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2019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试卷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qiáo)       持(xié)        热(chì)        揉造作(jiāo)

B.

(niàng)     养(huàn)      育(pǔ)         铢两悉 (chèn)

C.

(xiá)         合(qì)         (nǎn)        犊之情(shì)

D.

(yē)          遒 (jìn)        劣(zhuō)      茅 顿开(sè)

来源:2019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字词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羸弱            要诀             名副其实           走头无路

B.贮蓄            盘桓             轻歌曼舞           郑重其事

C.练达            愧怍             谈笑风声           李代桃僵

D.纯粹            遏制             鸠占雀巢           销声匿迹

来源:2019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书画因诗文生辉,诗文因书画而典雅,中国的诗文与书画可谓是相得益彰。

B.司马迁研读各家史著,搜罗天下遗文轶事,断章取义,终于写成了《史记》。

C.冬天到来,匠师们精心打造的冰雕作晶莹剔透,美轮美奂,真可谓是巧夺天工。

D.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来源:2019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庆祝建国七十周年,我市开展的“我和我的祖国”快闪录制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市民的爱国热情。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高度的民族认同感,发扬鲜明的民族性特征。

C.为了防止安全事故不再发生,我校开展了“安全伴我行”知识讲座活动。

D.《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课本。

来源:2019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自惭形秽。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寸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A.文中“心灵““广袤”和“比”分别是名词、形容词和介词。

B.文中“海洋和天空”“更为博大”分别是并列短语和偏正短语。

C.“人们往往会自惭形秽”一句中的主语是“人们”。

D.“每一粒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中两个“、”应改为“,”。

来源:2019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B.“持节”“揖”“拜”“改容式车”都是与古代礼仪有关的词语。其中“改容式车”是表示敬意的行为。

C.雨果,法国作家,主要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修世界》和《装在套子里的人》。

D.“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来源:2019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请文默写。

(1)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2)四面歌残终破楚,  。(秋瑾《满江红》)

(3)《渔家傲•秋思》中揭示了词人和征人们心理矛盾的句子是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推己及人,体现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游山西村》中写景中蕴含哲理的句子是:    。(陆游《游山西村》)

(6)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景色的句子是:    。(欧阳修《醉翁亭记》)

来源:2019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名著阅读。

(1)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所所著的一部纪实性作品,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B.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被鲁迅称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作品在讽刺丑恶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些象征正面理想的人物,如王冕、杜少卿、匡超人、虞育德等。

C.祥子在杨先生家拉包月,主人不把仆人当人看。有一次在送走一位女客人之后。因太太的无礼,忍无可忍的祥子愤怒地辞掉了工作

D.《昆虫记》中,法布尔不仅仔细观察食粪虫劳动的过程,而且称它们为清道夫。

(2)《水浒传》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在塑造这些粗豪、侠义的人物时,非常注意表现他们的共性和个性,请你分析同是武官出身,做过都头,提辖、殿司制使的鲁智深和杨志的不同性格,再分别写出一个与他们各自相关的故事情节。(“智取生辰纲”除外)

来源:2019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

       今年的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祖国70华诞,为此我校九年级(5)班于本周五下午三点在班级举办以“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具体步骤。

(2)活动开始前,班主任委派你邀请张校长参加本次活动,你将怎样邀请?

(3)参如本次活动后,请你写一句座右铭。激励自已在今后的人生道略上不断前行。(是求:不得借用名人名言)

来源:2019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节选自《为学一首示子侄》)

(1)请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尝 百里外

趋:   

②吾 之庸不逮人也

材: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3)请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4)阅读甲、乙两文,分别归纳出"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和"聪与敏者自败"的原因。

(5)请从文章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比较甲、乙两文的异同点。

来源:2019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中国”一词的前世今生》一文,回答各题。

①何尊于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的贾村。内胆底部有一篇铭文,其中“宅兹中国”是“中国”二字最早的文字记载。

②《左传•庄公三十一年》有“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的说法。《公羊传•禧公四年》称:“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齐桓公救援邢、卫等国,被称作“救中国”,足见此时的“中国”,已经扩大到被认为是“诸夏”的国家。

③“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失华夏”。唐孔颖达疏:“华夏为中国也。”“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④“中国”一词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大致说来,有以下六种概念:一是指京师(首都)。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如诸葛亮对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三是指中原地区。四是指国内、内地,如《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五是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六是指华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所以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

⑤“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中国”一名虽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从夏、商、周开始直至清末,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曾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

⑥“中国”的别名,除上述的“华夏”外,还有“中华”“九州”“四海”“神州”等称呼。“中华”最初指黄河流域一带,《三国志》裴注中最早出现了“中华”一词。随着版图的扩大,凡属中原王朝所管辖的地方都统称为“中华”,泛指全国。“九州”之名,起于战国中期,一直沿用至今。

⑦“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则始于辛亥革命以后。

(有删改)

【注释】①何尊: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

(1)阅读全文,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

(2)选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列选项,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B.《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的“中国”一词指国内、内地。

C.从夏、商、周开始直到清末,“中国”一名从未作为一个王朝或政权的正式国名,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

D.“中国”一词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六种不同概念。

来源:2019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不老的额头》一文,回答各题。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

③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好些回,我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才知道母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理清生活的繁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更多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

④母亲是爱美的,也许从她懂事时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额头上涂抹。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饱满的脚步。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⑤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妈,谁说您老呀。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

⑥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

(有删改)

(1)请分析文章以“不老的额头”为题目的作用。

(2)结合语境,理解第②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3)结合文章内容,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4)文章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这主要来自那些不事渲染、本色呈现的细节。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一例分析。

来源:2019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信仰之光》一文,回答各题。

①信仰,就是相信人生中有一种东西,它比自己的生命重要得多,值得为之活着,必要时也值得为之献身。我们相信它并且仰望它,所以称作信仰。但是,它又不可以用眼睛看见,而只是我们心中的一种观念,所以又称作信念。

②提起信仰,人们常常会想到宗教。它的确是信仰最常见的一种形态。不过,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做一个教徒不等于就有了信仰,而有信仰的人也未必信奉某一宗教。

③真正的信仰是相信人生应该有崇高的追求,真正看重信仰的人绝不盲目相信某一种流行的宗教或别的什么思想,而是通过独立思考来寻求和确立自己的信仰。两千四百年前,苏格拉底就是被雅典民众以不信神的罪名处死的。他的确不信神,但他有自己的坚定信仰,他的信仰就是:人生的价值在于爱智慧,用理性省察生活尤其是道德生活。在审判时,法庭允许免他一死,前提是他必须放弃信奉和宣传这一信仰,被他拒绝了。他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活着不如死去。他为自己的信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④信仰是内心的光,它照亮了一个人的人生之路。没有信仰的人犹如在黑暗中行路,不辨方向,没有目标,随波逐流,活一辈子也只是浑浑噩噩。当然,一个人要真正确立起自己的信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需要独立思考,而且需要相当的阅历和比较。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改变信仰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不足为怪。在我看来在信仰的问题上,真正重要的是要有真诚的态度。所谓真诚,第一就是要认真,既不是无所谓,可有可无,也不是随大流,盲目相信;第二就是要诚实,决不自欺欺人。有了这种真诚的态度,即使你没有找到一种明确的思想形态作为你的信仰,你也可以算作一个有信仰的人了,因为你至少是在信仰着一种有真诚追求的人生境界。

⑤因此,人应该确立起真正的信仰,让自己的人生有崇高的追求。

(有删改)

(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古今中外像苏格拉底一样坚守自己信仰的人有很多,请你再写一个事实论据。(链接材料中涉及的人物除外)

(3)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链接材料】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左传•昭公四年》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来源:2019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下面材料写作。

       幸福是一种感觉,一种心境,一种体验。亲近自然是一种幸福,书山寻宝是一种幸福,陪伴家人是一种幸福,朋友互助是一种幸福,奉献青春是一种幸福……只要你细细咀嚼,用心感悟,人间幸福尽在其中。

       请以“            是一种幸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2)诗歌、戏剧除外,文体不限,文体要鲜明。(3)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4)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5)字数不少于600字。

来源:2019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