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河南信阳高中高三上第八次大考历史卷

《论语·尧日》:“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西周分封的主要诸侯国中体现了此思想的是

A.鲁 B.燕 C.齐 D.宋
来源:2016届河南信阳高中高三上第八次大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贵族政治时代,贵族们有掌握权力的习惯,如隋之文帝等一代英主的出现后, 虽然在制度上否决了贵族的权力,实际上在从政中,仍有那种形式的残迹,政治成为与贵族的协议体。”能佐证该观点的史实是:

A.唐朝设立三省 B.宋朝设参知政事
C.明朝设置内阁 D.清朝设置军机处
来源:2016届河南信阳高中高三上第八次大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这些年来,正是这个叛逆集团把大清帝国的统治推到了被颠覆的边缘”。然而,“这两兄弟”却“扮演了希腊战神阿伽门农和斯巴达王的角色”,“各种荣誉和官职像流星雨般落到他们头上”,“如此高贵的爵位一直是属于满族独享的荣耀,在满族人征服汉人以后,还没有把这种称号授给汉人的任何先例”。这段材料可以佐证

A.义和团运动的蓬勃发展
B.选官制度发生重大改变
C.“民族主义”的巨大作用
D.晚清中央集权危机出现
来源:2016届河南信阳高中高三上第八次大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恩格斯在《波斯和中国》一文中说:“古老中国的末日正在迅速到来。国内战争已使帝国的南方与北方分立……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会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作垂死的挣扎,同时我们也会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这里的“国内战争”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来源:2016届河南信阳高中高三上第八次大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箭头所暗示的是近代史上某一军事行动的历程,对这一军事行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太平天国:道光30年一同治3年
B.武昌起义新军:宣统3年
C.中国国民党:民国15年--17年
D.中国共产党:民国23年--24年
来源:2016届河南信阳高中高三上第八次大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8年11月中共中央发表的《告全体同志书》中写道:“对资产阶级认识的错误,以为现在资产阶级革命的阶段上,资产阶级还有革命的作用,还需要一个革命的高潮……这种倾向,在客观上,完全是帮助资产阶级,完全不了解‘争取群众’的意义。”材料信息表明中国共产党

A.已经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B.认识到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
C.仍然坚持城市斗争为中心
D.认为资产阶级已经成为反革命的力量
来源:2016届河南信阳高中高三上第八次大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曾全文刊登中央审计委员会对中央政府各部委、粤赣省、瑞金市、国家企业及革命团体等的九份审计报告。其中明确指出中央印刷厂等国企,“一般 的缺点是不明了本身在苏维埃经济上的性质和作用,不知道也不考察产品的成本,不知计算盈亏,有钱就用,没有钱就向国家主管机关要”。这说明中央审计委员会的做法

A.履行了舆论督政的政治职责
B.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C.践行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D.推动了陕甘宁边区廉政建设
来源:2016届河南信阳高中高三上第八次大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乌鲁木齐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大会上,王震针对新疆形势提出了许多细则,“对于两种民族形成租佃关系的地区,减租时,一般应采取双方协商的办法进行,不应采取斗争方式,以免引起民族间的仇视”;“对于宗教寺院出租的土地,一般均应按照减租条例依法减租,但在执行中……群众要求减则减之,愿少减者则可少减,不愿减者可暂不减”。这些“细则”提出的主要依据是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文件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来源:2016届河南信阳高中高三上第八次大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开始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问题,其代表论文《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封建王朝复辟问题》指出:“任何一次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都是经过长期、反复、曲折、复杂的阶级斗争而实现的”,“反动的统治阶级”,“在被推翻之后”,“总是千方百计地企图复辟”。可见,当时世界史研究

A.侧重英法国际关系的演变
B.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认真贯彻了“双百”方针
D.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
来源:2016届河南信阳高中高三上第八次大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如果依次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B.“相逢”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
C.“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D.“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来源:2016届河南信阳高中高三上第八次大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记载有埃菲比亚军训制度,参加军训的雅典青年,政治、经济和法律权利受到一定限制。他们的誓词中有:“我将永远服从那些合理地进行统治的官员,服从现行法律和将在未来被制定出来的合理法规。”这一制度的存在说明古代雅典(    )

A.民主政治的范围狭窄
B.对外扩张战争比较频繁
C.国家利益高于个人自由
D.对公民义务的强制性有违当时的民主原则
来源:2016届河南信阳高中高三上第八次大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伯利克里说:“当我们隔壁邻人为所欲为的时候,我们不至于因此而生气;我们也不会因此而给他以难看的颜色,以伤他的感情……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当我们工作完毕的时候,我们可以享受各种娱乐,以提高我们的精神。”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比较完备 B.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保护
C.注重维护城邦公共利益 D.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来源:2016届河南信阳高中高三上第八次大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社会契约论》载:“……人自以为是自由的,他们是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 文中“……”应是 (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来源:2016届河南信阳高中高三上第八次大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国《1875年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来源:2016届河南信阳高中高三上第八次大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剑鸣在论美国政体时指出美国“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力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符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材料表明美国确立了

A.代议制 B.总统制
C.三权分立体制 D.共和政体
来源:2016届河南信阳高中高三上第八次大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6年9月,美国总统特别顾问克拉克提交了一份题为《美国与苏联的关系》的报告,被美国决策层采纳。其主要内容是:美国应准备与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努力缔造其想象中的世界。这一报告 (   )

A.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B.标志着美苏盟友关系的破裂
C.为美国冷战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D.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全面展开
来源:2016届河南信阳高中高三上第八次大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二战后苏联某画家创作的一幅漫画,该漫画

A.反映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对立
B.揭示出欧洲援助计划的本质
C.彰显了美国的人道主义精神
D.讽刺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
来源:2016届河南信阳高中高三上第八次大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66年7月,戴高乐总统宣布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2009年3月,法国议会下院表决,决定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这主要说明(  )

A.国家利益至上 B.多极化趋势加强
C.法国地位变化 D.北约生命力旺盛
来源:2016届河南信阳高中高三上第八次大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粮食生产呈现集中趋势,太湖流域、鄱阳湖地区、洞庭湖地区、江汉平原、北方的井灌地区、成都平原成为粮食生产的重要地区。这一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 (    )

A.经济作物扩大种植 B.经济重心继续南移
C.国内统一市场形成 D.粮食生产的商品化
来源:2016届河南信阳高中高三上第八次大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近代前后中国茶叶产销统计表,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伴随国际市场扩大茶叶需求量日增
B.劳动力的增加带动了茶叶产量的提高
C.自然经济解体加速了农产品商品化
D.茶叶产量的增加推动外销量迅速增长
来源:2016届河南信阳高中高三上第八次大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指出现代中国40年(1949—1 989)经济发展的速度虽然很快,但几度大起大落,可表述为如下公式:“突进→不平衡增长→暂停调整→新突进……”。建国后第一次经济“突进”的特点不包括(    )

A.片面强调公有化程度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照搬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
D.社会主义改造与经济建设并举
来源:2016届河南信阳高中高三上第八次大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为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那么,“箭头”所指的开放地区开发的主要背景是(  )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环太平洋经济圈崛起
C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来源:2016届河南信阳高中高三上第八次大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65年恩格斯在分析德国经济时写到:“普鲁士的资产阶级很清楚地知道,他们在自己的工业活动的领域中依赖政府到什么程度。租让权及行政上的控制像噩梦一样压迫他们。”恩格斯的这一分析

A.找到了德国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
B.对威权政府在工业化中的作用认识不足
C.强调了普鲁士应该担负起领导统一的重任
D.为德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指明了方向
来源:2016届河南信阳高中高三上第八次大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15年英国颁布的《谷物法》规定:“当国产谷物低于每夸特80先令时,禁止进口国外谷物。只有在达到这种价格或超出这一价格的情况下,才许可从国外输入粮食。”该法案

A.目的是为了打击荷兰的优势 B.体现的是贸易保护主义
C.保证了殖民争霸战争的胜利 D.维护了工业资产阶级利益
来源:2016届河南信阳高中高三上第八次大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中期,英国凭借其先进的科技、股份制公司制度、遍布全球的殖民地,以及强盛的海军,建立了一个以英伦三岛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这实际上说明了英国(   )

A.成为了“世界工厂” B.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C.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D.最先完成了科技革命
来源:2016届河南信阳高中高三上第八次大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联络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访问了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张骞两次通西域,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其称为“丝绸之路”,它对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材料二  15世纪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人们需要越来越多的黄金、白银等可以充当货币的贵重金属进行商品交易,但西欧本土的金银产量不能满足需求。《马可波罗行纪》 使欧洲人相信东方遍地黄金,对东方充满幻想,点燃了欧洲人到东方寻金的热情。西欧各国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增强国力、获得财富,都纷纷支持远洋探险活动。从1487年迪亚士首先开始探索到东方的线路,到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沿着哥伦布的航路,最终完成了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海洋这个大陆之间的天然屏障被逾越,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 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成为统一的人类历史。
材料三 习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2014年11月8日他在讲话中指出:第一,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率先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第四,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打破亚洲互联互通的瓶颈。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丝路基金是开放的,欢迎亚洲域内外的投资者积极参与。第五,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夯实亚洲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未来5年,中国将为周边国家提供2万个互联互通领域培训名额。……“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贸易、金融、投资、能源、科技、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10多个领域,地理上包括欧亚大陆和太平洋、印度洋沿岸的65个国家和地区,这一构想的实施对于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稳定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丝绸之路与新航路开辟的异同。
(2)有人对我国以“一带一路”为基础的国家战略海外投资,称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

来源:2016届河南信阳高中高三上第八次大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字内涵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变迁,请根据图一或者图二,确立一个主题,并进行评析。(要求主题明确,评析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来源:2016届河南信阳高中高三上第八次大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杜马(1906—1917年)是俄国的议会式全国代表机构。二十世纪初期,由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经济和政治力量的加强,特别是1905年革命的强大压力,迫使沙皇召开立法性国家杜马。沙皇政府企图借助国家杜马,拉拢资产阶级,扩大统治基础,消弭革命。以下是沙皇政府有关国家杜马法令的摘录:
1906年沙皇颁布的《国家杜马章程}规定:“杜马的代表由帝国居民选举产生,拥有立法权、财政预算审批权、质询权”。但同时又规定“皇帝有权在杜马任期结束前将其解散(实际上沙皇多次使用这项权力解散杜马)”,“杜马通过的决议若皇帝不予批准,则本次年会期间不得再次提交立法审议”。在颁布《国家杜马章程》同时,沙皇还颁布了《国务会议章程》,规定由沙皇任命贵族地主居多数的国务会议拥有与杜马同等的立法权,国务会议实际上成为议会上院。
1906年沙皇政府又颁布了《国家杜马选举法》。该法标榜“帝国居民不分阶级、财产、出身,均享有选举权”。同时又规定:土地所有者(贵族地主)每2千人产生一名议员候选人,而企业主(资产阶级)、农民、工人则分别由7千人、3万人、9万人中产生一名议员候选人,即土地所有者的一票相当于企业主的3票,农民的15票,工人的45票。
材料二  二战后,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成立。在制宪时期,戴高乐主张权力制衡,构建一种全新的共和政体——设立拥有实权的总统、加强内阁职权。但不为传统党派人士所采纳,新宪法对立法和行政权地位的调整朝着与戴高乐意愿相反的方向发展。……在中央各机构的设置中,国民议会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政府沦为其附属物,总统的权力更是被进一步架空。由于政党多元零散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变,加上立法选举采取比例代表制的原因,议会内部党派结构较之前更为复杂。因此,形成稳定多数派的难度也加大了,行政机构的更迭更加频繁,政策也更加软弱无力。目睹多党机制再度过度运作,戴高乐黯然离开政坛。第四共和国宪法确立的政体仅运行了12年。1958年,在面对阿尔及利亚危机时此政体依旧没能克服其行政软弱,议会涣散的弊端。依赖强者的政治传统再次发挥作用,戴高乐在危急关头被推举为总理,并由国会赋予其制宪权。新宪法确立了倚重行政的机构设置,戴高乐在阔别政坛12年后终得依照自己的意愿重构共和政体。第五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拥有相当实权的总统、脱离议会产生的内阁及被规范化的议会。此外,戴高乐还变更了选举制度。法国依靠新宪法确立的政治体制,顺利解决了阿尔及利亚问题,克服了议会内部党派繁多涣散的弊病,行政机构的稳定和高效也得以彰显。
——孙荣锋 :《1958宪政改革对当代法国政治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家杜马在当时俄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及成立国家杜马对当时俄国阶级关系产生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法兰西从第四共和国到第五共和国政体的变化及原因。

来源:2016届河南信阳高中高三上第八次大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2年,盛宣怀奉命会同商约大臣吕海寰在上海与英、美等国谈判修订商约。他目睹当时上海“洋商总会如林,日夕聚议,讨论研求,不遗余力;而华商向无会议公所,虽有各帮董事,互分畛域,涣散不群,每与洋商交易往来,其势恒不能敌”,深感有设立商会的必要。所以,盛宣怀奏请朝廷准设上海商业会议公所,饬令江海关道袁世勋会同上海通商银行总董严信厚迅速传集各大帮董事“设立总会”,委任严信厚为总理。
——冯林《重新认识百年中国》
材料二  商会诞生后,工商各业资产者有了本阶级统一的领导机构,旋即改变了过去商与官周旋时以个人或行帮落后形象出现的状况。与畛域分明、互相排斥的传统行会判然有别,商会对会员和会友无籍贯和行业限制,是联结工商各业的中枢组织。因此它成立之后,有史以来第一次改变了工商资产者互不联系的孤立隔绝态势,将各业分散的资产者凝聚成为一个相对统一的整体。从全国范围看,各省的商务总会虽互不统属,尚未建立全国性的商会联合会,但在比较重要的社会活动中遥相呼应,密切配合,以其“登高一呼,众商皆应”之势,使全国的工商业者通过商会这一轴心,建立起相互紧密联系的广泛网络,成为资产阶级初步发展成一支独立阶级队伍的重要标志。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商会成立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商会的性质和历史地位。

来源:2016届河南信阳高中高三上第八次大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