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

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校对(jiào)    别墅(shù)   仙露琼浆(qióng)

B.萌发(méng) 嘹亮(liáo)   抑扬顿挫(cuò)

C.鲜妍(yán)    哺乳(fǔ)      一气呵成(hē)

D.菜畦(qí)       思慕(mù)    惟妙惟肖(xiào)

来源: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但是当冬天来临的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会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B.在人类的生活中,恐惧是工作和休息的天敌,面对它,人类学会用勇气来争锋相对。

C.我沉浸在烦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喜悦。

D.“他哥哥来啦?”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晴,“哎呀,我还不知道呢!”

来源: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成都医务人员面对疫情毫不退缩,始终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B.清幽宁静的青城山是远近闻名的避暑胜地,炎炎夏日一到,八方游客就会接踵而至。

C.川流不息的锦江,古老而现代,它承载着成都的历史记忆,见证了蓉城的飞速发展。

D.地铁6号线尚未开通就已家喻户晓,其科学而极具个性的设计引来无数关注的目光。

来源: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民生问题是今年“两会”的热点,受到了大家的高度关注,随时留心对此的新闻报道。

B.成渝两地联合举办的“爱成都•迎大运”绿道跑步活动,吸引了约一万左右市民参加。

C.成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鼓励开展夜间消费活动,以此推动经济的增长和复苏。

D.惊闻成都文化名人流沙河先生离世,人们通过线上线下的多种方式寄托对先生的哀思。

来源: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怒而飞

怒:振奋,此指用力鼓动翅膀

B.志怪者也

志:志向

C.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表现

D.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马鞭驱赶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去以六月息者也

不以物喜

C.而伯乐不常有

温故而知新

D.其真无马邪

帝感其诚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A.天空辽远,是它真正的景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B.天空辽远,难道是它真正的景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C.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D.天色湛蓝,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4)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文同写动物,形象迥异。甲文描绘了硕大无比、志存高远的“大鹏”,乙文刻画了不遇伯乐、屈辱而死的“千里马”。

B.两文借物抒怀,情感有别。甲文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的恐惧,乙文以“千里马”遭受屈辱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

C.两文语言精当,各具特色。甲文使用“三千里”“九万里”等词,用语夸张想象雄奇;乙文连用“不”字,言简意赅,引人深思。

D.两文皆为经典,价值各异。甲文的“鲲鹏”超越现实,富有浪漫色彩,影响深远;乙文论说“伯乐”与“千里马”之关系,极具现实意义。

来源: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

  ,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2)请在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和王维的《竹里馆》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来源: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摩诃池,消逝的仙湖

①陆游曾有诗写道:“摩诃古池苑,一过一销魂。”翻开唐宋诗卷,你会发现“摩诃池”是一处被频频提到的成都胜境。

②摩诃池始建于隋朝,故址位于现天府广场至人民公园一带。582年,蜀王杨秀建府城,命人在城内取土,留下巨大土坑,雨水渐积,终成大湖。一位西城僧人见此湖而生感慨:“摩诃宫毗罗。”“摩诃”指大,“宫毗罗”为龙,此语谓湖大有龙,故当时人们将此湖命名为“摩诃池”。

③摩诃池曾是成都最负盛名的游览胜地。唐时,文人墨客,平民百姓,常至摩诃池泛舟游览,宴饮聚会。杜甫寓居成都时,便是摩诃池的常客。五代时,摩诃池成为皇家宫廷后苑,被扩大至千余亩。彼时的花蕊夫人甚爱摩诃仙境,将其写入多首《宫词》。宋时,摩诃池重回民间,桃花灼灼,杨柳依依,水波潋滟,游人如织。“摩诃池上追游路,红绿参差春晚”,陆游常在摩诃美景中流连忘返。

④《北梦琐言》载:“韦皋镇蜀,常饮于摩诃之池。”唐代地方官韦皋,不仅喜爱摩诃池的风光,还对摩诃池进行了改造。韦皋将解玉溪之水引入摩诃池,他的继任者又将金水河与摩诃池相连,河湖水网得以贯通。以摩诃池为枢纽,成都城内的水路交通系统最终形成,并与城外的锦江相连。此后,城内城外,水路连通,水上运输日益成为成都工商业的主要运输方式。

⑤摩诃池还在战乱年代庇佑了一方百姓。唐咸通十一年,南诏国军队攻成都,城郊百姓入城避难。人口骤增,加上困守日久,致城内井水枯竭。《资治通鉴》载,百姓“取摩诃池泥汁,澄而饮之”。

⑥可见,摩诃池不仅是甲_____,也是乙_____,还是丙_____.遺憾的是,自宋代起,摩诃池开始衰落,逐渐被填充,所余水面越来越小。明代,摩诃池仅在西南方向留下小块水面。清代,唯有金水河尚存。1914年,金水河被填充,摩诃池也就不复存在了。

⑦唉!当杭州人荡舟烟雨空濛的西湖,当无锡人沉醉烟波浩渺的太湖,当南京人流连人文荟萃的玄武湖,你应知道,成都人也曾拥有声名远播的仙湖——摩诃池!

(改写自《成都简史》)

(1)联系全文,在第六段甲、乙、丙三处分别填上恰当的内容。

  

  

  

(2)文章第一段与第三段分别引用了陆游的诗词,两处引用的作用有何异同?请结合文章简要作答。

(3)如要在第一段末尾加上一句话,下面哪句更合适?请联系全文,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如果跟今天的成都人提及这个地方,他们大多会一脸骄傲:摩诃池,我们的仙湖!

B.如果跟今天的成都人提及这个地方,他们大多会一脸兴奋:摩诃池,它在哪儿呢?

C.如果跟今天的成都人提及这个地方,他们大多会一脸疑惑:摩诃池,咋没听过喃?

来源: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过摩诃池(其二)

宋祁

池边不见帛阑船,麦陇连云树绕天。

百岁兴衰已如此,争教东海不为田?

(选自《景文集》卷二十四)

[注]①争教:怎么能让。

(1)诗人所见的摩诃池景象,是否符合A卷《摩诃池,消逝的仙湖》中关于“仙湖”景象的描绘?请结合本诗,简说观点及理由。

(2)下面哪个选项更符合诗人“过摩诃池”时的心境?请作出判断并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A.乐       B.叹       C.伤

来源: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重修杜工部草堂记

[明]杨廷和

成都草堂,唐杜工部旧居之地也。堂屡废矣,辄新之者,重其人也。今日之举,则巡抚都御史钟公蕃倡其议。既成,成都府同知吴君廷举以书与图来属予记之。

盖翘然而起,临于官道者为门。门之后为祠,祠后为书院。引水为流,桥其上,以通往来。于其前门焉,榜曰"浣花深处"。进于是,则草堂也。堂之左右,亦各为屋,缭以周垣。其东为池,引桥下之水注其中,菱莲交加,鱼鸟上下相乐也。名花时果,杂植垣内。 其外则树以桤、柳,象子美之旧也。经始于弘治庚申之春,落成于其年之秋,财不费而功侈,民不劳而事集。

夫世称子美者,概以为诗人。愚以为诗道极于子美,而子美重于人者,不独诗也。 唐文章之士千百人,而祠于后者,仅可指数。子美之草堂,人皆知之,是独以其诗哉?蜀自先秦以来,数千年间,通祭祀者才数人。若秦之李冰,汉之文翁、孔明,皆以功德流远。而子美徒以羁旅困穷之人,轩然与之并,是诚不独以其诗也。盖子美之为人,孝友忠信,大节俱备,读其诗,考其素履,一一可见。志其墓者,不过称之为文先生耳。於乎!此何足以知子美哉?不知于当时,而知于后世,一世之短,百世之长,子美之名若草堂,虽与天壤俱存可也。今日诸公之举,尊贤厉俗,其于风教岂曰小补之哉!

(选自《天启新修成都府志》卷四十三,有删节)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出代表该选项的字母)

A.以书与图来 予记之

属:通"嘱",嘱托

B. 于官道者为门

临:靠近

C.夫世 子美者

称:称赞

D.轩然与之

并:合并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其外则树以桤、柳,象子美之旧也。

译文:   

②唐文章之士千百人,而祠于后者,仅可指数。

译文:   

(3)草堂屡废屡修,是因后世"重其人",作者认为杜甫有哪些值得推重之处?并就其中作者强调的一点,举出一例初中所学的杜甫诗句加以说明。

来源: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一位同学读完《昆虫记》后写给法布尔笔下昆虫的小诗,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代表昆虫的字母后填上恰当的选项。

A.蚂蚁

a.身后那条黑色的细线,其实是我刚刚狼吞虎咽下的美餐。

B.萤火虫

b.为什么与自己的姐妹同类相残?为什么当妈妈前性情大变?

C.圣甲虫

c.前人的寓言迷惑了我的眼,你真实的身份原来是疯狂抢劫犯。

D.螳螂

d.早知你要将我吮吸进肚中,我就该拒绝你带着麻醉的亲吻。

A  

B  

C  

D  

来源: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要编一本《爱与痛的诗行——艾青诗选》,下面四首艾青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哪两首更适合入选?

A.《鱼化石》

B.《北方》

C.《刈草的孩子》

D.《我爱这土地》

来源: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成都的卖水人

何满子

①成都有一句谑语,叫作“南门大河没有盖”。那意思是,你要死就请便,往河里跳都行。但是,河不是溺死人的,而是养活人的。

②四十年代成都自来水厂的供应面极小,居民绝大部分的吃水用水,不是河水,就是地下水。所有的公馆里,家家有口井;没有井的居民则是用挑来卖的河水。挑河水卖的人一般是穷苦人家靠出卖力气维持生计的男子。

③当年没有井的成都住家户,大都是论月向挑河水卖的人包水的,家家都有一只贮水缸,挑水的每天来给倒满。以当时的币值,离河近的城圈周遭的人家,包一月每担河水大概只需块把钱,离河较远的也不过两元钱,通常一家用两担水,每家人买水的支出不过四五元。为了多挣一些钱,挑水卖的人都尽量多揽些生意,每天要挑很多趟水,收入依然微薄。

④挑水卖的人摸索出一种以两人为一组的流水作业法。一人从河里装满水挑进城,另一人就接挑上肩,而把自己的空桶担交换给第一人,挑着接过来的满桶水送到包水的人家,如此周而复始。这样既节省了体力又节约了时间。我经常在新南门城门洞一带看到这种空满担的交换,不用歇下担子,两人的肩膀一凑,桶担就换过来了,桶面上放一块小木板,交换时一滴水也不会外溢。

⑤挑着满桶水时,卖水人吆喝着一种短促的有节奏的号子,一是为了哼哼着减轻疲劳,一是为了招呼行人让路。一到送水人家门口,则以同一调子提高了声音,用以招呼用水的主人。

⑥成都人很讲情义,乐于助人。这种情义不是时下所说的哥们义气,而是一种淳朴的人情味。卖水的和主人家混熟后,主人家央他做点下力活也肯帮忙。我的一位住在南城纯化街的朋友,自己是教书的,家里只有寡母一人。成都烧饭用木柴,买来的是大块的,必须劈成小块才能塞进灶洞。这位寡母劈不动,不曾央请,送水的汉子就主动效劳,只酬谢他一点很少的代价。有时,只请他吃一顿饭,连钱也不肯收。留饭大致是阴历初二、十六打牙祭的日子。之所以规定为初二、十六,是因为不少人家,朔望是茹素的,因此朔望的次日开荤就成了习惯,这打牙祭的日期也就约定俗成了。

⑦如果你注意一下,便可发现这些挑水卖的人有一个特点,他们都赤足的,连草鞋也不穿一双。你以为这是为了节约,舍不得买草鞋,故而甘愿用光脚板走路么?不然。这里包含着一种职业道德。他们不在河边舀水,以避开岸边洗菜淘米浣洗衣服的地方;都要涉水走到离河岸有一定距离的水面,两只桶不离肩头,迎流俯身一舀,就是满满两桶水挑着上岸了。这事我亲闻之于一个挑水人,他说:“我们卖的是‘河心水’,没得一丝丝脏的,行有行规嘛,未必担桶水就可以不讲良心?”

⑧我相信这一自白的真诚。现在有些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只顾自己方便,不讲职业道德,比起这种人来,被挑水人称之曰“讲良心”的行规,多值得称颂而且推广!我曾将挑水人的话告诉一位熟人,谈时正经过一个门口,被一位看门的大爷听到了,他接茬道:“硬是,不信你早上到南门大桥上去看嘛!”

⑨如今当然再也没有以挑水卖为生的人了,自来水已结束了这一职业,而且,现在成都城外的河水早已不复往昔的粼粼清波。

⑩每每忆起当年挑水卖的人,他们是大有令人慨叹的理由的。

(选自《蓉城忆往》,有删改)

[注]①朔望: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

(1)作者“每每忆起当年挑水卖的人”,认为“他们是大有令人慨叹的理由的”,这理由有哪些?请联系全文分条概括。

(2)第六段写了打牙祭的内容,与题目关联不大,作者为何写这些内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将第七段画线句删去并不影响上下文衔接,这句话用在这里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4)本文选自何满子先生回忆自己上世纪四十年代成都生活的《蓉城忆往》,作者将其放入《蓉城忆往》可能有哪些意图?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作答。

来源: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写作,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下面是对成都市近年来中考作文题目的统计和分析,请根据表格内容归纳成都中考作文命题的四个特点。(每点不超过6个字)

年份

作文题目

题目形式

题目来源

媒体点评

2015

挥手自兹去

命题作文

教材附录古诗

2016

散步

命题作文

课文题目

来自教材,勾连生活,

指向思考。

2017

以“我不由得停

住了脚步”开头

只给开头,

自拟题目

课文

坚持传统有变化,新;

变革形式无题目,奇。

2019

从……到……

半命题作文

课文

熟悉用语,恰如旧识;

新颖考查,却是初逢。

2020

“出发”或“到达”

二选一作题目

教材推荐名著

(2)请仿照上面表格中的“媒体点评”,对2015年和2020年作文题目进行点评。要求:紧扣题目特点,恰当使用修辞手法,每条点评20字以内。

2015年作文题目:挥手自兹去

2020年作文题目:“出发”或“到达”

(3)下面有关写作的短文,从语意连贯和表意准确来看,有四处错误,请将错误句番号及修改后的内容填写在相应横线处。

①一篇文章怎样才算得“好”?②“词”使用得适合,“篇章”组织得调顺,便是“通”。③进一步说,④“篇章”组织得错乱,“词”使用得乖谬,便是“不通”。⑤对一般人来讲,只用这么平淡的两句话就够了。⑥这样的“通”没有骄傲的文人所说的那样博大精深,⑦所以是不论何人都必须达到的,并且是可能达到的。

错误句:  修改为:  

错误句:  修改为:  

错误句:  修改为:  

错误句:  修改为:  

来源: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艾青有一首小诗《盼望》: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出发”和“到达”,你更盼望哪一个呢?请任选其中一个词语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来源: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