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 / 试卷选题

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24 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确定的奠基工程是(  )

A.学前教育 B.九年义务教育
C.高等教育 D.高新科技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24 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64年的秋天,中国______,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与核讹诈。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成功发射了第一枚近程导弹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24 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云南卷)我国基础教育事业进入“依法治教”新阶段的标志是(  )

A.“863”计划的实施
B.“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
D.“百家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24 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建国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成就辉煌,下列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 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
③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 地地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
⑤ “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

A.⑤③④②① B.④③⑤①②
C.③④⑤①② D.④⑤②③①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24 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疆乌鲁木齐卷)(2015新疆乌鲁木齐)中国“氢弹之父”于敏荣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共和国历史上,首先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科技成果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实现核爆炸
C.成功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D.中国战略导弹部队装备洲际导弹核武器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24 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国达的被列入世界科学史上大事之一的成就是(  )

A.研制出银河计算机
B.创立地洼学说
C.研制出“蓝箭”高速动车
D.首创盐碱工业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24 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进入新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列现象能体现的是
①肉食、副食品、果品消费比例增加,服饰多样化,时装流行
②居民中自费旅游,参加各种文娱、健身活动的越来越多
③笔记本电脑、手机日益普及,出行坐飞机、动车、开私家车越来越普遍
④自谋职业,下海经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24 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95年起,城镇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这是因为我国实施了

A.“安居工程” B.养老保险制度
C.医疗保险制度 D.就业制度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24 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
(1)国民革命军北伐的目的是为了推翻          的统治,实现全国的统一。
(2)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            (人名)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3)1951年5月,       的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4)我国在改革就业制度的同时,还不断改革和完善             。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24 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们生活和习俗的变化,从不同角度折射出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的演进和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市民文化生活】
材料一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并指出其出现的原因。
【近代社会生活革新】 
材料二 

 
辛亥革命前
辛亥革命后
礼节
叩头
鞠躬、握手
称呼
大人、老爷
先生、君、同志

 
(2) 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具体表现。辛亥革命后礼节、称呼等社会习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现代流行服饰变迁】
材料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
——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
(3)依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 第4期 专题24 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