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高三历史第一套

古希腊的一位政治家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来求得斗争双方的和解,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一方面将自由民分为四个等级,一方面设立陪审法庭,他形容自己“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他是

A.梭伦 B.苏格拉底
C.克利斯提尼 D.伯里克利
来源:高三历史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人物,为收回伊犁作出贡献的是(  )
①左宗棠 ②李鸿章 ③崇厚 ④曾纪泽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来源:高三历史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竹枪一杆,打得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在有关该现象的战争结束后,西方列强逼迫清政府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来源:高三历史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说:“推动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对马克思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因为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妥协行为不满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英国武装侵略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来源:高三历史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民主政治却没有实现。根本原因在于

A.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
B.中国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C.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D.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
来源:高三历史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五四运动为标志,新世纪的思想启蒙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是指

A.爱国救亡成为时代主题
B.以民权、平等思想为指导
C.以三民主义思想为指导
D.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时代主流
来源:高三历史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自有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此话称赞的是(   )

A.太平天国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来源:高三历史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核心目标是

A.反对袁世凯独裁和复辟帝制
B.反对段祺瑞的独裁统治
C.维护共和政体和《临时约法》
D.传播民主和科学思想
来源:高三历史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罗马《民法大全》中规定:“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的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这说明(  )

A.罗马法在实际生活中形同虚设
B.皇帝的敕令是法律的组成部分
C.除皇帝外,所有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所谓法律,就是皇帝颁布的敕令
来源:高三历史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9年1月5日至8日,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6国政府代表在莫斯科通过会议磋商后,宣布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年2月,阿尔巴尼亚加入经济互助委员会。1956~1961年,中国以观察员的身份列席经济互助委员会的例行会议。材料反映出

A.社会主义阵营意见不一
B.苏联抵制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C.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经济对抗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来源:高三历史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95年在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中,被台湾人民推为义军首领的是
①唐景崧      ②丘逢甲    ③徐骧      ④刘永福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来源:高三历史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主要是因为

A.与清政府签订条约的国家多达11个
B.列强在北京的侵略势力扩大
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列强重新确立慈禧太后的封建统治
来源:高三历史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第一期《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来源:高三历史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A.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B.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
C.雅尔塔会议没有协调美苏关系
D.美苏争霸必然导致双方对立
来源:高三历史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马关条约》各条款中,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
D.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来源:高三历史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堂“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研讨课上,四位同学都达成了“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的共识,并阐明了自己的依据,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甲同学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B.乙同学太平天国颁布了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
C.丙同学太平天国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D.丁同学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来源:高三历史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例如,秦朝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秦汉时期

A.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
B.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
C.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
D.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存制度
来源:高三历史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学者柏杨认为,“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其中“权威性的规范”主要指的是

A.三公九卿制度
B.分封制度
C.行省制度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来源:高三历史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1919年的时政漫画《玩弄于股掌之上》,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马关条约》承认了日本在山东的权益
B.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是合法的
C.外争国权失利引发了五四运动
D.弱国无外交,中国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障
来源:高三历史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曾撰文称:“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新”的主要依据是(  )

A.青年学生充当了民主革命的急先锋
B.马克思主义成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C.无产阶级政党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
D.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并成为革命主力
来源:高三历史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为四国宪法条款内容,按照颁布时间从早到晚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凡臣民系新教徒者,为防卫起见,得酌量情形,并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置备武器。
②如遇联邦领土内有威胁社会安全的情况,皇帝可宣布国内任何地方处于戒严状态。
③涉及大使、其他使节和领事以及以州为当事人的一切案件,其初审权属于最高法院。
④天皇召集帝国议会,其开会、闭会、停会及众议院之解散,皆以天皇之命行之。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②①③④
来源:高三历史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忠王李秀成被清军俘获后,清方的记载说:“伪干王(洪仁玕)所编各书,李酋皆不屑看也。”李秀成和太平天国其他领导人不重视“干王所编各书”的主要原因是(   )

A.军情紧急,无暇顾及
B.该书和农民政权没有必然联系
C.太平天国将领排斥西方文明
D.太平天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
来源:高三历史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照片《裹小脚的男戏子》是外国游历者在中国内地拍摄的,这副照片可能的拍摄时间

A.19世纪50年代
B.19世纪末期
C.20世纪中期
D.“文革”期间
来源:高三历史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出与下组事件同一标准的事件
①美国独立战争 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③法国大革命

A.中国的戊戌变法 B.日本明治维新
C.中国辛亥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来源:高三历史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这幅浮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生在19世纪30年代
B.由民族英雄林则徐主持
C.给英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
D.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来源:高三历史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展现,外交舞台纵横捭阖、风云变幻。近现代中国的外交历史更是跌宕起伏,几经波折,回首这段历史,令人深思。
材料一 近代中国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曾几何时,我们遭受着外国列强的侵犯;曾几何时,我们饱受困苦的饥荒。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这是一段令人反思的历史,弱国无外交,记住这个硬道理。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的外交也揭开了新的篇章,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近代史上,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哪两场侵略战争直接相关?
(2)图一、图二反映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参加的哪两次国际会议?在图二的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3)图三反映的是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其意义如何?图四中的美国领导人是谁?中美及中日关系的改善有何影响?

来源:高三历史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中国就是一部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历史。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这一特点是由什么决定的?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在上述两方面的表现
(2)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在反封建专制方面侧重点有何不同?辛亥革命为追求民主进步做出了哪些贡献?
(3)五四运动与国民革命运动的共同任务是什么?分析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

来源:高三历史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二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郡县论》
材料三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力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控制自己。
——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夫之郡县制的看法。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体现了顾炎武怎样的思想主张?
(2)材料三体现了汉密尔顿的哪些主要思想?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理解。

来源:高三历史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