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2017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a卷)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重庆三面濒(bīn)水,清澈的江水孕育了重庆的清丽与柔媚。

B.新苗破土,绿芽初绽。春,已在耳畔(bàn),年少的你,切勿懈怠。

C.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阅读文学作品,需要你屏息潜心,聆(líng)听语言的声音。

D.这棵大树屹立在山头,勇敢的迎接暴风雨,毫不畏缩胆怯(qiè)。

来源:2017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羁绊 高梁 彬彬有礼 沧海桑田

B.取谛 迸溅 沁人心脾 辗转反侧

C.竣工 板栗 斩钉截铁 眼花瞭乱

D.霹雳 抱歉 惊涛澎湃 诲人不倦

来源:2017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的“暖”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暖心交警为车祸受伤者撑伞,感动山城。

A.“天气寒冷,带个热水袋暖一暖手吧。”妈妈对正要出门的我说。

B.百花村社区举行包粽子比赛,为“情系端午”活动暖场。

C.重庆90后暖男手绘漫画,教父亲使用银行查询系统。

D.今年五月,汽车市场回暖明显,呈良好的发展态势。

来源:2017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                        。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②①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③①②

来源:2017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唐朝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三峡》里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风光。

B.杨绛是著名作家,她的作品《老王》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

C.《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经典散文,文中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感人至深。

D.法国作家都德在小说《最后一课》里塑造了韩麦尔先生这一爱国形象。

来源:2017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

     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开放如同破茧成蝶,虽会经历一时阵痛,但将换来新生。“一带一路”建设要以开放为导向,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问题。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一带一路”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创举,搞好“一带一路”建设也要向创新要动力。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设成文明之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推动各国相互理解、想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来源:2017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综合性学习

为庆祝重庆直辖20周年,学校要制作一本《时间的痕迹﹣﹣老重庆的记忆》的册子,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方言拾萃

重庆方言形象幽默,富有韵味。请从下表提供的四个方言词语中选择一个,说说它的妙处。

重庆方言

含义

妙处

惊抓抓

指一个人在面对其他人看来不足为奇的事时,表现出国语惊慌与害怕的样子

以尖叫和手突然张开来表现人的惊慌与害怕,形象而生动

①灯儿晃

无事闲逛。这里的灯是指旧时悬挂起来或手提的照明灯

选:  

表达效果:  

②撑花儿

雨伞。撑,张开。

③搭扑趴

摔跟头。搭,方言读dá,摔

④巴心巴肠

全心全意。巴,紧贴

【任务二】老物记忆

同学们拍摄了下面一组重庆“老玩意儿”的照片,请你从中选择一张,参考示例,给它配上一句优美的话。(要求:体现物件特征,用上修辞,句式不限)

示例:摇椅﹣吱吱呀呀,唱着儿时的歌。

“老玩意儿”照片:木梳   茶壶 折扇 灯笼

  

【任务三】旧事回顾

编辑“老重庆的故事”,需要采访在重庆土生土长的王爷爷,请你以小记者的身份用电话联系他。你会怎么说?(校名、人名用“xx”代替)  

来源:2017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默写填空

(1)  ,白露未晞。(《诗经•蒹葭》)

(2)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兔从狗窦入,  。(汉乐府《十五从军征》)

(4)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5)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6)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7)乡愁,是萦绕在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王湾行舟江上,把乡愁寄予远飞的大雁,轻吟:“  [1]  ”(《次北固山下》);崔颢登楼远眺,把乡愁揉进浩渺的烟波,低叹:“    ”(《黄鹤楼》)。

【注】[1]鄂版教材为逗号。

来源:2017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有何间焉  

②小惠未徧  

③小大之狱  

④故克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现了曹刿作为一介平民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

B.本文第二段运用对比表现了曹刿和庄公指挥才能的高下之别。

C.本文在剪裁上别具匠心,详写论战,略写作战,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

D.在曹刿心目中,士兵的勇猛无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4)阅读以下链接材料,并结合选文内容,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

【链接】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军与秦军对峙。赵王急于求胜,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执意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指挥作战。赵括一到长平,立即改守为攻,主动全线出击,结果中了秦军佯败之计,导致四十余万赵兵被坑杀。

来源:2017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各题

少年书架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意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就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 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是,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的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连声道:够了,够了!

⑩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 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⑪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拣,捡来这能用的木料。

⑫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⑬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过。

⑭小小的书架成了!

⑮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漆,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⑯风来,漆干。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⑰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⑱家里也已拥有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⑲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

(1)本文围绕"书架"写了那几件事?请概括填空。

       →"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          →书架伴"我"成长

(2)品读第⑦段划线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妈妈的心理。

妈妈嘴角荡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3)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参照示例,自选角度对文中第⑧段划线句做两条批注。

示例:那欢喜如莲花的一般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

批注一:以莲花的绽开来比喻我的欢喜,形象具体地再现了我放书时的心情。

批注二:一点点绽开与前文一本本放相照应,展现了我的心情越来越愉悦的过程。

语句: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批注一:

批注二:

(4)在第16段中坐着称书架为"久违的老友",第18段中又称之为"我的长者",全文分析。

(5)文中少年书架陪伴我成长,陪伴你成长的物品是什么,他如何陪伴你成长?请具体谈一谈。

来源:2017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岁时的寄托

①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蕴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节日体系,春节、除夕、中秋、重阳……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是通过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来寄托自己在岁时中的希望和情怀,于是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日饮食风俗。

②中国人对春天有着深厚的感情,春季的节日页格外多,如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等。人们对春天的希望,对人生的畅想全在这些岁令时节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③春季是农历的大年初一,是中国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节气中大年初一这一天也称元日,也就是过年。北方人都会包饺子以贺春节,饺子内还要包上一些钱物,吃到的人在今年就会有格外好的运气。南方人则吃年糕,取的是“年年高兴、年年高升”的吉祥之意。春节之时,亲朋好友还要互相拜年,吃年节酒。这个习俗古已有之,《法苑珠林》中提到,唐朝时,长安城内“每至元日以后,遂饮酒相邀迎,号‘传坐酒’”。古人在大年初一时还会喝屠苏酒、柏味酒、椒华酒以贺新年,取吉避邪。

④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活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汤圆在北方多称元宵,在南方则称汤圆。相传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团子”,取“团团圆圆”之意。流传甚广的民谣《卖汤圆》,“吃了汤圆好团圆”,这对中国人来说是最吉祥美好的祝福了。

⑤到了夏天,五月初五端午节也是中国民间比较重大的节日。千百年来,人们为纪念屈原而独创了端午节必食的美味﹣﹣粽子。粽子,古称“角黍”。如今粽子的制作更是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多用糯米制成。

⑥中秋节和重阳节为人们在金秋时节平添了几分愉悦。八月十五日中秋佳节,是团圆之节。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都是这个节日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敬老节”或“老人节”。重阳时节,秋菊盛开,相聚、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吃菊花糕,人们在辟邪祈福中享受着生活的无限欢愉。

⑦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和除夕最为重要。大年三十为除夕之夜,除夕之夜家家举宴,谓之合家欢、团圆饭。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清嘉录》即云:“除夕家庭举宴,长幼咸集,多作吉利语,各年夜饭,俗呼合家欢。”南方人将这晚的年夜饭称为“年夜饭”“宿夜饭”“合家宴”等,佳肴美撰应有尽有;北方必吃饺子,“年年饺子年年”。总之,除夕食俗是合家团圆、庆丰收、贺岁迎新的象征。

(选自《中华美食的前世今生》,有改动)

(1)第②﹣⑦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节日饮食风俗”的?请结合内容具体说明。

(2)根据第③④段内容,查找相关信息,用简洁的语言填表。

节日饮食风俗

寄托的希望和情怀

农历大年初一,北方人饺子里包一些钱物。

  

  

团团圆圆、吉祥美好

(3)请从说明文用语准确的角度,品析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相传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团子”。

②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活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

(4)第⑦段中引用了古籍《清嘉录》中的话,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其作用。

(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年糕,寄寓“年年高兴、年年高升”之意;吃菊花糕、寄寓辟邪祈福之意。

B.从元日至元宵之间的这段日子被称为春节。

C.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除夕和重阳最为重要。

D.古人从除夕之夜开始,就相邀饮酒,被称为“传坐酒”。

来源:2017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③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不得抄袭。

(1)童年会消逝,但纯真让童心永驻;亲人会远离,但思念让亲情长存;朋友会久别,但真诚让友情不老……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题目:                         长久

(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枫叶刚长出来时,色彩与别的叶子并没有什么两样,也是青的,也是绿的。

    从春天开始生长,直到深秋,枫叶才变得像火一样红。

    是秋天的霜打,让枫叶慢慢变红。

    很多树的树叶即使到了秋天也不会红起来。让枫叶红起来的是枫叶自己,秋天只是给了它红起来的机会。

来源:2017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