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江苏省丹阳市十乡九年级下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商鞅变法是我国战国时期效果最显著的变法。下列选项属于该变法内容的是

A.把土地分给天子亲属 B.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C.扩充国学规模 D.建立直属中央的三司
来源:2015届江苏省丹阳市十乡九年级下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同学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奠基者”,“法治思想的建立者”,“朴素辩证法的提出者”,“兼爱非攻的倡导者”。按顺序它们分别应代表

A.儒,道、墨、法 B.法、儒、道、墨
C.儒、法、道、墨 D.道、法、墨、儒
来源:2015届江苏省丹阳市十乡九年级下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皇帝总是对胡汉联姻龙颜欣慰,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应聘各汉族臣僚的女儿之姻缘。他还把自己的鲜卑复音姓氏改称‘元宏’。”“皇帝”这些做法的历史作用是(    )

A.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B.完成了国家大一统
C.抵御了外来侵略 D.促进了民族融合
来源:2015届江苏省丹阳市十乡九年级下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隋唐时期,最有利于知识分子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途径是                                                

A.建立军功 B.努力耕织
C.参加科举考试 D.依靠门第出身
来源:2015届江苏省丹阳市十乡九年级下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谈到道光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龚书铎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

A.广州 B.香港岛 C.台湾 D.辽东半岛
来源:2015届江苏省丹阳市十乡九年级下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巨额赔款为前所未有,给广大民众带来沉重的负担。严禁民众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为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活动提供了‘合法’依据。”材料所述应是

A.《 南京条约》 B.《 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来源:2015届江苏省丹阳市十乡九年级下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大学与学生共度五四青年节。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口号
B.运动重心由上海转移到北京
C.斗争主力逐渐由学生转向工人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来源:2015届江苏省丹阳市十乡九年级下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你要去寻访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去“军旗升起的地方”,你应选择(     )

A.武昌 B.井冈山 C.上海 D.南昌
来源:2015届江苏省丹阳市十乡九年级下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湖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了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材料所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七·七事变
C.甲午中日战争 D.九·一八事变
来源:2015届江苏省丹阳市十乡九年级下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悼念在战争或其它灾难中的死难者,许多国家都设立悼念活动日。去年,我国将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是因为1937年的这一天

A.日本在南京开始大屠杀 B.签订《南京条约》
C.日本侵略者占领上海市 D.日军占领东三省
来源:2015届江苏省丹阳市十乡九年级下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1945年”、“毛泽东”、“双十协定”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事件应该是

A.遵义会议 B.西安事变 C.中共七大 D.重庆谈判
来源:2015届江苏省丹阳市十乡九年级下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表格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时间
1948年9月
地点
锦州、沈阳
结果
歼灭国民党军47万多人
意义
解放了东北全境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来源:2015届江苏省丹阳市十乡九年级下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争取民族解放的历史,也是一部进行不懈武装斗争并取得胜利的历史。请将下列四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A.③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④①③②
来源:2015届江苏省丹阳市十乡九年级下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为20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表,该表说明(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D.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来源:2015届江苏省丹阳市十乡九年级下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为我国农村经济改革注入了无限的活力。这里的“首创”是指(    )

A.兴办乡镇企业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设立经济特区 D.建立人民公社
来源:2015届江苏省丹阳市十乡九年级下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是因为几个小时前(     )

A.举行了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的会谈
B.中英两国政府举行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C.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D.中英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来源:2015届江苏省丹阳市十乡九年级下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江苏省组建了沙钢集团、春兰集团、徐州工程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政策上直接为这些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的是党的(      )

A.十一届届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B.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十三大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来源:2015届江苏省丹阳市十乡九年级下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欧洲人说,他发现了新大陆,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是一个有功之臣;印第安人说,他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掠夺我们的财富,是一个恶魔。”这里的“他”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来源:2015届江苏省丹阳市十乡九年级下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325年前,为把王权“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英国资产阶级确立的政治原则是

A.主权在民 B.议会至上
C.君权神授 D.三权分立
来源:2015届江苏省丹阳市十乡九年级下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侧为法国大革命初期流行的一幅漫画。画中间手持金杖的是平等女神,画右侧黑人妇女手中的文献应该是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人民宪章》 D.《拿破仑法典》
来源:2015届江苏省丹阳市十乡九年级下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事件发生的第二天,奥匈帝国外长就叫嚣:‘到了该解决塞尔维亚问题的时候了’;德皇威廉二世也叫嚷‘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现在不发动(战争)就永远没有发动的机会了’。”材料中的“事件”是指(  )

A.萨拉热窝事件 B.凡尔登战役打响
C.来克星顿的枪声 D.慕尼黑协定签订
来源:2015届江苏省丹阳市十乡九年级下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每年九月末到十月初举行的慕尼黑啤酒节是世界最具盛名的啤酒节之一。然而1938年的9月,欧洲各国的目光聚焦在此则是因为德意英法四国签订的《慕尼黑协定》,该协定要求捷克必须把苏台德区无偿交给德国。此事件相关的是(     )

A.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B.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C.二战爆发 D.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来源:2015届江苏省丹阳市十乡九年级下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下边资料卡片信息可以推断出的相关战役是(    )

A.珍珠港事件
B.诺曼底战役
C.斯大林格勒
D.阿拉曼战役
来源:2015届江苏省丹阳市十乡九年级下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技的进步不断为人类经济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同时也不断催生新的职业。以下按职业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汽车司机、铁路工人、计算机教师
B.火车司机、网络工程师、石油工人
C.火车司机、汽车司机、网络工程师
D.石油工人、宇航员、轮船修理工
来源:2015届江苏省丹阳市十乡九年级下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两幅图片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资料。他研究的课题是

A.政治格局多极化 B.经济区域集团化
C.世界经济全球化 D.“一超多强”局面
来源:2015届江苏省丹阳市十乡九年级下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八年级某同学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 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一起进行探究。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近下,坠入屈辱、彷徨与困惑之中。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   1972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最壮丽的篇章。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所述的“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这条道路是以谁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开创的? (2+1分)  
(3)材料三中所述的“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什么道路?这条道路是以谁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开创的?(2+1分)
(4)纵观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的历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来源:2015届江苏省丹阳市十乡九年级下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八大以来,我国领导人多次出访世界各地,向世界传递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怀,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70年代,我国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如:日本、美国、意大利、加拿大、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1+1分)
(3)材料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指什么?推动我国70年代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关键性外交事件是什么?(1+1分)
(4)我国20世纪90年代加入了哪一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
(5)纵观中国近现代外交历程,你认为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来源:2015届江苏省丹阳市十乡九年级下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解放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在历史上,从中国到世界,从古代到近现代,一批又一批的思想家站在时代的前沿,提出了先进的思想理论,吹响了时代的号角。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有些人创立学说,广招学生,大办私学,在思想、学术上形成了一个繁荣局面。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材料四 史学家布克哈特在评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时说“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神学纱幕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
材料五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次革命中失去的只有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创立学说,广收学生,大办私学”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是谁?
(2)为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纳了董仲舒的什么主张?
(3)图一中的两位人物领导了哪次运动?
(4)以图二杂志为宣传阵地的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5)材料四中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指14—16世纪欧洲的哪场运动?这场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6)该文件的发表标志着哪一思想的诞生?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什么?哪一次革命运动第一次将此理想变成了现实?

来源:2015届江苏省丹阳市十乡九年级下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俄、日、美等国都曾面临不同的社会问题。通过改革,这些国家的社会问题都不同程序上得到解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兹依照本法令……所指导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
——《废除农奴法令摘录》
材料二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同时,实行商品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播种面积和改进农业。
——《关于新经济政策问题的决议草案》
材料四   我相信,当此危急存亡之秋,你们一定能够对领导再次给予那种支持。
——《罗斯福就职演说(节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法令”是由哪位沙皇颁布的?依据材料概括该法令的核心内容。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哪一次改革的成果?这些成果与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
(3)材料三中的“新经济政策”是由谁领导实施的?材料认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哪一历史事件引发了材料四中的“危急存亡”?为了挽救“危急”,罗斯福颁布了哪一法律加强对工业的调整?该法律体现了罗斯福新政怎样的特点?
(5)综上所述,这些改革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

来源:2015届江苏省丹阳市十乡九年级下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历史上,国家之间的结盟,不同利益集团间的较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界初欧洲的两大军事集团示意图
材料二  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
材料三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漫画)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片中代表的军事集团名称分别是什么?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引发了什么世界性战争?这场战争结束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2)材料二中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材料三反映了美苏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4)据材料四的图片信息,“未来政治格局”呈现什么趋势?
(5)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指出影响国家间结盟与对抗的根本原因。

来源:2015届江苏省丹阳市十乡九年级下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