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福建福州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有学者将孔子视为平等主义者,这是因为孔子主张

A.克己复礼 B.为政以德
C.民贵君轻 D.有教无类
来源:2015届福建福州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代长安东西两市规模比后世更大,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朝的市逐步变成单纯的营业区,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了。这主要说明了

A.汉唐实行严格的坊市分离制度
B.坊市制度的内涵具有时代特色
C.从汉到唐的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商业活动开始突破时空的限制
来源:2015届福建福州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辛丑条约》规定:“诸国人民被戕害、凌虐之城镇,五年内概不得举行文武各等考试。”这一规定反映了西方列强意图对中国进行

A.武力震慑 B.文化侵略
C.严刑惩凶 D.心理征服
来源:2015届福建福州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新周刊》2008年11月期的封面。若为该封面选取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A.化干戈为玉帛——中美关系的解冻
B.峰回路转——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C.弄潮儿向涛头立——经济特区的实验
D.百舸争流——中国入世的选择
来源:2015届福建福州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公元前367年,罗马共和国通过的李锡尼乌斯—绥克斯图斯法案规定:已付的债息一律折成本金,未偿清部分分三年归还;限定占有公地的数量;执政官中必须有一人出身平民。这一法案通过的意义是

A.成为成文法的起点 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
C.提高了平民的地位 D.确立了直接民主制
来源:2015届福建福州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4、15世纪的意大利人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正生活在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新”在于

A.人文精神的复兴 B.近代科学的形成
C.新教的广泛传播 D.代议制度的确立
来源:2015届福建福州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下图《新兴西方的世界——1763年》。它表明

A.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B.欧洲主导了世界贸易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来源:2015届福建福州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初期英国诗人约翰·济慈写道:“除了心灵情感的神圣性和想象力外,一切都不可靠。啊!来到这个世上首先是为了感情而非思想。”与其理念最接近的作家是

A.拜伦 B.巴尔扎克 C.托尔斯泰 D.鲁迅
来源:2015届福建福州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0年6月,共产党员科尔恰什金给俄共中央的信中写道,只有“政府与农民的关系融洽了,主要在乌克兰进行的内战才能结束”。这一建议提出的背景是

A.余粮收集制引发严重危机
B.新经济政策改善了农民处境
C.农业集体化政策遭到质疑
D.指令性计划模式的弊端显现
来源:2015届福建福州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世纪和20世纪两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和爱因斯坦,他们在科学史上有着相似的贡献,这就是

A.以科学精神批判天主教神学
B.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科学理论
C.将“变化”观念引入科学领域
D.用数学方程式描述物质运动
来源:2015届福建福州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是从1917年才开始的,到1989年便己经结束了。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决定性的一刻”带来的深刻影响是

A.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 B.两极格局的结束
C.欧洲迈向政治一体化 D.第三世界的崛起
来源:2015届福建福州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2005-2008年中美大豆期货价格的变化曲线。这主要说明了

A.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B.中美两国经济互补性强
C.中美倡导了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
D.美元在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
来源:2015届福建福州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考诸历史,政府机构的演变是复杂的、漫长的历史过程。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晚年又用中书。(曹)魏世,中书监始参大政。东晋则侍中始优。下逮(南朝时)宋、齐,尚书、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其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
——钱穆:《国史大纲》
(1)据材料一,概括从汉、魏晋、唐三个时期中枢机构的演变,归纳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独揽事权”的方式。
材料二  在斯图亚特王朝前期(1603-1688年),依托于枢密院而设立的“外交委员会”,是一个完全依附于君主、辅佐君主处理外交事务及其他重要国务的秘密机构。由于会议地点在王宫密室之中,而所议国务又颇为隐秘,故“外交委员会”又被时人称为“密室会议”、“内阁会议”或“内阁”。到斯图亚特王朝后期,即1689-1714年间的威廉三世与安妮女王统治时代,内阁已成为一个公开的、合法的政治机构,并事实上承担着中央政府的职能,这标志着内阁制在英国的形成。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内阁制的形成》
(2)据材料二,指出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英国内阁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其变化的政治原因。
材料三                 清代部分中央机构的变动表

时间
机构变动及其主要职责
1638年
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及部分与外国通商及外事关系事务。
1729年
设“军需房”,后改名为“军机处”。
1859年
设“总税务司署”,并任命英国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是管理全国海关关税及海关行政事务的机构。
1861年
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管外交事务,兼管通商、海防等洋务事务。
1901年
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1906年
撤销了旧有的六部机构,改设陆军部、民政部、度支部、农工商部、邮传部、法部等。
1911年
正式取消军机处和旧内阁等机构,成立新的责任内阁作为君主立宪政体的最高行政管理机关。

 
——摘编自王云坚:《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
(3)据材料三,指出清代前、后期中央机构两类不同性质的改革,评价晚清时期(1840-1912年)中央机构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央机构演变的主要因素。

来源:2015届福建福州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代以来,以衙前主官物之供给或运输……(其它差役)各以乡户等第差充。民不胜其苦,而衙前为尤甚。今听免役,据家赀高下出钱,由官雇役。单丁、女户原无役者,概输钱,谓之“助役”。……一面便民,而一面亦借助役钱增岁收。……反对者谓“上户则便,下户实难”,语非无理。又于额用已足外,复增取二分谓之“宽剩”,则下户、单丁、女户更困。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赋役制度改革,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将田赋与丁役合并为一,而且以田亩为重。……用《明史·食货志》的说法即是:“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赵冈:《赋税制度与土地分配》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改革差役法的主要手段及其结果。
(2)据材料二,概括明朝赋役制度“一条鞭法”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从宋至明赋役制度变革的积极作用。

来源:2015届福建福州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