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 / 试卷选题

酸和碱

实验室许多药品都需密封保存,下列对药品密封保存原因的解释,错误的是

A.浓盐酸——防止挥发
B.NaOH溶液——防止与CO2反应
C.浓硫酸——防止吸水
D.生石灰——防止与氧气反应
来源:酸和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鸡蛋清7.6-8.0 B.柠檬2.2-2.4
C.西红柿4.0-4.4 D.牛奶6.3-6.6
来源:酸和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维持人体的健康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内的体液保持不同的酸碱性

体液
尿液
胃液
血液
pH
4.7﹣8.4
0.9﹣1.5
7.35﹣7.45

A.人体放出尿液一定呈酸性
B.人体的血液一定呈碱性
C.人体的胃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D.pH试纸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来源:酸和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要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A.CuO(Fe)-在空气中灼烧
B.NaCl(Na2CO3)-适量稀盐酸
C.Fe(Cu)-足量稀硫酸
D.CO2(CO)-通过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来源:酸和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固体粉末可能由氯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搅拌,有不溶物;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固体粉末中一定有

A.碳酸钠 B.氯化钠 C.碳酸钙 D.氢氧化钙
来源:酸和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性质说法错误的是

A.浓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B.浓硫酸与水混合时溶液温度迅速升高
C.浓硫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而被装入干燥器中使用
D.浓硫酸腐蚀衣物和皮肤是物理变化
来源:酸和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H<7的雨水叫酸雨
B.PH越小,酸性越弱
C.证明溶液里面含有Cl-,只需要加入AgNO3溶液
D.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是碱性溶液
来源:酸和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A.向H2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
B.向Mg(NO3)2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
C.将浓硫酸加入蒸馏水中并不断搅拌
D.将(NH4)2SO4和熟石灰混合研磨
来源:酸和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关酸碱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工业上常用稀硫酸除铁锈
B.水壶中的水垢常用食盐水来清洗
C.炉具清洁剂中的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D.碳酸钠俗称纯碱,常用于玻璃、造纸、洗涤剂的生产
来源:酸和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②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④用稀氨水涂抹在蚊子叮咬处(分泌出蚁酸)止痒.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④
来源:酸和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化学原理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你认为有明显错误的是

A.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3]治疗胃酸过多:2Al(OH)3+3H2SO4═Al2(SO43+6H2O
B.处理硫酸厂排出的污水:Ca(OH)2+H2SO4═CaSO4+2H2O
C.处理炼铜厂用黄铜矿(CuFeS2)、辉铜矿(Cu2S)炼铜排出的废气:SO2+2NaOH═Na2SO3+H2O
D.新使用的铝制品,浸水部分变黑:2Al+Fe2(SO43═Al2(SO43+2Fe
来源:酸和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市湘江风光带桥头广场上介绍侯德榜曾在株洲开办“永利化工厂”,利用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下列有关联合制碱法的原料(氯化钠、二氧化碳、氨气、水)与产品(碳酸钠、氯化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酸钠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B.氯化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海洋、盐湖、盐井、盐矿等都是氯化钠的来源
C.侯氏制碱法消耗了二氧化碳,极大地缓解了酸雨的形成
D.氯化铵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来源:酸和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来源:酸和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则滴管甲、乙和烧杯①②中的物质可能是

A.甲:水,①:食盐;乙:水, ②:蔗糖
B.甲:水①硝酸铵;乙:稀盐胶, ②:铁
C.甲:水①氢氧化钠; 乙:稀硫酸 ②:锌
D.甲:水①生石灰;乙:稀盐酸 ②:氢氧化钠
来源:酸和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aO中的CaCO3
滴加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B
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固体
分别取等量的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的为硝酸铵
C
检验盐酸中是否含有硫酸
滴加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硫酸
D
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溶解,过滤,蒸发滤液;洗涤、干燥滤渣

 

来源:酸和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能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象是

来源:酸和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重要的化学试剂,初中化学中许多实验都用到了盐酸。
(1)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观察到瓶口有        产生。下列实验中一定不会用到盐酸的是         (填序号)。
A.除去熟石灰中的石灰石       B.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D.除去铁钉上的锈迹
(2)用盐酸按照下图的方式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向烧杯中逐滴滴入盐酸至过量的过程中,能够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以下证明盐酸过量的操作及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滴加石蕊溶液,搅拌后溶液变蓝
B.另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C.加入蒸馏水,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D.加入金属Cu片,产生气泡

来源:酸和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包固体,可能含有Cu(NO3)2、NH4NO3、Na2CO3、Ba(NO3)2、NaCl、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取少量固体与熟石灰研磨,无氨味。由此判断:原固体中一定不含          
(2)另取少量固体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实验①中无沉淀产生,实验②中无气体产生。
由实验①、②判断:原固体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          
(3)为进一步探究原固体的组成,取无色溶液A,向其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判断:原固体中一定还含有                     
(4)根据上述判断,可推知(2)中实验②所得滤液B中的溶质有HNO3、Ba(NO3)2          

来源:酸和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组成相似的盐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①Cu(NO3)2溶液和CuSO4溶液都含有大量          (填离子符号)。
②向Cu(NO3)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片,充分反应后,可看到的现象是                ,下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2)除上述实验外,在溶液中与Cu(NO3)2和CuSO4均能反应的物质还有              (任举二例,填化学式,下同)
(3)在溶液中能与CuSO4反应而不与Cu(NO3)2反应的物质有                    (任举一例)。

来源:酸和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如图是某无色溶液X与不同类物质间反应的知识网络.请回答:

(1)若X是稀盐酸,Y是红色溶液,A是一种指示剂,则试剂A的名称是_________
(2)若X是稀盐酸,Y是白色沉淀,则A、B、C、D四种物质依次为:A是_________ ,B是_________ ,C是_________ ,D是_________
(3)若X是稀硫酸,D是碱,则X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其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

来源:酸和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A—G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的浓溶液能挥发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从C→D的反应过程中有蓝色沉淀生成,E为白色沉淀。下图是这些物质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

(1)请写出化学式:A                ,F               
(2)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            
(3)在A→E的反应过程中,A与G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所得溶液的pH    7(填“>”、“=”或“<”)。
(4)C溶液与铁粉反应后,取剩余固体加入盐酸,没有气体放出。请分析:C与铁粉反应后的溶液组成中除了H2O外,一定存在的物质有                ,可能存在的物质有                      

来源:酸和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白色固体由CuSO4、MgCl2、CaCl2、NaOH、Na2CO3中的三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相关实验及现象如下(微溶性物质按可溶处理):

综合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2)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3)原白色固体中只有一种物质没有确定其是否存在,要确定其是否存在,还需补充的实验是     

来源:酸和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科发现暖水瓶中有一层淡黄色的水垢.据悉,该地区的水垢中除了碳酸钙外,无其它盐类.他想探究还有没有其它物质,于是他收集水垢后经低温烘干进行下列实验:

(1)取2.5g水垢按图甲中的A装置高温加热充分反应(已知CaCO3CaO+CO2↑),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B、C装置,实验后发现C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增加了0.88g.
①写出C装置中发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B装置中的浓硫酸是用来吸收反应中产生的水蒸气,这是利用了浓硫酸的        性.
③该水垢所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2)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实验,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原因是                

来源:酸和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氢氧化钠俗称__________。
(2)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固定装置省略)进行NaOH与CO2气体反应的实验。若A与C连接,将分液漏斗中部分NaOH溶液注入烧瓶中,然后关闭活塞并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    Na2CO3+H2O+CO2=2NaHCO3;    NaHCO3+NaOH=Na2CO3+H2O
将(2)中实验后烧瓶内的溶液在低温下蒸干得到白色固体X,则X的组成可能有四种情况,分别是:
Ⅰ.NaOH,Na2CO3;   
Ⅱ.____________;   
Ⅲ.______________;   
Ⅳ.NaHCO3
(4)根据以上信息,请设计一种以100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和CO2气体为原料获得Na2CO3溶液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酸和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乙炔(C2H2)气体和氧气反应能产生高温火焰,工人师傅常用氧炔焰切割或焊接金属。乙炔由碳化钙(块状固体,化学式为CaC2)与水反应生成,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做出猜想】小明经过思考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猜想一:CaO;猜想二:                    ;猜想三:Ca(OH)2
他的依据是                                                          
【交流反思】经过同学们交流讨论,认为猜想一不成立。否定猜想一的理由是:                
【进行实验】
(一)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没有观察到                     ,证明猜想二不成立。
(二)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到水中,取上层清液,                               ,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猜想三成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结论:白色固体是Ca(OH)2
【拓展应用】已知碳化钙与水反应非常剧烈,乙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实验室欲制取并收集纯净的乙炔,要求做到节约、安全、随时发生、随时停止,你选择的装置是            (选填图中装置序号)。

来源:酸和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室使用块状石灰石(CaCO3)和稀盐酸制CO2,当观察不到有气泡产生,固体仍有剩余时,通常认为反应结束,剩余液呈中性。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操作】(1)向试管中加入5粒石灰石,倾倒约试管体积1/3的稀盐酸(1:1);观察不到气泡后,仍有固体剩余;将试管静置。
(2)取上层清液,用pH试纸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显_______性;
pH测定中,“上层清液滴到试纸上”的后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实验思考Ⅰ】反应剩余液中有哪些物质?其中能使溶液pH=2的有哪些?
【实验探究Ⅰ】(1)甲同学通过实验排除了CaCl2的可能性。简述其实验方案___________。
(2)乙同学将CO2通入蒸馏水中至饱和,测得pH>5,。
(3)综合甲、乙两同学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剩余液中还含有_______________。
【实验思考Ⅱ】试管中剩余固体是否仍含有CaCO3
【实验探究Ⅱ】小组同学向试管中继续加入稀盐酸(1:1),又有大量气泡产生。
(1)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稀盐酸加入前后的实验现象,解释“又有大量气泡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1)反应剩余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pH增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2)假如用100g14.6%的稀盐酸和足量的石灰石反应,看不到气泡产生时,停止收集气体。收集到的CO2质量_______(选填“>”、“<”、“=”)8.8g。

来源:酸和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有一定质量含有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和少量Na2SO4,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的粗盐样品,某实验小组利用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对粗盐样品进行提纯,提纯步骤如下:
请根据提纯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⑦的操作名称为       
(2)请写出实验步骤②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3)步骤⑥中加入过量盐酸的目的是                       
(4)步骤②和步骤④        (填“可以”或“不可以”)颠倒,理由是                 
(5)检验步骤④中Na2CO3溶液已过量的方法是                               
(6)加碘食盐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食盐中的碘酸钾(KIO3)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将碘化钾(KI)变成碘(I2),化学方程式如下:
KIO3+5KI+6HCl=6KCI+3I2+3H2O
①向装有碘化钾和淀粉混合液的试管中,滴入稀盐酸将溶液酸化,再加入食盐,若食盐中有碘化钾,则加入食盐后的实验现象               
②小强同学欲测定加碘盐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实验步骤如下:取10g食盐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加入过量KI的和淀粉混合溶液,再滴入稀盐酸将溶液酸化使其充分反应后,调节溶液呈中性,再向试管中滴加硫代硫酸钠溶液(Na2S2O3),发生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2S2O3+I2═Na2S4O6+2NaI
当加入质量分数为0.237%Na2S2O3溶液2g时,I2恰好反应完全,通过计算判断该食盐样品是否合格(已知Na2S2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8.请写出计算过程).

来源:酸和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称取NaCl和BaCl2的固体混合物32、5g,加入100g蒸馏水,完全溶解后向该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的质量与所加入的Na2SO4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提示:BaCl2+Na2SO4═BaSO4↓+2NaCl)

(1)完全反应后生成BaSO4沉淀          g.
(2)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SO4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

来源:酸和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堂化学实验课上,老师为每组同学分别提供了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让他们用1%的稀盐酸来测定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以下是几组同学的设想及做法:
(1)甲组同学的实验如下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5g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

请回答:
①酚酞溶液的作用是       
②边滴加稀盐酸,边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③当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时,共用去了稀盐酸7.3g,则甲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用百分数表示)。
(2)乙组同学的设想是: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通过用pH试纸多次测定溶液pH的办法,达到实验目的。
①下列使用pH试纸的方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将pH试纸剪成几段节约使用
B.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
C.将pH试纸放在干净的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D.将pH试纸润湿后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②由于用pH试纸需多次测定,较繁琐,且所测数值不够精确。在老师指导下,乙组同学取了5g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了数字化实验,由计算机描绘出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简单表示为下图)。

请回答:图中a点表示的含义是      ;b点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      (填离子符号);乙组同学要计算出本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除了要用到已有数据外,你认为还需要的数据是     
(3)丙组同学在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中有少量气泡产生。这一“异常现象”激起了他们的探究欲望,通过实验证明:该组用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变质的原因       ;若要除去溶液中变质生成的杂质,请简要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

来源:酸和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