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物理 / 试卷选题

湖北省宜昌部分示范高中高一期末联考物理卷

在力学单位制中,下列哪一组物理量的单位均为基本单位:

A.牛顿、米和 秒 B.千米、千克和 小时
C.米/秒、千克和 秒 D.米、米/秒2和 千克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部分示范高中高一期末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
①位移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②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③加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④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恒定不变的直线运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部分示范高中高一期末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惯性在实际中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运动员在掷标枪时的助跑是为了利用惯性
B.运动员在跳远时的助跑是为了增大起跳时的惯性
C.在相同的风浪情况下,大船比小船的抗风浪能力强,是因为大船比小船的惯性大
D.战斗机在空战时,甩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惯性,提高飞行的灵活性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部分示范高中高一期末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个物体质量为m,沿倾角为θ的斜面下滑,则下面关于此受力分析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A.GX为下滑力,施力物体是斜面
B.GY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施力物体是物体
C.FN和G的合力等于GX
D.若物体匀速下滑,则没有摩擦力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部分示范高中高一期末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重一定的物块P用两根轻绳悬在空中,其中绳OA方向固定不动,绳OB在竖直平面内由水平方向向上转动,则在绳OB由水平方向转至竖直方向的过程中,绳OB的张力的大小将

A.一直变大 B.一直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部分示范高中高一期末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物体受到的重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部分示范高中高一期末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该质点在前8s内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A.t=3 s时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
B.t=6 s时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1.5m/s2
C.质点在加速过程的位移比减速过程的位移大
D.质点在8s内的位移=8m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部分示范高中高一期末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一周,路程不为零,位移也不为零
B.汽车启动的瞬间,速度为零,所以加速度也为零
C.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从开始刹车到停下来之前,速度和位移都越来越小
D.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将羽毛和石块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二者同时落地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部分示范高中高一期末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是通过实验直接得到
B.它的得出过程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
C.它揭示了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具有惯性
D.它揭示了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部分示范高中高一期末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1,在发生位移s时的速度为v2,所用时间为t,在t/2时的速度为v,则在这段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v B. C. D.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部分示范高中高一期末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倾角为α的斜面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A与一个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相连,现用恒定拉力F沿斜面向上拉弹簧,使物体A在光滑斜面上以加速度a沿斜面加速上滑,斜面仍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伸长量为(ma+mgsinα)/k
B.水平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小等于斜面体和物体A的重力之和
C.物体A对斜面体的压力大小为mgcosα
D.斜面体受地面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F-ma)cosα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部分示范高中高一期末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右图所示,A.B两条直线是在A.B两地分别用竖直向上的力F拉质量为mA和mB的两个物体得出的加速度a与力F之间的关系图线,分析图线可知:

A.比较两地的重力加速度,有 gA=gB
B.比较两物体的质量,有mA<mB
C.比较两地的重力加速度,有 gA>gB
D.比较两物体的质量,有mA>mB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部分示范高中高一期末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研究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位置,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

(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2)关于此实验,下列情况正确的是:

A.两弹簧秤的拉力一定比橡皮筋的拉力大
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个弹簧秤的拉力是分力
C.如果将两个绳套换成两根橡皮筋,那么实验结果将不同
D.两次拉橡皮筋结点到同一位置O的目的是确保两次弹簧秤拉力的效果相同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部分示范高中高一期末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使用如图所示的气垫导轨装置 进行实验。其中G1、G2为两个光电门,它们与数字计时器相连,当滑行器通过G1、G2光电门时,光束被遮挡的时间Δt1、Δt2都可以被测量并记录。滑行器连同上面固定的一条形挡光片的总质量为M,挡光片宽度为D,光电门间距离为x,牵引砝码的质量为m。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应先调节气垫导轨下面的螺钉,使气 垫导轨水平,在不增加其他仪器的情况下,判定调节是否到位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取M=0.4 kg,改变m的值,进行多次实验,以下m的取值不合适的一个是________。
A.m1=5 g  B.m2=10 g   C.m3=25 g  D.m4=30 g    E、m5=200 g
(3)在此实验中,需要测得每一个牵引力对应的加速度,其中求得的加速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用Δt1、Δt2、D.x表示)。
(4)某同学经过思考与分析,对本实验进行了改进,选择了一个带凹槽的能装几个砝码的滑行器M,将(2)中参与实验的其它砝码都装在滑块M上,把所有砝码的质量计为m,且把M+m作为研究对象,每次交换一个砝码(每个砝码的质量不等)进行实验,他这样做处理数据的图像最接近      图。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部分示范高中高一期末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质量为m=20kg的物体,在F=100N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求:

(1)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为多大?
(2)物体的加速度为多大?
(3)物体在3s内的位移为多大?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部分示范高中高一期末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光滑金属球的重力G=50 N.它的左侧紧靠竖直的 墙壁,右侧置于倾角θ=37°的斜面体上.已知斜面体处于水平地面上保持静止状态,(sin 37°=3/5,cos 37°=4/5)求:

(1)墙壁对金属球的弹力大小;
(2)斜面对金属球的支持力大小.
(3)水平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部分示范高中高一期末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课余在科技博览中发现,物体在空气中运动一般都会收到空气阻力,只是大小不同而已,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将一小球以=30m/s的速度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发现上升到最高点与落回地面的时间明显不同,说明小球运动过程中确实受到空气阻力,假设小球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恒为重力的0.2倍,求:
①请你求出上行、下行过程中的加速度。
②小球从抛出到落回地面的时间。(g取10m/s2)。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部分示范高中高一期末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宜昌被列为全国优先发展的城市之一,几年内将新增多条高速公路穿越我市,给我市的经济发展和交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越来越多的私家车变成了人们出行的工具,但交通安全将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超速是引起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规定私家车在高速公路上最高时速是120km/h,为了安全一般在110—60km/h之间行驶;
(1)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一定要与前车保持一个安全距离S0,即前车突然停止,后车作出反应进行减速,不会碰到前车的最小距离,如果某人驾车以108km/h的速度行驶,看到前车由于故障停止,0.5s后作出减速动作,设汽车刹车加速度是5m/s2,安全距离是多少?
(2)如果该人驾车以108km/h的速度行驶,同车道前方x0=40m处有一货车以72km/h的速度行驶,在不能改变车道的情况下采取刹车方式避让(加速度仍为5m/s2),通过计算说明是否会与前车相碰。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部分示范高中高一期末联考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