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 / 试卷选题

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6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罗斯福新政的“新”主要体现在(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实行自由经济政策
C.整顿银行,恢复信用 D.大力兴建公共工程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6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广西南宁卷)巴黎和会期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备忘录中不无担忧地写到:“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合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这里的“合约”是指(  )

A.《四国条约》 B.《五国条约》
C.《凡尔赛和约》 D.《九国公约》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6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美苏两极格局 D.一超多强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6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3年与1922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贸易总额缩减2/3,这说明了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大危机(   )

A.破坏性特别大 B.传播特别快
C.矛盾特别尖锐 D.持续时间特别长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6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战后,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战后世界作出了安排,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这个新的国际关系体系称为(      )

A.维也纳体系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雅尔塔体系
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6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罗斯福新政要求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严格规定产品数量、价格、销售范围、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这一举措反映了美国(     )

A.工业企业产量增长
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调控
C.计划经济体制完善
D.经济危机得到根本缓解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6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包括 (    )
①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②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
③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
④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6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广西桂林卷)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会议,事实证明这是一次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从会议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看,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是(  )

A.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
B.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
C.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D.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6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1933年美国罗斯福“新政”的部分内容,据材料判断当时“新政”的措施是(  )

单位(周)
调整前
调整后
最高工时
55小时
40小时
最低工资
60美分
12美元

 
A.整顿金融业
B.对工业的调整
C.调整农业生产
D.兴办公共工程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6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日作为亚太地区的世界大国,对于该地区局势的稳定和发展扮演着重要角色。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某次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掩饰不住得意之色,说:“多亏了这个条约,对华‘门户开放’终于实现了。”
材料二 
 
材料三  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材料四 近年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动作频繁,还联合美国多次举行军演,向周边国家示强;美国也先后抛出“重返亚太”、“亚太再平衡”等各种名目的新亚太战略……;2014年11月,再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坚持亚太大家庭精神和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共同致力于亚太繁荣进步。
(1)写出材料一中“会议”、“条约”的名称,此会议有何重要影响?
(2)材料二中图①事件有何标志意义?图②表明二战后美国对日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日本不愿意“跟着美国脚步走”的原因是什么?这反映了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4)阅读材料四,结合当今国际形势,你认为中、美、日三国应该如何处理在亚太地区的关系?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6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古代改革家商鞅提出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变法理念,在近代以来中外许多卓有成效的改革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中后期,俄国和日本都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请写出这两次改革的名称;并归纳两次改革的相同历史意义。
(2)对20世纪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邓小平改革开放,有人评价说“罗斯福挽救了资本主义,邓小平挽救了社会主义”,这种说法对不对?请结合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加以说明。
(3)从上述改革中,你得到什么重要启示?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6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内蒙古赤峰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853年美国海军的一支舰队闯入日本港口,要求谈判“通商”,否则立即向日本开战。第二年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同意开放港口。其它资本主义国家也向日本提出同样要求,日本幕府统治岌岌可危。一部分中下级武士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统治,并取得成功。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1929-1933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美、德、意、日等国积极采取措施寻找出路。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是怎样摆脱危机的?对日本有何影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答出本次经济危机的特点。
(3)美国和德、意、日各国是怎样应对1929--1933年危机的?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6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内蒙古通辽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1947年3月,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后来,这一思想被称为“杜鲁门主义”。面对美国实行的冷战政策,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最终形成战后两极格局。从此,开始了美苏长期的争霸斗争。
请回答:
(1)在材料一中,“战后和平制度”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体系,这个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体系的名称是什么?
(2)为确立“战后和平制度”,帝国主义列强召开了两次国际会议。请说出1921——1922年召开了什么国际会议?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3)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出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目的。
(4)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6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江苏泰州)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然而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时有发生,实现世界和平还需要世界各国为之进行不懈的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巴黎和会上,德国代表在接受《凡尔赛和约》文本时说:“有人要我们承认我们是战争的唯一祸首,我本人若承认,那就是欺人之谈。”德国是战争的唯一祸首吗?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观点。
材料二 世界的命运掌握地他们手中,但他们却没有担当此重任的胸怀。他们出于狭隘的私利,互相色心斗角,大搞秘密交易。和会签署的凡尔赛条约非但没有如它的制定者宣称的那样保证世界和平,反而加深了各国间的矛盾和仇恨,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乃至20世纪一系列灾难的根源。
——戴维·辛克莱
(2)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维系国际秩序的世界体系的名称。根据材料二分析此世界体系没有保证世界和平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3)德国、日本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凶。根据材料三分析,德国与日本面对侵略历史的态度有何不同?
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告诉人们,……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朝和平与发展目标迈进,更应该努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摘自2015年5月习近平《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4)综上所述,请你就维护世界和平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6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江苏泰州)历史发展过程中常有危机相伴,面对危机。苏、美、中三国领导人根据国情制定合理的政策,最终迎来发展机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得益于列宁政府实施的哪一政策?
材料二  1933年5月,(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解决农幅产品过剩的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面积和缩减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帖。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2)根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
材料三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当时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北师大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下
(3)歌谣赞扬的是我国政府在农村实行的什么政策?此项政策的实行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4)综合三国解决危机的经验,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6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俄)彼得格勒省农民说:“我们那里发生过把手枪对着人家太阳穴这样的强制行为,人们很气愤。”吉尔吉斯的农民说:“粮食被收集得象扫帚扫过一样干净,一点也没剩。”
——摘编自王斯德等《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1)面对材料一中“苏俄农民的气愤和不满”,列宁实施了什么政策?
(2)据材料二,分别指出图中A、B两个时段美国失业率的变化情况。分析导致这两个时段失业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提示:写重大事件名称)。
(3)两国为应对危机采取了什么共同的调整方式?这给了你怎样的历史感悟?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6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珍贵的历史照片无声的向人们诉说着那一时期所发生的故事。

(1)你知道图一“巨头”们参加的会议名称吗?(1分)请写出任意一位的名字和他所属的国家。(2分)
(2)图二是雅尔塔会议“三巨头”。其中一位在1933年总统就职演说中说“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你知道当时让他的国人感到“恐惧”的是什么吗?(1分)为克服这一“恐惧”他采取政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1分)
(3)你知道这两张合影分别发生在哪两个历史时期吗?(2分)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6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疆乌鲁木齐卷)(2015新疆乌鲁木齐)近两年“中国流行语”排行榜上,赫然在列的有“正能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词语。如果在1921年得苏俄有“年度流行语”排行榜,你认为能上榜的是(   )

A.十月革命 B.新经济政策
C.苏联成立 D.“一五计划”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6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陕西卷)下表反映了1928~1940年苏联粮食和肉类人均产量,对此表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粮食和肉类人均产量增长长期停滞
B.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生产
C.农业集体化对促进生产力发展作用不大
D.经济危机爆发并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6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大林认为:苏联“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为此,苏联采取的措施是(   )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推行玉米种植运动
D.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6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苏俄(苏联)1913—1925 年粮食作物产量示意图。其中 1921—1925 年粮食作物产量增长的原因是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6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7年11月7日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突然发出了几声炮响,工人、士兵向冬宫发起了猛烈进攻……一场伟大的革命取得了胜利”。这场“伟大的革命”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法国巴黎公社
C.俄国二月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6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山西卷)材料一 议会在整个事件(光荣革命)的演变过程中,都发挥了主导作用。接下来在确立新国王的时期,议会经过讨论,折中了两派意见,最终决定威廉夫妇共同为英国国王。
材料二:1921年10月28日,(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在克里姆林宫正式签署,23岁的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
----以上摘自《大国崛起》
材料三 《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了最高工作时数和应付工资额,禁止雇佣童工。
材料四  1978-199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由152元增加到990元,平均纯收入133.6元增加到686.3元。
----摘自1998年《中国统计年鉴》
首钢人(首都钢铁公司)做梦也没有想到,改革能给企业带来返老还童--1991年,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惠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
----摘编自1992年《人民日报》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对英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次改革的影响。
(3)根据材料四,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并分析其原因。
(4)推动上述四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有哪些?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6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分)只有对经济体制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1)将下列图片中的人物与其对应的国家和政策连线。(请考生在答题卡上将与图片对应的字母进行连线)(6分)

A--     ---       ;B---       ---        ;C---      ----     
(2)历史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针对中美苏三国的经济改革发表自己的看法,下面是三个同学的回答:

细心的同学们,甲乙丙三位同学都犯了一个错误,请将出错处的序号填在括号内并将正确内容填在横线处。(6分)
甲(  )        ;乙(  )           ; 丙(  )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6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表
表: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

项目          年份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产量(亿普特)
39.79
22.13
34.55
44.24

 
注:普特=16.8千克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13——1921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
(2)概括1921——1925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的原因。
材料二: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理解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指的是什么?
材料三:(苏联)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国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空想家的梦想,它是发展中的事业。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概括材料三作者对苏联实施“五年计划”的看法?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3期 专题16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