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 / 试卷选题

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代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

A.郡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记》中记载的名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出自(  )

A.商鞅 B.屈原
C.刘邦 D.魏征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主要政治制度,它开始确立于(  )

A.战国时期的秦国 B.秦朝 C.唐朝 D.西周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内蒙古巴彦淖尔卷)下列三幅图片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B.加强亚欧非三洲联系
C.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东西方文明交往通道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内蒙古巴彦淖尔卷)历史影视剧《汉武大帝》向观众全景式地展现了汉武帝纵横一生及那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下列功绩属于汉武帝的是(  )

A.灭掉六国统一天下 B.推恩尊儒王朝鼎盛
C.创立盛世贞观之治 D.抗击沙俄维护主权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经历了从相互隔绝到全球化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让我们想起了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到前期的对外友好交流,我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材料二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拉开了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科技的发明便利了人们之间的交流,缩短了空间距离。下列这些发明分属于三次科技革命,请按要求归类。

材料四 美国苹果手机有450多个零部件,苹果公司在全球有数百家供应商,分布在中国内地、中国台湾、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捷克以及美国等地,但大部分产品在中国组装。
请回答:
(1)分别列出材料一中我国为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明朝前期为对外友好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
(2)材料二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据材料概括这一历史事件产生的重大影响。
(3)将材料三中的科技发明归属到相应的科技革命:工业革命______、第二次工业革命______、第三次科技革命______。
(4)据材料四概括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什么趋势。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导致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政治现代化的过程,渐进缓慢、曲折艰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来,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著《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占主导地位的制度”是什么制度?皇帝的权力有何特征?
材料二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
——钱乘旦著《世界现代化历程》
(2)材料二中“新的政治制度”指什么?其确立的依据主要是哪部法律文献?()2分
材料三 其基本精神按照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三权分立的原则,在中国建立了一个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革命党人希望借此来限制袁世凯,束缚他专制独裁的手脚……
——卢菡著《不可不读的中国历史》
(3)材料三中“其和”“此”共同代指什么法律文献?它的性质是什么?
材料四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宪法成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大法。
——岳麓书社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
(4)材料四中新宪法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5)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人类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分析题(共11分)
近年来,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不仅明确了对外开放的新路径,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相适应。
材料一:丝绸之路,是指西汉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东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南亚,并联结地中海欧洲各国的通道,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15世纪,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开始探寻前往东方的航路,……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三:2013年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一系列务实合作结出了早期的果实。近日,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宣告“一带一路”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
材料四: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能的。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
请回答:
(1)现有一个旅行团希望重温丝绸之路的辉煌,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内容,作为导游的你将带领旅游团从中国的哪个城市出发?最终到达世界的哪个地区?
(2)依据材料二,分析新航路的开辟最重要的影响。
(3)材料三中,中国政府制定的“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应对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趋势,请指出体现这一趋势的世界经济组织。
(4)从材料四克林顿的评价我们知道,全球化对某些国家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全球化中处于不利境地的主要是哪类国家?原因是什么?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浙江杭州卷)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某校九年级(3)班学生围绕“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开展探究学习,请你参与。
【合作探究:论从史出】
小灵同学所在小组抽到下面一段材料,同学们据此展开讨论。请你依据材料作扼要阐述。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1)材料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和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汉武帝“利禄引诱”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两个历史事件作简要评价。
【拓展提升:古为今用】
小组学习成果汇报后,老师又提供了一则新闻材料,引发了同学们的热议。请你发表观点。
2014年9月24日,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讲话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3)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浙江杭州卷)随着“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大幕的正式开启,人们对其历史更加关注。下列关于“一带一路”史实与结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
标志着丝绸之路的开通
B
丝绸之路通到安息
说明陆上丝绸之路最远只达两河流域
C
西汉时西域的葡萄、核桃等传入内地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两地的交流更加频繁
D
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
因只运输丝绸而得名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古以来,团结统一的“大一统”情怀便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1)写出秦王朝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重大举措2例。
(2)汉武帝时代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思想和民族关系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2000多年来的中国也曾战乱分裂,但总能重新走向统一、安定”。试举一例说明。
材料二 (乾隆)三十五年,舍棱诱渥巴锡所部之土尔扈特、和硕特、辉特、杜尔伯特等人众於十月越俄罗斯之境之坑格图喇纳卡伦而南,俄罗斯遣兵追之不及。渥巴锡既入国境……无水草,人皆取马牛之血而饮,瘟疫大作……三十六年九月,渥巴锡等入觐热河。(乾隆)封建渥巴锡为卓里克图汗(意为英武勇敢的汗)……
——《清史稿》
(4)材料二所述的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体现了中华民族怎样的民族精神?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浙江台州卷)从策马西行到扬帆远航,大漠驼铃声脆,碧海长帆远影。今日古丝路迎烈烈风,重振高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浙商本着“走遍千山万水、讲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勇做融入“一带一路”的排头兵。2014年11月,省工商联组织150家浙江企业出访印度,谈妥11个项目,投资金额达25亿美元。
材料二:国际货运列车满载着从浙江采购的机电产品、织物、箱包和圣诞用品,长途跋涉到达亚欧大陆另一端,并带回红酒、橄榄油等众多名特优产品。
(1)写出中国古代开拓丝路和开辟亚非海上通道的历史人物。 
(2)根据材料一和右图分析,浙江勇做融入“一带一路”排头兵具备哪些有利条件?
(3)联系材料二,从世界基本特征角度分析浙江企业融入“一带一路”的意义。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反映了15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这次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②以孝治国
③从官员到民众都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④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湖南常德)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了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新局面已初步形成
C.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D.全国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地图所示现象对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

A.促进了民族融合 B.丰富发展了中华文明
C.完成了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D.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朝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文献。该文献主要介绍了(      )

A.江南的手工业技术 B.全国江河水道系统
C.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D.北方农业生产经验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首诗的作者自比“烈士”,他是(     )

A.项羽 B.诸葛亮 C.刘备 D.曹操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广西桂林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O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下图: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

材料三 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材料一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看法。
(2)材料二中的“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请写出这一时期两个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名称。材料三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往往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成为人类历史上的“闪光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虽然统一了北方,但要巩固政权,还必须解决面临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部落习俗密切相连,因此当时改革鲜卑旧的习俗,就成为北魏统治阶级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卢菡著《不可不读的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请任意列举一项其改革旧习俗的措施。
材料二 在甲午战败的强烈刺激下,变法改革也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朝廷在戊戌变法年间颁布了改革科举、汰冗员、办学堂、修铁路、开银行等学习西方措施的新诏书。
——海天著《沉重的转身》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两个改革措施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材料三 克里米亚的失败对俄国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实际上,克里米亚的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朽和落后,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推动两个改革的相同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改革的不同结果。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