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广东汕头潮南区高考模拟信息卷文综历史试卷

东周以前,“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而在《孟子》一书中百姓一词共出现了十九次,而其中只有一次是指贵族,其他十八次均指平民布衣。这一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

A.贵族逐渐平民化 B.姓氏逐渐普及化
C.宗法制逐渐瓦解 D.社会逐渐平等化
来源:2015届广东汕头潮南区高考模拟信息卷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末清初(17世纪前后),传统的民本思想演化更革,走到近代民主的边缘,这便是“新民本”思想。它既不同于传统民本,也不同于近代民主,而是二者间的中间形态”。下列关于“新民本”思想阐述正确的是(     )

A.反对暴君和颂扬明君来约束君主的不良行为
B.以“贤人政治”修正君主制度,非以民选的议会政治取代君主专制制度
C.“民”具有新的内涵,主要包括城市工商业者、市民、新兴资产阶级和新士人
D.其思想与西方君主立宪有相似性,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较深
来源:2015届广东汕头潮南区高考模拟信息卷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山东大学顾銮斋教授认为:“民主政治的形成,可从两方面得到验证:一方面要看血缘关系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否已削弱到无关宏旨的地步,财产原则是否已经取消;另一方面要看国家在立法、行政、司法诸方面是否已确实建立起民主制度。”据此关于民主政治确立的标准,雅典民主政治最终形成的时间最可能是(    )

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贵族制时期 D.伯里克利时期
来源:2015届广东汕头潮南区高考模拟信息卷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路德一再激烈攻击理性,以《圣经》的名义斥责哥白尼,他坦率承认,以理性的观点来看,基督教的许多预料推测都是荒谬的;加尔文宣扬人类开初生来就是道德上无力的,而先定论的教义似乎有意要使人类的一切努力归于无效。上述材料表明(     )

A.新教与罗马天主教别无二致
B.科学与宗教信仰水火难相容
C.宗教改革结果以失败而告终
D.改革后的宗教坚持信仰至上
来源:2015届广东汕头潮南区高考模拟信息卷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1843年英国不同地区和不同职业人员死亡的平均年龄统计表,这说明当时英国政府面临的最紧迫问题是(      )

地区
地名
士绅/专业人员
农民/商人
工人/技工
农村地区
拉特兰
52
41
38
巴斯
55
37
25
工业区
利兹
44
27
19
曼彻斯特
38
20
17

 
A.调整城乡经济结构                   B.改善工业生产环境
C.改善医疗卫生条件                   D.调整工业生产布局

来源:2015届广东汕头潮南区高考模拟信息卷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麦梦华评价《临时约法》时指出“我虽采用法制,然《约法》所定总统之权视法制则远有不逮,其荦荦大者约有数端:(一)法总统得上院之同意有解散议会之权,我则并此而无之(二)法总统有召集议会之权,而我之参议院得自行集会闭会(三)法总统有任命官吏之权,而我则任命阁员须得参议院之同意(四)法总统有交还议案法案求下院再议之权,我则无此规定”。据此可知《约法》(     )

A.具有责任内阁之体用而无责任内阁之精神
B.制定时具有“因人设法”的理性和进步因素
C.制定者尚缺乏对西方宪政理性和成熟的认识
D.总统权力受到国会的严格限制,充分体现了西方宪政民主的精神
来源:2015届广东汕头潮南区高考模拟信息卷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统计,自1912年至1927年,由北京政府农商部批准注册的工商企业达1627家,平均每年注册102. 8家;中国雇佣30名工人以上的工厂,1913年为279家,1920年为808家,1928年达到2327家。材料表明民国前期(     )

A.工业布局趋于平衡 B.工业结构更加合理
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民族工业获得较大发展
来源:2015届广东汕头潮南区高考模拟信息卷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发表的宣言,虽重申了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但明确表示了否定“天赋人权”的平等自由说,强调“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及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这表明在当时的国民党看来(   )

A.西方的天赋人权说不适合中国
B.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更为先进
C.反帝反军阀是给予民权的前提
D.民族危机依旧影响民主的实现
来源:2015届广东汕头潮南区高考模拟信息卷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何在经济十分落后的农业国度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列宁和邓小平共同探讨的问题。他俩的视线不约而同地落在了市场两个字上。下列关于两者对“市场”看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列宁认为商品、货币、市场等是资本主义因素
B.邓小平认为市场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与社会制度无关
C.列宁认为经济计划处于中心地位,市场只是辅助手段、处于从属地位
D.邓小平始终肯定经济运行中市场经济的优先地位
来源:2015届广东汕头潮南区高考模拟信息卷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和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之前,美国提出了打击“邪恶轴心”的说法。据统计,小布什在319次讲话中,用了1000多次“邪恶”这个词。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

A.美国全球遏制理论失灵
B.中东动荡威胁世界和平
C.恐怖主义是全人类公敌
D.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结束
来源:2015届广东汕头潮南区高考模拟信息卷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最符合史实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趋同化倾向加强
B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
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建立
C
1961年不结盟运动诞生
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D
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
经济区域化阻碍经济全球化

 

来源:2015届广东汕头潮南区高考模拟信息卷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马克•格特勒《旋转木马》,“旋转木马场中,姿势僵硬、因受到惊吓而目光呆滞的人们骑着苍白如幽灵般的马儿,一圈圈地不停旋转,永不静止……”该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

A.世界大战给人们造成了心灵的巨大创伤
B.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光学技术
C.人们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失望
D.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凸显
来源:2015届广东汕头潮南区高考模拟信息卷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阶级、等级结构是社会群体结构中政治结构的集中体现。阶级是基于生产关系划分的,它反映了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等级是由统治者规定或由习惯法所规定的各社会成员不同的政治地位。在我国古代,等级划分与阶级区分都很普遍,等级以门第和职业为依据,从而与阶级的分界并不完全吻合。
战国时期等级关系与阶级结构发生了深层变化,社会等级是流动的,个人有可能凭才力改变贫贱的地位,贵贱取决于出身而一成不变的状况已成为历史,上层社会对下层人士开放,下层人士可以通过努力,下学上达,跻身官僚阶层。商人、农夫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得到爵位,改变社会地位,集权政府的社会基础因而更加扩大。这样,社会较前代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摘自李瑞兰《中国社会通史•先秦卷》
材料二 民国时期,中国社会政治的剧变和经济的发展,加剧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工人阶级作为新兴的阶级得到了发展和壮大;资产阶级在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中进一步分化;大量农民为生活所迫纷纷离村,流向社会各个阶层;地主阶级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也发生了某些变化。社会阶级、阶层的这种变动,反映了民国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同时又影响了民国社会的发展。
——摘自朱汉国《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
材料三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民”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小。在国旗上,围绕一颗大星的四颗小星中,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颗小星,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两颗小星。而在农民中,富农和富裕中农也常被排除在“人民”之外。
——摘自杨继绳《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等级与阶级划分的标准。(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等级与阶级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社会阶层的变化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哪些重大变化。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社会阶层的变化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哪些重大变化。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阶层划分的理解。

来源:2015届广东汕头潮南区高考模拟信息卷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人类的历史上,各种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兴起与没落,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材料一 “耕稼劝,则农业崇,而弃本逐末者不得纵。由是,赋税可均而国用可足。”
——【明】周忱:《与行在户部诸公书》
材料二 重商主义约产生于15世纪末,18世纪中期开始走向没落,支配了西方经济主流话语近300余年。彼时,西欧封建制度趋于瓦解,城市兴起,在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正是在那样的历史环境下,一个主张建立强大中央集权、拥护国家干预主义和殖民主义,为经济掠夺进行辩护的学派———重商主义学派兴起。
——摘编自《重商主义支配欧洲300年》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引自《邓小平南方讲话》
(1)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的西欧和中国分别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并从经济方面分析成因
(2)有观点认为,19世纪中后期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材料一、二所反映的经济政策都相继没落。结合史实分析说明上述观点。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3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干预政策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4)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促使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5)从以上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的变化,你有什么认识?

来源:2015届广东汕头潮南区高考模拟信息卷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