰西内战 D.德意志统一战争
来源:2011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以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信前往水晶宫为万国博览会剪彩,女王当时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女王的自信和骄傲主要来自:

A.“光荣革命”成功 B.君主立宪制度的完善
C.日不落帝国建立 D.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
来源:2011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歌记录了一个国家的历史追求。以下属于德意志帝国国歌的应是:

A.统一、权力和自由,是我们千秋万代的誓言
B.这就是星条旗,愿它永远飘扬;在这自由国家,勇士的家乡
C.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D.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
来源:2011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来源:2011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西方列强获得这些特权的最初形式是:

A.建立殖民地 B.设立租界
C.抢占租借地 D.划分势力范围
来源:2011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学大师章太炎曾作唱词:“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他对洪、曾两人的评价着眼于:

A.民族意识是否坚定 B.阶级立场是否先进
C.是否提倡男女平权 D.是否弘扬传统文化
来源:2011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批评近代中国某一派别:“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而不知有国务”。文中的“□□”应是:                                                                   

A.洋务 B.政务 C.时务 D.事务
来源:2011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旭麓先生说:“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1860年)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这里的“新陈代谢”是指: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 B.清朝统治阶级内觉醒出现“变局论”
C.中国开启了现代化的大门 D.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来源:2011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庆龄曾回忆说:“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国际局势”是指:

A.一次大战结束 B.十月革命胜利
C.巴黎和会召开 D.日本出兵山东
来源:2011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历史教科书中写到:“会议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该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中共三大
C.中共八大 D.八七会议
来源:2011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诗人在1956年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清朗的日子闪射着辉煌的阳光!”该诗句表达了:

A.对解放战争胜利的美好祝愿 B.“大跃进”开始初期的信心
C.对未来中国全面开放的期待 D.三大改造完成背景下的欣喜
来源:2011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电视剧《鸽子哨》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有:“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歌词中的“大会”是:

A.中共七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九大 D.十三届二中全会
来源:2011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许倬云在《历史大脉络》中说“当交战双方战得难解难分时,……潘兴(1860—1948年,美国将军)率军到法国,‘我们来了!’一句,表示了美国报答法国帮助其独立之恩,这是美国成为世界巨强的第一次啼声”。潘兴率军到来加速了:

A.克里木战争结束 B.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C.普法战争结束 D.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来源:2011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震撼世界的十天》里写道:“布尔什维克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文中“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当指:

A.财富与权力 B.平等与自由
C.面包与和平 D.公正与法制
来源:2011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地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发生于:

A.英法百年战争之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D.美苏的冷战结束后
来源:2011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为美国于某段时间援助欧洲各国每人的美元金额,对此表格最合理的解释是:

A.欧洲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经济残破,美国给予贷款援助
B.美国援助欧洲各国是与社会主义势力的兴起与发展相关联
C.此援助帮助欧洲复兴,助长了德、意、日等轴心国的势力
D.美国经济援助西欧是希望完全以经济手段来解决战后问题
来源:2011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马克思说:“中世纪是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以便一切从头开始。”然而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结构中有利于制度创新的各种因素通过一系列彼此连结的历史运动而会聚、互动。从文化史的角度看,各种迹象充分表明,人类正在走出中世纪这个“死亡之门”。
(1)马克思所说中世纪西欧的“粗野”状态在政治和宗教领域有何表现?
(2)近年来史学界对西欧中世纪有了新的诠释,认为“黑暗的时代”里也有一些光明,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3)1500年前后,西欧是通过哪些历史运动走出中世纪的?

来源:2011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自周代以后,我国开始确立了一套地方行政制度。秦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由皇帝直接任命郡守和县令;汉代借鉴秦朝灭亡的教训,在继承秦代地方制度的同时也部分恢复了周朝旧制。到了元代,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控制,开始设立行中书省,标志着中国地方行政制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1)按示例完成周、秦、汉初、元四朝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过程空格填写。

(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趋势。

来源:2011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中国的儒学:
材料一: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则进一步说: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雠。杀掉昏主暴君,孟子甚至认为不是弑君,而是“诛独夫”。
——汪丁丁《简论王元化先生自由主义思想的复杂性》
材料二:董仲舒……一生最大的努力,是将先秦的各种不同学派糅合成一个相当庞大的学术系统,所有的先秦学术在他手上成为一个综合体。
——许倬云《从历史看时代转移》
材料三:宋朝正巧是要对儒家经典重新作出诠释的时候。……研究儒家的力量才称得上真正成熟……
——许倬云《从历史看时代转移》
(1)材料一反映出孔子和孟子所强调的君臣关系具有怎样的特征?
(2)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学术系统”有何主要特征?
(3)为材料三中的“真正成熟”说明理由?
(4)依次陈述以上三个时期儒学变化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

来源:2011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那次的战争(注:发生于1840—1842年)我们称之为鸦片战争,英国人则称之为通商战争,两方面都有理由。关于鸦片问题,我方力图禁绝,英方则希望维持现状:我攻彼守。关于通商问题,英方力图获得更大的机会与自由,我方则强硬要维持原状:彼攻我守。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之为鸦片战争,英国人则称之为通商战争,两方面都有理由。”分别说明你对“两方面理由”的理解。
(2)为什么说“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3)你如何看待这次战争的实质,简述理由。

来源:2011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三张图片反映了天安门见证的中国历史巨大变迁。请配上解说词。

来源:2011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诗人艾尔弗雷德·丁尼生(1809—1892)曾于1842年写过一首预言诗:《洛克斯利田庄》,以下是这首诗的部分诗句:
因为我曾对未来作过考察,凭人的眼睛极力远眺,
见到世界的远景,见到将会出现的种种神奇精妙;
看到天空里贸易不断,神异玄妙的航队来往频频,
驾紫色暮霭的飞行者纷纷降落,带来昂贵的货品;
我听到天上充满了呐喊,而交战各国的空中舰队在蓝天的中央厮杀,
降下了一阵令人惊怖的露水;
同时,在遍及全世界的暖暖南风劲吹的飒飒声中,
在雷电的轰鸣声中,各个民族的军旗只顾往前冲;
直到战鼓不再咚咚地敲得人心惊肉跳,
直到战旗在全人类的议会里卷起,在全世界的联邦里卷起。
(1)用20世纪上半个世纪的史实解释诗中划线部分所描写的“种种神奇精妙”。
(2)在20世纪,“全人类的议会”或“全世界的联邦”是怎样建立的?

来源:2011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7年3月25日,欧盟27国领导人云集柏林,共庆欧盟五十周年,并联合签署了《柏林宣言》。欧盟各国为和平、发展、合作所作的努力,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1950年5月9日)
材料二:“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已经没有了昔日称雄于世界的威风。……欧洲的统一不会在一夜之间实现,也不会仅仅靠一项计划来完成。……建立共同的经济制度所依赖的那种利益之间的融合……可以成为一种催化剂,促使因粗暴的分割而长期敌对的国家,相互形成一个更大和更牢固的社会。”
——摘自《欧洲一体化理论与历史文献选读》
材料三:欧美主要国家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表(1913年指数为100)

材料四: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1)《舒曼计划》认为欧洲要实现联合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简述理由,
(2)材料二指出,“欧洲的统一不会在一夜之间实现,也不会仅仅靠一项计划来完成”,欧洲通过哪些具体进程来实现联合的?
(3)结合材料四、五,谈谈为什么“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2分)
(4)欧洲的联合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试评述欧洲联合的影响。

来源:2011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