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高一语文第七套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匀(chèn )不(jiě)狼(jí)
B.预(zhào)和(xié)倔(jiàng )
C.峰(luán )酝(yàng)点(zhuì)
D.差(cān)琐(xiāo )漫(mí)
来源:高一语文第七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惦记栖息转瞬既逝
B.闲游镶嵌一代天娇
C.执拗黄晕大彻大悟
D.甜密洗濯斩钉截铁
来源:高一语文第七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格的高洁,灵魂的纯净,思想的深邃,都可以在淡泊中孕育
B.岸边的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妖娆轻舞,惹得湖水也荡起了层层涟漪。
C.科技使自然造福于人类,但面对自然对人类的某些惩罚,它却束手无策
D.虽然这道题比较难,但是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来源:高一语文第七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某校学生会发起了给抗战老兵网上留言的活动。学生的下列留言中不得体的一项是( )

A.中华儿女将永远铭记你你们的功勋,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B.你们的事迹让我深受感动,我要求你们老当益壮,为祖国再立新功!
C.你们的精神将激励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D.你们的浴血奋战赢得了中华民族的解放,我们感谢你们!
来源:高一语文第七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文字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夜幕下的南山,裹上了一层轻薄的面纱,模糊了我的视线。                      ,慢慢的弥散,最终消融在浓浓的夜色之中。
①夜空宁静,寥落的星星浸在润湿的空气里,仿佛伸手就可触碰。
②惟有自己的呼吸在空气中凝成一条条水雾。
③坐在院前的藤椅里,俯仰之间,万家灯火与稀疏星光相映成趣,甚是惬意。
④两江环抱的都市在灯饰艺术的华彩下层次叠出、错落有致、色彩缤纷,尽显人间的喧闹。⑤山路旋转,一阵工夫就到达了山顶的小院。
⑥那一刻,静寂无声,仿佛就连自己置身的小院,也没有丝毫响声。

A.⑤③④①⑥② B.⑤⑥③①④② C.②⑤③①④⑥ D.②⑤⑥③④①
来源:高一语文第七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故有所不辟也                           ⑵尔而与之                                        
(3)为身死而不受                           ⑷贤者能勿丧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3分)
                                                                                                  
⑵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3分)
                                                                                        
选文第二段“一箪食,一豆羹”与                 (原文)形成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义”比“生”重要,论证了                              的中心论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段中所说的“甚于生者”就是指“义”,“甚于死者”就是“不义”。于是,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的事。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这两句话具有警醒人心的作用。
C.《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相近且善,由于后天因素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这与选文中“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的观点相近。
D.选文把“鱼”比作“生”,“熊掌”比作“义”,自然地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

阅读下列材料,请结合选文观点谈谈你对材料中事件的看法。
材料链接:10月24日,38岁的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急救中心司机兼急救员贾海波,出诊途中突发脑干出血。他强忍疼痛将患者安全送到了医院,自己却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来源:高一语文第七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请简要分析下片“却是池荷跳雨”一句中“跳”字的好处。
                                                                       
整首词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来源:高一语文第七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把下列名句补充完整(10分,每空1分)
(1)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2)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3)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4)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诗歌如一壶香茗,芬芳了四季,诗意了人生。新燕啄春泥,我们同白居易感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生机;夏意醉琅琊,我们随欧阳修感受“佳木秀而繁阴”的清凉;秋韵满南山,我们与陶渊明同享“                        ”的闲适;冬雪飘边塞,我们和岑参共赏“                              ”的春意雪景。

来源:高一语文第七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章,完成小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
走向明天的三峡文化
李禹阶
在我国长江中上游地区存在着一种具有悠久历史传承、相对稳定而又特征鲜明的地域文化形态,这就是三峡文化。三峡文化是在区域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与人文氛围中孕育、发展起的:作为连接长江流域上下游的咽喉要道,三峡是串接长江下游吴越文化、中游荆楚文化、上游巴蜀文化的人文走廊、信息交流渠道和物流通道,是中国东西部人类文化与信息交通的走廊要道,而峡江两岸鬼斧神工的地理奇现,雄、壮、险、奇的天然美景,又形成富有人文色彩的三峡百里画廊,构成三峡山水文化的奇幻性、神秘性、浪漫性特征。三峡盛产的盐、丹资,是古代社会重要的经济资,故人们以之为中心,形成富有盐丹资文化特点的三峡文化与社会生活特色。由于山高峡急、岭峻谷深,造成交通不便,当地民众生存条件艰辛,性格耿直剽悍。三峡文化正是在这么一种地理空间和生态环境中形成的地域性文化,是独有的大河流域走廊文化、神秘山水文化和盐丹资文化的结合体。
从商周时期的巴族开始,三峡文化就在巴、楚、蜀等文化的交融中开始形成。自两千多年前秦灭巴、蜀、楚,中原文化的融入,使三峡文化发展到新的阶段,并在历史发展中绵延不绝。明清以,几次由东向西的大规模移民,使三峡地区的民众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文化,其文亿内涵也在不断发展。近代以,三峡文化在与西方文化和国内其他区域文化的碰撞、交融中增加了许多新的因素,其内涵更加丰富多彩。但是几千年,由于独特生态环境的影响,三峡文化中的基本文化内涵一直保持下,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主线与传统。
在三峡神秘山水间,云遮雾罩,烟雨朦胧,霞蔚虹霓,常常给人奇幻、缥缈的感觉。自三峡的巫文化、易理哲学与山水文学,均与这种奇幻、浪漫的山水文化有关。宋玉《神女赋》《高唐赋》,以“巫山云雨”为题材而至今为人思念;唐代诗人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将巫山云比之沧海水,将霞蔚霓蒸的巫山云雨诵到极致。正是三峡神秘,奇幻的山水,产生出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和浓郁深厚的人文特色,对于中国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另一方面,三峡的艰难险阻,万丈狂涛,涡漩千回百转,惊心动魄,又使得诗人游子望而生悲:在三峡的山水文学、易理哲学,乃至纤夫的川江号子之中,常常表现出那种悲怆之情。最典型而奇特的,是自古以流传甚多的三峡咏猿诗。如唐代诗人杨炯“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高适“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元人赵孟颊“古今离恨拔难平,惆怅峡猿声”等,皆借猿的悲鸣声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怀与境遇。因此,在三峡文化中,奇幻山水产生的浪漫主义与万丈狂涛、千回百转的惊心动魄共同组成了其人文情怀的特性,使浪漫性与沉郁性、悲怆性同在。
(选自《中国文艺》2013年7月,有删改)
下列关于三峡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三峡文化是一种地域性文化,它是在区域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与人文氛围中孕育、发展起的。
B.三峡文化具有盐丹资文化的特点,是与三峡盐、丹资丰富且人们以之为中心密不可分的。
C.三峡文化自开始形成起就不断与其他文化碰撞、交融,但是几千年,它的基本文化内涵却一直得到保持。
D.三峡文化历史悠久,向上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巴族,它是在巴、楚、蜀等文化的交融中开始形成的。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巴、蜀、楚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三峡文化具有悠久历史传承、相对稳定和特征鲜明等三大特点。
B.明清以,三峡地区的民众因为移民而发生了几次重要变化,但三峡文化仍保持了稳定的文化形态。
C.宋玉《神女赋》《高唐赋》中“巫山云雨”的题材,与三峡神秘的山水带给人奇幻、缥缈的感觉有关。
D.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三峡地区艰险的自然环境和艰辛的生存条件,养育了当地民众耿直剽悍的性格。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没有三峡雄、壮、险、奇的自然景观,三峡山水文化中的奇幻性、神秘性、浪漫性特征也就不复存在。
B.近代以,三峡文化张开它的双臂,与外文化碰撞、交融,这使得三峡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彩。
C.三峡神秘、奇幻的山水滋润着诗人,唐代诗人元稹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这样的千古名句,将霞蔚霓蒸的巫山云雨诵到极致。
D.三峡的艰难险阻,万丈狂涛,激发了诗人游子的热情,比如,唐代诗人高适就借“巫峡啼猿”抒发自己的浪漫主义情怀。
来源:高一语文第七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问题。
幸福没有榜样
有时,我们总是感到自己的生活不够幸福,不如人家的日子过得那样滋润甜美,还常常拿别人家的幸福作榜样,去寻找自己的幸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是,到头来,我们会发现,唯独这人追人寻、人见人爱的幸福,没有榜样,常常是求而不得,甚至徒生烦恼。
幸福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答案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但是,同样的“境遇和生活”,不同人却有不同的感觉。乞丐得到一顿饱饭,心情会很舒畅,感到幸福的降临;不说一顿饱饭,就是一桌山珍海味,在大款大腕那里,大概也激不起一点快乐的心情吧。作家史铁生的境遇,很让我们同情,他不幸患有尿毒症,但他说:“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并说:“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我们身体还算健康的人,能体验到不发烧也是一种幸福吗?会把幸福的底线放得这样低吗?
其实,词典给出的幸福答案是不大准确的。即使同一境遇,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的。生活在大体相似的环境里,一百个人眼中的幸福观,或许还不止一百呢,有时同一个人,不同的时期就有不同的幸福观。幸福观的模糊,对幸福理解的个性化,这大概也告诉我们:幸福,没有模式;幸福,没有榜样。
幸福,没有榜样。梁实秋也这样说,“幸福与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一位远房的侄女,日子本来过得很快活。一次同学聚会,看一位当处长的同学,居有豪宅,出有宝马,很是羡慕人家的幸福生活,抱怨自己的男人只会教书,不会捞钱。原有的快乐也因寻找幸福的榜样,而逃之夭夭。
还有,我们眼中的别人的幸福,有时并不是那么一回事。我们常常喜欢用世俗的眼光看别人的幸福,常常认为有权势,有财富,有显赫的名声,有骄人的业绩,就会有幸福,有舒心的日子。其实,幸福有时恰恰与权势、与财富离得很远,与名声、与业绩也并不怎么亲近。侄女那个同学,近日,婚外恋闹得沸沸扬扬,幸福显然并不在她家。孟德斯鸠好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仅仅希冀幸福,这不难做到;但期望像别人那样幸福,这总是难以做到,因为我们认为别人会比实际更幸福。“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然而,每个人对幸福的感悟又各有各的不同。这大概与人们的不同追求有关。勇敢的人,追求刺激,冒着生命危险或是攀登高山,或是漂游湍流,感到是种幸福;沉静的人,喜欢安闲,甘愿生活寂寞,或是一部《庄子》,或是一首古曲,也会心中溢满快乐。伟大的哲学家康德,把人生的追求归结为:“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如何去干?”幸福大概就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能行风行风,能行雨行雨;能运筹帷幄,可当经理;有一身力气,蹬起三轮车也有歌声相伴。幸福,其实只是一种感觉,自己做了自己能做的事,感到活着是多么有意思,人生是多么美好,你感觉到了,你便拥有幸福,这和他人的评论毫不相干。
幸福,完全在于自己。自己有个真实的人生,对自己的人生尽力了、负责了,对得起社会、对得起父母与妻子儿女,就是充实的人生、快乐的人生。心存快乐,就是幸福。
幸福,在自己的心中;幸福,没有榜样,也无需榜样。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是如何一步步提出来的?
第二段中举“乞丐”、“大款大腕”吃饭的例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为什么说幸福观是模糊的?
文中通过作者的一位远房侄女的事例意在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在文中引用了梁实秋、孟德斯鸠等名人关于幸福的论述。你能另外写出一条有关幸福的名人名言吗?
通过本文的阅读,相信你会对幸福有更深的了解。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现在的你对幸福的理解。

来源:高一语文第七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5字以内)
重庆日报讯  5月18日,记者从重庆出版集团获悉,今年,该集团计划推出《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抗战记忆——台湾征集图片集》《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东线》等100多种抗战读物,以此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献礼。其中,《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以档案文献为主,由档案文献、学术著作和普及读物组成,用100卷的篇幅第一次全面反映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面貌。
答:                                                            

来源:高一语文第七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是某中学庆祝“五四”青年节文艺演出的一段主持词。请仿照划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
学生甲:青春如歌,歌曲充满快乐激情豪迈
学生乙:青春如舞,      ①          
学生丙:青春如画,      ②          
学生丁:青春如风,清风狂放清爽沁人心脾。

来源:高一语文第七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中国的教育家孟轲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法国的小说家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天才是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请以“苦难”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 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来源:高一语文第七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