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浙江省浙东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

A.西方的殖民掠夺 B.东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封建主阶级衰落
来源:2011年浙江省浙东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是《新航路开辟》图,在图中,哥伦布船队的航行路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来源:2011年浙江省浙东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的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第二次工业革命
来源:2011年浙江省浙东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相同,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来源:2011年浙江省浙东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  )

A.市场扩大的需要 B.工艺技术的提高 C.自然科学的重大进展 D.电力的广泛应用
来源:2011年浙江省浙东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该论述在“因为”到“所以”之间缺少的必要条件是(    )                                                    

A.自由主义思潮兴起 B.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影响
C.新型工厂制度产生 D.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向
来源:2011年浙江省浙东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犹缓缓,数秒后即如奔马不可遏,车外屋舍、树木、山冈、阡陌皆疾驰而过,不可逼视。”清朝官员斌椿在《乘槎笔记》中写下了他1866年赴欧洲考察第一次乘坐某交通工具时的感受。该交通工具最有可能是… (  )

A.汽车 B.电车 C.火车 D.马车
来源:2011年浙江省浙东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下半叶,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上述状况反映了(   )

A.全球化趋势出现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殖民扩张的开始 D.资产阶级的形成
来源:2011年浙江省浙东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图,从图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

A.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家
B.英国是世界上对外输出资本最多的国家
C.英国已逐步取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D.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的资本总额迅速增加
来源:2011年浙江省浙东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界博览会开幕前夕,西班牙邮政部门发行了四枚纪念邮票(见下图),画面分别为曾经举办过世界博览会的城市。能够反映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邮票是(   )

来源:2011年浙江省浙东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来源:2011年浙江省浙东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为美国的霸权的确立提供了契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

A.经济危机使其他国家卷入到了战争中
B.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经济先于他国恢复起来
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乘机大发战争财
D.美国为其他发生经济危机的国家提供援助,加强了对世界经济的垄断
来源:2011年浙江省浙东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来了,为胜利而来。”这是美国民主党参议员、前总统克林顿的妻子希拉里打出的竞选2008年总统的标语。回顾历史,下列属于克林顿总统施政纲领的是( )

A.改革经济运行机制,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和调节
B.继续奉行自由放任政策,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
C.提出“新边疆”和“伟大社会”的施政纲领
D.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
来源:2011年浙江省浙东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本在战后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很快就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时间是(   )           

A.20世纪60年代末 B.20世纪70年代末
C.20世纪80年代初 D.20世纪80年代末
来源:2011年浙江省浙东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

A.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 B.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C.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D.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
来源:2011年浙江省浙东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欧盟成立以及欧元的产生,表明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大大加快。欧洲一体化的发展
①基本符合欧洲各国的利益和欧洲整体的利益②使欧盟与美、日并立为世界经济三强
③改变了世界的经济和政治格局            ④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表现之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
来源:2011年浙江省浙东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处是
①都是在面临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的时候进行的
②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③都在农业、工业、商业和金融业等方面采取了措施
④都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政权的巩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来源:2011年浙江省浙东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两次工业革命中交通工具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除飞机外都出现于18世纪    ②只有蒸汽机车的发明者是英国人
③从汽船到飞机的发明跨度近百年④富尔顿的发明最初使用石油为燃料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来源:2011年浙江省浙东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些问题包括(   )
①环境污染    ②恐怖主义     ③殖民扩张   ④能源危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来源:2011年浙江省浙东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8年5月,汶川灾后重建需要大量资金。我国如需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应该向下列哪一图示所代表的国际机构提出申请    (    )

来源:2011年浙江省浙东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两张货币属于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发行与流通的新货币,它的出现标志着(    )

A.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实现
B.欧洲在经济一体化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C.欧洲已经实现了国家一体化
D.美洲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加快
来源:2011年浙江省浙东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是自信的比尔·盖茨。他创建和领导的微软公司在7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是全球信息产业的领导者,全球的员工总数超过50000人。微软现象表明…(  )

①跨国公司日益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主体 
②国际分工与专业化的协作程度不断提高
③发达国家进行了新一轮的资本扩张 
④实现了市场开放和非歧视性公平贸易的原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来源:2011年浙江省浙东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来源:2011年浙江省浙东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思想家曾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
来源:2011年浙江省浙东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中的条幅是2008年5月27日时任国民党主席的吴伯雄拜谒南京中山陵后的题词,其观点应与“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一脉相承,促成这一思想的明末清初思想家是

A.李赞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来源:2011年浙江省浙东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演员们手持竹筒高声吟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并多次出现巨大的“和”字,它所蕴涵的思想同“仁”“礼”一脉相承,都源于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来源:2011年浙江省浙东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出孔子,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右图就是造型庄重、严谨的武夷山“朱熹纪念馆”。殿前大门两侧有“接伊洛之渊源,开闽海之邹鲁”的草书楹联。对以上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朱熹开创了儒学发展的新局面
B.朱熹对儒学向南方地区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
C.朱熹居于传统文化发展的“承上启下”地位
D.形成理学与儒学南北鼎立的局面
来源:2011年浙江省浙东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
来源:2011年浙江省浙东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中,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祥云”以“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为创意,造型以中国传统的纸卷轴为创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法家思想与造纸术 B.墨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
C.儒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    D.儒家思想与造纸术
来源:2011年浙江省浙东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阅读下面精美的文字,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
②千里莺题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来源:2011年浙江省浙东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形象标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其解读正确的有

①它是中国汉字               ②它是中国书法   
③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的象形特征 ④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趋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来源:2011年浙江省浙东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围绕“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社会的影响”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四位中学生各自拟定如下小论文标题,其中比较恰当的是

A.造纸术——欧洲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 B.指南针——西方文明的引擎
C.火药——摧毁欧洲封建城堡的有力武器 D.印刷术——文艺复兴的根本动力
来源:2011年浙江省浙东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的书法艺术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如果你想临摹“书圣”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应该选择下列哪一字帖?

A.图1 B.图2 C.图3 D.图4
来源:2011年浙江省浙东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时期,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该书在序言中阐述的主要思想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提倡民主与科学 D.实业救国
来源:2011年浙江省浙东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与时俱进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近代以来,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根据时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向西方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导致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西方“制度”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历史舞台
来源:2011年浙江省浙东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孔子说:“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根本吧!”
材料二 读图:世界文化遗产——孔府、孔庙、孔林

材料三: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1分)
(2) 根据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地位非常崇高,这和儒家思想的地位的提高是息息相关的。请问: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关键性人物是谁?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明理学按其发展分为理学与心学两个阶段,除朱熹之外,请按其主要派别再分别列举代表人物两个?(代表人物按派别各写出一个)宋明理学思想对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来源:2011年浙江省浙东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目前,全球金融危机正深刻的影响着世界经济,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已经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共同课题。而回顾历史上的金融危机,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认识
材料一 从历史上看,国家干预不是唯一的提振经济的做法。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称,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调节着经济活动,并由此推动着整个社会财富的增加。
材料二  1929年的经济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危机持续了四年之久,在历经萧条后,又陷于新的危机。经济危机波及所有的经济领域,各国的工业生产倒退到20世纪初,甚至19世纪末的水平。美、德、英、法四国约有29万家企业破产,出现了大批机器“墓地”
材料三1929---1933年经济下降状况表

材料四……资本主义不存在自动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机制,因而主张政府干预经济,通过政府的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说明)》
(1)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指                                     (2分)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1929年的经济危机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3)为了应对前所未有的危机,自1933年起,罗斯福采取了以“复兴(Recovery)”、“救济(Relife)”、“改革(Reform)”为主要的“新政”,其具体对策是颁布和实施1《社会保险法》2累进所得税制3《全国产业复兴法》4以工代赈5《紧急银行法》6《公平劳动标准法》7《农业经济调整法》
将与“3R”相对应的对策填入下表(用数字代码)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实施“政府干预经济”的实质是什么?

来源:2011年浙江省浙东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图

材料二 “本协议缔约方,认识到在处理其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当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同时考虑根据持续发展的目标而有效地使用世界资源,寻求即保护和维持环境又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自需要和利益的方式加强这样的措施;进而认识到需要积极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享有一个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热切希望达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
——《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中的三图片,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当今世界的哪三大区域经济集团?中国是其中哪一个组织的成员国?
(2)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旨在促进各国市场开放,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能表明这一宗旨?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对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趋势(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于哪一年加入该组织?
(3)这一趋势(进程)同时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你对解决这些问题有什么建议?

来源:2011年浙江省浙东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