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我国古代十分重视座次,因为座次是分别尊卑的重要标志。在封建官场中,是以官阶大小来分座次的,而座次的尊卑则是通过方向来表示的。如皇帝聚会群臣,最尊贵的皇帝座位应该是

A.座北面南 B.座南面北 C.座西面东 D.座东面西
来源:2011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五四精神    ②延安精神    ③井冈山精神      ④长征精神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④③②
来源:2011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能同时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和主权国家的权利的选项有
①海地发生强烈地震后,包括中国在内的40多个国际医疗队投入救援行动
②中国呼吁朝韩双方冷静对待冲突,重启六方会谈,恢复东亚地区的和平
③针对钓鱼岛冲突,我国政府向日方表明:原则不可退让,神圣领土决不放弃
④坎昆气候峰会,中国坚持自主自愿减排“不动摇”,并团结发展中国家开展维权斗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来源:2011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察举制
C.重用待从、秘书等,以削弱相权         D.郡国并行制

来源:2011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个时期应是

A.春秋战国 B.秦汉 C.隋唐 D.明清
来源:2011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政治现代化和经济现代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必须具有的两翼,政治民主化又是政治现代化的核心,回顾我国一百多年来政治现代化的历程,认识有误的是   

A.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进行了政治现代化的初步尝试
B.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我国政治民主化做出了里程碑意义的贡献
C.20世纪50年代,我国政治民主化有了宪法保障
D.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政治民主化进一步发展完善
来源:2011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竟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争。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A.元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 B.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C.戏曲产生的社会根源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来源:2011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工业化角度看,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主要反映了19世纪中期的俄国  

A.农奴的悲惨生活 B.工业发展的落后
C.农奴制度的落后 D.内河航运仍以人力为主
来源:2011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说:“日本近百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同时孕育在明治维新中”。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为

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上富强 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上战争
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上战争 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上富强
来源:2011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是指(    )

A.三权分立 B.社会契约论 C.天赋人权 D.人民主权
来源:2011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民收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阅读1850—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表,对下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1850—1887年人均收入降低与西方侵略、太平天国运动有关
B.1887—1914年人均收入增加与义和团运动抵制外国侵略有关
C.1914—1936年人均收入增加与民国成立、一战爆发有关
D.1936年—1949年人均收入降低与日军侵华、官僚资本膨胀有关
来源:2011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所示“结婚证”反映了

①“结婚证”深深打上时代烙印      ②结婚有法可依  
③“阶级斗争”影响到国民个人生活  ④法律制度完全遭到破坏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
来源:2011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漫画《福利制度没用好》中获取到的信息不包括

A.滋养“懒汉” B.苦了财政 C.降低工作积极性 D.实现共同富裕
来源:2011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专注于对自然的任意和瞬间的描绘,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无动于衷。”此类美术作品属于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派 D.现代主义
来源:2011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拿破仑对欧洲历史发展所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在于:

A.强化了封建君主制 B.以武力和法典推广法国革命的观念
C.遏止了俄国向西的扩张 D.刺激了英国经济的发展
来源:2011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日本从锁国到开国的思想转变中,哪些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
①洋学的传播 ②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 ③形成改革派 ④黑船来航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来源:2011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改革都顺应了时代潮流,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需要
B.与革命不同,改革是温和的,不会发生新旧势力你死我活的激烈斗争
C.与革命相同,改革也是推动人类社会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重要动因
D.成功的改革通常有统治者“自上而下”发动,和“自下而上”的呼声与支持无关
来源:2011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世纪时天主教会成为斗争的焦点,爆发了宗教“异端”运动。对宗教 “异端”运动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是指人们反对教会的斗争
B.是指人们利用宗教思想发动的反对封建王权的斗争
C.是指人们常常利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动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D.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反封建斗争
来源:2011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说“孙中山先生的民主思想是对西方启蒙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里的发展主要指

A.反对君主立宪制度,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B.反对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建立汉族统治的政权
C.主张国民一律平等 D.实行五权分立制度,推行社会革命
来源:2011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缓和了社会矛盾
C.打破了世袭特权 D.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
来源:2011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在有些国家提供小额贷款给农民资助其发展生产,在我国古代就有类似的做法。这种做法出现于

A.商鞅变法 B.王安石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李悝变法
来源:2011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下列事件的结果能够体现上述主张的有
①商鞅变法实行“废井田,开阡陌”     ②王安石变法实行农田水利法
③1958年开始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1978年以来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来源:2011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认为“阿里是中国泰始皇的埃及版本”。能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①实现了国家统一  ②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统治残暴    ④遏制外来侵略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来源:2011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班同学学完《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后,开展了研究性学习,以下是他们拟定的部分研究题目。其中不准确的是                                     

A.《梭伦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B.《商鞅变法:开创大秦帝国百年基业》
C.《宗教改革:欧洲向近代过渡的必然》
D.《阿里改革:埃及早期现代化的序幕》
来源:2011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司汤达说:“历史学家的第一先决条件就是没有发明能力。”这里他强调的是历史学家:

A.研究历史不能借助假设推论
B.研究历史时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C.研究历史的素材都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D.研究历史时所作的推论应是对历史的发现而非发明
来源:2011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的工业革命一爆发,法国就意识到不得不紧紧追上。所以法国在19世纪面临着双重革命……从结果看,法国做得相当不错,到19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工业化也基本完成,成了欧洲第二个工业化国家。
——选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是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法国在19世纪面临着双重革命”指的是什么?
(2)“19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具体指什么?这对法国历史发展有什么意义?
(3)从现代化视角来看,材料二所指美国革命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说“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
(4)材料二中“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是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来源:2011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民权者,所以拥护宪法而不使败坏者也……故苟无民权,则虽有至良极美之宪法,亦不过一纸空文……宪法与民权,二者不可离,此实不易之理,而万国所经验而得之也。
——梁启超《立宪法议》
材料二 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政体是自由的,而公民却毫无自由;或者是,公民可能是自由的,而政体却无自由可言。在这两种情况下,前者是政体在法律上是自由的,而事实上不自由;后者是公民在事实上是自由的,在法律上不自由。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粱启超和孟德斯鸠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思想主张相似的主要原因。

来源:2011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民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则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现今不列颠国王拒绝批准那些对于公共福利最有用和最必要的法律。……我们谨庄严的宣告:自由独立的合众国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
材料二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二条:“这些权利就是自由、平等、安全和反抗压迫。”第六条:“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1789年《人权宣言》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员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法院依据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体现了资产阶级什么共同要求的哪些基本思想?反映在政治上其共同要求是什么?
(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较,其突出特点是什么? 
(3)以上三个文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有那些?

来源:2011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古代东西方比较典型的改革。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二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三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四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日本政治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两次改革内容的共同之处。两者改革对于各自的政治体制带来怎样的影响?
(2) 依据材料二,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2分)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方式有何不同?

来源:2011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