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物理 / 试卷选题

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10 温度和物态变化

【湖北省孝感市2015年中考物理试题】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在高山上烧水时,水温不到90℃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
B.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D.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10 温度和物态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物理试题】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 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
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 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10 温度和物态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湖南省常德市2015年中考物理试题】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B.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C.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10 温度和物态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试题】如题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能是海波凝固时温度变化曲线
B.可能是松香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
C.可能是萘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
D.可能是沥青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10 温度和物态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湖北省黄冈市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题】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 )

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
B.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
C.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
D.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10 温度和物态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其原因是(  )

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10 温度和物态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山东省东营市2015年中考物理试题】2015年5月8日,河北、北京、内蒙古等地局部地区出现罕见的五月飘雪景象。有关雪的形成,正确的是

A.凝固现象且吸热
B.凝固现象且放热
C.凝华现象且放热
D.凝华现象且吸热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10 温度和物态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山东省济南市2015年中考物理试题】夏季的清晨.站在黑虎泉边会看到护城河的河面上飘着淡淡的自雾.如图所示。这些“白雾”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凝华 C.汽化 D.液化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10 温度和物态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山东省济宁市2015年中考物理试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图7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

A.景区喷雾 B.人造雪景 C.撒盐融雪 D.人工降雨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10 温度和物态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山东省聊城市2015年中考物理试题】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零下5℃的液体也能蒸发
B.糖放到水里过一段时间水变甜了,这是扩散现象
C.冬天户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属于汽化现象
D.秋天,草叶上“露珠”的形成过程,要放出热量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10 温度和物态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湖北省襄阳市2015中考物理试题】夏天,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A.电风扇吹来的是冷风
B.电风扇吹风可降低室内温度
C.电风扇吹风可加速人体汗水的蒸发,吸收了皮肤的热量
D.以上说法都正确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10 温度和物态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四川省内江市2015年中考物理试题】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10 温度和物态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四川省成都市2015年中考物理试题】在打扫教室清洁时,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就会变干,这是水的    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外表面,水蒸气在液化过程中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10 温度和物态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福建省福州市2015年中考物理试题】福州是温泉之都,从温泉口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____形成的。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10 温度和物态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山东省德州市2015中考物理试题】妈妈为欢芯买生日蛋糕时,为了保鲜,把赠送的小干冰块装入矿泉水瓶并旋紧瓶盖与蛋糕放在了一起。意想不到的是,过了一会儿矿泉水瓶竟然发生了“爆炸”。欢芯放学同家后告诉妈妈,在矿泉水瓶内的小干冰块会迅速___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使矿泉水瓶内压强增大,超过其承受能力,就发生了“爆炸”。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10 温度和物态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山东省滨州市2015中考物理试题】某品牌空调器使用的是新型制冷剂R600a是一种对臭氧层破坏较小、极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它在室内汽化时吸热,在室外液化时       。压缩机通过使制冷剂不断发生液化和汽化,将室内的内能搬至室外,制冷剂在室外液化的方式是          (选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10 温度和物态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福建省福州市2015年中考物理试题】小华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操作错误的是温度计的玻璃泡________。
(2)他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选填““A”、“B”或“C”),示数是____ ℃。
(3)实验中,是通过____方式增加水的内能。要缩短加热时间,请写出一种可行的办法:____。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10 温度和物态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湖北省宜昌市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
请你根据上述小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_____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_______形成的。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10 温度和物态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湖北省黄冈市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题】涂在手上的酒精比涂在手上的水干得快,壶中的水比壶中的食用油干得快……小明猜想: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1)为此,小明用一根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塑料板、电子手表、笔、温度相同的水、大豆油和酒精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A.在玻璃管上端附近画一标记线,并将下端竖直插入水中,直到管内水面到达标记线;
B.用手指堵住玻璃管上端管口,将玻璃管从水中取出;
C.将玻璃管移到塑料板上方,放开手指,让水滴在塑料板上并开始计时;
D.用同样的方法先后取出大豆油和酒精滴在塑料板上并计时;

E.记录液滴变干所用的时间 t,得出结论。
①用玻璃管取液体,是利用_______的作用。
②该实验方案有不妥之处,请指出一点: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2)小明改进方案后,通过实验得到:相同条件下,t酒精<t<t大豆油。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分析,酒精蒸发快的原因可能是分子间作用力较______。缘于此,可以推断水的沸点应比大豆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1期 专题10 温度和物态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