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物理 / 试卷选题

贵州八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卷

关于科学家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研究了天体的运动,并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定律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D.法拉第经过多年的实验探索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来源:2015届贵州八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吊篮A、物体B、物体C的质量均为,B和C分别固定在竖直弹簧两端,弹簧的质量不计.整个系统在轻绳悬挂下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悬挂吊篮的轻绳剪断,在轻绳刚断的瞬间

A.物体B的加速度大小为
B.物体C的加速度大小为
C.吊篮A的加速度大小为
D.A、C间的弹力大小为

来源:2015届贵州八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中A是一边长为的方形线框,电阻为.今维持线框以恒定的速度沿x轴运动,并穿过图中所示的匀强磁场B区域.若以x轴正方向作为力的正方向,线框在图示位置的时刻作为时间的零点,则磁场对线框的作用力随时间的变化图线为下图中的图

来源:2015届贵州八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a、b两端接正弦交变电压,原、副线圈的匝数比,电压表接在副线圈c、d两端,输电线的等效电阻为,原来开关S是断开的.则当S闭合后

A.电压表示数为V B.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减小
C.灯泡L的亮度变暗 D.电流表示数变小
来源:2015届贵州八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固定的光滑绝缘斜面的底端固定着一个带正电的小物块P,将另一个带电小物块Q在斜面的某位置由静止释放,它将沿斜面向上运动.设斜面足够长,则在Q向上运动过程中

A.物块P、Q的电势能和动能之和先增大后减小
B.物块P、Q的重力势能和电势能之和先减小后增大
C.物块P、Q的重力势能和电势能之和先增大后减小
D.物块P、Q的重力势能和动能之和先增大后减小
来源:2015届贵州八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上,垂直纸面放置一根长为,质量为的直导体棒.在导体棒中的电流垂直纸面向里时,欲使导体棒静止在斜面上,下列外加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正确的是

A.,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B.,方向竖直向上
C.,方向垂直斜面向下
D.,方向竖直向下
来源:2015届贵州八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带支架的动力平板小车沿水平面向左做直线运动,小球A用细线悬挂于支架前端,质量为的物块B始终相对小车静止在右端,B与小车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若某时刻观察到细线偏离竖直方向角,则该时刻

A.小车对物块B的摩擦力可能为零
B.物块B相对小车一定有向左滑的趋势
C.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一定为
D.小车对物块B的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为
来源:2015届贵州八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北斗导航系统中两颗卫星,均为地球同步卫星.某时刻位于轨道上的A、B两位置.设地球表面赤道处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半径为,地球自转周期为.则

A.两卫星轨道半径均为
B.两卫星轨道半径均为
C.卫星1由A运动到B所需的最短时间为
D.两卫星角速度大小均为

来源:2015届贵州八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已知干电池的电动势约为,内阻约为;电压表V(,内阻约);电流表A(内阻为,量程为);滑动变阻器.为了更准确地测出电源电动势和内阻.请在图1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在实验中测得多组电压和电流值,得到如图2所示的图线,由图可得出该电源电动势,内阻.(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来源:2015届贵州八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测量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某小组使用位移传感器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让木块从倾斜木板上一点由静止释放,位移传感器可以测出木块到传感器的距离.位移传感器连接计算机,描绘出滑块相对传感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

(1)根据上述图,计算时木块的速度      , 木块加速度=     ;(以上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2)若知道木板的倾角为,则木块与木板的动摩擦因数,所有量用字母表示,(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3)为了提高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测量精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_.
点与传感器距离适当大些
木板的倾角越大越好
选择体积较小的实心木块
传感器开始计时的时刻必须是木块从A点释放的时刻

来源:2015届贵州八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粗糙水平面与半径的光滑圆弧轨道相切于点.静止于的物体在大小为10、方向与水平面成37°角的推力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到达点时立刻撤去,物体沿光滑圆弧向上冲并越过点,然后返回经过处的速度.已知,,,.不计空气阻力.求:

(1)物体到达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2)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来源:2015届贵州八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在矩形区域内有沿纸面向上的匀强电场,场强的大小;在矩形区域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已知.在点处有一放射源,沿纸面向电场中各方向均匀地辐射出速率均为的某种带正电粒子,粒子质量,电荷量,粒子可以无阻碍地通过边界进入磁场,不计粒子的重力.求:

(1)粒子进入磁场的速度大小;
(2)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
(3)边界FG上有粒子射出磁场的长度.

来源:2015届贵州八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选对一个给2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三个给5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质量和密度,可算出该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B.为了保存玉米地的水分,可以锄松地面,破坏土壤里的毛细管
C.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快,合力表现为引力
D.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比较可靠的办法是从各向异性或各向同性来判断

E.能量耗散从能量角度反映出自然界的宏观过程具有方向性

来源:2015届贵州八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为厚度和质量不计,横截面积为的绝热气缸倒扣在水平桌面上,气缸内有一绝热的“”型活塞固定在桌面上,活塞与气缸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开始时,气体的温度为,压强为,活塞与气缸底的距离为,活塞与气缸可无摩擦滑动且不漏气,大气压强为.求:

①此时桌面对气缸的作用力
②现通过电热丝给气体缓慢加热到,此过程中气体吸收热量为,内能增加了
整过程活塞都在气缸内,求的值.

来源:2015届贵州八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选对一个给2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三个给5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从红光改为紫光,则相邻亮条纹间距一定变小
B.做简谐振动的物体,经过同一位置时, 加速度可能不同
C.在受迫振动中,驱动力的频率不一定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
D.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要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

E.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两相邻的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始终相同的质点间距离等于波长

来源:2015届贵州八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横截面为圆周的柱状玻璃棱镜,有一束单色光垂直于点经玻璃砖面折射后与延长线相交于点,已知玻璃砖半径之间的距离的距离.取tan74°=3.5,sin37°=0.6,cos37°=0.8,求:

①该玻璃砖的折射率.
②该单色光向平移距离至少多远时,它将不能从面直接折射出来.

来源:2015届贵州八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选对一个给2分,选对两个给4分,
选对三个给5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普朗克曾经大胆假设: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的整数倍,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叫做能量子
B.粒子散射实验中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这是卢瑟福猜想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依据之一
C.由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电子的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
D.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同种频率的光照射不同的金属表面,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则这种金属的逸出功越大

E.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因此,光子散射后波长变短

来源:2015届贵州八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在平直轨道上点静止放置一个质量为的物体点左侧粗糙,右侧光滑,现有一颗质量为的子弹以的水平速度射入物体并和物体一起滑上光滑平面,与前方静止物体发生弹性正碰后返回,在粗糙面滑行距离停下.已知动摩擦因数为,求:

①子弹与物体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物体的质量

来源:2015届贵州八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