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四川资阳高三第一次诊断文综历史试卷

《全球通史》在记述中国战国时期某学派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人民群众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商人和学者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 )

A.主要代表人物是墨子
B.其思想蕴含有发展观、法制观
C.主张“治之经,礼与刑”
D.其思想成为西汉王朝治国理念
来源:2016届四川资阳高三第一次诊断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代《织工对》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材料表明在明代( )

A.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手工业者对雇主依附性强
C.已显露出近代化的曙光 D.钱塘政府抑商措施已失效
来源:2016届四川资阳高三第一次诊断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知录》中载:“汉时赃罪被劾,或死狱中,或道自杀。唐时赃吏,多于庙堂决杀,其特宥者乃长流岭南。……宋初郡县吏,承五季之习,赎货厉民,故尤严贪墨之罪。……元史至元十九年敕中官吏,赃罪轻者决杖,重者处死。” 中国古代对赃官严惩的主要目的在于(  )

A.维护法律体系的尊严 B.维护和强化中央集权统治
C.加强官僚队伍的建设 D.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来源:2016届四川资阳高三第一次诊断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这种差异根源于当时中国( )

A.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
B.读书入仕的观念根深蒂固
C.科技水平远远高于欧洲
D.文化专制阻碍了社会进步
来源:2016届四川资阳高三第一次诊断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42年,“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清)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

A.对外政策灵活务实 B.认识到闭关已无必要
C.受西学东渐的影响 D.国家主权观念较淡薄
来源:2016届四川资阳高三第一次诊断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76 年葛元煦注意到,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华人间亦往食焉”…… 到八、九十年代,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翻阅当时的《大公报》,常可看到“品升楼”、“德义楼”、“番茶馆” 的广告,称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这表明(  )

A.中国饮食文化在碰撞中渐变
B.西式餐饮渗入中国普通百姓家
C.西餐经营由洋人变为中国人
D.中国餐饮行业营销手段西方化
来源:2016届四川资阳高三第一次诊断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2年初,南京临时政府令: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材料可以说明(  )

A.民国沿用清朝审判制度
B.临时政府政令不为民众知晓
C.司法部门不执行政府政令
D.新文化运动发生有其必要性
来源:2016届四川资阳高三第一次诊断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6年创刊的《自然界》的《发刊旨趣》中说:科学上的理论和事实,须用本国的文字语言为适切的说明,须用我国民所习见的现象和固有的经验来说明;还须回转来用科学的理论和事实来说明我国民所习见的现象和固有的经验。材料强调的是(  )

A.要用民族化语言解释科学 B.固有经验能推动科技发展
C.科学必须民族化和本土化 D.科学须以民族文化为基础
来源:2016届四川资阳高三第一次诊断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这一天是我们新中国诞生的日子。”“从两年前这一天起,……从前只是一大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新中国在血火中成长了。”“双十”是我们新中国孕育的日子,“七七”是我们新中国诞生的日子。(朱自清《这一天》1939年7月7日)作者深情赞颂的是(  )

A.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 B.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
C.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 D.中国开启了历史新纪元
来源:2016届四川资阳高三第一次诊断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4年1月15日,毛泽东致电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在电报里开列了10种中外各类宪法的书目,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在京的中央委员抽时间阅读:(一)1936年苏联宪法及斯大林报告;(二)1918年苏俄宪法;(三)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四)1913年天坛宪法草案,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蒋介石宪法;(五)法国1946年宪法。材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订(  )

A.主要受苏联宪法的影响 B.以资本主义宪法为反面材料
C.确立了社会主义原则 D.具有历史视野和世界眼光
来源:2016届四川资阳高三第一次诊断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中写道:“30年前的分田单干,只能保证肚子问题,不能保证致富。……2006年1月25日,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提出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小岗村的变化反映了(  )

A.合作社经济有持久生命力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必须废除
C.农村生产关系的适时调整
D.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变化
来源:2016届四川资阳高三第一次诊断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2年,陈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派驻联合国的外交官到纽约联合国总部工作。他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那时,“我们对在联合国名义下干涉别国的事情,持保留或者反对态度”。“对联合国大多数经济方面的问题,我们的态度是比较超脱的”,“不参加投票”。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外交政策还不成熟 B.对联合国的作用认识不足
C.缺少联合国工作经验 D.力图避免卷入大国间的争斗
来源:2016届四川资阳高三第一次诊断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耢,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牛疫。京师及兰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
材料二
1931年蒋介石拟定交通建设五年计划,规定到1937年完成85000公里铁路建设任务。1932年国民政府公布“铁道法”,制订了“国营铁道于不损主权及利权范围内得借外资”的原则。1934年公布公营铁道条例和民营铁路条例,鼓励省办、民营商办铁道。举借公债筹措铁道建设资金。建设新路的同时修补整理旧路:加固桥梁、添购机车,装设调度电话、增设防空设施等。本期修筑的新路主要有,中央与地方合营的浙赣路,省营的杭江路及同蒲路,商办的江南路和淮南路、因国防军事原因赶修的苏嘉路。完成长江渡轮工程,使沪宁路与津浦路相接,便利长江南北的经济沟通。交通建设为国防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据宗玉梅《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述评》
材料三
京津冀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下表是某同学收集的相关资料:

时间
历史资料
1878年
清政府在唐山正式成立“开平矿务局”
1878 年
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
1895年
“公车上书” 创办《万国公报》 成立强学会
1895年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1897年
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后出版译著《天演论》
1912年
清帝颁布退位诏书
1917年
范旭东在天津创办永利碱厂
1917年
《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
1919年
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1924年
孙中山北上京津,宣传新三民主义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农业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国民政府铁路交通建设的特点。
(3)请从材料三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论证“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XX近代化进程”这一主题。

来源:2016届四川资阳高三第一次诊断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鸦片战争后中国形象经历了漫长的被轻蔑的时代。在西方人眼中,当年那个遍地黄金的王国变成了肮脏、贫穷和任意拿捏的东亚病夫。……直到新中国的成立,西方才开始正视中国,但也是在迷惑中反复。对今天的中国崛起似乎有一种天生的敏感和焦虑。
——摘编自周宁《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
据材料指出西方对中国认知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形成不同“中国形象”的因素并予以说明。

来源:2016届四川资阳高三第一次诊断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宋)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材料二
宋军“每御敌,皆临时分领兵马,而不经训练服习,将未知士之勇怯,士未知将之威惠。”“以屡易之将,驭不练之士,故战必致败。”
士兵所用武器,“铁刃不钢,筋胶不固,长短小大,多不中度。盖造作之所但务充数而速了,不计所用之不堪,经历官司,又无检责。”
“至于平民,则素不知战”,“内地州县,人不习兵”,“养兵虽多,及用则患少,以民与兵为两故也。”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1)材料一对宋初“制兵”持怎样的态度?其依据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针对材料二中的问题采取的变法措施的效果。

来源:2016届四川资阳高三第一次诊断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中国(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苏维埃全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年)
材料二
我们的国家是属于四个民主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动的封建阶级、官僚资产阶级的分子不能列入人民的范围。等到他们彻底悔悟和改造后才能取得人民的资格。中国的少数民族也应该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内,承认他们的自治权。因此,我们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国名是很恰当的。
——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华)苏维埃政权能够建立的原因。
(2)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有哪些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来源:2016届四川资阳高三第一次诊断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世界上最不平静的半岛——朝鲜半岛,一直是这个世界上最易燃的地区之一。一家日本媒体将朝鲜半岛比喻为“危险的大国竞技场”;而另一位专家说,大国权力政治的行使埋下了朝鲜问题的祸根,但同时也约束了这一祸根的恶化。在这个多方利益博弈的舞台上,剧终会是和平吗?
——《朝鲜半岛——高危之下60年》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对中日两国分别有何影响?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谈谈你的看法?

来源:2016届四川资阳高三第一次诊断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洪惟我大皇帝抚绥中外,一视同仁,利则与天下公之,害剐为天下去之,盖以天地之为心。贵国王累世相传,皆称恭顺,观历次进贡表文云:“凡本国人到中国贸易,均蒙大皇帝一体公平恩待”等语。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柔远绥怀,倍加优礼,贸易之利垂二百年,该国所由以富庶者,赖有此也。
——林则徐《拟谕英吉利国王檄》
材料二  
近代中国最伟大作家鲁迅那样的一些抱怨最深的人完全拒绝它(传统文化),……鲁迅和其他一些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所有这一切的原因不在于外国的侵略、占领和特权,而存在于中国传统的腐朽之中,这个传统曾经一度光荣且成就辉煌,但现在已经可悲地无能而道德沦丧。
——罗兹·墨菲《亚洲史》
(1)材料一体现了林则徐怎样的文化心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该心态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鲁迅等人文化心态的成因。

来源:2016届四川资阳高三第一次诊断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