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物理 / 试卷选题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新课标Ⅱ卷)物理部分

如图所示,两平行的带电金属板水平放置。若在两板中间 a 点从静止释放一带电微粒,微粒恰好保持静止状态。现将两板绕过 a 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 45 ° ,再由 a 点从静止释放一同样的微粒,改微粒将()

image.png

A. 保持静止状态
B. 向左上方做匀加速运动
C. 向正下方做匀加速运动
D. 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
来源: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直角三角形金属框 a b c 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 ,方向平行于 a b 边向上。当金属框绕 a b 边以角速度 ω 逆时针转动时, a , b , c 三点的电势分别为 U a , U b , U c 。已知 b c 边的长度为 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image.png

A. U a > U c ,金属框中无电流
B. U b > U c ,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   a - b - c - a
C. U b c = - 1 / 2 B l 2 ω ,金属框中无电流
D. U b c = 1 / 2 B l 2 W ,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   a - c - b - a
来源: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由于卫星的发射场不在赤道上,同步卫星发射后需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时,发动机点火,给卫星一附加速度,使卫星沿同步轨道运行。已知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约为3.1×10 3 m / s ,某次发射卫星飞经赤道上空时的速度为1.55×10 3 m / s ,此时卫星的高度与同步轨道的高度相同,转移轨道和同步轨道的夹角为30°,如图所示,发动机给卫星的附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约为()

image.png

A. 西偏北方向,1.9×10 3 m / s     
B. 东偏南方向,1.9×10 3 m / s
C. 西偏北方向,2.7×10 3 m / s
D. 东偏南方向,2.7×10 3 m / s
来源: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发动机的功率P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假定汽车所受阻力的大小f恒定不变。下列描述该汽车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image.png

来源: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关于指南针,下列说明正确的是

A. 指南针可以仅具有一个磁极
B. 指南针能够指向南北,说明地球具有磁场
C. 指南针的指向会受到附近铁块的干扰
D. 在指南针正上方附近沿指针方向放置一直导线,导线通电时指南针不偏转
来源: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两个运强磁场区域IIII中的磁感应强度是II中的k倍,两个速率相同的电子分别在两磁场区域做圆周运动。与I中运动的电子相比,II中的电子(

A. 运动轨迹的半径是 I中的 k
B. 加速度的大小是 I中的 k
C. 做圆周运动的周期是 I中的 k
D. 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是 I中的 k
来源: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链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一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链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Q间的拉力大小为F;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这列车厢一大小为23a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链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Q间的拉力大小仍为F。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A. 8 B. 10 C. 15 D. 18
来源: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滑块 a b 的质量均为 m a 套在固定直杆上,与光滑水平地面相距 h b 放在地面上, a b 通过铰链用刚性轻杆连接。不计摩擦, a b 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 。则()

image.png

A. a 落地前,轻杆对   b 一直做正功
B. a 落地时速度大小为   2 g h
C. a 下落过程中,其加速度大小始终不大于   g
D. a 落地前,当   a 的机械能最小时,   b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m g
来源: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生用图( a )琐事的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斜面的懂摩擦因数。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 z ,物块下滑过程中所得到的只带的一部分如图( b )所示,图中标出了5个连续点之间的距离。
image.png

(1)物块下滑是的加速度 a = m / s 2 ;打点 C 点时物块的速度 v = m / s
(2)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 ,求出动摩擦因数,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填正确答案标号)。
A.物块的质量     B.斜面的高度       C.斜面的倾角

来源: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电压表满偏时通过该表的电流是半偏是通过该表的电流的两倍。某同学利用这一事实测量电压表的内阻(半偏法)实验室提供材料器材如下:
待测电压表(量程3V,内阻约为3 000欧),电阻箱 R 0 (最大阻值为99 999.9欧),滑动变阻器 R 1 (最大阻值100欧,额定电压2 A ),电源 E (电动势6 V ,内阻不计),开关两个,导线若干。

image.png

(1)虚线框内为同学设计的测量电压表内阻的电路图的一部分,将电路图补充完整。
(2)根据设计的电路写出步骤。
(3)将这种方法测出的电压表内阻记为 R v ` 与内阻的真实值 R v 先比 R v `   R v (添">""="或"<"),主要理由是                                             

来源: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 m 、电荷量为 q q > 0 )的例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 A B 为其运动轨迹上的两点。已知该粒子在 A 点的速度大小为 v 0 ,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 60 ° ;它运动到 B 点时速度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 30 ° 。不计重力。求 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

image.png

来源: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某地有一倾角为θ=37°sin37°=35)的山坡C,上面有一质量为m的石板B,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B上有一碎石堆A(含有大量泥土),A和B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假设某次暴雨中,A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m(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减小为38,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减小为0.5,A、B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2s末,B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μ2保持不变。已知A开始运动时,A离B下边缘的距离l=27m,C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求:

(1)在0~2s时间内A和B加速度的大小;

(2)A在B上总的运动时间。

来源: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

B.

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间的一种化学反应

C.

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D.

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E.

液体中的扩散现象是由于液体的对流形成的

来源: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一粗细均匀的U形管竖直放置,A侧上端封闭,B侧上侧与大气相通,下端开口处开关K关闭,A侧空气柱的长度为l=10.0cmB侧水银面比A侧的高h=3.0cm,现将开关K打开,从U形管中放出部分水银,当两侧的高度差为h1=10.0cm时,将开关K关闭,已知大气压强p0=75.0cmHg

(ⅰ)求放出部分水银后A侧空气柱的长度;
(ⅱ)此后再向B侧注入水银,使AB两侧的水银达到同一高度,求注入水银在管内的长度。

来源: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一束光沿半径方向射向一块半圆形玻璃砖,在玻璃砖底面上的入射角为 θ ,经折射后射出 a b 两束光线,则()

image.png

A. 在玻璃中,   a 光的传播速度小于   b 光的传播速度
B. 在真空中,   a 光的波长小于   b 光的波长
C. 玻璃砖对   a 光的折射率小于对   b 光的折射率
D. 若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   θ 角逐渐变大,则折射光线   a 首先消失

E.分别用 a b 光在同一个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上做实验, a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 b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

来源: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平衡位置位于原点O的波源发出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沿水平x轴传播,PQx轴上的两个点(均位于x轴正向),PQ的距离为35cm,此距离介于一倍波长与二倍波长之间,已知波源自t=0时由平衡位置开始向上振动,周期T=1s,振幅A=5cm。当波传到P点时,波源恰好处于波峰位置;此后再经过5s,平衡位置在Q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求:
(ⅰ)PQ之间的距离;
(ⅱ)从t=0开始到平衡位置在Q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时,波源在振动过程中通过路程。

来源: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

A. 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
B. 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
C. 人们利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
D. 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

E.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来源: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滑块 a b 沿水平面上同一条直线发生碰撞;碰撞后两者粘在一起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从光滑路段进入粗糙路段。两者的位置 x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求:
image.png

(ⅰ)滑块 a b 的质量之比;
(ⅱ)整个运动过程中,两滑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与因碰撞而损失的机械能之比。

来源: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