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九年级4月调研历史试卷

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下边文物反映了当时

A.狩猎水平提高
B.装饰艺术丰富
C.陪葬物品众多
D.原始农耕出现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九年级4月调研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时说:“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苦秦”的原因不包括

A.战乱频仍 B.徭役繁重 C.刑罚残酷 D.赋税沉重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九年级4月调研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图片反映了苏州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九年级4月调研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城夜市每天热闹非凡,买卖交易直到凌晨。夏天卖的饮食品种繁多,有沙塘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等。材料反映了宋代

A.统一国家建立 B.江南地区开发
C.商品经济繁荣 D.民族政权并立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九年级4月调研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A.有利于寒门子弟入朝为官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九年级4月调研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诗人褚维垲在诗中说:“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骎骎 (引用者注:意为迅疾)自海达长江,惟所欲为无不可。”对该诗理解正确的是

A.“御园火”是指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B.“五口通商”开始于甲午中日战争后
C.该诗描述了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九年级4月调研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严重危机。西北形势严峻,东南警报频传。清政府内部两派发生激烈争论:一派主张放弃西北保东南,另一派主张(如右图)。提出下图主张的是

A.李鸿章 B.左宗棠
C.曾国藩 D.张之洞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九年级4月调研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公布的蒋介石日记引起了极大轰动。蒋介石在日记中说:“吾愿死于青天白日之旗下,吾为国民革命而死,吾为三民主义而死,也即为共产主义而死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蒋介石撰写上述日记的时间应该在

A.1926年前后 B.1937年前后
C.1945年前后 D.1949年前后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九年级4月调研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邓贤在《决定中国命运的700天》一书中这样描述:“(强渡黄泛区以后)最惊险的一幕发生在淮河岸边。渡口没有船,也没有桥,河水又深又急难以徒涉,尾随的追兵已经赶来,后卫阻击战全面爆发。紧急之中,司令员刘伯承亲自夜探淮河,经过寻访竟然找到一处当地人过河的浅滩,为大军开辟一条生路。”这段描述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取得了渡江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是近百年来首次反侵略斗争的胜利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九年级4月调研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土地的使用权 B.劳动的工具
C.土地的所有权 D.农作物的品种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九年级4月调研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改革开放中,我们解放思想,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表明我们彻底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九年级4月调研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B.与尼克松会面时
C.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D.出席万隆会议时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九年级4月调研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航海线路图,其中1492年哥伦布航海到达的目的地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九年级4月调研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欧洲无产阶级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这里的“科学”指的是

A.力学三定律 B.启蒙思想
C.进化论 D.马克思主义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九年级4月调研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1952年我国邮电部发行纪念十月革命的邮票,名称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 全套4枚。其中第二枚图案为列宁在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讲话。此套邮票成为我国第一套错体票, 其错误在于

A.邮票的名称 B.邮票中的人物
C.邮票的价格 D.周年纪念的时间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九年级4月调研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济大危机”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工业国采取了一系列增加就业的措施。其中美国实行的主要措施是

A.兴办公共工程 B.发展军事工业
C.整顿农业生产 D.加紧殖民掠夺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九年级4月调研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些标志性事件往往成为定格历史的坐标。对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萨拉热窝事件标志着一战的爆发
B.萨拉托加战役成为一战的转折点
C.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D.马歇尔计划实施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九年级4月调研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下面的结构示意图.你认为在①②两处应分别填入

A.《巴黎和约》、多极化趋势 B.《九国公约》、多极化趋势
C.《慕尼黑协定》、全球化趋势 D.《九国公约》、全球化趋势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九年级4月调研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53届世乒赛在苏州举行,如果有一位香港游客要到苏州观赛并游玩,他一路享受的便利条件,哪一项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后才可能出现?

A.从香港乘坐飞机到达上海
B.从上海乘坐汽车到达苏州
C.乘坐轮船游览苏州护城河
D.发电子邮件给家人报平安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九年级4月调研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他曾叱咤欧洲风云几十年,所颁布的法典为欧洲许多国家借鉴和仿效;他是欧洲最伟大的音乐家,他的音乐推动着时代的脉搏,一部《英雄交响曲》把两个伟大的人物紧紧的连在一起。请你判断这两个欧洲同时代的人物是

A.马克思和恩格斯 B.拿破仑和贝多芬
C.克伦威尔和贝多芬 D.罗伯斯庇尔和爱因斯坦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九年级4月调研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判断题: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九年级4月调研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判断题: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宣告终结, 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九年级4月调研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判断题:下图是1945年7月7日颁发的纪念章。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全面抗战爆发的时间。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九年级4月调研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判断题:1953~1957年“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九年级4月调研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判断题:美国南北战争和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都扫清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些障碍,使得本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九年级4月调研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判断题:斯大林模式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它严重忽视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九年级4月调研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填空题:北宋画家(  )的《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杰出代表;明朝科学家(  )写的《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九年级4月调研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填空题: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邓小平提出的(   )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九年级4月调研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填空题: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   ),标志着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1789年法国巴黎人民攻占(   ),掀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九年级4月调研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中国历史上,比较公认的盛世有三次,即从“文景之治”到“武帝极盛”再到“昭宣中兴”的西汉盛世、从“贞观之治”到“开元全盛”的大唐盛世和清代的“康雍乾盛世”。某校九年级的同学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回望历史上的“三大盛世”。
【图片看历史】甲同学展示了两组图片:
第一组

第二组

(1)请观察这两组图片说出盛世的两个共同特征。(2分)
【古人述历史】乙同学查阅史书,找到了三段材料: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史记·孝文帝本纪》
“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贞观政要·政体》
“为治之道,在于休养生民,而民之所以休养,在于去其累民者。使其心宽自得,以各谋其生,各安其业。”
——《清实录·乾隆实录卷十》
(2)根据材料归纳出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1分)以上观点与诸子百家中的那一学派思想最为接近?(1分)
【今人评历史】中国历史上三大盛世,都未能避免“盛极而衰”的结局,而且盛世的倾颓,往往在极短时间内定局。丙同学从杂志上看到了这样两个观点:
绝对不受制约的最高权力,掌握在汉文帝、景帝、武帝或唐太宗、武后、玄宗或清康熙、雍正、乾隆手中,因为他们优异的个人特质,可以成就盛世,但如果碰上庸碌无为的皇帝,就会连守成都做不到,至于碰上个昏庸无道的暴君,那就只会搞得天下大乱了。
——陈勤《回望中国历史上的盛世》
历史上的统治集团在进入盛世后,大多趋向“持盈保泰”、“护守成宪”,满足于维持现状,……乃至纵情于声色犬马,陶醉于歌舞升平,根本看不到所存在的问题及其严重性。潜在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就在这种状态下不断滋长,日积月累,变小患为大患,一朝爆发,遂致不可收拾。
——姚有志、李元鹏、钟少异《中国历史上三大盛世的理性审视》
(3)以古鉴今是史学的重要功能之一。请你根据这两段材料以简练的语言为我国执政党提两点执政建议。(2分)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九年级4月调研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发展其实应视为近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下图记录了1833—1913年“民主”“共和”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的频率

——《真假共和——1912中国宪政实验的台前幕后》
材料二: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领导人民进入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时期。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33—1913年“民主”“共和”字眼出现的频率呈现什么趋势?(1分)举出一例推动这一趋势的重大政治事件。(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的主要观点。(1分)他所说的“第二步”在我国是如何实现的。(1分)
(3)材料三中所说,党在民主法治建设上“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分别是指什么?(2分)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九年级4月调研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德国总理默克尔不远万里到东京给日本人上了一堂历史课。这一事件让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德、日两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事年表
1940年9月27日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为核心的军事集团正式形成。
1945年5月8目  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70年12月7日 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殉难纪念碑前下跪。对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的暴行表示忏悔。
1975年8月15目 日本首相三木武夫参拜靖国神社。开启了日本首相在“终战纪念日”参拜靖国神社之先例。
2015年3月9日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日本“朝日新闻”发表演讲,劝导日本要正视历史。
2015年3月26日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专访时表示,慰安妇是“贩卖人口”的受害者,企图掩盖侵略本质。
材料二:默克尔感叹她发表演讲的3月9日正是当年岩仓使节团踏上德国领土的第142个轮回日,……岩仓具视考察团当年孜孜不倦地拜德为师让她看到了日本民族强烈的求知欲和广纳百川的精神,并愿相信这一美德是日本的传统并将会继续发扬光大。可是许多人会问,在当今科学技术、社会福利、高等教育、议会制度和工业制造都能与德国一较高低的日本,日本人还能向德国人学什么呢?
——辜学武《以“自我清算”换“邻国宽恕”》
请回答:
(1)轴心国集团是法西斯国家的军事勾结,那么正义的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标志是什么?(1分)请说出一个盟军联合在欧洲打击法西斯的军事行动。(1分)
(2)材料二提到日本民族有“强烈的求知欲”,请以古代中日交往的一个事例加以证明。(1分)
(3)材料二中默克尔提到的。142年前日本岩仓使节团到德国考察学习,推动了当时日本正在进行的哪一重大变革?(1分)这次变革后日本对外走上了什么道路?(1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认为当今日本需要向德国学习什么。(1分)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九年级4月调研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