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 / 试卷选题

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卷(广东清远)

下列关于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地球上水储量很大,所以淡水资源不会匮乏
B. 将石油加热炼制,可得到汽油、煤油等多种产品
C.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D. 更多的利用太阳能可减少环境污染
来源:2010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冲洗照片时,需将底片浸泡在大苏打( N a 2 S 2 O 3 )溶液中,使影像固定下来,这一过程叫"定影"。大苏打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A. 0 B. +2 C. +4 D. +6
来源:2010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事实的是(

A. 我能在灭火中大显身手 B. 我承认"温室效应"主要是我惹的祸
C. 我能帮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 我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来源:2010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豆浆被称为"植物奶",其中还有异黄酮( C 15 H 10 O 2 )具有防癌功能,下列关于异黄酮说法正确的是(

A.

异黄酮中共含有27个原子

B.

异黄酮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一个异黄酮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D.

异黄酮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2

来源:2010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使用"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的动力是由高氯酸铵( N H 4 C l O 4 )分解所提供的,反应方程式为 2 N H 4 C l O 4 N 2 + C l 2 + 4 X + 2 O 2 ↑,则 X 的化学式为(

A. N H 3 B. H 2 C. H 2 O D. H C l
来源:2010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来源:2010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切的马铃薯片与固体碘、碘溶液和碘蒸气接触,都会变蓝色,这一实验现象说明(

A. 同种分子质量相等 B. 同种分子体积相等
C.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 同种分子运动速度相等
来源:2010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不需加任何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一组物质是

木炭粉、二氧化锰、氧化铜三种固体 酒精、汽油、白醋三种液体 蒸馏水、澄清石灰水、软水三种液体 氢气、甲烷、一氧化碳三种气体
来源:2010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这是两种单质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和另一种单质 从该图中我认识到,物质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 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该化学反应的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
来源:2010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间的相互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

二氧化碳---碳酸钙

B.

铜---氧化铜

C.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D.

一氧化碳---碳酸

来源:2010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知识归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①物质的缓慢氧化均放出热量
②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
③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B. 实验中的现象
①向浓氨水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②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颜色变浅
③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蓝色絮状不溶物生成
C. "低碳经济"的措施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②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③近距离出行时,用自行车替代机动车
D.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①是否使用催化剂
②反应物的浓度
③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来源:2010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据题意填写下表






化学符号
H  
 
5 S O 4 2 -
表示意义
 
氧化铝
两个一氧化氮分子
 
来源:2010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分析问题:

①硫的燃烧      ②铁丝的燃烧         ③甲烷的燃烧
⑴上述三个实验都是物质和氧气所发生的反应,请写出所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硫的燃烧;          
②铁丝的燃烧;          
③甲烷的燃烧.          
⑵上述三个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属于氧化反应的是。(填序号)

来源:2010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依据下表回答问题:

⑴表中12号元素的名称是,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其容易(填"得"或"失")电子,变成(用离子符号表示)
⑵表中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有

A. 12号和4号 B. 12号和2号 C. 12号和13号 D. 10号和2号

⑶写出体现12号元素化学性质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来源:2010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通过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甲                   乙              丙

⑴甲实验的化学方程式是
⑵乙实验是利用红磷的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请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待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⑶丙实验,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平底烧瓶中放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迅速塞上单孔橡皮塞,观察到的现象是,这体现了木炭具有性。
⑷方法感悟:甲实验是通过电解水后,验证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来得出水的组成,其依据是;乙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氧气而不生成气体,从而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乙实验和丙实验中都消耗了瓶内的气体,其本质区别是.

来源:2010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通过半年的化学学习,我们知道了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下图是常见气体的制取装置,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下同)
⑵若要制取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选用的发生装置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验满的方法是;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所采用方法的化学方程式是
⑶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还可以制的气体是,其化学方程式为
⑷通过学习我总结出,在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在选择气体的收集装置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来源:2010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高效课堂中,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灭火的原理"进行了探究学习。
【课堂归纳】
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我们归纳出燃烧的三个条件是:
①可燃物   ②③ 

【演示引导】
我们进一步学习灭火的原理。如图所示,烧杯中有一支燃着的蜡烛,烧杯底部有一些碳酸钠粉末,向烧杯中倒入少量稀盐酸,发现蜡烛迅速的熄灭。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熄灭蜡烛所依据的原理是
【小组探究】
点燃一长一短两支蜡烛,同学们分小组对熄灭蜡烛的方法展开探究。

⑴小何说:"因为人呼出的是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我可以将它们吹灭。"  
小邹对小何的说法提出了质疑,认为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氧气,并设计如下实验证明了自己的说法。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看了小邹的实验后,小何发现了吹灭蜡烛所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⑵小丽说:"可以在燃着的两支蜡烛上罩一个大烧杯,过一会蜡烛也会熄灭。"(如图)

小苗说:"蜡烛熄灭是有先后顺序的,因为蜡烛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短蜡烛先熄。"
小张说:"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上部氧气少,所以长蜡烛先
熄。"
同学们一起合作进行了实验,发现长蜡烛先熄。
小苗对小张的说法仍心存疑惑,认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是长蜡烛先熄的主要原因,并设计实验进行了证明。她的实验方案是 
通过实验,小苗终于发现了长蜡烛先熄灭的秘密,她的发现是
⑶通过探究,小丽进一步提出采用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方法是
【归纳反思】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灭火的原理,而且还有了新的启示是。(答一条)

来源:2010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时下有些年轻人喜欢染发,染发时一般要用到一种着色剂--对苯二胺,其化学式为 C 6 H 8 N 2 。它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会对染发者的身体带来伤害。
(1)对苯二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 108 g 对苯二胺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来源:2010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6.6g,加热完全反应后,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68g。据此,我能完成下列计算:
⑴生成氧气的质量。
⑵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3g/L)
⑶生成氯化钾的质量。(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来源:2010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烟花燃烧后的烟雾中常含有 C O C O 2 S O 2 等气体,这三种气体具有的共同点是(

A. 都能溶于水 B. 都具有毒性 C. 都能燃烧 D. 都含有氧元素
来源:2010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滴水成冰 B. 铁棒成针 C. 木已成舟 D. 火上浇油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卷(四川攀枝花)doc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蒸馒头、炸油条时常用到一种白色物质,它既能中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又能起发泡作用,这种物质是(

A. N a O H B. N a H C O 3 C. C a O H 2 D. N a C l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卷(四川攀枝花)doc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每年三月,我市仁和区务本乡桃花盛开,花香扑鼻,人们能闻到花香是因为(

A. 分子间存在间隙 B.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卷(四川攀枝花)doc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金属中,金属性最弱的是

Z n M g K A l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卷(四川攀枝花)doc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 司马光砸缸 B. 刻舟求剑 C. 火烧赤壁 D. 铁杵磨成针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卷(广东清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武广高速全程都是无缝铁轨。显然,无缝铁轨不可能一次成型,无缝铁轨是在铺设时将短轨通过如下反应原理: 2 A l + F e 2 O 3 = 高温 A l 2 O 3 + 2 F e 焊接而成。该反应是(   )

A. 复分解反应 B. 置换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化合反应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卷(广东清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烟花燃烧后的烟雾中常含有 C O , C O 2 , S O 2 等气体,这三种气体具有的共同点是(   )

A. 都是无色 B. 都具有毒性 C. 都能燃烧 D. 都含有氧分子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卷(广东清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机合成材料是材料发展史上一次重大突破.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合金 B. 蛋白质 C. 维生素 D. 塑料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卷(广东清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各项应用主要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用石墨做电极 用金属钨做灯丝 用一氧化碳作燃料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卷(广东清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胡锦涛在2009年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上特别强调:"……要注意开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教育,不断增强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的节能环保意识……"。下列做法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A. 用流水漂洗衣物 B. 在实验中,按任意量取用药品
C. 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D. 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卷(广东清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火箭推进器中盛有液态肼(X)和双氧水( H 2 O 2 ),当它们混合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量。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 + 2 H 2 O 2 = N 2 + 4 H 2 O ,据此判断肼的化学式是

N H 3 N H 2 N 2 H 4 O N 2 H 4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卷(广东清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是人们普遍的饮食追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每天都应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 B. 油脂会使人发胖,故禁食油脂
C. 糖类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 D. 过多摄入微量元素不利于健康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卷(广东清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世博会前期,处理废水时加入活性炭以吸附水中的异味
B. 世博会期间,利用可降解的"玉米塑料"替代一次性饭盒,可防止 产生白色污染
C. 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使用的钢筋混凝土属于纯净物
D. 世博停车场安装催化光解设施,可使汽车尾气中的 C O N O X (氮的氧化物的总称)反应生成无毒气体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卷(广东清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燃着的酒精灯不慎打翻可用湿抹布盖灭,湿抹布在灭火中不能起到的作用是(

A.

隔绝空气

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降低温度

D.

防止火势蔓延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卷(广东清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市的银盏温泉远近闻名。经分析鉴定,银盏温泉的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根离子,以及钾、钠、钙、锌、锶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下列关于鉴定温泉中的硫酸根离子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滴加盐酸 B. 滴加 B a C l 2 溶液后,再加稀 H N O 3
C. 滴加 N a O H 溶液后,再加稀盐酸 D. 滴加 N a 2 C O 3 溶液后,再加稀 H N O 3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卷(广东清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 N a N O 3 K C l N a 2 S O 4 B. F e C l 3 N a O H K N O 3
C. C u S O 4 C a C l 2 K O H D. B a C l 2 K 2 C O 3 H 2 S O 4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卷(广东清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60个 N 原子可以结合成一个 N 60 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N 60 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 一个 N 60 分子中含有30个 N 2 分子
C. N 60 N 2 的性质完全相同 D. N 60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60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卷(广东清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表述不一致的是(   )

A. 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B. 检验氢气的纯度
C. 验证 C O 2 的密度比空气大 D. 探究空气的组成成分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卷(广东清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C u ( N O 3 ) 2 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下列情况中可能出现的是






溶液中有
F e 2 C u 2 F e 2 C u 2 C u 2 F e 2
不溶物为
C u F e F e F e C u

①③

①④

②③

③④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卷(广东清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该微粒:核内有个质子,最外层上有个电子,该元素属(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 ① F e   ② F e O    ③ F e 2 +     ④ F e 3 +    ⑤ F e 3 O 4 是常见的化学用语
请从中选择适当的序号按要求填空:

表示一个铁原子 表示铁元素的化合价 表示铁离子 表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卷(广东清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1)t℃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 a      b(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     法提纯a
(3)在    ℃时a、b的溶解度相等,在此温度下150g水中最多可溶解a物质      g。
(4)要使饱和的a溶液变为不饱和,可采取的措施是                      。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卷(广东清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种植水果使我市很多农户富裕起来了。水果表皮常有寄生虫,种植户一般用"波尔多液"杀死沙糖桔、葡萄等水果表皮的寄生虫。"波尔多液"是用 C u S O 4 溶液与石灰水[主要含 C a O H 2 ]混合而成的,混合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配制时不能用铁桶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喷洒"波尔多液"后在人的手上、衣服上常会残留一些水洗不掉的蓝色斑点,这些蓝色斑点属于(填"酸""碱""盐"或"氧化物"),这时可在厨房用品中选用浸泡衣服将其洗去。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卷(广东清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类生活离不开水,长达大半年之久的西南干旱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为了了解我市水资源,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北江水质的状况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
(1)取水样,静置后过滤。过滤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
(2)若要检验北江水属于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
(3)若要测定北江水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可选择
A. 紫色石蕊试液     B.无色酚酞试液    C.pH试纸
(4)工作人员每天撑着小船在江中打捞垃圾,其中塑料制品、易拉罐应投入下列(填字母)垃圾桶内。A.不可回收垃圾箱       B.可回收垃圾箱
(5)你认为下列行为不会造成北江水质下降的是。(填字母)
A.在江边种植花草树木
B.居民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江中
C.某些游客将垃圾随手丢入江中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卷(广东清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瓶气体,它由 H 2 C O 2 C O C H 4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用它进行以下实验:
(1)将该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出现沉淀;
(2)在导管口将该气体点燃,该气体安静燃烧,火焰呈蓝色。用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壁上出现水珠;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请回答下列问题:
A、该气体中一定没有气体。
B、该气体中肯定含有元素。
C、写出该气体的三种可能组成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卷(广东清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然界有一种"雷雨发庄稼"的现象,即在雷雨过后,植物生长得更好。下面一段短文就是叙述雷雨中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过程:
①空气中的N2在放电条件下与O2直接化合生成无色且不溶于水的一氧化氮气体;
②一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不稳定,常温下就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的气体;
③二氧化氮气体有毒,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HNO3)和一氧化氮;
④生成的硝酸随雨水洒到大地上,同土壤中的矿物质相互作用,生成可溶于水的硝酸盐。
请填写下列空白:
(1)上述短文中,描述二氧化氮化学性质的是(填序号)。
(2)实验室制取一氧化氮时,下列收集方法不适宜的是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水收集法
(3)写出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在此反应中发生的变化是。      
A.不变     B.仅升高     C.仅降低     D.既有升高又有降低
(4)"雷雨发庄稼",植物生长得更好的原因是
A.生成的一氧化氮可以作为氮肥   B.生成的二氧化氮可以作为氮肥
C.生成的硝酸盐可以作为氮肥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卷(广东清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过氧化氢(化学式 H 2 O 2 )溶液在 M n O 2 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生成 O 2 H 2 O ,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回答下列问题:
(1)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
(2)写出该方法制取 O 2 的化学方程式;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 O 2 ,应选择装置(填字母)。
(3)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B装置收集 O 2 ,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看到木条   ,表明已收集满。
(4)若实验时用此法代替 K M n O 4 加热制取 O 2 ,优点是 (填编号)。
    ①生成物只有氧气    ②不需加热     ③需加热
(5)装置A中反应很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填编号)。
    ①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②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   ③加热反应物
(6)写出用装置A制取另外2种气体的化学式 和  。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卷(广东清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淑平同学在我市某食品厂生产的盒装饼干中,发现盒内有一小包东西,其上标有"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请勿食用"等字样。为了提高自己的实验探究能力,淑平决定对这包干燥剂展开探究。
(1)她将这袋干燥剂全部倒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触摸杯壁,感觉有点热。将其过滤,得到白色沉淀物和滤液。
(2)联系到空气成分和 C a O 的性质,她对白色沉淀物的组成提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1:是 C a O C a C O 3 的混合物.
假设2:是 C a ( O H ) 2 C a C O 3 的混合物.
假设3:只有 C a C O 3 .
假设4:只有 C a ( O H ) 2 .
其中假设(填序号)不合理,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为了判断其它几种假设的合理性,该同学继续进行实验:
①取少量沉淀物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由此可否定假设
②为了得到最后结论,他再取少量沉淀物放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振荡,静置后,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说明只有假设合理。
(4)从此,淑平同学明白了:
①"请勿食用"是因为该干燥剂吸水后具有性且热。
②该干燥剂吸水后会变质,变质后的物质可能是 C a C O 3 。写出 C a O 变质生成 C a C O 3 的最后一步反应化学方程式
③空气中的水份、氧气等能引起食品变质。一般采用(写出两种方法)等包装方法可以防止或延缓食品变质。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卷(广东清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过氧化钠( N a 2 O 2 )因为能与水、CO2等反应产生氧气而作为供氧剂。现将39克Na2O2投入到足量的水中,发生如下反应:
2 N a 2 O 2 + 2 H 2 0 = 4 N a O H + O 2

(1)请计算生成NaOH和O2的质量。
(2)若反应开始时水的质量为69克,求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卷(广东清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