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生物 / 试卷选题

[江苏]2010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下列与生物体内核酸分子功能多样性无关的是

A.核苷酸的组成种类 B.核苷酸的连接方式
C.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D.核苷酸的数量多少
来源:2010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条多肽链,分子式为CxHyOpNqS,将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分析推算可知,水解得到的氨基酸个数为

A.q+1 B.p-1 C.q-2 D.p+1
来源:2010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分别表示一组概念的从属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来源:2010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图A、图B分别是植物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以及在它们上发生的部分生化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A表示的是叶绿体的内膜,图B表示的是线粒体的内膜
B.图A和图B都能产生[H]和ATP等物质
C.图A膜上有光反应的全部色素和酶,图B膜上含有氧呼吸的所有酶
D.CO2浓度对图A结构和图B结构所在细胞器的生理功能都有影响

来源:2010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细胞凋亡、坏死与癌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细胞癌变不受基因控制
B.细胞坏死,代谢停止;细胞癌变,代谢增强
C.细胞坏死,膜通透性降低:细胞癌变,膜黏着性增强
D.细胞癌变,细胞周期延长;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变短
来源:2010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些制糖厂用淀粉做原料生产麦芽糖。图中的积累量表示在一段时间内生成麦芽糖的总量。下面关于X、Y、Z三点温度值的判断正确的是

A.X点代表Ta、Y点代表Tb
B.X点代表Tb、Y点代表Tc
C.Y点代表Tb、Z点代表Tc
D.X点代表Ta、Z点代表Tc
来源:2010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基因型为Aa的植株的花粉和基因型为Bb的植株的花粉,除去细胞壁后,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可以得到多少种基因型不同的细胞

A.6种 B.8种 C.10种 D.12种
来源:2010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入细菌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   ②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③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   ④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以上4个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离心,检测到放射性主要部位是

A.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B.沉淀、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C.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
D.沉淀、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来源:2010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为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Ⅱ1不是乙病的携带者,下列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是

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Ⅱ2可产生4种类型的卵细胞,Ⅱ5可产生4种类型的精子
C.若Ⅲ4与另一正常人婚配,则其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2/3
D.假设Ⅲ1与Ⅲ4结婚生了一个男孩,则该男孩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2

来源:2010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B. 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属于基因重组
C. 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可能导致基因重组
D. 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
来源:2010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地理隔离不会导致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
C.自然选择的实质是保留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
D.基因突变对多数个体不利,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总是不一致
来源:2010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设处于遗传平衡的某个种群,A基因频率为p,a基因频率为q,且2Pq >p2>q2,若AA基因型个体不断被淘汰,则该种群AA、Aa、aa三种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过程为

A.②→③→④    B.③→④→①    C.①→②→④→③    D.②→③→④→①

来源:2010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连着微伏表的两个电极测试受刺激后的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已知该纤维静息电位为-70mv,如果微伏表上发生一次持续约1ms的电位差的变化:由-70mv上升到0,再继续上升至+40mv,然后再下降恢复到-70mv,则刺激部位和微电极放置位置,正确的是

来源:2010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细胞都只存在于淋巴中 B.两种细胞都能识别抗原
C.两种细胞都可以由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D.两种细胞都能消灭抗原
来源:2010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五类生态系统有关方面的比较表(净光合作用量=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总量-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生态系统
北极冻原
北方针叶林
温带落叶林
温带草原
热带雨林
净光合作用量
(吨/公顷•年)
1.5
7.5
11.5
7.5
50
生物有机质总量(吨/公顷)
10
200
350
18
300
枯叶输入量
(吨/公顷•年)
1.5
7.5
11.5
7.5
50
枯叶现存量
(吨/公顷)
44
35
15
5
5
A.净光合作用量最高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
B.生物有机质总量最低的生态系统是北极冻原
C.土壤中有机物积累量最少的生态系统是温带草原
D.抵抗力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弱的是北极冻原
来源:2010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析出DNA时要缓慢地加蒸馏水,当析出黏稠物时即不再加水
B.在探究洗涤剂对植物细胞DNA提取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是洗涤剂和食盐
C.提取的DNA溶解后加入二苯胺试剂即可染成蓝色
D.将含有DNA的滤液放在60~75℃的恒温水浴箱中保温后过滤,能去除蛋白质杂质
来源:2010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制剂和固定化酶的优点是易与产物分离
B.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洗衣效果总是比普通的洗衣粉好
C.凝胶色谱法是根据不同蛋白质所带电荷的不同而分离蛋白质
D.固定化酵母细胞分解葡萄糖速度要比酵母细胞慢
来源:2010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物质(神经毒气),能够钝化乙酰胆碱酯酶。这种抑制剂通过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部位的丝氨酸反应而起作用。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和胰肽酶E被证明也受该神经毒气的钝化。随后,科学家又发现血管紧张肽原酶和胃蛋白酶的活性部位内还都含天冬氨酸。根据上述材料能推测到

A.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和胰肽酶E的活性部位都含有丝氨酸
B.上述这些酶的活性部位具有完全相同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C.血管紧张肽原酶和胃蛋白酶由于结构上的相似可归属于同一类别
D.血管紧张肽原酶和胃蛋白酶可能会被某一类物质钝化
来源:2010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①、②表示人体内细胞间信号传导常见的两种方式;③、④表示不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下丘脑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过程可用方式②和③表示
B.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节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到达靶细胞的过程可用方式②→①表示
C.抗利尿激素和性激素都能通过④的方式作用于靶细胞
D.信息分子在结构1中是细胞外液运输,而在结构2和3中是细胞内液运输
来源:2010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生态学观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假如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生物的能量关系肯定会构成倒金字塔形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之后,仍可能从分解者身体再流向消费者体内
C.两个无人为干扰的天然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能量输入和输出的比值越大,分解者的数量越少
D.与适当放牧的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没有放牧的草原的植物间的竞争激烈程度更大
来源:2010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酒精发酵、醋酸发酵温度分别控制在18-25 ℃、30-35 ℃
B.在果酒工业制作过程中接种后先向发酵罐中通入无菌空气再密闭
C.醋酸发酵过程中酒精的减少量不等于醋酸的增加量
D.腐乳制作时要考虑盐、酒和辛香料的用量以及发酵温度和时间
来源:2010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表示动物细胞,乙表示正在出芽的酵母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和乙细胞都属于   ▲   细胞;细胞膜上蛋白质和磷脂的运动有利于细胞完成多种生理功能,例如:胞吞胞吐、            ▲      (举2例)等。
(2)若甲细胞为效应B细胞,参与抗体合成、分泌有关的结构有       ▲       。(用序号表示)
(3)若在培养甲细胞的过程中,要保持培养基无菌、无毒,可采取的措施有:在培养液中添加抗生素、      ▲   
(4)若甲为卵细胞,去核后可作为核移植的受体细胞,理由有:卵细胞大易操作、营养丰富;     ▲   
(5)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有[  ▲ ]    ▲   
(6)若甲细胞比乙细胞代谢速率快,其结构方面的原因有            ▲          

来源:2010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7年,植物生理学家希尔发现,将叶绿体分离后置于试管中,假若在试管中加入适当的“氢受体”,如二氯酚吲哚酚(简称DCPIP),那么照光后便会使水分解并放出氧气,这个反应被称为“希尔反应”。反应的过程如下W#W$W%.K**S*&5^U(注:DCPIP是一种可以接受氢的化合物,在氧化态时是蓝色,在还原态时是无色)。




叶绿体

 

为验证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现提供如下材料和用品:离体叶绿体、0.5mol/L蔗糖溶液、浓度为1%DCPIP溶液、蒸馏水、量筒、锡箔纸、试管若干、离心机。请依据“希尔反应”涉及的实验原理,完成下面的实验设计并回答下列问题:
(1)方法步骤:
第一步:离体叶绿体溶解于0.5mol/L蔗糖溶液制备成叶绿体悬浮液:
第二步:(填表)


 
加入试剂
处理方法
试管1
①1% DCPIP 0.5ml  ②叶绿体悬浮液5ml
光照
试管2
    ▲   
    ▲   
试管3
    ▲   
    ▲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各试管用离心机离心5分钟。
(2)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①观察结果:离心后试管1、试管2、试管3内上层清液的颜色依次是:     ▲    
②实验结论: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    
(3)实验分析与思考:配置叶绿体悬浮液时加入0.5mol/L蔗糖溶液的目的是     ▲    

来源:2010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甲是某雌性哺乳动物细胞生活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乙图为另一雌性动物细胞分裂某时期的模式图。请回答:

甲                                            乙
(1)甲图中C~D与P~Q的细胞中遗传物质   ▲  (相同、不同)。乙图所示细胞的时期可以甲图中的   ▲  (用图中字母表示)过程相对应。
(2)甲图中B~C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是由于    ▲   ,H~I过程中染色单体数目为   ▲  条。
(3)甲图中进行K~M过程的场所是    ▲   
(4)已知乙图中基因A位于1上,基因b位于2上,则该细胞产生Ab子细胞的几率是    ▲   
(5)根据乙图,画出与之对应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示意图。

来源:2010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92929喷瓜的性别类型由aD、a+、ad三种
基因决定,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D、a+、ad三种基因的关系如图1所示,由该图可知基因突变具
  ▲ 的特点,这三种基因在结构上的本质区别在于     ▲   

(2)喷瓜的性别类型与基因型关系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性别类型
基因型
雄性植株
aDa+、aDad
两性植株(雌雄同株)
a+a+、a+ad
雌性植株
adad



①由表中信息可知喷瓜是    ▲   倍体植物;且只要存在    ▲   基因,个体就表现为雄性植株。
②自然界没有雄性纯合植株的原因是         ▲        
③某雄性植株与雌性植株杂交,后代中雄性植株:两性雌株=1:1,则亲代雄性植株的基因型为    ▲   
④请设计一个操作最简便的实验,以确定某两性植株的基因型,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                            

来源:2010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土壤农杆菌是一种能引起双子叶植物产生冠瘿瘤的土壤细菌,它带有一个大的质粒叫Ti质粒(含冠瘿瘤基因),它携带细菌DNA向宿主植物基因组转化所需信息的重要片段,只有T—DNA片段才转入植物细胞的基因组。结构及转化过程如图所示,回答相关问题:

(1)若用Ti质粒作为抗旱基因的载体,为了使某种植物具有抗旱性状而又不引起植物产生冠瘿瘤,需对Ti质粒进行修饰,即    ▲   ,将抗旱基因转移至Ti质粒的    ▲   中,且要保证复制起始位点和
    ▲   不被破坏。然后在一定条件下将外植体在含有    ▲   的土壤农杆菌的稀释培养基上培养,使得抗旱基因转入植物细胞并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
(2)将上述外植体置于一个含有某种抗生素的合适培养基中进行筛选,发生转化的外植体通过   ▲   形成愈伤组织,再通过    ▲   产生不定芽和体细胞胚再长出整个植物。
(3)基因转化是否成功应对转基因植物进行鉴定,如果培育成的植株能适应干旱环境,还应进行  ▲   水平鉴定,以确定该变异能否遗传给后代。为获得纯合的转基因植株,还需要对转基因植株进行严格的    ▲   

来源:2010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实验,目的是探究一定培养条件下某种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环境容纳量(值)。设计了实验方案,并分别进行实验。
酵母菌群体生长状况可用660 nm光吸收量来表示,培养液中菌体越多(不考虑死亡个体),光吸收量越高,光吸收量和酵母菌干重之间的关系如下图一所示。为了探究恒定容积液体培养液中酵母菌的K值,某小组在一个装有0.5 L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进行了酵母菌的培养实验,并每隔4小时用特定仪器测量一次,实验结果如下图二所示。

图一                              图二
结合图一和图二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培养时间达24小时,酵母菌干重为    ▲   g/L。此恒定容积液体培养基中酵母菌的K值最接近    ▲   g/L。预测培养至    ▲   h之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将逐渐减少,判断的依据是    ▲   。为使实验方案更科学严密、数据更准确,还应作怎样的完善?   ▲ 

来源:2010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目前公认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是造成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为此我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一45%。2009年11月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南昌市举行,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碳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比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结合图甲和图乙回答与生物圈碳循环相关的问题:

图甲                                         图乙
(1)图甲中成分A在碳循环中的主要作用是  ▲ 。画出图甲中缺少的过程:   ▲  (用图中物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图乙反映了我国北方某地20年间CO2浓度的变化。分析图表发现:每年的冬季CO2浓度变化,从碳循环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图甲中   ▲  ;每年夏季CO2浓度与前一年冬季相比   ▲  ;而每年的CO2浓度的平均值却逐年增加,原因是    ▲   
(3)下列做法中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    ▲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②大力发展火力发电;③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④优化建筑结构,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来源:2010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实验室用狗进行血糖平衡调节的研究,每12h定量喂含糖的食物一次,将相关数据绘成如图所示的曲线。虚线是研究人员根据糖被吸收进入血液的量以及实验动物在一天中对糖的氧化分解速率而绘制出的血糖含量变化预期曲线;实线表是喂食后每隔一小时实际测得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

(1)在实验前,先要了解实验狗的自身胰岛分泌功能是否正常,需测定血液中    ▲   的浓度。
(2)图中BC时间段内,实际值比预期值低的多。从激素调节的角度分析,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从细胞代谢的角度分析是因为             ▲            
(3)在CD时间段内,实际值却比预期值要高一些,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当血糖降低时,两种激素 ▲ 的协同作用,促进    ▲   ,使血糖实际值升高。

来源:2010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班级同学探究pH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过程如下:
(一)实验材料:
体积分数为2% 、pH分别为5、7、9的过氧化氢溶液(用HCl、NaOH溶液调节);三只洁净的烧杯(标号甲、乙、丙);浸过酵母菌液(正常生活状态的酵母菌)小滤纸片9片(纸片1cm2且厚薄相同),分三组,每组三片,浸泡时间相同;秒表一只。
(二)实验原理:
酵母细胞产生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为H2O和O2;O2附着在滤纸片上,使滤纸片上浮。
(三)实验操作:
①将pH分别为5、7、9的过氧化氢溶液30ml分别倒入甲、乙、丙三只烧杯内;
②同时放入三张滤纸片,记录每张滤纸片上浮所用时间;
③将实验过程数据统计填表。
请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四)实验结果:全部结果都显示,pH=9的烧杯中滤纸片最先浮出液面,其次是pH=7的烧杯,最慢的是pH=5的烧杯。
(五)质疑:网络资料显示,酵母菌的最适pH是4.0—5.8。为什么pH=9烧杯中滤纸片最先浮出液面,而pH=5烧杯中滤纸片最后浮出液面?有同学推测,可能是HCl溶液或NaOH溶液影响了过氧化氢分解。
为验证推测,在原实验基础上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请把方案补充完整。
第一步:取三个洁净的50毫升烧杯分别标号为1、2、3号;
第二步:分别向三个烧杯加入30毫升体积分数2%的过氧化氢溶液;
第三步:小滤纸片9片(纸片1cm2且厚薄相同),分A、B、C三组,每组三片,      ▲     浸泡相同时间后取出晾干;
第四步:                                      ▲                            
第五步:                                        ▲                          
实验结果预测及其分析:
(1)                                        ▲                             
(2)                                        ▲                             
(3)                                       ▲                             
(4)                                        ▲                             

来源:2010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研究表明细胞中核糖体通常不是单个执行功能,而是构成多聚核糖体(如右图)。研究表明动物卵裂期细胞中多聚核糖体的百分比例明显增多,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核糖体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
B.卵裂期细胞分裂旺盛,需要大量蛋白质
C.多聚核糖体的形成可以使细胞在单位时间内合成肽链的数量增加
D.多聚核糖体上的核糖体数目与信使RNA的长度无关
来源:2010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生物技术建立和发展建立在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之上。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花生与甘薯轮种能增产,基于物种多样性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将天冬氨酸激酶的某些氨基酸替换可增强催化功能,基于蛋白质工程的原理
C.试管牛培育过程中同期发情处理,基于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免疫排斥的原理
D.抗除草剂基因导入线粒体基因组不会通过花粉传播给其他植物,基于生殖隔离的原理
来源:2010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鸡蛋清做鉴定蛋白质的实验,要用斐林试剂
B.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做质壁分离实验,常用0.3g/mL葡萄糖溶液
C.用浸泡过的花生种子鉴定脂肪,需要用苏丹Ⅲ染液、10%酒精、清水
D.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不适宜用斐林试剂鉴定
来源:2011-2012学年广东省汕头金山中学高一月考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某同学用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分别处理扦插枝条进作为两个实验组,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三组扦插枝条生根无差异。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生长素类似物的两种浓度可能为图中A点和C点的浓度
B.生长素类似物的两种浓度可能都低于A点时的浓度
C.生长素类似物的两种浓度可能都位于C点附近的浓度
D.再设置两种浓度之间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继续实验就能达到实验目的
来源:2010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