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高三语文第八套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济南之所以有“泉城”之名,是由于城南有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系石灰岩组成的千(fú)山地,这些石灰岩具有较多的溶洞或裂隙,在济南附近没入地下,并受到不透水的侵入岩岩体的 甲  (阻挡/阻止),而上覆的第四纪山前堆积物透水性不好,从而形成承压水构造。城南山区接受大气降水补(jǐ),在城区则以上升泉形式涌出地表向外排出。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泉名七十有二,泉水众多,不可胜数。历代诸家所论72泉亦不尽相同, 乙 (大致/大约)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又名(pù)流,宋代开始称趵突泉。
泉城四大泉群会流一处,在济南盆地最低处形成湖面46.5公顷的大明湖。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丙  (记载/记录),城西南有泺水,“北为大明湖”,后渐埋塞,半为街市。金代起今城内湖沿袭大明湖之名。一湖烟水,绿树蔽空,妖(yáo)多姿,风光秀美。清人刘凤浩咏湖有“四面荷花三面柳,□□□□□□□”,沿湖亭台楼阁,水树长廊,错落有致。其风貌不亚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杭州西湖。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千(fú)山堆积物 B.补(jǐ)不可胜数
C.(pù)流会流 D.妖(yáo)错落有致

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阻止大约记载 B.阻止大致记录
C.阻挡大约记录 D.阻挡大致记载

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千家明月万家春 B.满园月色一园梅
C.一城山色半城湖 D.何方春水一方天
来源:高三语文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就任国务院总理以来,李克强始终把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奉为圭臬,并用法治精神处理外交事务。
B.经过几千年积淀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全人类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之一。我们任何一个个体对她的了解都是管中窥豹
C.互联网时代,舆论对名人的窥探无孔不入,这大大提高了名人谨言慎行的必要性。
D.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表示,有关“今年5月份会出台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的消息不属实,完全是杯弓蛇影,无中生有。
来源:高三语文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鉴于数字图书的发展及互联在线教育的持续火爆,使得智能教育泡沫进一步扩人,引起了教育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B.2015年起,所有试点高校白主招生考核统一安排在高考结束后、高考成绩公布前进行。笔试考试不得超过两门,考核过程全程录像,以防避免作弊。
C.《北京晨报》消息称,社科院文学研究员李建军,在接受采访时说《平凡的世界》一书代表的现实主义文学写作已经哀落,对此我们深表惋惜。
D.政法战线的同志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来源:高三语文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俗文化的广告传播
什么是俗文化?汉字的“俗”是由“人”和“谷”两个字组成的,意为人要吃饭,人和谷子在一起就是“俗”。可见,“俗”就是指大众的日常的现实生活,具体包括俗人、俗事、俗物、俗心、俗举、俗话等。从这一角度看,俗文化自然就是指与世俗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了,相似的称呼有民间文化、平民文化、市井文化等。广告是一种信息传播,也是一种文化传播。广告与俗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许多广告中蕴涵着俗文化,借俗文化实现传播目的,同时也影响着俗文化的发展。
作为俗文化的重要表现,民间心理在广告中的表现非常典型。首先是安土重家的心理。宗法制的熟人社会给人们一种自适的安全感,因此人们不习惯在流浪中追寻生活,安土重家的心理十分强烈。展现这种心理的广告作品很多,如孔府家酒广告,“孔府家酒,叫人想家”深深道出了久别故里的游子情。二是趋同求稳的心理。这种心理在中国民众中普遍存在。“神州行”广告中葛优的独白“这就跟进饭馆一样,一条街上,哪家人多我进哪家”,所借用和针对的正是趋同求稳的国民心理。三是敬官畏上的心理。中国民众经历了长期的封建专制,对官员普遍有一种敬畏加羡慕的心理。许多广告都牵强附会乃至胡编乱造地挂上皇家招牌,正是迎合或者说利用了这一点。
当然,广告在传播俗文化的同时也影响、改变了俗文化。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渲染与强化作用。民众有所好,广告必甚焉。如以节庆为背景的广告,节日未至,它已铺天盖地渲染节日的喜庆气氛,以唤起观众对于传统民俗的认同,引导受众的消费动机。这类广告冲击着受众,无形中也对俗文化起了积极的渲染与强化作用。二是贬抑与扭转作用。如果说前面所述是广告对俗文化的“扬”,这里谈的则是广告对俗文化的“弃”。近年来西方节日在我国的影响不断扩大,国内商家经常借机大作广告,诱导消费者追随异域文化情境,这些洋节日在我国城市青年一代中甚至出现了反客为主的趋势。再如,麦当劳近年在中国大做广告,受广告传播的影响,不少中国家长形成了这样的认识:疼孩子就带孩子去吃麦当劳。这些都对中国的节日、饮食等文化带来了冲击。
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表现,广告有意追随俗文化、利用俗文化,以求给受众熟悉感,增加广告的亲和力;而广告中的文化内容,特别是其中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经过传播会渗透到受众心里,反作用于社会文化。俗文化的广告传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广告表现粗俗,内容误导大众。那么在广告文化盛行的今天,如何优化俗文化的广告传播?我们认为,一方面广告人要强化社会责任感,切莫以媚俗、滥俗的方式表现庸俗、鄙俗的内容,因为这既是对俗文化的歪曲,也是对社会责任的轻视。作为大众传媒之一的广告在传播商业信息的同时还必须顾及人文教化的责任,不能惟利是图。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完善相关法规,加强对广告的引导和监管,及时处罚违法俗广告,促进广告与俗文化的和谐发展。
关于“俗文化的广告传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俗文化就是指与大众的日常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它与广告密不可分。
B.俗文化内容丰富,常常蕴涵在广告中,使得广告实现传播目的。
C.安土重家、趋同求稳、敬官畏上等民间心理是俗文化的重要表现,很多广告的设计就是利用了这些心理。
D.广告在传播俗文化的同时也影响、改变了俗文化,甚至给俗文化带来了冲击。

下列不能体现广告对俗文化的“弃”的一项是(   )

A.国内商家借洋节日大作广告,诱导消费者追随异域文化情境,导致洋节日在我国城市青年一代中甚至出现了反客为主的趋势。
B.麦当劳等洋快餐的广告宣传,促使中国家长对其过度追捧,这对中国的饮食文化产生了冲击。
C.广告中的文化内容,特别是其中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经过传播渗透到受众心里,反作用于社会文化。
D.有些广告以媚俗、滥俗的方式表现庸俗、鄙俗的内容,造成对俗文化的歪曲和对大众的误导。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观点的一项是( )

A.只要迎合或利用好民间心理,广告就能借助俗文化引导受众消费,实现广告宣传的目的。
B.神州行、挂皇家招牌等广告投受众之所好,实现了商业宣传的目的;同时也对俗文化起了积极的渲染与强化作用。
C.广告是大众传媒之一,既要传播信息也要传播文化,当下广告传播面临的问题就是表现粗俗,内容误导大众。
D.对俗文化而言,广告传播是把双刃剑,只有广告人和政府部门共同努力,才能使俗文化的广告传播得以优化。
来源:高三语文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22分,每小题3分)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也。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之。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周齐王宪闻而敬之,引为记室。未几,封当亭县公,迁小内史。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言于帝曰:“太子非帝王器,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帝呼弼问之,弼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己,诡对曰:“皇太子德业日新,未睹其阙。”帝默然。弼既退,轨让其背己,弼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及宣帝嗣位,轨竟见诛,弼乃获免。寻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
高祖受禅,阴有并江南之志,访可任者。高颎曰:“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若贺若弼者。”高祖曰:“公得之矣。”
开皇九年,大举伐陈,以弼为行军总管。将渡江,酹酒而祝曰:“弼亲承庙略,远振国威,伐罪吊民,除凶翦暴,上天长江,鉴其若此。如使福善祸淫,大军利涉;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
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于是大列旗帜,营幕被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此,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袭陈南徐州,拔之,执其刺史黄恪。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有军士于民间沽酒者,弼立斩之。进屯蒋山之白土冈,陈将鲁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以劲兵拒战。田瑞先犯弼军,弼击走之。鲁达等相继递进,弼军屡却。弼揣知其骄,士卒且惰,于是督厉将士,殊死战,遂大破之。            (《隋书 贺若弼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骁勇便弓马便:熟悉 B.轨其背己让:避让,让开
C.轨竟诛见:看见 D.伐罪民吊:吊唁、悼念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且吾舌死后为常
B. 引锥刺弼舌出血 拔刀斫前奏案
C.恐祸宣帝嗣位
D.死不恨士卒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明贺若弼有军事才干的一组是(   )
①周齐王宪闻而敬之,引为记室          ②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己,诡对
③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  ④将渡江,酹酒而祝
⑤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      ⑥大列旗帜,营幕被野
⑦有军士于民间沽酒者,弼立斩之        ⑧揣知其骄,士卒且惰,于是督厉将士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⑦ C.①②④⑧ D.③⑤⑥⑧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若弼的父亲因为说话不谨慎小心而被人加害,临刑前拿锥子刺伤贺若弼的舌头,告诫他今后一定要慎言。后来在太子一事上他做到了慎言,新皇登基后才保住了性命。
B.贺若弼曾对上柱国乌丸轨说:皇上如果和大臣关系不密切就会失去忠臣,大臣如果和皇上关系不密切就会失去性命。
C.隋高祖伐陈,命贺若弼为行军总管,渡江前贺若弼酹酒而祝,激励士气,然后故设疑阵,趁敌不备,渡江破敌。
D.贺若弼军令威严整肃,在陈地秋毫不犯。后陈将鲁达等人向他发起进攻,他屡屡败退,最后督军死战,终于大获全胜。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使福善祸淫,大军利涉;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
②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
③课内句子: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来源:高三语文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望海潮
北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上阕是从哪些方面表现钱塘繁华的?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来源:高三语文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南宋词人姜夔在《扬州慢》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句,化用了杜牧《赠别》里的诗句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令人感叹。
王维的《山居秋暝》诗的开头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
尊师重道是做人应有的美德,但尊敬老师,并不说明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局限于老师的思想和理论,而是要为了真理而去突破,甚至去推翻自己老师的理论,正如韩愈《师说》中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高三语文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下列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非常复杂,我们可以从个体发展角度看保障与改善民生的重点在哪里。对于个体来说,______条件具备、资源充裕,他们可能需要很多东西,毕竟人的欲望是无穷的;_______,从基本的发展角度看,他们其实需要的并不多,________在他们的生活中,有教育、医疗、公平这三个方面的基本保障,他们就可以过上预期的生活。________,教育能给他们提供成长的可能,医疗能让他们不必担心身体健康,公平则能给他们提供更多平等的机会。

来源:高三语文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下面一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诸城市联合组建的科考队,在山东省诸城市库沟村恐龙涧发掘出一条长500米,深26米的恐龙化石长廊,发现恐龙化石7000多块,包括大型鸭嘴龙、角龙、暴龙、甲龙、虚骨龙等至少10个恐龙属种。
据介绍,在自2008年1月开始至今的第三次大规模挖掘中,山东诸城恐龙化石群重大发现接连不断,截至目前已发现恐龙化石15000多块,不但发现了目前最大的鸭嘴恐龙化石,还首次发现了大型角龙类化石。近日,经国内外数十位知名恐龙专家考察证实,诸城恐龙化石群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规模最大、化石储量最丰富的恐龙化石群。

来源:高三语文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排比的修辞方式,改写下面直线部分。要求:①句式一致;②字数相等;③与上文语意连贯;④不改变原意。
长途跋涉后,我终于在林中寻找到这幽深澄碧的水潭。这潭水,可以将我的容颜映照在它明镜一般的水面上;我把这潭水当作激发我诗性的佳酿;这潭水还可以成为我的墨池,供我笔走龙蛇。

来源:高三语文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暮雨乡愁
张清华
一个人在外面呆得久了,方知古人在诗歌里所写的那些思乡的愁绪,并非尽是“强说”的装点之辞。海德堡冬日的白昼格外短促,刚刚还是中午,一转眼就到了黄昏,薄暮乍起。涅卡河边的那些柳树在冷风中瑟缩着它们的枝条,几天前还挂满了深黄的枯叶,而今已如此寥落寒碜;还有那些枝条如乱箭般高插云霄的杨树,在冬日的天空下也显得格外苍凉凄楚。这些带着东方色彩的草木,似乎特别能够勾起人思乡的情怀。还有河边的那群大雁,它们散乱在草地上,整理着羽毛,在风中发着呱呱的悲鸣,看样子这个冬天它们是不准备离开这里了。天空中开始飘起蒙蒙细雨——更准确地说是那种“像雾像雨又像风”的东西,一切都是湿漉漉的。景物深沉而斑驳起来,天空愈加阴郁低沉,湿云仿佛是贴地而行,而归宿的乌鸦,则互相追逐、鼓噪着,用大片的蔽空的乌黑翅翼,加深着暮色中苍凉的气息。
眼前的这一切明明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在那么多古典诗词里被反复吟咏描画过的意境,而今却原封不动地搬到了迢迢万里的西洋夷域,怎不让人生出人面桃花、物是人非的莫名心绪。  
人们总是把乡愁简单地理解为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其实这样的理解未免太褊狭具体了,我此刻体会出了那种滋味,并非那么简单。事实上乡愁是一种真正的绝望,一种生命里同来俱在的愁思;乡愁不是空间的,而是时间的,它的方向是遥远的过去;乡愁不是恋物,而是自恋,它所牵挂的不是那片事实上常常显得很抽象的祖居之地,而是悲悼自己的生命与韶光。古往今来的那么多思乡的诗篇,细细想来,原都是对自我的悲怜:“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歌者哀叹的是岁月的逝水对自己无情的抛掷。   
海德格尔说,“故乡处于大地的中央”,看起来这是一个空间的理念,但细想这故乡仍不过是指人“长大的地方”,因为那里印下了稚儿的足迹,他生命中最初和最美的部分抛洒在了那里——生命的家宅,记忆的归宿。稚儿离开了那里,是因为童年那美好的时光已挥手远去,他已踏上被命运抛离的注定远游他乡的不归途!这真真正正是永世的分离,便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情景,一旦你回来追寻,也早已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伤心之地。
我想象那位初唐的诗人,在登上幽州古台时的悲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原曾觉得他的悲号未免有些夸张,但今想来,那命运对每个生为凡胎的肉身不过就是这样设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任凭你把酒问青天,悲呼浩叹,天道总不会屈就人道,肯给你些许丝毫的通融怜悯。因了这个宿命,中国的诗人骚客们,自汉以后便都变成了唯美的感伤主义者,他们是文人,但同时又是诗哲,我想中国的文学中之所以有一个很特殊很强烈的乡愁的传统,恐与这种生命本体论的哲学,和他们悲剧论的人生观念不无关系。
但感伤主义并不见得就是只懂得颓伤,如果对生命的深在有所洞悉的话,感伤当然也包含了真正的彻悟和坚强;因为一切并未缘此而中辍,生生不息,代代相接。因了那永远的乡愁,他们去作那不断的远游,因为真正的故乡是没有人能够返回去的。你看见了苍茫的来路,但循着那布满荆棘的路途回去时,看到的无非是一个愁字,就像鲁迅在他的小说里描绘的一样,你看到的是变了的一切,而别人看到的则是变了的你。月光下的故事已然变成了永久的追忆,童年时的伙伴促膝而坐也如不曾相识。这就是故乡——鲁迅小说中的诗。没有人像他那样明白,即便是置身于故地和亲人中间,也仍有一种命定的深深的孤独。更不要说在那脉脉温情之外,还布满着温柔的陷阱;在那缱绻的话语中间,也还响着令人心寒的弦外之音。亲情和爱在那里相迎,仇恨和刻毒也定然已经久候。就如那日与友人所谈起的思乡话题,开始时都不免有些许的激动,各个争相夸耀自己的城市和那一方的风物人情。可一想到终究要回到那些烦心的勾心斗角与倾轧之中,回到那种种莫名其妙的关心与掣肘、还有那少不了专横和欺瞒的压抑之中时,那心便直凉得寒气四溢。
然而这也终究改不了那份执著又强烈的向往与追怀。你知道,那些忧愤与不平,实际上早已经与那份情感的执拗断了关系,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可救药者,纵然那故地已是泥泞的陷阱和煎熬的火坑,你也跳定了。
暮雨中思乡的旅人啊,故乡正离你越来越近,也离你越来越远。
(选自作者散文集《海德堡笔记》,有删改)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乡愁”在本文中有多层内涵,请简要概括。 
                                               
作者在文中多处引用古典诗词,这样有什么好处?
                                               
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故乡正离你越来越近,也离你越来越远”的理解。 
                                               

来源:高三语文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够得到他所希望的全部,比如,他不可能同时拥有春天的繁花和秋天的硕果,不可能同时拥有青年的精力和老年的睿智,不可能同时拥有舞者的鲜花和隐者的清逸。人必须有所放弃。
请依据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作文。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来源:高三语文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