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生物 / 试卷选题

[广西]2010届广西来宾、玉林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调研理综生物卷

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基中添加的蔗糖是植物组织重要的能源物质
B.培养基中添加的生长索和细胞分裂素是影响细胞分裂、分化的重要激素
C.离体器官或组织的细胞都必须通过脱分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
D.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最终结果是产生杂种细胞
来源:2010年广西来宾、玉林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调研理综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中a、b、c曲线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催化某反应过程中生成物的量和反应时问的关系。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A.b曲线的处理条件是此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条件
B.三条曲线的差异不可能是由pH不同造成的
C.三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由处理温度的不同造成的
D.三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由反应底物的量不同造成的
来源:2010年广西来宾、玉林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调研理综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能正确说明酶活性调节的是                                                              (   )

A.只要一种代谢产物积累,酶活性就下降
B.代谢产物将使直接形成此化合物的酶活性下降
C.细胞膜透性的改变,可解除代谢产物对酶活性的抑制
D.控制生产条件是人们对酶活性调节的惟一手段
来源:2012届3月份百题精练2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科学家在蚯蚓体腔液中发现一种能溶解细菌、酵母菌及原生动物细胞的蛋白质CCF一l。下列推论中正确的是

A.CCF一1证明蚯蚓能产生细胞免疫
B.CCF一1可引起蚯蚓的过敏反应发生,以抵抗外来的细胞入侵
C.CCF一1为蚯蚓B淋巴细胞分泌的抗体
D.CCF一1属于蚯蚓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来源:2010年广西来宾、玉林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调研理综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农科所技术员研究温度对某蔬菜新品种产量的影响,将实验结果制成如下图曲线。据此提出以下结论,不合理的是
 

A.温度越高,该蔬菜新品种的产量不一定越高
B.阴影部分表示5~35℃时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大于零
C.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高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
D.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5~35℃
来源:2010年广西来宾、玉林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调研理综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9分)下图表示一池塘和某河流的一个区段遭受同等程度的磷污染后生物量的变化情况,请分析回答:
 
(1)两生态系统相比,抵抗力稳定性强的是________,可否由此判断其生物多样性比另一个生态系统更丰富? 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遭受污染后,生物相对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受到的是硫酸污染,污染后的生物量变化曲线与图中是否有相似的走势? ____。
(3)对于河流生态系统的某一种水生植物来说,a点与b点相比,__点的生存斗争更激烈?b→c段限制此植物数量增加的因素有________(填序号)。
①种内斗争 ②竞争 ③捕食 ④共生 ⑤无机环境

来源:2010年广西来宾、玉林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调研理综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分)为探究温度对膜透性的影响,取质量和形态相同的两块马铃薯进行对照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如下表:

马铃薯块在蒸  时间
馏水中质量改变
百分比(%)
温度
O
O.5
1.O
1.5
2.0
2.5
3.O
20℃
O
+5
+7
+9
+12
+14
+16
40℃
O
+O.03
O
-2
-3
-3.5
--4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
(2)在20℃下马铃薯块质量增加,主要与其细胞具有________(细胞器)有关。
(3)在40℃时,随着时间增加,马铃薯块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 物外渗。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方案并回答问题:
实验原理:
随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物外渗,会使外部溶液的电导度增大。溶液电导度的大小可以用电导仪进行检测。电导仪非常灵敏,空气中的CO2,温度等都会影响测量结果。
实验仪器与药品:电导仪、恒温水浴锅、烧杯、量筒、洗瓶、滤纸、蒸馏水。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4只相同的烧杯,分别加入50 mL蒸馏水,编号为A、B、C、D;
第二步:取2块质量为50 g且形态相同的马铃薯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三次,用滤纸将水吸干,再分别放人A、B两烧杯中,C、D烧杯作为对照;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1.5 h后取出烧杯中的马铃薯,使烧杯中的溶液保持或恢复至20℃;
第五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实验步骤中设计C、D组作为对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0年广西来宾、玉林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调研理综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9分)下图表示某内脏器官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的示意图。请根据右图回答问题。
 
(1)神经调节是以反射弧为结构基础的,图中的A和B相当于其中的________。A细胞中的乙酰胆碱只能由________释放,作用于______上的受体。
(2)A和B的遗传物质相同,释放的递质却不同,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
(3)破伤风杆菌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而引起肌肉痉挛和惊厥。由此可见,甘氨酸能使下一个神经元____(填“兴奋”或“抑制”)。胆碱酯酶可使乙酰胆碱作用于突触后膜后马上失活,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0年广西来宾、玉林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调研理综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分)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请分析回答:
(1)A组由Fl获得F2的方法是____,矮秆抗病植株I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矮秆抗病Ⅱ进一步培育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的矮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
(2) I、Ⅱ、Ⅲ三类矮秆抗病植株中不能产生可育配子的是____类。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品种的是____组。
(3)有人试图利用细菌的抗病毒基因对不抗病小麦进行改良,以获得抗病小麦品种。构建含外源抗病毒基因的重组DNA分子时,使用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转基因小麦遗传改良成功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的检测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0年广西来宾、玉林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调研理综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