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江苏泰兴第一高中高一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国语·晋语》中记载“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材料说明(  )

A.商周时期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手工业历史悠久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第一高中高一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下列的农业生产工具或技术出现时间最晚的是(  )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第一高中高一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选项是某班同学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时引用的内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
B.东汉杜诗发明灌溉工具水排
C.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技术
D.商鞅变法明确规定重农抑商政策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第一高中高一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旧唐书》载:“(唐朝)长安(年号)中……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江、淮之间,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材料没有反映出的信息是,扬州(  )

A.地处交通要道
B.出产精美工艺品
C.是繁华的都市
D.市场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第一高中高一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陈元靓《岁时广记》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
②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
③定期的集市已经出现
④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第一高中高一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载,明代嘉靖以后,“徽俗十三(岁)在邑,十七(岁)在天下”;康熙、乾隆年间,沿长江地域流传着“无徽不成镇”的谚语。根据该史料我们可以推断(  )

A.明清时期徽州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明清时期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C.明清时期徽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明清时期徽州已成为商业中心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第一高中高一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下列图表, 1927-1937年我国出现这种经济状况主要得益于(  )

A.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B.辛亥革命的推动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洋务企业的刺激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第一高中高一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新风尚的是(  )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大脚好,大脚乐,去操作,多快活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第一高中高一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中国掀起了办报热潮,出现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报刊,如王韬的《循环日报》、梁启超的《时务报》、严复的《国闻报》、孙中山的《中国日报》。它们的共同点是(  )

A.都为传播进步思想,开启民智
B.都采用白话文写作
C.都为满足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
D.都为宣传革命思想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第一高中高一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腾讯历史频道推出《转型中国1864-1949》系列原创策划,策划以年份为单位,逐一梳理近代史关键命题。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1920年年度事件的是(  )

A.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 B.中国首个电报机房出现
C.无线电台开始引入中国 D.中国首条自建铁路通车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第一高中高一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盐城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对我国 “一五”计划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他们搜集到的下列史实与研究主题相符的是(  )
① 建成了长春第—汽车制造厂    ② 建立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
③ 重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④ 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第一高中高一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我国某时期发行的一张股票,这类股票的发行推动了(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C.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的建立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第一高中高一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一届三中全会既继承了八大的正确探索,同时又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提出了新的思想。其新思想主要表现在(  )

A.科学地分析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B.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C.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第一高中高一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把企业完全推向市场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第一高中高一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家庭年人均收入表,其中城乡差距最小年份出现的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B.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C.从沿海到内地开放格局的确立
D.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第一高中高一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下图中最早设置经济特区的省份是(  )

A.①②
B.②③
C.④⑤
D.③④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第一高中高一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92年邓小平南巡深圳期间,傍晚散完步往回走时,有人建议从原路返回,邓小平却坚持走另一条路,并风趣地说,“我不走回头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有(  )
① 中国不走计划经济的老路
② 中国应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路
③ 中国应开始经济体制改革
④ 中国应开始扩大对外开放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第一高中高一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邓小平曾指出:“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下列史实能论证此观点的是(    )

A.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美国的里根改革;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D.美国的里根改革;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政策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第一高中高一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1978、1998年相关数据的变化从实质上表明(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
B.产业结构调整趋向合理化
C.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D.公有制经济不再占主导地位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第一高中高一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1年的苏俄改革和1978年开始的中国改革都(   )
① 从恢复和发展农业入手
② 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 重点发展工业化
④ 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宏观调控经济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第一高中高一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在西欧产生的影响包括(  )
① 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 促进了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④ 推动了传统商业中心的转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第一高中高一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图反映的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第①段,殖民扩张的先锋是西班牙和葡萄牙
B.第②段,殖民扩张的主力是荷兰和美国
C.第③段,殖民争夺最激烈的是英国和法国
D.第④段,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第一高中高一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材料认为黑人奴隶贸易停止的主要原因是 (  )

A.非洲黑人数量的锐减 B.英国放弃了对非洲的殖民
C.非洲人民的反抗日益激烈 D.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第一高中高一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曼彻斯特棉纺织厂都是大建筑,这样建造是为了容纳最大量的人。为了尽量利用一切地方,工厂建成几层,各层尽可能不高,机器占了最多的面积。不少工厂往往昼夜开工,为了开夜工,要用大量的蜡烛。”以上现象最早可能发生于(  )

A.14、15世纪 B.18世纪中后期
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第一高中高一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图片能反映罗斯福政府通过增加就业来拉动内需的措施有(  )

A.①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③④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第一高中高一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说:“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如果此说能够成立,美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

A.大力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B.最早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C.确立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D.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第一高中高一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不断改革。据苏联官方统计,其某一领导人执政期间,苏联的国民收入由原来只占美国的31%,上升到67%,苏联人均住房面积由10平方米提高到16平方米,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也大为增强,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该领导人是(  )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第一高中高一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与近代相比,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出现的新变化是(  )

A.发达国家在体系内居于主导地位
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C.实现了贸易自由化
D.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第一高中高一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通过加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以及建立经济和货币联盟,包括引入本条约规定的单一货币,特别是通过建立一个没有内部疆域的区域,促进经济、社会平衡和持续的进步。”这一条款适用于(  )

A.欧共体 B.亚太经合组织
C.欧盟 D.北美自由贸易区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第一高中高一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格瑞德在描述未来世界时说:“我们正生活在重新安排下一世纪的政治和经济的转变之中。未来将不会再有我们通常所理解的那种意义上的国家经济了。一国之内所剩下的只不过是组成那个国家的人罢了。”下列符合格瑞德观点的是(  )

A.全球化即现代化
B.全球化侵蚀甚至会淡化“国家”概念
C.全球化推动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
D.全球化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第一高中高一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唐朝时期,我国制瓷业发展迅速,唐三彩、邢窑的青瓷和越窑的白瓷闻名遐迩。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第一高中高一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第一高中高一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851年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展会,陈列的展品中有铁路设备、纺织机械、改良的蒸汽机和内燃机。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第一高中高一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的“新经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经济危机的周期性仍然存在。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第一高中高一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第一高中高一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张謇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他创办的大生企业是近代中国纺织业的活标本,它的发展历程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一个缩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富国强民之本在于工”“夫立国由于人才,人才出于立学,此古今中外不易之理。”                                      ——张謇《条陈立国自强疏》(1895年)
材料二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开始筹办大生纱厂。1899年春开车生产,厂址在江苏通州(今南通市)。厂区周围是产棉区,原料价廉。工人工资较低,正、杂各税也较轻。当地发达的土法织布业,为棉纱提供了市场。
——360百科·大生纱厂
材料三 自1912年至1921年,大生纱厂的利润率平均高达44.44%,10年盈利累计1161万9千两,相当于1899—1911年13年纯利润总和的3.61倍。
——单强《工业化与社会变迁》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大生一厂、副厂、三厂经过公私合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企业,分别改名为国营南通第一、第二、第三棉纺织厂。1996年以南通第一棉纺织厂为核心改制为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1998年底集团公司进行重组,形成了纺、织、染、针织服装、毛巾、毛纺、化纤等多元化的纺织联合体,注册资本3.18亿元。公司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11.51亿,实现利润2938万元。
——360百科·大生纱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张謇的救国思想。
(2)根据材料二指出张謇选址通州创办大生纱厂的有利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生纱厂这10年迅猛发展的最主要客观原因。
(4)根据材料四,分析大生纱厂在建国后初期和新时期的两次新发展分别是通过何种途径实现的?
(5)综合上述材料,从大生纱厂的发展历程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第一高中高一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世界各国在二战后都非常重视社会保障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其中规定:此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儿童或残疾儿童得到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并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施行做出妥善的安排。
——百度百科
材料二 前苏联国家宪法将社会保障确立为国家制度。政府和企业缴纳保险费,公民则免费享受社会保障权利。其中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部分组成。
——中国保险网(2001年)
材料三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西欧各国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随着各种社会福利的不断扩大,某些特定的社会人群不断提出过高的社会福利诉求,一则导致社会福利开支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英国等国甚至高达50%以上,二则导致国家严重财政困难甚至财政赤字。面对居高不下的社会福利开支,政府不得不压缩对科技教育等领域的财政投入,更为严重的是,社会上还出现了躺在国家社会福利的温床上游手好闲的“懒汉”人群。日益增长的社会福利开支成为西方各国政府十分头疼的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西方各国被迫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主要措施有:失业救恤金发放数额和适用人群减少,各种社会保险中国家承担的费用减少,个人承担的费用增大等。改革虽有阻力,但最终得以推行,对西欧各国财政状况好转起了重大作用。
——摘编自《欧洲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启示》
材料四  “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各项社会保险覆盖人数迅速增长,资金规模进一步扩大。……现阶段,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分三个层次。第一主要是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对鳏寡孤独等特定群体给予照顾;第二主要是政府强制或引导社会保险制度实施,并承担必要的财政责任,为参保人员提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基本保障;第三主要是国家发展商业保险,以满足不同社会成员的保障需求。
——摘自尹蔚民《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政府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推动美国国会通过《社会保障法》的?
(2)据材料二的社会保障制度分析,前苏联社会政治经济体制具有怎样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西欧各国政府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改革的原因。
(4)据材料四概括“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取得的成就。
(5)综合上述材料,各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得失给我国提供了哪些借鉴?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第一高中高一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公元1500年以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类历史。中国也日益融入世界。请回答:
(1)列举1500年以后推动世界逐步成为一个密不可分整体的重大史实。
(2)鸦片战争后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融入世界的方式有何差异?分别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3)2012年美日欧联合向WTO上诉中国限制稀土出口,2014年3月26日,WTO专家组裁定中方败诉。由此事件,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融入世界的过程中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泰兴第一高中高一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