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科学 / 试卷选题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科学试卷

实验操作有误或不规范,很可能造成实验失败或酿成事故。下图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物质用途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用稀硫酸清除钢铁表面的铁锈
②用小苏打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③用氢氧化钠中和胃中过多胃酸
④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工厂的污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和化学式都相符的是(   )

A.氢氧化钠食盐 NaC1 B.氧化钙消石灰 CaO
C.氧化钠苛性钠 NaOH D.碳酸钠纯碱 Na2CO3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用燃着的蜡烛检查煤气管道是否漏气 B.食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
C.食盐腌制肉类 D.铝合金制作门窗框架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小试管中盛有水和石蕊试液,U型管两侧内水面持平。向试管中加入某物质后,石蕊试液变红,且U型管两侧水面左低右高,则加入的物质为:(   )

A.CaO B.NaOH C.浓H2SO4 D.NaCl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物质王国发生了一起团伙盗窃案,“警察”把三名“嫌疑犯”(分别是稀硫酸、氯化钠溶液和石灰水,)带回了“警察局”。上级派出下列四名“警察”分别去审问“他们”(即把“他们”鉴别出来)。能完成任务的“警察”是(   )

A.硝酸银溶液“警察” B.稀盐酸“警察”
C.无色酚酞试液“警察” D.纯碱溶液“警察”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图中,四圆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一种溶液,两圆的相交部分为两溶液混合后出现的主要实验现象,下表中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A
Na2CO3
H2SO4
Ba(OH)2
石蕊
B
Na2CO3
HCl
Ca(OH)2
CuSO4
C
Na2SO4
HCl
Ba(OH)2
石蕊
D
HCl
Na2CO3
Ca(OH)2
酚酞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气体的成分可能含有H2、CO、N2、CH4中的一种或两种。该气体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将全部生成物依次通过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现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都增加,则该气体的成分不可能是(   )

A.CH4 B.CO和N2 C.H2 和CO D.CO和CH4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下面是四位同学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知识发表的部分见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不属于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的是(   )

A.能和碳酸钠溶液反应 B.可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C.能和CO反应 D.能和硫酸反应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中和硫酸溶液,需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如果改用质量相同的氢氧化钙,等反应完毕后,溶液的PH值(   )

A.大于7 B.等于7 C.小于7 D.无法判断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食盐、食醋、纯碱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你能完成的实验是(   )
①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氯离子 ②检验鸡蛋壳能否溶于酸 ③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有两瓶无标签的澄清无色的液体,一瓶是室温下饱和的NaCl溶液,一瓶是纯净水,下列是905班级的探究小组的同学提供的鉴别方法和结论:①用高倍光学显微镜观察,能观察到两种微粒的是NaCl溶液;②用AgNO3试剂检验,有白色固体出现的是NaCl溶液;③称一称,比较轻的是纯净水;④通电试验,容易导电的是纯净水;⑤分别浸入新鲜菜柄,引起菜柄萎缩的是NaCl溶液;⑥加热蒸发有白色固体出现的是NaCl溶液;⑦用酚酞试液检验,变红色的是NaCl溶液。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甲装置验证空气中有水分 B.乙装置验证X溶液中是否含有Cl-
C.丙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丁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贮气等多种功能。下列关于该装置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排水法收集H2,瓶内装满水,气体从a管进
B.除去CO中的CO2,瓶内装NaOH溶液,气体从a管进
C.测量气体体积,瓶内装满水,气体从a管进,b管接量筒
D.用于病人输氧,瓶内装水,气体从a管出,b管接氧气瓶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分别是Ba(OH)2、HCl、Na2CO3、Na2SO4中的一种。若将甲的溶液滴入乙的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向这种白色沉淀中滴加丙的溶液,沉淀消失并放出一种无色气体。据此可推断丁是(   )

A.Na2SO4 B.Ba(OH)2 C.HCl D.Na2CO3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是我们熟悉的几种气体,其中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干燥并收集的是(省略了铁架台等仪器) (   )

①H2  ②O2  ③CO2  ④SO2 ⑤CH4

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①②⑤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的密封装置,先调节天平平衡,经过一段时间,出现的情况是(   )

A.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变质
B.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饱和,烧碱潮解
C.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
D.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发明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的三位科学家。绿色荧光蛋白分子中含有氨基(—NH2,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COOH,具有酸的性质)。绿色荧光蛋白具有的性质是(   )

A.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B.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与盐酸反应
C.只能与盐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既不能与盐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只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漂浮着一块木块(右图)往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某种固体物质后,木块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变大(假设这些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加入的固体物质可能是(   )

A.Na2CO3 B.Fe C.Ba(OH)2 D.CuO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金去海南旅游时看到了种植在地上的菠萝,茎短、有绿叶,有些开出花朵,有些已成熟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菠萝的果实是由______________发育而成。菠萝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_______________。
(2)为保持菠萝清甜可口的优良性状,常常将菠萝的老茎切块进行繁殖,这属于______________  _生殖。
(3)菠萝富含糖分,这些糖类物质是叶片光合作用制造并通过茎中的    _____________运输到果实中的。
(4)在种植期间,为了让菠萝的茎干能够承受足够的压力应多施一些__________________肥。而在菠萝结果成熟期间,往往要多施加一些__________________肥。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下列几种物质:a.盐酸 b.硫酸 c.熟石灰 d.硫酸铜 e.纯碱 f.食盐,请选择合适的标号(a~f)填空(不得重复):
(1)用来清除铁锈的物质______________,(2)做馒头时用于除去面团发酵生成的酸的是_  ______  
(2)在日常生活中用做调味剂的是______________,(4)少量存于胃液中帮助消化的是___  ____________,
(5)农业上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是______________,(6)常用降低土壤酸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_   _。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模型图,产物之一是次氯酸(HClO),具有杀菌作用。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可通过检验产物C来证明该反应已发生,方法是在反应后的溶液里滴几滴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污水pH=5,主要含有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少量氯化钠和硫酸钠等物质。现欲将其经过滤处理后用于清洗厕所的用水。问:
(1)从耐腐蚀角度考虑,应选何种材料制成的管子来引流这种污水              (铁管、铝管、陶瓷管)
(2)要判定经过滤后的水中是否还存在Cl- ,检验的方法是:取少量污水先滴加过量的              溶液至无沉淀生成,然后在上层清液中滴入HNO3                      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生成。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江参观展览会,在一个小展室里可见一个女导游在介绍商品,如图所示。他想与她握手,却发现是一个虚拟导游,可望而不可及。后来他发现,这个女导游只是在一个玻璃屏风后倒立的电视机屏幕上经过处理的一个形象而已。则这个玻璃屏风是               镜,这个虚拟导游是                 像(选填“虚”或“实”),电视机屏幕与玻璃屏风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拴住一质量为0.4千克、密度为5×l 03千克/米3的实心小球,接着将小球放在烧杯内,与烧杯底部接触,细线挂在固定在支架上的弹簧秤上,最后调节支架的高度,使弹簧秤的示数为2牛。往烧杯内注水,在水面没有浸没小球前,小球所受到的浮力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弹簧秤的读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将此小球先后放入装有水的烧杯A和装有水银的烧杯B中,如图乙所示,则烧杯A中小球所受的浮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烧杯B中小球所受的浮力。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天,实验助手小娟走进实验室,和老师一起检查每个实验桌上的药品、仪器是否齐备,走到某组的时候,看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如图)。

(1)此情此景你首先想到的是它可能变质了,该变质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围绕此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的问题,小娟利用实验室的三种试剂(氯化钙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展开了探究活动。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某种试剂,有气泡产生,由此证明NaOH溶液已经变质。你认为小娟所加的试剂是                       
②欲证明变质的溶液中尚存NaOH,请你帮助小娟完成以下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探究步骤
预计现象
除尽溶液中的CO32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            试剂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证明溶液中尚存NaOH
②:向实验①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室有一瓶无色溶液(仅含一种溶质),标签已模糊,为探究该溶液中的溶质究竟是什么物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1)小张同学先取该无色溶液少许,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此时可得出结论               
(2)小王同学发现尽管试剂瓶标签已模糊,但依稀可见SO4字样。于是,他设计了甲、乙两个方案,并分别取样品实验、记录相关现象。

上述方案中,能确定该无色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的方案是                         ;方案乙中,加入足量稀HCl的作用是                           
(3)同学们发现标签上还有20.0%的字样,老师告诉他们,这瓶试剂是硫酸、硫酸钠、硫酸镁溶液中的一种。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常温下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

根据上述信息,同学们分析后认为此溶液一定不是Na2SO4溶液,原因是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废物利用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保护环境。某课外兴趣小组设计了利用废旧干电池中的锌皮和下图装置来制取干燥、纯净的氢气,并验证气体中的杂质的试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除上述用品还用了下列家庭用品中的一部分:蔗糖溶液、食盐溶液、醋酸溶液(醋酸易挥发)。则装置A中的物质应是___            ___和____            ___。
(2)若实验中看到B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这说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杂质___            ___(填化学式)。除此以外,该气体中还可能含有的杂质气体是               (填名称),为了检验该杂质,可将E装置连接到上述装置中                  (填序号)之间,气体从               (填“a”或“b”)进入装置E,E中所放试剂为                   ,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3)装置C的作用是                                
(4)通过上述探究,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变质,故应                 保存。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硫酸钾、氢氧化钾、碳酸钙、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白色固体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Ⅰ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白色沉淀Ⅱ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白色固体中含有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探究。

【原理思路】利用Na2CO3与稀H2SO4反应产生CO2,通过CO2质量的测定,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
【实验方案】小科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小明认为图甲实验方案的设计有缺陷,若按该方案进行测定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你认为下列哪些因素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
②装置内空气中的CO2没有排出
③反应产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
④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
【方案改进】为减少误差,使CO2质量的测定更准确,该小组同学根据以上讨论,对图甲方案进行改进,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图乙中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图乙中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乙B装置中样品在与稀硫酸反应前和停止反应后,都要通过量的空气,反应前通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停止后通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反应前通空气时a、b、c三个弹簧夹的控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分析】若撤去图乙中的C装置,则测得工业烧碱的纯度将________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减轻酸雨的危害,我国研发了“海水法烟气脱硫工艺”。其工艺流程大致是:
I、从高处喷淋下的海水(pH=8.1-8.3)洗脱从下而上燃煤烟气中的SO2, (SO2+H2O=H2SO H2SO3是弱酸),海水变为弱酸性;
Ⅱ、将洗过烟气后的海水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下列反应:4NaC1+O2十2H2SO3 ==2Na2SO4+4HC1

III、再将与氧气充分接触的海水跟大量天然海水混合等措施,使各项指标接近天然海水后再排放。
(1)、在坐标图中画出“海水法烟气脱硫工艺”全过程中海水的pH依次变化大致趋势。
(2)、工艺流程中天然海水接触烟气后变为弱酸性,这说明在此过程中海水中的                 离子和H2SO3电离出的氢离子发生了反应。
(3)、若要测定海水中Na2SO4含量,实验操作步骤是:取少量被测海水,测定                    、加入足量的                     溶液(写化学式)、再加入稀硝酸、过滤、洗涤、烘干、称量沉淀质量。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王同学在学习了滑动摩擦力之后,提出如下思考,请你一起回答:

(1)若要探究两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两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他制作的木块应选择下列选项中的                  

A.各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正方体
B.各面粗糙程度相同,长宽高各不相同的长方体
C.各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正方体
D.各面粗糙程度不相同,长宽高各不相同的长方体

(2)本实验中,小王同学设计了两种方案:
方案一:木板水平固定,通过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如图1所示.应该拉动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理由是                            
方案二:木块与弹簧测力计相连,弹簧测力计水平固定,通过细绳水平拉动木板,如图2所示.刚拉动木板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大于、小于、等于)木板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敏对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废液,进行溶质成分鉴定。取废液上层清液50克,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26.5%的碳酸钠溶液,出现气泡,滴加至10克开始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至沉淀不再产生,过滤,测得沉淀的质量为5克,并绘制了图像。
 
(1)滴加的溶液中溶质属于_________________(选填“盐”或“碱”)。
(2)10克碳酸钠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克。
(3)图像中的a点数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5)通过计算说明,图像横坐标中的b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甲是周小平同学为学校办公楼空调设计的自动控制装置,R是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变化关系如下表格所示。已知继电器的线圈电阻R0为10Ω,左边电源电压为6V恒定不变。电流表0~30mA量程接入电路,图乙是电流表表盘。当继电器线圈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15mA时,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右边空调电路正常工作。

温度t / ℃
0
5
10
l5
20
25
30
35
40
电阻R / Ω
600
550
500
450
420
390
360
330
300

 
(1)该同学将电流表改成了温度表,通过计算并标出表盘上25℃的位置。
(2)为了节省电能,使温度达到30℃时空调才能启动制冷,电路中要串联多大电阻?
(3)为了给空调设定不同的启动温度,请你提出一种可行的、调节方便的措施。(改变电阻除外)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向含Cu SO4和H2 SO4的100克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l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据图回答:

(1)整个反应过程中,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离子个数不变(填离子符号)。
(2)P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M点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长征3号丙火箭直冲云霄,将“嫦娥2号”卫星准确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嫦娥2号”卫星是我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将在100公里高度的轨道上进行环月观测,为二期工程软着陆任务开展部分技术试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箭将“嫦娥2号”送入太空时,需要推进剂提供动力。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是一对常用的火箭推进剂组合,两者反应生成三种大气中本来就存在且没有污染的物质。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接近成一条直线时,“嫦娥2号”将面临“日凌”。此时,太阳发出强烈的电磁波会干扰“嫦娥2号”与地面的通讯。这一天的月相是                        
(3)探测月壤是二期工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因为月壤中蕴藏着丰富的“氦—3”。“氦—3”是一种安全高效而又清洁无污染的重要燃料,应用前景广阔。下列关于“氦—3”原子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编号)。

A.中子数与“氦—4”原子不同 B.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可能不等
C.质子数与核电荷数相等 D.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4)激光高度计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测量仪器,通过测定从发射一束激光,到接收目标表面反射回来的激光的时间,就能计算出两点间的直线距离。“嫦娥2号”上安装有激光高度计,将使用该仪器对月球地形进行高度和深度的测量。假如某次从发射到接收激光的时间为t秒,则被测点与“嫦娥2号”的直线距离应该为                     千米。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