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在古代雅典,Astos一词是指那些仅在身体意义上属于这个城邦,但被排除在公民组织之外的自由民。下列人员可以归为Astos的有
①法庭陪审员   ②被放逐的执政官   ③首席将军的妻子   ④家庭奴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孕育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城邦面积小,公民有更多机会直接参政 B.独立自治使城邦民主发展具有连续性
C.商品经济发达,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D.希腊较早地受到平等.民主观念的影响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张中最符合当时社会变革趋势的是

A.“以人为本” B.“以德治国” C.“无为而治” D.“以法治国”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进行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A.废除周天子 B.成为霸主 C.废除井田制 D.富国强兵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战国策• 秦策一》中:“(公元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鞅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说惠王”之“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变法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B.变法顺应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历史潮流
C.变法迎合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必然趋势
D.变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仲淹字希文)。”这首流行于北宋东京的歌谣反映了

A.范仲淹等人推行的“庆历新政”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发展
B.“庆历新政”取得了成功
C.“庆历新政”推行期间,京城相当平静
D.“庆历新政”得到了所有人的肯定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假设你生活在宋神宗熙宁三年,若参加科举考试,怎样才能被录取

A.背诵诗赋词章
B.学习“四书五经”
C.联系实际,学习经义策论
D.依靠“恩荫”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安石变法中,为了解决北宋初期以来实行的“更戍法”带来的弊端的措施是

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设军器监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官员质问某人:“这些是你的书吗?你会撤销你的主张吗?”这人坚持:“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心是跟随着《圣经》的,而昧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也不正确。”这应是下列哪两人的对话

A.马丁·路德与罗马教廷的官员 B.布鲁诺与异端裁判所的法官
C.苏格拉底与雅典的大陪审团 D.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主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加尔文认为“当我们仅从天赋方面看一个人,我们会发现他从头到脚,一无是处。如果在他身上还有一些值得赞扬的,那也来自上帝的恩赐。”由此,他要求人们
①信仰上帝     ②严格道德标准     ③过节俭生活    ④放弃自身奋斗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3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

A. 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B. 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C. 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 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这句话的含义是

A.教会权力应高于世俗权力 B.世俗权力受教皇的委托
C.教会权力只受上帝的制约 D.世俗权力应高于教会的权力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72年,东京—横滨铁路通车,这反映了日本明治政府采取的政策是

A.“文明开化”政策 B.“殖产兴业”政策
C.扶植私人资本主义的政策 D.强化军事改革的政策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出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A.天皇不满自己的傀儡地位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形成并得到发展
C.农民不堪忍受幕府的残酷剥削 D.大名、武士不满将军的独裁统治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的下列规定中,具有封建性特点的是

A.万世一系的天皇总揽统治权 B.天皇不得以诏令改变法律
C.天皇是军队的统帅 D.臣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基本人权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

A.制定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B.国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
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特权资本家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向了“脱亚入欧”的道路,在经济方面既吸收了西方文明成果,又兼日本特色。与同一时期的西方经济相比,日本经济的特色是

A.政府干预经济,大力扶植私人企业
B.采用近代先进技术,积极发展工商业
C.发展对外贸易,拓展国际市场
D.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渐成报纸文章的熟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许多人用这些名词做自己或女儿的名字。原名胡洪骍的胡适,也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取“适”字做了自己的表字和笔名。这反映了

A.“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文化主流
C.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 D.实行制度变革的意识开始萌发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维新运动的兴起主要表现为
①公车上书 ②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③各地学堂、学会、书局、报馆的纷纷建立 ④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领袖人物的涌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打击了守旧势力的措施有
①裁汰冗员        ②废除八股取士制度
③设立农工商总局   ④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原因是

A.变法有群众基础 B.变法采用的是改良的形式
C.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D.表现了勇于献身的精神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97年,上海举办了中国国内的首次大型舞会。对此,上海各家报纸评论说:“西人光明磊落,脱略为怀,虽男女聚会跳舞,乐而不淫,与中国之烧香赛会,男女混杂,大有天壤之别。”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人们基本上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 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
C.西方舞会娱乐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 D.开明人士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质上要求

A.改革社会风尚 B.吸收世界文明 C.发展近代交通 D.主张机器生产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由此可见,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 B.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
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 D.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梭伦改革为雅典城邦的强盛开辟了道路。阅读下列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三
 
雅典公民大会会场   陶瓶上的雅典商船
材料四: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张图片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请从政治、历史角度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梭伦改革将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的依据是什么?这项改革措施对雅典的哪一个阶层最有利?
(3)材料三反映了梭伦的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
(4)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3分)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dí,即买进粮食)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1072年),顽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及目的。
(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及目的。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教改革前,婚姻审判权掌握在天主教会手里……欧洲盛行僧侣教士的独身制度……推行禁欲主义成为罗马教会公开标榜的政府目标,提倡不婚单身,并且规定不允许离婚。当时,有40%的妇女过单身生活……马丁·路德发起了修女还俗、教士结婚运动,提出制定新的婚姻法规,用政府控制的世俗法庭或由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审核批准结婚。
——摘编自朱孝远《宗教改革和婚姻的世俗化》
材料二:
明代的婚姻礼俗主要参考《朱子家礼》,如:
拜堂:是婚礼过程中最重要的仪式,通常可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撒帐:拜堂后,新婚夫妇要向亲友抛洒“一把栗子一把枣”,谐取“早立子”、“多立子”的口彩。
庙见:婚后第三天男家主人带新娘去拜祠堂,这样媳妇才能成为丈夫宗族中的一员。
——摘编自陈洁梅《透过中世纪中西方婚姻礼仪的比较分析其文化内涵》
(1)据材料一,指出宗教改革前后欧洲在婚姻方面的主要变化。概括材料二中传统婚俗的特点。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6世纪中西方婚姻观念与礼俗差异的原因。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扣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1)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