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结果是

A.出现两个政权并存 B.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实现工业化 D.成立人民委员会
来源: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曾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列宁进行的“实践”有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新经济政策   ③农业集体化    ④民主社会主义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来源: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的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来源: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3年斯大林曾预言:“我知道,在我死后会有人把一堆垃圾放到我的坟墓上,但历史之风会无情地刮走它的!”之后这一预言果然得到了证实。由此推论,此处对“一堆垃圾”的证实最主要源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大清洗”运动
来源: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种观点认为,粗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全球,它显示出的变化相当少,欧洲的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但实际上,从全球史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下列历史史实可以作为材料中“粗看一战后欧洲的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的主要依据的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主要确立了列强在欧洲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B.国联由英法操纵
C.欧洲的帝国主义阵营更加巩固
D.欧洲的海外殖民体系进一步扩大
来源: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二战”后世界形势,有四位同学分别用带“风”字的成语概括其历史特征,你认为其中哪一个概括最恰当

A.风雨如晦 B.风云变幻 C.风雨交加 D.风花雪月
来源: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突出地反映了

A.美国确立世界霸权地位
B.德国被排挤出帝国主义阵营
C.一战后帝国主义大国争夺世界的斗争激烈
D.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形成
来源: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在《欧洲心影录》中写道:“虽然侥幸没有小产了去,却成了先天很虚弱的一个孩子,连他的产婆(威尔逊)也弄得焦头烂额,把许多人对他前途的热望,倒灰冷了一半,就此看来……这件东西还未到真正瓜熟蒂落的时候。”梁启超所指的产生于巴黎和会的“这个东西”是

A.国际联盟 B.对德和约 C.《四国条约》 D.美国霸权
来源: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书中有这样的一组数据:“在二战中,主要交战国国民收入的40%—70%,国家物资储备的90%,都直接用于战争…….美国的国家投资猛增,从1939年的54亿美元增至1945的158亿美元…….”这反映了

A.二战促使各国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B.主要参战国都把国民经济转入战争轨道
C.战争使一些国家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
D.二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来源: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9年3月25日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们可以把德国的殖民地夺走,把他的军队减到仅够警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结果还是必然的,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平等,它将会对战胜国进行报复。”这段材料说明

A.英国认为《凡尔赛和约》有失公正
B.英国奉行欧洲大陆势力均衡的大陆政策
C.英国反对削弱德国
D.英国主张更加严厉地惩处德国
来源: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2年1月,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终形成。,推动该同盟形成的事件是
①德军突袭波兰                    ②《大西洋宪章》的发表  
③丘吉尔·罗斯福声明援助苏联      ④斯大林格勒保卫的胜利  

A.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来源: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5年,法国总理就意大利的扩张趋势曾说过:“如果意大利向多瑙河、巴尔干扩张,会造成欧洲战争;如果让它们在非洲的沙漠畅通无阻,或许就能安静下来。”他的观点表明法国

A.推行中立政策 B.主张制止法西斯侵略
C.推行绥靖政策 D.推行侵略扩张政策
来源: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在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秩序遭到重创的同时,也给它带来了一个新的转机。这里的“转机”是指

A.从政治上着手,加深中央集权,提高统治效率
B.从思想上着手,强化道德,培养优秀公民
C.从法律上着手,完善法制,稳定社会秩序
D.从经济上着手,国家干预,调整生产关系
来源: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法案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任何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这说明

A.美国被迫放弃了自由企业制度
B.美国加强了对工人运动的控制
C.缓解劳资矛盾是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
D.罗斯福新政提高了美国人的政治地位
来源: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50—60年代,广大黑人为争取平等权利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1957年,美国联邦法院颁布法律,要求开始废除美国公立学校的种族隔离,但阿肯色州小石城发生了对法律的抵抗性事件。这突出反映了当时的美国

A.有能力保护公民的公民权 B.废除种族隔离的进程发展缓慢
C.民权运动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 D.广大黑人要求充分人权的热情高涨
来源: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出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反映了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史实的是

A.用行政手段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B.大力发展苏联的军备力量
C.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 D.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
来源: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末,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共同点是

A.起因于国内爆发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 B.为逃避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分歧
C.放松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D.出于国内外压力半途而废
来源: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印度国大党全国委员会在1947年11月声称:“我们的目的应当是逐渐形成一种使行政效率和个人自由相结合的政治制度,逐渐形成一个实行最大限度生产而不发生私人垄断资本集中和财富集中的使城乡经济保持适当平衡的经济结构。这样一个社会结构可以替代唯利是图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和集团国家的严格控制。”下列对二战后印度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A.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经验,提出建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目标
B.借助国家力量加深对政治和经济的干预以抵制社会主义思潮
C.借鉴苏联发展经济的经验,实行计划经济
D.推行国营经济与私营经济共同发展的政策
来源: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之间互相借鉴的有
①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              ② 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③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④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A.①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③④
来源: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统计,1970—1979年,美国从事农业人口从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同期,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30%下降到13%,而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15%上升到72%。上述材料说明

A.知识经济首先出现在美国 B.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加大
C.美国进入信息化社会 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来源: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20世纪50—80年代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为顺差,“-”为逆差)。从表格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①二战后美国经济速度减慢      
②二战后日本、西欧经济迅速发展
③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快于西欧
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陷入经济危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来源: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下示意图反映了美苏在20世纪60—70年代末争霸态势的是

来源: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散布这样一种说法,鉴于苏联解体,未来的国际秩序应由美国领导,建立“美国统治下的和平”。但许多国家的学者认为这一论调“不可思议”,其主要原因是

A.美国独霸的时代已经过去 B.俄、日、西欧、中国等反对
C.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D.区域经济集团不断建立
来源: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网文《简约世界现代史》中有这样一段话,丘吉尔说:“铁幕盖地虎。”杜鲁门说“美国镇河妖”;马歇尔说:防共用钱砸 叶利钦说:散了吧,散了吧。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1946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主张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运动
B.1947年杜鲁门发表国情咨文,攻击苏联是极权国家,揭开了“冷战”序幕
C.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复兴推动经济,稳定资本主义阵营
D.1991年,“独联体”成立,苏联完全解体
来源: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个山区小镇,有一家夫妻出版公司,夫妻二人用计算机编辑书稿、激光照排、传真发送,将书稿快速发往首尔和香港印刷,并在世界发行,其出版周期之短,经济效益之高,使纽约大出版公司也叹为观止。这突出说明了

A.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 B.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和全球化
C.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D.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
来源: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产生和发展的,因而势必继续加大穷国与富国之间的发展差距。“穷国”的根本出路在于

A.不参与全球化 B.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C.采用武力方式解决 D.寄希望于发达国家政策的调整
来源: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反映了苏联1913年与1940年工业生产中钢铁、煤炭、石油工业的变化,从中得到的历史结论有

①苏联工业化获得了迅速发展    
②为反法西斯战争奠定了经济基础  
③实现了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   
④是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来源: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西德、日本、新加坡和韩国社会的经济都曾出现过高速增长的繁荣景象。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考虑,其根本原因在于

A.制订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B.实现了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
C.普遍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劳动者的素质普遍得到提高
来源: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是1943年中国政府首脑蒋介石参加的一次国际会议的照片。这次国际会议的内容涉及中国

A.参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问题
B.开辟亚太战场牵制日军的问题
C.参加筹建联合国的问题
D.收回台湾被占领土主权的问题
来源: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幅图片是20世纪两次国际回忆的历史记录。从甲图到乙图的回忆可以看出英、法两国对德国的态度变化是

A.从争霸到结盟
B.从结盟到扶植
C.从宰割到纵容
D.从对抗到联合
来源: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两幅图片反映了德国历史上版图的变化情况。其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A.③①②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③④①②
来源: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片反映的政治主题,判断图2走在送葬队伍最前头的人是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来源: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它奠基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因为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从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凯恩斯学派在西方世界就大行其道,并且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一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这些办法在相当时期内,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摘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里根当选之后(1981年),雄心勃勃,表示了实行少政府(干预)、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对美国经济来一番“引人注目的改变”。
——摘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思想?
(2)与上述思想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思想主张有何不同?指出美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最能体现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并概述其主要内容。
(3)材料三中,里根政府进行“引人注目的改变”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改变”取得了哪些成效?

来源: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进入21世纪后,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国际政治格局的总趋势,但这种发展面临着挑战。请回答: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世界上出现了法西斯恐怖势力,到处侵略扩张,并最终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 阿富汗官员2007年7月20日宣布,23名韩国公民在阿富汗被塔利班武装绑架,这是阿富汗战争后塔利班绑架外国人最多的一次。8月30日,最后一批韩国人质获得释放,韩国人质危机宣告结束。
材料三 巴基斯坦反对党领导人、人民党主席贝·布托2007年12月27日在拉瓦尔品第市举行的竞选集会上遭到袭击身亡。此次是件引发媒体普遍关注。有媒体指出,此次是件导致拔过局势混乱。
(1)20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西斯主义(恐怖组织)严重破坏和平与发展,请举例说明。
(2) 面对法西斯势利的侵略,西方大国采取了什么的对策?1942年前后世界反法西斯斗争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3)二战后,针对20世纪上半期的动荡,国际社会为促进和平与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各举一列说明。
(4)结合材料试比较现代的恐怖势力与法西斯势力的异同。

来源: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相比,最重要的区别是什么?导致这一区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材料三显示出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变化?
(3)材料三所示的世界政治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来源: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洲除日本外,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亚洲的绝大多数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独立初期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由政治独立发展到经济独立。······1955年,来自亚非29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第一次亚非会议,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内容包括经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等部分。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材料二 二战后,亚洲经济得到发展。20世纪六十年代的日本是资本主义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七十年代新加坡、韩国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是“七十年代的奇迹”;七十年代末的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开始迅速发展;八十年代,沙特阿拉伯由“骆驼加帐篷”的农牧业国家发展为“喷气机加计算机”的石油富国;印度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亚洲经济导论》
材料三 1991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韩国汉城通过了《韩城宣言》,正式确立该组织的宗旨与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贸易壁垒。
——《当代世界经济和政治》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亚非会议做出的重要决定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给亚洲国家独立运动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洲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加坡、韩国出现“七十年代的奇迹”的共同原因。
(3)材料三表明亚洲各国的经济关系正在向什么趋势发展?

来源: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