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 / 试卷选题

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1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以下是八年级同学就近代史上的某次战争展开的讨论,你知道他们在说哪一次战争吗?(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1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这则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哪个条约签订之后的状况(   )

A.《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1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材料二 “第二款 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第一、下开划界以内之奉天省南边地方……第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第三、澎湖列岛。即英国格林尼次东经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纬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
第四款 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
材料三 “第六款 上谕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
第七款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第八款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
——上述材料均摘自相关条约原文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所述内容分别出自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签订的什么条约?
(2)上述条约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随着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变化,为挽救民族危机,不同阶层的仁人志士都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其中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探索具体指什么重大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革命道路,使中国走向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4)纵观不同阶层的探索,请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特点。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1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疆乌鲁木齐卷)(2015新疆乌鲁木齐)近代浙江慈溪一带曾经流传着一首民歌:“洋人好比一只鹰,洋人怕的红头军。”民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
C.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D.五四爱国运动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1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广西南宁卷)曾经雄伟壮丽的圆明园如今只剩下几处历经风雨依然伫立的残垣断壁,像在控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劫掠者的暴行。当年的劫掠者是(  )

A.英法联军 B.德法联军
C.英日联军 D.美法联军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1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内蒙古包头市乌兰察布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以后,世界商业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曾经位于文明边缘的民族,突然发现自己处于世界文明变化的中心,因而更加发奋图强”。18世纪后半期,一个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日不落帝国”被英国建立起来,英国殖民地遍及全球。帝国本身制度的领先与工业霸权一起,共同将英国推上了世界霸主的宝座。英国的霸权地位一直延续到20世纪。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英国实行“炮舰政策”,以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市场。鸦片战争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最初胜利……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一批爱国的知识分子力求用自觉的行动来实现中国的自强。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霸主地位形成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两大“自觉的行动”,并说明其历史作用。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1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材料二 “第二款 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第一、下开划界以内之奉天省南边地方……第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第三、澎湖列岛。即英国格林尼次东经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纬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
第四款 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
材料三 “第六款 上谕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
第七款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第八款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
——上述材料均摘自相关条约原文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所述内容分别出自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签订的什么条约?
(2)上述条约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随着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变化,为挽救民族危机,不同阶层的仁人志士都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其中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探索具体指什么重大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革命道路,使中国走向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4)纵观不同阶层的探索,请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特点。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1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内蒙古赤峰卷)依据年代尺回答问题。(12分)
在近代,列强接连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进行了英勇的抗争。下面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阶段年代尺,请仔细观察。

(1)年代尺中①③④三次侵华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了什么条约?
(2)年代尺中②战争前后,趁火打劫割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是哪一国家?
(3)年代尺中⑤战争结果如何?产生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1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推论与史实不相符的一项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南京条约》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C
洋务运动
使中国开始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D
《辛丑条约》
清政府完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1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近代历史上,日本曾割占中国台湾50年(1895--1945年),其所凭据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1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这一内容出自(   )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俄《瑷珲条约》
C.中日《马关条约》 D.中外《辛丑条约》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1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内蒙古赤峰卷)某班级召开的历史故事会上,一位同学讲到“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此诗句赞颂的是(     )

A.关天培 B.左宗棠 C.邓世昌 D.林则徐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1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重新审视抗战历史已成海内外学界共识。关于抗战的时限,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长期流行的“八年抗战”说;二是“十四年抗战”说。大陆学者李君如认为,坚持14年抗战说,“不仅在学术上有科学性,而且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确实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也有学者指出“关于国民党、共产党在抗日中作出的贡献和扮演的角色,现在大陆与台湾的多数学者都认识到:互相贬低和否认对方在抗战中的作用与贡献,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意义认识不足的主要原因,所以需要修正我们的视角。”
问题:
(1)“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说的起点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确实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关于国共两党在抗日中的角色,你认为该如何“修正我们的视角”。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1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陕西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哪怕日本强盗凶,我们的兄弟打起仗来真英勇。
哪怕敌人枪炮狠,找不到我们人和影。
让敌人乱冲撞,我们的阵地建在敌人侧后方,
敌人战线越延长,我们的队伍愈扩张。
不分穷,不分富,四万万同胞齐武装,
不论党,不论派,大家都来抵抗。
我们越打越坚强,日本的强盗自己走向灭亡,
看最后胜利日,世界和平现曙光。
----贺绿汀《游击队歌》
(1)从材料一地图归纳这场战争的特点,并评价李鸿章的言论。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有何反应?(4分)
(2)材料二所指的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的意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从力量和地位两方面归纳中国抗击日本的这场战争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当前形势,从抗击日本侵略的两次战争中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1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内蒙古赤峰卷)依据年代尺回答问题。(12分)
在近代,列强接连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进行了英勇的抗争。下面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阶段年代尺,请仔细观察。

(1)年代尺中①③④三次侵华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了什么条约?
(2)年代尺中②战争前后,趁火打劫割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是哪一国家?
(3)年代尺中⑤战争结果如何?产生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1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历史上,列强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其中,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1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线索是观念化了的历史链条,它是由产生重大事件或者历史转折的年份贯穿的历史链条。下列年份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发展历程中,更具标界意义的是(   )

A.1860年 B.1894年
C.1917年 D.1949年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1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京条约》签订后,条约的文本一直存放在两广总督衙门,而且并未颁行。可见,清政府并不准备认真执行,但《南京条约》的签订却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表现在(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1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1840年,          利用鸦片和炮舰首先打开中国国门。随后,各国侵略者纷至沓来,先后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肆意劫夺。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中国一步步变成一个          国家。
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一边顽强的抗争,一边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          的进程。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维新变法的浪潮。之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中国的近代化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艰难起步,曲折推进。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1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内蒙古包头市乌兰察布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以后,世界商业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曾经位于文明边缘的民族,突然发现自己处于世界文明变化的中心,因而更加发奋图强”。18世纪后半期,一个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日不落帝国”被英国建立起来,英国殖民地遍及全球。帝国本身制度的领先与工业霸权一起,共同将英国推上了世界霸主的宝座。英国的霸权地位一直延续到20世纪。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英国实行“炮舰政策”,以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市场。鸦片战争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最初胜利……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一批爱国的知识分子力求用自觉的行动来实现中国的自强。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霸主地位形成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两大“自觉的行动”,并说明其历史作用。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1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云南卷)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14—1918年的战争中,交战国共计使用了45种以上约12.5万吨的毒气,造成了100多万人伤亡,其中死亡10万多人,化学武器属大规模的毁灭性杀伤武器,人们为禁止使用这种残忍的武器进行了不懈努力。后来,日内瓦议定书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把化学武器押上了历史的审判台。
材料二

材料三
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并广泛地动员全国民众。……民族工商业资本家踊跃购买国债,积极组织工厂内迁;科学家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提高祖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综合国力而发奋工作;文化界人士组织许多救亡团体,宣传抗日;海外广大华侨节衣缩食,捐献大量钱财、衣物、药品、汽车等,支援祖国的抗战。
材料四
《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应该采取有效的集体办法,防止和消除对和平构成威胁的因素,制止侵略和其他对和平构成破坏的行为,以和平方式,依据正义及国际法原则,调整和解决破坏和平的国际争端。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化学武器最早使用于哪次战争?根据材料指出国际社会对使用化学武器的态度。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战争形势?面对这种形势,反法西斯国家在1942年初采取了什么对策?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请举出抗战期间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的两次著名战役。
(4)根据材料四,指出建立联合国的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的哪一次会议对联合国的建立起到了推动作用?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1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云南卷)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8月,清政府议和大臣与英方代表在南京下关静海寺谈判时,英方代表态度凶恶蛮横,动辄扬言开炮攻城,威胁恫吓。清政府代表昏庸无能,一听到英军要开炮,马上接受了英方的全部要求。
材料二
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就山东问题作了一次畅快淋漓的精彩发言。从历史、经济、文化各方面雄辩地说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阐述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批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指出“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发言在代表们的掌声中结束。
材料三
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会议上,很多国家对中国不十分了解,对中国抱有敌意。针对这种情况,周恩来临时修改了早已准备好的发言稿。他诚恳地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亚非国家不应陷入关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争论,而应团结起来,积极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周恩来的发言,深深打动了与会代表的心弦,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
材料四
 
(1)材料一中的谈判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最终签订了什么条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代表提出了什么外交要求?在这一要求遭到拒绝后,中国国内爆发了什么运动?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次国际会议?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在这次会议上发挥的积极作用。
(4)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指出中国国际地位发生的变化。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1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