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化学 / 试卷选题

重庆市主城区六校高二上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雾霾”成为2013年的年度关键词,下列措施不能消除雾霾的是

A.机动车安装尾气净化器
B.改变用燃烧方式使植物变肥料的方法
C.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D.提议将所有发电厂、化工厂搬迁到郊区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主城区六校高二上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测定中和热实验的玻璃仪器只需烧杯、量筒和温度计
B.用25mL碱式滴定管量取13.50mL Na2CO3溶液
C.用10mL量筒量取5.5mL硫酸溶液
D.用广泛pH试纸不能测得某碱溶液的pH为12.7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主城区六校高二上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晶体中都存在共价键 B.在单质的晶体中一定不存在阴离子
C.离子晶体中只有离子键 D.干冰和冰中作用力完全相同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主城区六校高二上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S2与CO2均为直线形非极性分子
B.熔点:SiCl4<MgCl2<SiO2
C.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是因为水中含有氢键
D.断裂化学键的过程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主城区六校高二上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关能量的判断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由H+(aq)+OH(aq)=H2O(l)△H=-57.3kJ/mol,可知:含1mol CH3COOH的溶液与含1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热量等于57.3 kJ
B.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更多
C.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g)+O2(g) =2 H2O(l) △H=-285.8kJ/mol
D.从C(石墨)=C(金刚石)△H=+1.9kJ/mol,可知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主城区六校高二上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恒容绝热条件下,一定能说明反应A(g)+B(?)2C(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的密度不再变化 B.C的生成速率与A的分解速率之比为2:1
C.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 D.容器内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主城区六校高二上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能使全气体反应体系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
B.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C.在FeCl3溶液和KSCN溶液反应的平衡体系中,加入KCl固体,平衡逆向移动
D.熵增大的反应不一定自发,但自发反应熵一定增大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主城区六校高二上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事实不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收集氯气可以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
B.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取氨气
C.加催化剂,使N2和H2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NH3
D.20℃时,AgCl在蒸馏水中的溶解度比在0.1mol/L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大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主城区六校高二上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pH=11的烧碱溶液与pH=3的稀醋酸等体积混合后,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
B.T ℃时,pH=6的纯水中,含10–8 NA个OH(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C.将NaAlO2、FeCl3、Al2(SO4)3的水溶液分别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并灼烧,都能得原溶质
D.常温在由水电离的c(H+)=1×10–13mol/L的溶液里,能大量存在NH4+、Fe2+、NO3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主城区六校高二上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X、Y、Z、M代表四种金属,金属X和Z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时,X溶解,Z极上有氢气放出;若电解Y2+离子和Z2+离子共存的溶液时,Y先析出;又知M2+离子的氧化性强于Y2+离子。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M>Z>X>Y B.X>Y>Z>M C.X>Z>Y>M D.X>Z>M>Y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主城区六校高二上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电解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②金属和石墨导电均为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
③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的原理有可能实现
④将铜锌原电池用含KCl的盐桥相连时,盐桥中的Cl会移向正极区 
⑤利用电化学原理保护金属主要有两种方法,分别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和外加直流电的阴极保护法

A.①②③④ B.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主城区六校高二上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电化学原理应用中,正确的是

A.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B.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O2 + 2H2O+ 4e==4OH
C.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负极反应式:Fe-2e==Fe2+
D.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Cu -2e==Cu2+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主城区六校高二上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CO2的水溶液中:c(H+)>c(HCO3)=2c(CO32)
B.pH=1的NaHSO4溶液:c(H+)=c(SO42)十c(OH)
C.含有AgCl和AgI固体的悬浊液:c(Ag+)>c(C1)=c(I)
D.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HSO4溶液和NH4Cl溶液,c(NH4+)前者小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主城区六校高二上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C(s)+H2O(g)=CO(g)+H2(g)    ΔH=+130kJ·mol-1
2C(s)+O2(g)=2CO(g)          ΔH=-220kJ·mol-1
H-H、O=O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 kJ·mol-1、a kJ·mol-1和462kJ·mol-1,则a为

A.496 B.118 C.350 D.130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主城区六校高二上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将铁棒和石墨棒插入盛有饱和NaCl溶液的U型管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K1闭合,向铁棒附近滴入K3[Fe(CN)6]溶液,有蓝色沉淀出现
B.K1闭合,电流方向由铁棒经导线流向石墨棒
C.K2闭合,碳棒是阴极
D.K2闭合,电路中通过0.2NA个电子时,两极共产生4.48L气体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主城区六校高二上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A.图①表示25℃时,用0.1 mol·L-1盐酸滴定10 mL 0.05 mol·L-1 Ba(OH)2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
B.图②表示充有NO2的恒温密闭容器在t时刻增大压强时,c(NO2)随时间的变化
C.图③中曲线表示反应N2 (g) +3 H2(g)2NH3(g) ΔH < 0 ,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
D.图④中a、b曲线分别表示反应2SO2(g) + O2(g)2SO3(g) ΔH<0使用(a)和未使用(b)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主城区六校高二上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在下列空格上填出 “<” 或“>”
①2H2S(g)+3O2(g)=2SO2(g)+2H2O(l)  △H=―Q1 kJ/mol
2H2S(g)+O2(g)=2S (s)+2H2O(l)     △H=―Q2 kJ/mol   Q1         Q2
②对于平衡m A(g)   n B(g)+ p C(g),若降低温度时, A 的转化率增大,则ΔH1    0;若减压后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则m    n+p。
③常温下pH=12的烧碱溶液与pH=12氨水分别加水稀释至pH=10,所加水的体积前者     后者。
(2)向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可以得到深蓝色溶液,溶液显深蓝色是由于生成了一种离子,请写出该离子的离子符号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主城区六校高二上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其反应原理为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
(1)T℃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N2、H2混合气体充分反应5min后放出热量46.2 kJ,用H2表示的平均速率为             
(2)合成氨厂可用反应CO(g)+H2O(g)H2(g)+CO2(g)获得H2,已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下表,试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400
500
800
平衡常数K
9.94
9
1

①在800℃发生上述反应,向恒容反应器投入CO2、H2、CO、H2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 mol、1 mol、2 mol、2 mol,此时该反应由      反应方向开始建立平衡。(选填“正”或“逆”)。
②在500℃时进行上述反应,若CO、H2O的起始浓度均为0.020 mol·L-1,在该条件下,CO的最大转化率为              
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下列措施一定可以提高H2的百分含量的有___________;
a.增加CO的用量             b.增加H2O(g)的用量   
c.增大压强                 d.降低温度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主城区六校高二上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Ⅰ.常温下,如果取0.2mol/LHA溶液与0.2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测得混合溶液的pH=8,试回答以下问题:
(1)混合溶液的pH=8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____0.1mol/L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求出混合液中下列算式的精确计算结果(填具体数字):c(Na)-c(A)=_________mol/L。
(4)已知NH4A溶液为中性,又知HA溶液加到Na2CO3溶液中有气体放出,试推断(NH4)2CO3溶液的pH__________7(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Ⅱ.相同条件下,有pH均为4的盐酸、硫酸、醋酸三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依次为c1、c2、c3,则c1、c2、c3由大到小顺序为                      
Ⅲ.已知海水中镁离子浓度为1.8×103mol/L,且Ksp[Mg(OH)2] =1.8×10-11,常温下要使海水中镁离子产生沉淀,溶液的pH最低应为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主城区六校高二上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用分液漏斗、锥形瓶、导管、注射器、双孔胶塞、秒表和铁架台       (选填“可以”、“不可以”)测定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
(2)为证明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四位学生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其中正确的是___。
甲.在醋酸钠溶液中滴入2滴酚酞,加热后红色加深,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
乙.用等浓度纯碱溶液去油污,热溶液比冷溶液效果好,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
丙.将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水温下降,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
丁.在氨水中加入氯化铵固体,溶液的pH变小,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
(3)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下列操作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A.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待测盐酸润洗
B.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C.滴定终点读数时,仰视滴定管刻度,其他操作正确
(4)用物质的量浓度为0.1000 mol/L的KMnO4(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H2C2O4(弱酸)溶液,分别取20.00 mL 草酸溶液于3个洁净的锥形瓶中,用标准的KMnO4(H+)溶液滴定至终点,数据如下:

测定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初始读数(mL)
0.40
0.90
0.00
终点读数(mL)
25.05
21.00
19.90

已知:相关反应方程式为:5H2C2O4+2KMn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标准KMnO4溶液应装在      (选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
②判断已达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测得草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mol/L。(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主城区六校高二上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分)(1)在25℃、101 kPa下,1 g甲烷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状态放热Q kJ,则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肼(N2H4)一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环保电池,该电池放电时,负极的反应式为          。
(3)如图装置中甲烧杯盛放100 mL 0.2 mol/L的NaCl溶液,乙烧杯盛放100 mL 0.5 mol/L的CuSO4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向甲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观察到石墨电极附近首先变红,乙烧杯中石墨电极附近pH值的变化为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中还有CuSO4),若要使乙烧杯中电解质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可加入         (填序号).

A.CuO B.Cu(OH)2 C.CuCO3 D.Cu2(OH)2CO3


(4)下图是用于笔记本电脑的甲醇(CH3OH)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质子交换膜左右两侧的溶液均为500mL 2 mol/LH2SO4 溶液,当电池中有1mole发生转移时,左右两侧溶液的质量之差为      (忽略气体的溶解,假设反应物完全耗尽)。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主城区六校高二上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