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江苏苏州七年级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在中国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结束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关键人物是

A.杨坚 B.李渊 C.李世民 D.赵匡胤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苏州七年级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名叫《唐玄宗走马任姚崇》,从中能直接体现唐玄宗

A.任用贤才 B.重视地方吏治
C.重视发展生产 D.提倡节俭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苏州七年级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朝乾隆十七年,江宁人秦大士参加廷试(殿试),中状元(进士第一名),后来成为金陵名宦。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苏州七年级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A.改国号为周
B.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破格用人推动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减轻人民负担并提高人民的政治地位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苏州七年级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A.唐太宗统治前期 B.唐太宗统治后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苏州七年级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治之年。唐玄宗统治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材料中“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苏州七年级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与这首诗有关系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科举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苏州七年级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中反映了中外交往的诗句是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苏州七年级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反映的是

A.西晋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 B.东晋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
C.隋朝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 D.唐朝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苏州七年级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我国设立和废除丞相的朝代分别是 

A.秦朝和唐朝 B.西汉和唐朝
C.秦朝和明朝 D.西汉和明朝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苏州七年级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习两宋时期的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演讲,你认为最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是

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B.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统一国家的建立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苏州七年级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郭沫若曾赋诗一首:“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诗中的“道艺”不可能包括

A.儒家思想 B.建筑艺术 C.佛学经典 D.活字印刷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苏州七年级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课上,同学们进行“君主专制的强化”这一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下列图片不能入选的是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苏州七年级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为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表中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

       朝代
地区
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宋代(1080年)
北 方
965
149
493
459
南 方
111
65
257
830

 
A.经济重心南移            B.政治统治开明
C.城市经济活跃            D.民族融合加强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苏州七年级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德国总理默克尔曾于2014年3月把德国绘制的第一幅精确的中国地图(注明台湾、澎湖群岛、钓鱼岛都是中国领土)赠送给国家主席习近平。350多年前,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A.戚继光 B.郑成功
C.左宗棠 D.康熙帝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苏州七年级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  )
①铁木真统一蒙古  ②马可•波罗来华 ③回族形成 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⑤建立行省制度

A.①②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苏州七年级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波及我国西藏,中央派出救援力量帮助西藏灾民。下列属于历朝历代中央政府对于西藏地区进行统治和管辖的史实是
①设立安西都护府                    ②宣政院的设立
③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④设置伊犁将军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苏州七年级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旅行社安排北京故宫的某项旅游景点的解说词是:“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明内阁 D.清军机处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苏州七年级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几年前的传承中,它常盛常新。在印度尼西亚某市有这样一副对联:“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此联称赞的是

A.张骞通西域 B.郑和下西洋
C.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苏州七年级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4月23日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荣居“史上十佳亚洲小说”榜首的是下图所示的文明巨著。以下对此书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A.明代曹雪芹创作的文学巨著
B.思想深刻,艺术精湛
C.把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推向了高峰
D.抨击了封建礼教,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命运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苏州七年级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判断题 (每题1分,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共6分)
1. 618年,李世民(即唐太宗)建立唐朝,其在位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生产生活安定,国力逐步强盛。
2.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和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3.清代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外国学者称之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再次使中国实现了大统一。
5.宋朝海外贸易发达,广州、苏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6.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到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苏州七年级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填空题 (每空1分,共6分)
1.隋唐时期开凿的甘肃敦煌        (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宋代浙江哥窑烧制的                               (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2.唐朝时出现的新式农具是        和筒车;宋代从越南引进的        在江南推广。
3.明清时期,古典小说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长篇历史小说《     》,而        创作的《红楼梦》,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苏州七年级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至今令人神往。让我们穿越时空,梦回唐朝。
【贞观之风】
(太宗)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以上内容体现了“太宗”什么思想?他的统治被后人称为什么?
【盛世经济】
(2)唐朝的全盛时期出现于何时?当时唐朝经济繁荣,农业获得很大发展。唐朝在农业工具上进行了哪些改进或发明?(至少列举两例)
【辉煌文化】
一段历史创造了一种文化,而文化又延续和凸显了那一段历史。繁盛的历史必然迸发出多彩而丰富的文化,正如唐朝文化的绚丽而华贵,丰富而新奇。
(3)请你完成下列关于唐朝诗文化的列表整理

类别
科技
诗歌
书法
石窟艺术
主要成就
唐朝印制的《 ①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名家辈出,其代表人物有 和白居易。
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当推
    ⑤ 
隋唐时期开凿的
  ⑥  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海内知己】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4)请你列举出唐朝对外交往的两件典型史实。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苏州七年级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史上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唐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究其原因,南方战乱少,人口南迁,自然条件优越,农作物品种的改进等。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材料三

材料四 两宋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所示唐代农耕技术图一、图二对应的工具名称。
(2)根据材料二所引谚语,宋代哪两个地方已成为重要的粮仓?
(3)材料三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是哪个朝代?
(4)根据材料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所设立的机构是什么?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苏州七年级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采取的不同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着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
(1)上述材料是哪次改革的内容?(2分)这一内容会产生什么积极影响?(2分)
(2)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表现。下面图一、图二是唐朝时期发明和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它们的名称分别是          

材料二 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
(4)根据材料三分析,清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该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苏州七年级下期末模拟01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