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辽宁五校协作体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   )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B.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
C.反封建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D.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五校协作体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列各项可以为作者提供论据的是(    )

A.偏远的农村地区开始出现草市
B.“市”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C.出现了大量工商业市镇
D.生产领域出现了新型生产关系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五校协作体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统计资料表明: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人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造成这种局面的经济根源在于(    )

A.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界完全隔绝
B.中国的农业文明不利于工商业发展
C.中国没有出现过类似西方的工业革命
D.没有出现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五校协作体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

A.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
B.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
C.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D.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五校协作体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们常把做事不分轻重主次称为“本末倒置”。在中国古代,统治者的经济思想中“本”是指(  )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海外贸易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五校协作体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向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材料中的农民“迁业”现象主要说明了(   )

A.传统的封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B.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C.明代国家“重商”政策的确立
D.手工业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五校协作体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与19世纪末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直接相关的因素是(    )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②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产生
③整个世界基本被帝国主义瓜分完毕
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五校协作体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篇文章中出现以下内容: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请判断该篇文章体现的主题是(   )

A.美国经济的崛起
B.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C.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确立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五校协作体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方有经济学家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也就是说,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越发展。以19世纪中期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    )

A.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五校协作体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主要不是因为(     )

A.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B.工业革命改变了交通条件,密切了世界的联系
C.工业革命增强了资本主义征服世界的能力
D.工业革命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五校协作体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哥伦布的话在15世纪的西欧非常具有代表性,他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这种对黄金的贪婪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

A.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
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C.黄金是欧洲人踏上新海岸所首先需要的东西
D.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五校协作体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殖民制度大大地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在这里转化为资本。”材料体现早期殖民活动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进程所起的作用是(   )

A.组建大型贸易公司,进行广泛的对外贸易
B.亚非拉国家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D.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五校协作体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     )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五校协作体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张謇曾说:“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这则材料的主要观点是(    )

A.教育兴国 B.实业救国
C.军事强国 D.农业立国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五校协作体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8年,蒋介石在参加一个国货展览会的开幕式时便曾经宣称:“国民政府是要提倡国货,要振兴实业,要挽回利权,使外国货在中国没有销路,大家都用国货来打倒帝国主义。”为此,国民政府(  )

A.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B.建立中华民国,抵制日货
C.促使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侵略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五校协作体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造成维尔斯态度变化的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成功
B.新经济政策的成功
C.西方经济大危机与苏联的建设成就形成反差
D.斯大林体制建立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五校协作体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实行新体制的企业……领导有权招聘或解雇职工,有权确定工人的劳动报酬形式以及具体的奖励指标和条件,有权处理上级拒收的多余物资,有权出售按调拨单销售不出去的超定额储备的产品……”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

A.强化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五校协作体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面对1929—1933经济危机,主要资义国家采取的措施有(    )
①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②强化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③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④实行货币贬值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五校协作体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前总统胡佛在《国家工业复兴法》通过之后评说:“这简直是法西斯!”他这句话主要是针对(  )

A.剥夺美国公民的自由竞争权力
B.新政强制企业恢复生产
C.政府干预经济调整工业生产
D.对资本主义企业进行国有化改革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五校协作体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是(  )

A.自由放任主义 B.资本主义市场自身调节
C.政府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 D.垄断资本义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五校协作体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凯恩斯主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承认资本主义存在着消费不足的弊端
B.成为二战后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
C.它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它能够消除经济危机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五校协作体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手段有(  )
①扩大政府开支
②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③政府直接采购
④利用税收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五校协作体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二战后“人民资本主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股票呈现出分散化趋势
B.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C.企业普通职工拥有股票
D.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成为普遍现象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五校协作体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面对经济“滞胀”现象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实行股票分散化
B.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C.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五校协作体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9年撒切尔夫人执政后,制定了一套经济政策:严格控制政府的财政支出;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削减福利开支;紧缩银根,提高利率;大规模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这些政策(    )

A.有利于英国经济的复苏发展
B.说明自由放任政策具有合理性
C.凸显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D.使凯恩斯主义退出经济主流地位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五校协作体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
材料二 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   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记载: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2.3%增长到32.9%,创有史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GDP合计的最大比重。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一直掌控着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最高时其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量的5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材料四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 (1分)这种经济模式有何特点?(4分)
(2)从材料二的图表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2分)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结构的主要特征。(4分)
(3)比较材料三中不同时期中英两国的发展状况,概括说明经济规模曾居世界第一的中国为何没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原因。(4分)
(4)材料四中,亚当·斯密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3分)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五校协作体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当然,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欧亚事务和世界贸易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1780年,英国的铁产量还比不上法国,1848年已超过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总和。它的煤占世界总产量的2/3,棉布占1/2以上。……英国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它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生产总和还要多的多。……它庞大的远洋船队把数不尽的工业品运往世界各地,再把原材料运回国,加工成工业品,然后再运出去。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  下图为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

材料四: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正喷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已经使河水变得混浊不堪。
请回答:
(1) “1500年前后”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这一事件影响下的世界市场的主要特征。
(2)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世纪40年代英国在世界工业和贸易中的地位,形成这一地位的根源是什么?
(3)材料三图片所示成果,分别属于哪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先后被大量开发使用的能源依次是什么?
(4)就材料四中的现象,发表你的见解。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五校协作体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2)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五校协作体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