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 / 试卷选题

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2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新局面,在这一格局中,首先开放的是(  )

A.经济特区 B.沿海港口城市
C.经济开放区 D.内陆大城市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2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没有设立经济特区的省份是(  )

A.广东 B.福建
C.海南 D.浙江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2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开放后,深圳从边陲小镇变成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1988年以来,海南经济迅速发展,正在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这两地的发展都得益于(  )

A.“一国两制” B.建立经济特区
C.建立特别行政区 D.建立直辖市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2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8年思想理论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二者的相似之处是(  )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确立了实事求是的路线
C.回答了姓社姓资的问题 D.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2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下图这幅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B.缩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C.实行按劳分配的单一分配制度
D.逐步把大中型企业转化为小型企业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2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湖南常德)下列哪一城市既是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现代第一批主动开放的经济特区(  )

A.厦门 B.深圳
C.广州 D.上海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2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内蒙古巴彦淖尔卷)十九世纪中后期以来中国百年现代化(近代化)的历程,对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许多的经验教训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九世纪中后期以来,当中国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富强而努力时,现代化运动就开始了。……不同时代的中国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根据当时人们主观上的理解,运用自己可以拥有的政治资源与经济条件,来不断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
材料二 中国的现代化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六次政治选择:第一次是清王朝的开明专制化运动,这一运动开始于洋务运动,经过戊戌变法……。第二次从1911年到1913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早期议会制模式。第三次是1914年到1928年,以袁世凯和北洋军事强人为代表的军事强人型的新权威主义模式。 第四次是1928年到1949年国民党的国家主义的权威主义模式。第五次是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的计划经济现代化模式。第六次是1978年到现在的邓小平新政模式。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萧功秦《二十世纪中国的六次政治选择》  
(1)根据材料一请说出近代中国人实现现代化的目的是什么?
(2)在材料二的第一次政治选择中,开展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分别属于哪个阶层?(要求按顺序回答)
(3)请评价材料二第二次政治选择中的历史人物。
(4)依据材料二中第五次政治选择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毛泽东为改变中国工业落后面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采取的重大措施分别是什么?
(5)在材料二第六次政治选择中,1978年以来的“邓小平新政模式”的起点是什么?由此开创的现代化建设道路又是什么?
(6)在百年现代化的探索中你得到了哪些经验教训或从前人身上学习到哪些精神?(最少说出两点)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2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第一次提出了“小康”概念以及在20世纪末我国达到“小康社会”的构想。在这之后,他又多次提出了这一构想。“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的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
——《邓小平文选》第3卷
(1)材料一表明,是谁最早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构想?他对“小康社会”作了怎样的描述?
材料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重要一步,被称作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只有实现全面小康,才能为实现本世纪中叶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全社会都要齐心协力、凝聚共识,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当前工作的重要目标。
——2015年3月17日共产党员网
(2)材料二中的“三步走”战略是指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它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这次会议所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江苏调研时首次发出“全面从严治党”动员令,对于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问题关键在于党,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双轮驱动、两翼齐飞,而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
——2015年1月14日《新华日报》
(3)中国共产党建立于哪一年?其最终目标是什么?材料三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2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下列哪次会议首次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称谓(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五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2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党中央实行(   )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西部大开发战略
C.放宽政策 D.搞活经济政策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2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贵州黔东南州卷)2014 年 11 月 5 日至 11 日 APEC 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继 2001 年 APEC 会议在上海举办 后,时隔 13 年后重回中国。APEC 的全称是(     )

A.亚太经合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欧洲联盟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2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河南卷)按照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国有企业过去的经营方式。到1987年,全国80%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主要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行

A.按劳分配 B.股份制改革
C.政企分开 D.多种所有制并存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2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疆卷)1979年1月1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出现了一位中国老人的画像,其标题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根据所学知识按要求完成以下问题。
(1)“中国新时代”始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在政治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邓小平入选《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杂志发行后的十多年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邓小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请将下列与邓小平有关的内容补充完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会后,党和政府着手实施此项政策。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逐步实行以__________为主的责任制。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如今,__________ 已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我国已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1987年,在中共十三大上阐明了__________理论,并提出这一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__________ ”的伟大构想,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2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河南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人们的手脚,使中国与西方国家原本缩小了的差距越拉越大。经过十年“文革”,也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要“走自己的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进一步解放了思想,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材料二

中国大事记
同时期的世界形势
1986年
制定《863计划纲要》
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已经把抢占科学技术前沿目标、发展高科技作为进入21世纪的决定性因素。美国“星球大战”计划,西欧“尤里卡计划”等相继提出。
1980-1989年成立的国际经济组织有20个,1990-1996年成立了69个。如今欧盟、东盟、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经济组织推动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
1991年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995年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1999年
成功发射“神舟号”试验飞船
2001年
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召开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2年
研制出超级计算机
2003年
成功发射“神舟五号”飞船
2010年
成功举办世博会

 
(1)据村料一,简要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
(2)据材料二,大事年表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哪些领域的巨大成就?结合同一时期的世界形势,概括指出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3)联系生活实际,举一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给你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2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邓小平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2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邓小平同志是我党我军我国各民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为了怀念邓小平同志,某校举办了“邓小平事迹图片展”活动。下列图片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2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社会生产力,……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这段话应该是出自于(  )

A.《关于恢复邓小平职务的决定》 B.邓小平南方谈话
C.党中央决定设置上海浦东新区 D.十一届三中全会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2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第一次提出了“小康”概念以及在20世纪末我国达到“小康社会”的构想。在这之后,他又多次提出了这一构想。“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的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
——《邓小平文选》第3卷
(1)材料一表明,是谁最早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构想?他对“小康社会”作了怎样的描述?
材料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重要一步,被称作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只有实现全面小康,才能为实现本世纪中叶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全社会都要齐心协力、凝聚共识,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当前工作的重要目标。
——2015年3月17日共产党员网
(2)材料二中的“三步走”战略是指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它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这次会议所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江苏调研时首次发出“全面从严治党”动员令,对于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问题关键在于党,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双轮驱动、两翼齐飞,而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
——2015年1月14日《新华日报》
(3)中国共产党建立于哪一年?其最终目标是什么?材料三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2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广西百色卷)建设“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国的对外交往史历经荣辱衰,见证了民族复兴之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于西汉开通,当时以陆路为主;唐朝时,对外交往活跃,丝绸之路水路并重,全面繁荣;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
材料二 (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仅于广州一处口岸,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转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摘自(美)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省委原书记习仲勋提出:“利用临近港、澳的有利条件,在广东搞出一个出口加工区。”邓小平当即表示赞同:“还是叫特区好!” “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请回答:
(1)唐朝时通过陆路到天竺(今印度)游学的著名人物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影响?
(2)材料二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贸易政策?采取此政策造成了什么严重危害?
(3)根据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什么决定?这一决定有何重大意义?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2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梦”的提出,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强国梦”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三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1979年元旦社论
(1)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3)据材料三,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2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