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中国现当代作家写人物的,可谓高手如云,汪曾祺无疑是里面的佼佼者。不过汪曾祺常分不清自己写的是小说还是散文,人家说是什么他就表示同意。比如他写的《故乡人》,你要非说是小说,也未必不可以。好比买千里马,能够日跑千里就行了,不一定非得计较是黑是黄是公是母。我们不妨从它所表现的情致入手,去感悟、去   甲  (品味/品鉴)。忘了名目去看文,再忘了文去看人,最后人文忘,得到一片光明澈的心,这是阅读的  乙  (高尚/高贵)境界。
把人物写好,方法很多。但是挖空心思去磨“方法”,又不一定能够写好。鲁迅和汪曾祺都不是先设计好了方法才去写作的,他们首先是“要写”,然后才是“会写”。鲁迅说“□□□□□□□□”,老舍自称“写家”,他们是何其看重那个“写”啊。如果我们对于笔下的东西没有“要写”的   丙  (迫切/急切)愿望,那种种方法恐怕都无用武之地,最后采用的只能是“挤牙膏”的方法。
心中有东西要写,才能避免没话找话,无病呻吟。“要写”,好比一盏明灯,把你所写的那间屋子照得亮堂堂的,下边具体“怎么写”,就不难纲举目了。
目的明确、充满自信的好文章,根本用不着在写法上故弄虚。巴金先生多次强调自己是“无技巧”作家。“写作目的”明确了,“写作方法”往往会随之涌来,水到渠成。司马迁写了那么些列传,体例、方法都差不多,却不使人因为“雷同”而感到厌烦,这里的关键在于他知道为什么要写,他有让笔下的人物随着文字“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的自信。他把一些反抗正统秩序的“自掌正义”的人写入《游侠列传》,这本身就是惊世俗之举。至于具体写法,如同评书里常说的,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佼佼者(jiāo)
B.磨(zhuó)人文
C.澈(chéng)故弄
D.惊世俗(hài)纲举目

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诗句,最符合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的一项是

A.吟罢低眉无写处 B.文章得失不由天
C.敢遣春温上笔端 D.于无声处听惊雷

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品鉴高贵急切 B.品味高贵急切
C.品鉴高尚迫切 D.品味高尚迫切
来源:2014-2015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努力拼搏,并且不断超越自我,你就可以在高手如云的环境中立足。
B.为了救活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领导真是挖空心思,积极调研。
C.我们写文章是为了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不能为赋新词而无病呻吟
D.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多练习,提笔写文章的时候自然水到渠成了。
来源:2014-2015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这句话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
B.(写作)好比买千里马,能够日跑千里就行了,不一定非得计较是黑是黄是公是母。
C.那种种方法恐怕都无用武之地,最后采用的只能是“挤牙膏”的方法。
D.“要写”好比一盏明灯,把你所写的那间屋子照得亮堂堂的。
来源:2014-2015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汪曾祺,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他的散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B.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被誉为“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其一生的写照。
C.老舍,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D.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
来源:2014-2015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安慰 B.本图宦达,不名节矜:自夸
C.戍卒叫,函谷举:(被)攻占 D.时运不齐,命途多舛:顺遂
来源:2014-2015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组语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则寡人罪也 B.此乡者朱家之羞也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也然后求谋臣
C.臣险衅,夙遭闵凶 D.使天下之人,不敢言敢怒

刘日薄西山                         潦水尽寒潭清

来源:2014-2015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B.敖而无足数者
C.亦足以畅叙幽情 D.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来源:2014-2015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郭解,轵人也

A.何后之有 B.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C.居邑屋至不见敬 D.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来源:2014-2015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B.韩魏之经营
C.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D.诸公以故严重
来源:2014-2015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据文意,对下列语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勾践灭吴》)
那些贤达之士,(勾践)使他们的住宅清洁,使他们的衣服华美。
B.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陈情表》)
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的时候还干什么都不行。
C.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游侠列传》)
鲁地人都用儒家学说教育子弟,朱家却因为侠义而闻名。
D.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

何况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必然都要消亡。

来源:2014-2015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2道小题)。
①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王羲之与文人雅士们集于兰亭,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他们在这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②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诫后人要吸取前人教训的名句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阿房宫赋》)
③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________,__________。(《陈情表》)

来源:2014-2015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范爱农》选段,完成小题。共6分。
①不久,忽然从同乡那里得到一个消息,说他已经掉在水里,淹死了。
②我疑心他是自杀。因为他是浮水的好手,不容易淹死的。
③夜间独坐在会馆里,十分悲凉,又疑心这消息并不确,但无端又觉得这是极其可靠的,虽然并无证据。一点法子都没有,只做了四首诗,后来曾在一种日报上发表,现在是将要忘记完了。只记得一首里的六句,起首四句是:“把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大圜犹酩酊,微醉合沉沦。”中间忘掉两句,末了是“旧朋云散尽,余亦等轻尘”。
④后来我回故乡去,才知道一些较为详细的事。爱农先是什么事也没得做,因为大家讨厌他。他很困难,但还喝酒,是朋友请他的。他已经很少和人们来往,常见的只剩下几个后来认识的较为年青的人了,然而他们似乎也不愿意多听他的牢骚,以为不如讲笑话有趣。
⑤“也许明天就收到一个电报,拆开来一看,是鲁迅来叫我的。”他时常这样说。
得到范爱农的死讯,作者先“疑心这消息并不确”,却又觉得“极其可靠”,前后表述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作者写“也许明天就收到一个电报,拆开来一看,是鲁迅来叫我的”一句的用意是什么?

来源:2014-2015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材料,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完成微写作。字数不超过150字。
自从“习大大”到庆丰包子铺自己排队买包子、自己买单、自己端盘子、自己取包子的消息一出,四海疯传,一个小小的月坛北街庆丰包子铺瞬间火遍了大江南北。更有甚者,有人清晨从武汉赶到北京,吃完21元的“主席套餐”,傍晚又坐高铁返回。
①请发挥合理想象,描写一下庆丰包子铺火爆的场景。
②请分析庆丰包子铺火得如此迅速的原因。
③请为庆丰包子铺的长远发展提出2条建议,并简要说明原因。

来源:2014-2015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2分,每小题3分。
魏少游,钜鹿人也。早以吏干知名,历职至朔方水陆转运副使。肃宗幸灵武,杜鸿渐等奉迎,留少游知留后,备宫室扫除之事。少游以肃宗远离宫阙,初至边藩,故供具以悦之。将至灵武,少游整骑卒千余,干戈耀日,于灵武南界鸣沙县奉迎,备威仪振旅而入。肃宗至灵武,殿宇御幄,皆象宫闱,诸王、公主各设本院,饮食进御,穷其水陆。肃宗曰:“我至此本欲成大事,用此为!”命有司稍去之。
累迁卫尉卿。乾元二年十月,议率朝臣马以助军,少游与汉中郡王瑀沮其议,上知之,贬渠州长史。后为京兆尹,请中书门下及两省五品已上、尚书省四品已上、诸司正员三品已上、诸王,不得任京兆府判官、畿令、赤县丞簿尉,敕从之。刑部侍耶。
大历二年四月,出为洪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等使。四年六月,封赵国公。贾明观者,本万年县捕贼小胥,事刘希暹,恃鱼朝恩之势,恣行凶忍,毒甚豺虺。朝恩、希暹既诛,元载当权,纳明观奸谋,容之,特令江西效力。明观未出城百姓万众聚于城外皆怀砖石候之期投击以快意载闻之特令所由吏拥百姓入城内由是获免。
在洪州二年,少游为观察使,承元载意苟容之。及路嗣恭代少游,到州,即日杖杀,识者以是减魏之名,路之政。大历六年三月己未卒于官,赠太师。
少游居职,缘饰成务,有规检,善任人,果于集事。前后四领京尹,虽无鹤赫之名,而龊龊廉谨,有足称者。   
《旧唐书·魏少游传》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供具以悦之丰:使……丰富
B.用此为安:哪里
C.刑部侍郎迁:升官
D.路之政多:增加

下列各组句子在括号里补充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肃宗)将至灵武,少游整骑卒千余。 B.朝恩、希暹既诛(豺虺)。
C.到州,即日杖杀(贾明观)。 D.而(为人)龊龊廉谨。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少游为迎驾,曾在灵武南界鸣沙县用盛大的仪式来迎接,被肃宗批评并被去除了官职。
B.在京兆尹任职期间,魏少游提议一定品级的官员及其亲属不得任京兆府判官、畿令、赤县丞簿尉职位,得到批准。
C.魏少游在洪州任观察使期间,庇护了权臣元载的党羽贾明观,他在洪州的名声最终也因此而受到影响。
D.魏少游于大历六年三月己未死在官任上,被朝廷追赠为太师,他前后曾经四次做过京兆尹的官。

将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用“/”断开。
明观未出城百姓万众聚于城外皆怀砖石候之期投击以快意载闻之特令所由吏拥百姓入城内由是获免。

来源:2014-2015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共12分。
小松                                            菊
(唐)杜荀鹤                                    唐)郑谷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注】高。
【注释】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其形似菊。
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歌体裁上都是七言绝句,内容上同属咏物诗。主题上都有以物自况、托物言志的意思。
B.“刺头”既写小松的外形,也写出小松平顺的性格。“不羡”把菊人格化,突出了菊的清高孤傲。
C.蓬蒿是一种杂草。杜诗“出蓬蒿”写出了小松由小转大,郑诗则告诫莫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
D.阴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和赏菊的习惯,饮菊花酒,还采撷菊花插于鬓上。

“露湿秋香满池岸”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写出了菊花的哪些特点?
两首诗歌在赞颂“小松”与“菊”的同时,也流露出对“时人”与“瓦松”的否定。请结合诗句分析两首诗歌所寄寓的批评之意。

来源:2014-2015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共26分。
高棉的微笑
在人类自古至今的所有表情中,微笑是最温暖贴切,并且能够到达心灵深处的情感见证。
在我们内心,微笑就是幸福的代词。人生是追求幸福的一个漫长过程,只是这个过程太遥远漫长。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弃用苦行跋涉,改用高速的火车、飞机乃至火箭奔向前方。然而幸福依然隐藏在宇宙深处。
高棉的微笑是人类历史上最恒久的微笑,它被雕刻在与地球同龄的石头上。
在踏上柬埔寨的土地之前,我只知道那是一个苦难而贫穷的国度——这个国家从1945年之后就战争不断。地球上埋设的l亿枚地雷,其中就有1000万枚播种在柬埔寨18.1万平方公里的马蹄形国土上。我已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这不是一次幸福之旅、微笑之旅;最初,我只想试图穿透一片无边的密林,窥视一个古老王朝的隐秘历史。
但一踏上柬埔寨的土地,我却感到了久违的宁静。当全球化扩张到了世界每一个角落的时候,柬埔寨的丛林仍坚守着土地的原色。此时,高棉的微笑出现在我眼前。
巴戎庙是吴哥古城的中心,公元12世纪吴哥王朝的加亚巴尔曼七世矗立其中。那是一张庄严的脸,展示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笑容,是这个国家的标志。他在雄伟壮观的巴戎庙的石头上微笑了千年。在阳光雨露下,他将自己的表情化成了高棉的一粒种子,种植在柬埔寨的土地上,最终变成花朵盛开在柬埔寨人沧桑的脸上。
柬埔寨是一个饱经战乱的国家,战争给人类心灵造成的无情创伤是无法用时光抚平的。
我在路边上看到了一群席地而坐的柬埔寨人,他们是一群快乐的演奏者。当我发现这群演奏者席地而坐,旁边都摆放着一只假肢的时候,我才发现路边那块醒目的木牌。木牌上“地雷受害者”几个汉字子弹一般击中了我。地雷受害者,是这一群高棉汉子共同的身份,他们身旁的假肢,是战争残酷和人生不幸的一张证明。然而这群不再年轻的柬埔寨汉子,只是静静地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中。演奏者黧黑瘦削的脸上,有着低垂而沉静的眼神,绝无招揽乞求。只有当我们在他们面前投放不同币种的小额钞票时,他们才会抬起头,用微笑和颔首表示感谢。他们的表情同巴戎庙石头上加亚巴尔曼的高棉微笑如出一辙。
我在路边找了一个水果摊休息。水果摊的摊主是个青年女子。语言堵塞在柬埔寨丛林中的小路上,无法通行。女摊主便始终用微笑同我们交流,她很麻利地斫开了坚硬的椰子,一股清澈甘甜滋润了几个异国游客焦渴的口唇,高棉的味道像微笑一样漫过我们的心田。
就凭着一个廉价的椰子,我们在小摊的木凳上休息了一个多小时。不断有人过来购买饮料和香烟,摊主忙碌着,她总是不忘向坐在一旁聊天的我们展示微笑,她没有因我们久久地占用她有限的几个座位而厌烦和不满。她的牙齿白净无瑕,露齿一笑,仿佛宽容了我们的麻烦和打扰。卖椰子的柬埔寨女人年轻,却并不美丽,但是她的微笑让我感到温暖和亲切。她的表情是高棉的微笑开出的玫瑰。
柬埔寨是一个尚未被全球化侵占的国家,所以它的微笑历经千年依然那么纯真安详。散文家祝勇说:“全球化正在抹平空间的差异,仿佛一切都可以通用和置换,包括人和物,只有大地的面貌除外。后者拒绝参加这一拙劣的游戏,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原有的角色。当我们无法根据口音、人种、商品、建筑甚至风俗来分辨自己所处的空间位置时,我们便需要向大地询问,并通常能够得到准确的答复。”确实如此,在全球化疯狂扩张的今天,微笑的高棉,正是这样一块可以给我们指引和答复的大地
高棉的微笑,是人类最幸福的表情。这样的微笑,只要见过一面,就会雕刻在你的脑海里,终生不会忘记。它已经倾倒人类千年,让我们从任何一个方向,都能听到了安详的钟声。
(取材自詹谷丰散文《一个男人的微笑》)
下面对文本的解说正确的两项是

A.因为高棉的微笑被雕刻在石头上,它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恒久的微笑。
B.文章对地雷数量的介绍,直接突显了柬埔寨人民长期受战争折磨的苦难。
C.只有经苦行跋涉,而非用高速的火车、飞机乃至火箭,才可以找到幸福。
D.“我”本意是窥视一个古老王朝的隐秘历史,却无意发现了幸福的根源。

E.战争给人类造成无法抚平的创伤,微笑却可以使高棉汉子完全忘记痛苦。
本文写到三种微笑的“高棉人”:加亚巴尔曼七世、快乐演奏者、水果摊女主人,请概括地说出,从这三种人的微笑中,你分别读出了什么?
结合上下文,解释“在全球化疯狂扩张的今天,微笑的高棉,正是这样一块可以给我们指引和答复的大地”一句的含意。
文中说“高棉的微笑,是人类最幸福的表情”,依据文本并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悟。字数在150字左右。

来源:2014-2015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世界上有两种永远无法真正旅游的人,一种是跟团的人,一种是查好攻略,然后一丝不苟照做的人。这两种人,都只是活在别人的生命经验里,就算去到天边也枉然。
对这样的说法,你有什么样的联想或领悟,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自定(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来源:2014-2015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