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高三语文第三套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纠(gé)瓜(màn)牛皮(xuǎn)(wèi)虎作伥
B.(qiè)意(jì)觎(měng)蒙亮(zhǐ)掌而谈
C.(chǎn)媚压(zhóu)一(liù)烟间不容(fà)
D.豆(chǐ)(zhēn)言(zhá)马路门(yī)盗
来源:高三语文第三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电视剧《沂蒙》真实地还原了历史,人物塑造生动而又不落窠臼,在宏大的叙事中,注重细节描绘,展现了沂蒙人民的精神风貌,给人心灵振憾。
B.岁月的山峦积淀着沧桑,生命的泉水涤荡着澄澈,心灵的花草弥散着芳香;优雅地行走在时光中,享受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清高旷远。
C.备受关注的股市近来出现了投资者期盼的牛市行情,沪、深两市再接再厉,股指一路上扬,有的媒体已经打出了“沪指跃上四千已万事具备”的标题。
D.走进乡村,才能体会到腊月年味的古朴淳厚:男人们杀猪宰羊,热闹非凡;女人们成群结对置办年货,忙得两脚生风;小孩们购花炮,手舞足蹈。
来源:高三语文第三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在新常态的大环境下,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在与绿色金融相结合的空间上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B.根据我国社会经济、人口等方而的特点,人大代表建议推行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弹性退休。
C.红薯是很普通的一种食物,但它具有减肥、抗痛、防止骨钙流失的功效不可小视。
D.王总经理与其他公司领导一起参加了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并签约了一批重要项目。
来源:高三语文第三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古人不仅把天鹅说成神奇的歌手,他们还认为,                           。据他们说,天鹅发出这样柔和、动人的声调,是在它将要断气的时候,                                       
①对生命作一个哀痛而深情的告别
②用和谐的声音作为它最后叹息的前奏
③低沉地、悲伤地构成自己的丧歌
④在临终时有所感触的生物中,只有天鹅会在弥留时歌唱
⑤这种声调,如怨如诉

A.④⑤②①③ B.④②①⑤③ C.⑤③②①④ D.④③①②⑤
来源:高三语文第三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为“全民国防日”拟写一则公益宣传语。要求: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不超过24字。
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国防教育的要义就是国防之防卫。只有每一个公民都自觉地保卫国家,捍卫主权,国家才能建立起强大的国防。

来源:高三语文第三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活处处有哲理,我们熟知的事物中往往蕴藉着独到的处世哲学,请仿照示例,选取两种其他的事物,用简洁的语言揭示其蕴含的哲理。
示例:筷子——生正直,为别人尝尽酸甜苦辣。
电梯——从不计较位置的高低,一生磊落,能上能下。

来源:高三语文第三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给下面的漫画添加标题并指出其寓意。(标题不超过8字,寓意不超过30字)

来源:高三语文第三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艺新视界:虚构具有超凡脱俗的魔力
“乾隆皇帝上朝之前,掏出手机拨了几个电话”“一条眼镜蛇拖着公共汽车经过十字路口”——读到这些陈述的时候,多数人的常识无法认同。诚然,从科学研究报告、社会调查问卷到商品广告,内容真实是共同遵从的基本规约。迄今为止,只有文学获得特许,文学的虚构可以免遭法律或者道德的谴责,这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文化约定。文学拥有何种特殊的意义,以至于可以享受如此特殊的待遇?
文学的虚构具有超凡脱俗的魔力。庸常的生活波澜不惊,虚构让人们从陈陈相因的琐碎事务中浮出头来呼吸到神奇的气息。
生动、传奇,我相信这就是文学虚构的开始。鲁迅曾经解释过他如何虚构小说中的人物:这些人物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鲁迅打趣地说,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相对于日常所见的各色人等,这个“拼凑”起来的人物,其性格特征的强烈程度往往超过了通常的平均值。另一些作家或许热衷于虚构悲欢离合、恩怨情仇的情节,由于这些强烈的性格,作家虚构的戏剧性冲突往往比日常生活更为集中、激烈、扣人心弦。大多数纪实的素材无法制造如此完整的美学效果。始于生动、传奇,继而悲欢交加,终于某种形而上的沉思,这常常是虚构为文学完成的三部曲。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
不论是小说、戏剧之中的理想人物还是诗词之中的良辰美景,作家、诗人的虚构无不寄寓了自己的内心向往。从武侠小说的快意恩仇模式、才子佳人或者灰姑娘加白马王子模式到新近网络文学中时髦的“穿越”“玄幻”小说,虚构的意义几乎就是为种种白日梦造就种种外显的形式。欲望带动的虚构是许多通俗性娱乐作品的内在构成。但是,深刻的文学虚构必须拥有娱乐之外的丰富涵义。很大程度上,虚构的文学要遵循规律和细节“真实”,要与生活保持密切联系。换言之,文学不能因虚构而破坏了“可然律”和“必然律”意义上的“真实感”。
“科幻”文学诸如《黑客帝国》《阿凡达》《盗梦空间》等,它的虚构效果令人吃惊。读者对于它们的兴趣之所以超过各种单纯的科学研究假说,人间气息的存在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真实既孕育了虚构,又制约了虚构。文学之所以可能拯救虚构,恰恰因为出现了更为深刻的真实认知。
(摘自2014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下列对“文学的虚构”的阐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只有文学才特许虚构,文学的虚构可以免遭法律抑或道德的谴责,这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一种文化约定。
B.作家在小说、戏剧中所虚构的理想人物或者诗词歌赋中所展现的良辰美景,都寄寓了自己的内心向往。
C.文学的虚构就是为种种白日梦造就种种外显的形式,如一个卑微的小职员可以想象自己“穿越”至唐朝,变身公主。
D.文学的虚构可以上天入地,无拘无束,但它不能破坏“可然律”和“必然律”意义上的“真实感”。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个作家可以放纵自己的想象,虚构几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虚构一段趣味横生的遭遇,虚构一片清风徐来或暗香浮动的诗意,如此等等。
B.文学的虚构能让人从琐碎的事务中浮出头来呼吸到神奇的气息,这也是人们愿意暂时放下周边的种种现实事务投入文学阅读的一个原因。
C.文学虚构的性格特征,其强烈程度往往超过通常的平均值,虚构的戏剧冲突往往比日常生活更为集中、激烈、扣人心弦,获得了完整的美学效果。
D.那些遨游在天堂、地狱或者第N度空间秘境的文学想象,完全挣脱了常识的限制而开始了任意的飞翔,是违背常识的文学虚构。

结合本文内容,概括文学的虚构具有的特点。

来源:高三语文第三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惹祸的大衣
李显
这天,我坐了八个多小时火车,天快黑时,终于到了青石镇。我给镇医院的院长打电话,院长十分抱歉地说,院里唯一的面包车坏了,不能及时来接我,让我打车去医院。
在这兔子不拉屎的穷地方,根本看不到出租车的影子,只有零星几辆跑出租的人力三轮车。到了这种穷乡僻壤,我只能入乡随俗,将就了。我坐到车上,告诉车夫把我送到镇医院。车夫是一个四五十岁的汉子,一脸的络腮胡。
大胡子“呼哧呼哧”蹬出几里路后,发现我缩成一团,问道:“妹子,你是不是很冷?”我笑笑说不冷。“你穿的那么少,还说不冷,你的声音都发抖了。俺穿的多,脱一件给你。”说完,大胡子便把身上穿的一件灰色呢子大衣脱下来,递到我面前。
我边感谢边把大衣穿上了身,顿时便感觉暖和起来。一件大衣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大胡子之间的距离,我主动和他唠起了嗑。可聊着聊着,我就发觉情况有些不妙,大胡子有些心猿意马,眼睛总盯着我的胸口,看得我有些窘,有些紧张。我赶紧裹紧大衣,双手抱在胸前。大胡子好像看出我有所警觉,收敛了一些,不再直勾勾地瞅,而是用两眼的余光偷窥我的胸口。这下,我心里更害怕了,如果这大胡子不是好人,这荒山野岭的……我越想越害怕。不行,说什么也不能束手就擒,得想办法脱身。
拿定主意后,我叫大胡子停车,说要下车方便一下。大胡子把车停了下来,我下车后,直奔路边的小树林,见大胡子没跟上来,我心里暗喜,马上撒腿就跑。跑出没多远,突然听到身后有动静,我回头一看,妈呀,大胡子追上来了!老天,大胡子真是色狼!我拼命地跑起来,边跑边喊“救命”。大胡子追得更紧了,边追边喊“站住”。
我跑出小树林,眼前出现一条几十米宽的河,由于刚下过雨,河水很急,很浑,看不清深浅。情况危急,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下子跳进河里,河水比我想象的要深得多,岸边的水已经到我的胸口处。
跳到河里我才发觉身上穿着大胡子的大衣,很笨拙,不好游动,于是,我慌忙脱下大衣,扔到河里,开始往河对岸游。这时,大胡子也跳进河里。让我意外的是,他并没有追我,而是朝漂向下游的大衣游去。
我正高兴,突然,双腿开始抽筋,不听使唤了,身子开始往下沉。我拼命挣扎,大喊救命。大胡子听到我的呼救后,赶紧掉头向我游来,几下便游到我身边,抓住我的衣服,把我拖上了岸。
上岸后,我像虚脱了一样,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而大胡子表情复杂地瞪着我,我心里害怕极了,刚要开口求大胡子不要伤害我,谁知他突然“哇”的一声大哭起来,边哭边气呼呼地埋怨我:“你这个妹子,好端端的,你骗俺干吗?跑什么呀!害得俺……俺的大衣被水冲跑了……”
第二天上午,我如约准时走进手术室,为两名患者做了手术。走出手术室,我到休息室休息,突然,隔壁房间传来院长跟一个男人的对话。
院长说:“我跟你说,人家是我们从省城大医院请来的专家,大老远地跑到咱们这里来,真的很不容易。你放心,专家做手术绝对有把握,肯定能治好你妻子的病……你们家属应该对专家表示感谢……”
那个男人回答道:“院长,谁有粉不想往脸上抹?不是俺不想表示,只是俺现在手上真的没钱。本来,昨天,俺从砖厂老板那里预支了两千块钱。回家的路上遇到个妹子,看她挺冷的,俺就把大衣脱给她穿。衣服穿到她身上后,俺才想起来两千块钱在大衣兜里。俺有点不放心,可又不好明说,就偷偷瞅着,谁知让那妹子误会了。她拼命地跑,俺也误会了她,使劲追……结果,她把俺的大衣扔到河里,大衣被河水冲走了,两千块钱也没了……”
我实在听不下去了,走出休息室,来到隔壁的房间,说:“院长,请你去安排一下,我要马上给这位大哥的妻子免费做手术。”
院长愣了一下,然后点点头,走出屋子。
由于我戴着手术帽和口罩,大胡子没有认出我,他万分感激地说:“大夫,太谢谢您了!您是天底下最好的大夫……”
听了大胡子的话,我的脸火辣辣的,我知道我不配做大胡子说的“好大夫”,但以后,我一定会做一个好大夫……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大胡子”把自己身上的大衣脱下来给了“我”,眼睛却总盯着“我”的胸口,这让 “我”倍感紧张,可见“大胡子”居心不良。
B.“我”借方便之名逃离,“大胡子”拼命追赶,这更让“我”感到是遇见了“色狼”,可在过河的危急时刻,还是“大胡子”救了“我”。
C.大胡子起初向“我”脱下的大衣游去,把“我”救上后又抱怨“我”害得他的大衣被水冲走。这为后文“我”的忏悔作了铺垫,可谓匠心独运。
D.这篇小说借助“大胡子”这一形象,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对“大胡子”的歧视,也传达了作品的深刻意蕴。

E.这篇小说讲述的是“我”与“大胡子”的故事,既写出了普通民众的辛酸,也引发了我们对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信任危机的深刻反思。
小说设计大衣被水冲跑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说的题目是“惹祸的大衣”,这个题目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小说的主人公是“大胡子”还是“我”?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来源:高三语文第三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尚德缓刑书(节选)
(汉)路温舒
臣闻齐有无知之祸,而桓公以兴;晋有骊姬之难,而文公用伯。近世赵王不终,诸吕作 乱,而孝文为太宗。由是观之,祸乱之作,将以开圣人也。故桓、文扶微.兴坏,尊文、武之业,泽加百姓,功润诸侯,虽不及三王,天下归仁焉.。文帝永思至 德,以承天心,崇仁义,省刑罚,通关梁,一远近,敬贤如大宾,爱民如赤子,内恕情之所安而施之于海内,是以囹圄空虚,天下太平。夫继变化之后,必有异旧之恩,此贤圣所以昭天命也。
往者,昭帝即世而无嗣,大臣忧戚,焦心合谋,皆以昌邑尊亲,援.而立之。然天不授命,淫乱其心,遂以自亡。深察祸变之故,乃皇天之所以开至圣也。故大将军受命武帝,股肱汉国,披肝胆,决大计,黜亡义,立有德,辅天而行,然后宗庙以.安,天下咸宁。臣闻《春秋》正即位,大一统而慎始也。陛下初登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命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以应天意。
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 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天下,赖陛下恩 厚,亡金革之危、饥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太平未洽者,狱乱之也。夫狱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复生,绝者不可复属.。《书》曰:“与其杀不辜, 宁失不经。”今治狱吏则不然,上下相驱,以刻为明,深者获公名,平者多后患。故治狱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是以死人之血流离于市, 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计岁以万数。此仁圣之所以伤也。太平之.未洽,凡以此也。
臣闻乌鸢之卵不毁,而后凤凰集;诽谤之罪不诛,而后良言进。故古人有言:“山薮臧 疾,川泽纳污,瑾瑜匿恶,国君含诟。”唯.陛下除诽谤以招切言,开天下之口,广箴谏之路,扫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宽刑罚,以废治狱,则.太平之 风可兴于世,永履和乐,与天亡极,天下幸甚。
【注】:汉昭帝逝世后,昌邑王刘贺刚继位就被废黜,宣帝开始登上皇位。路温舒趁这个时机上书。
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桓、文扶兴坏 微:微小的国家
B.而立之 援:推举
C.绝者不可复属:嘱托
D.陛下除诽谤以招切言 唯:希望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太平未洽 待圣人出而投缳道路
B.天下归仁激于义而死者也
C.然后宗庙安 思垂空文自见
D.太平之风可兴于世 于其身也,耻师焉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善于用史实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文章第一自然段叙说孝文帝继位以后能深谋远虑,以仁德治理天下,尊重贤人关怀百姓,社会安定,论证“尚德缓刑”之必要性,体现了文章论证有力的特点。
B.选文指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法密政苛,重用狱吏。汉承袭秦朝这一弊政,必须改革。选文除了对狱政黑暗、用刑酷烈的现象进行痛斥外,还对造成冤狱的刑讯逼供展开具体描写,并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
C.当时“治狱之吏”都“以刻为明”,是当时朝廷倡导的结果。朝廷利用权势,大搞思想箝制、舆论一律,使执法“深者获公名,平者多后患”,造成死亡无数。
D.作者继承了古代开明政治家反对“防民之口”的优良传统,提出“除诽谤以招切言”,劝谏国君要不计较臣民们的“谤言”,才能招来他们至切之言。

用“/ ”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正 言 者 谓 之 诽 谤 遏 过 者 谓 之 妖 言 故 盛 服 先 王 不 用 于 世 忠 良 切 言 皆 郁 于 胸 誉 谀 之 声 日 满 于 耳 虚 美 熏 心 实 祸 蔽 塞 此 乃 秦 之 所 以 亡 天 下 也
把文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夫继变化之后,必有异旧之恩,此贤圣所以昭天命也。
⑵是以死人之血流离于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计岁以万数。

来源:高三语文第三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 
一鹭图                                      石头城
(唐 刘羽)                              (宋 刘翰)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两首诗都用“芳草”来表现春的生机,第二首较为具体,特别是“绿到”二字很有特色,从             的角度,形象动态地写出了          
两首诗都借“芳草”传情,试分析手法上的不同。

来源:高三语文第三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各题。
①“夫孝,置之而色乎天地,薄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②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有不少熟语源自《礼记》,请写出一个出自第①则的熟语:       
“为人子,止于孝”,《礼记·大学》认为孝顺父母是为人子女的根本,请结合第②则谈谈行孝道要注重什么。

来源:高三语文第三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6分)
(1)风急天高猿啸哀,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雁过也、正伤心,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3)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荀子《劝学》)
(4)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5)子曰:“不愤不启,                           。则不复也。”(《论语》)

来源:高三语文第三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想要人造船,不是给他锤子和钉子,而是唤起他对辽阔大海的渴望。(圣埃克苏佩里)
材料二: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董仲舒)
【要求】
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来源:高三语文第三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