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2019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

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孟子》二章)

(2)  ,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    ”两句通过对鸟动态的描写,展现出春的生机与活力。

(4)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自己建功立业愿望的句子是:    

来源:2019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1)“仰面”中“仰”的读音是  

(2)“颓唐”一词在语段中的含义是  

A.精神萎靡   B.心情悲痛    C.神色自若    D.表情严肃

(3)语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A.标示引文中内容的省略

B.标示欲言又止,断断续续

C.标示余意未尽

D.标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来源:2019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不过那天我还是整天无精打彩,因为我还有点晕船”中有一字书写错误,应将“  ”改为“  ”。(笛福《鲁滨孙漂流记》)

来源:2019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与例句中使用的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在遥远的大海上,那里海水蔚蓝得像最美丽的矢车菊,清澈得像最纯洁的水晶。(安徒生《海的女儿》)

A.一丝苍白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牡丹,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张抗抗散文》)

B.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散文经典全集》)             

C.阿拉尔海上的岛屿,就像平底锅里的煎饼一样,平平地排在水面上,岛屿的边岸低得几乎看不见了,岛上什么生物也没有。(拉夫列尼约夫《第四十一》)             

D.“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对乡下人不代表诗情画意,却孕育着梦想和希望。(《柯灵散文》)

来源:2019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辉的爷爷过六十岁生日,家人聚餐,为老人祝寿。

(1)下列对联适合小辉送给爷爷的是  

A.耳顺年体健身康

花甲岁神清气朗

B.花甲岁神清气朗

耳顺年体健身康

C.庆古稀福如东海

贺生辰寿比南山

D.贺生辰寿比南山

庆古稀福如东海

(2)酒后,小辉的叔叔想要驾车回家。假如你是小辉,你会对叔叔说 。 。(注意说话时的称呼、语气等,不超过25字)

来源:2019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请写出一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

间不容发

B.望其旗靡

所向披靡

C.公将鼓之

锣鼓喧天

D.小信未孚

信手拈来

(3)对“齐师伐我”一事,曹与“乡人”的态度有何不同?

(4)阅读第二段,从曹刿简短的话语中,你能感受到当时怎样的战斗形势?

(5)本文借曹刿之口,揭示了战争中的哪些制胜之道?

来源:2019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造白糖

       凡闽、广南方经冬老蔗,用车同前法。榨汁入缸,看水花为火色。其花煎至细嫩,如煮羹沸,以手捻试,粘手则信来矣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然后以瓦溜置缸上。共溜上宽下尖,底有一小孔,将草塞住,倾桶中黑沙于内。待黑沙结定,然后去孔中塞草,用黄泥水淋下。其中黑滓入缸内,溜内尽成白霜。最上一层厚五寸许,洁白异常,名曰西洋糖,下者稍黄褐。

(节选自《天工开物》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释】①粘手则信来矣:如果粘手就说明火候到了。②瓦溜:用糖膏重力分离糖蜜以取得砂糖的陶制工具,类似过滤漏斗。④黄泥水:取黄泥水上层溶液,起脱色、除蜜作用。

(1)“最上一层厚五寸许”中“许”字在文中的意思是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来源:2019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打树花

冯骥才

       门前广场上临时拉了一些电灯,将堡门下半截依稀照见,上半截和高高在上的门楼混在如墨的夜色里。一个正在熔化铁水的大炉子起劲地烧着。鼓风机使炉顶和炉门不停地吐着夺目的火舌。这火舌还在每个人眼睛里灼灼发亮,人们﹣﹣当然包括我,都是来争看此地一道奇俗打树花。我于此奇俗,只知道此地百姓年年正月十六闹灯节,都要演一两场“打树花”。

       当几个熊腰虎背的大汉走上来,人们沸腾了。这便是打树花的汉子。他们的服装有些奇异,头扣草帽,身穿老羊皮袄,毛面朝外,腰扎粗绳,脚遮布帘,走起来又笨重又威风,好像古代的勇士上阵。这时候,人群中便有人呼喊他们一个个人的名字。能够打树花的汉子都是本地的英雄好汉。不久,便静下来。一张小八仙桌摆在炉前,桌上放粗陶小碗,内盛粗沙,插上三炷香。还有几大碟,三个馍馍三碗菜,好汉们上来点香,烧黄纸,按年岁长幼排列趴下磕头。围观人群了无声息。这是祭炉的仪式。在民间,举行风俗,绝非玩玩乐乐,皆以虔诚的心为之待之。

       仪式过后,撤去供案,开炉放铁水。照眼的铁水倾入一个方形的火砖煲中。铁水盛满,便被两个大汉快速抬到广场中央。同时拿上来一个大铁桶,水里泡放着十几个长柄勺子,先是其中一个大汉走上去从铁桶中拿起一个勺子,走到火红的铁水前,弯腰一舀,跟着甩腰抡臂,满满一勺明亮的铁水泼在城墙上。就在这一瞬,好似天崩地裂,呈现出任何地方都不会见到的极其灿烂的奇观!金红的铁水泼击墙面,四外飞溅,就像整个城墙被炸开那样,整个堡门连同上边的门楼子都被照亮。由于铁硬墙坚,铁花飞得又高又远,铺天盖地,然后如同细密的光雨闪闪烁烁由天而降。可是不等这光雨落下,打树花的大汉又把第二勺铁水泼上去。一片冲天的火炮轰上去,一片漫天的光雨落下来,接续不断;每个大汉泼七八下后走下去,跟着另一位大汉上阵来。每个汉子的经验和功夫不同,手法上各有绝招,又互不示弱,渐渐就较上劲儿了。只要一较劲,打树花就更好看了。众人眼尖,不久就看出一位年纪大的汉子,身材短粗敦实,泼铁水时腰板像硬橡胶,一舀一舀泼起来又快又猛又有韵律,铁水泼得高,散的面广,而且正好绕过城门洞;铁花升腾时如在头上张开一棵辉煌又奇幻的大树。每每泼完铁水走下来时,身后边的光雨哗哗地落着,映衬着他一条粗健的黑影,好像枪林弹雨中一个无畏的勇士。他的装束也有特色。别人头上的草帽都是有檐的,为了防止铁水迸在脸上,惟有他戴的是一顶无檐的小毡帽,更显出他的勇气。

       据当地的主人说,这汉子是北官堡中打树花的“武状元”。今年61岁,名叫王全,平日在内蒙古打工,年年回来过年时,都要在灯节里给乡亲们演一场打树花。

       正像所有民俗一样,打树花源于何时谁也不知。只知道世界上惟有中国有,中国惟有在河北蔚县暖泉镇北官堡才能见到。

       民俗的形成总是经过漫长岁月的酿造。比如最初打树花用的只是铁水一种,后来发现铁水的“花”是红色的,铜水的“花”是绿色的,铝水的“花”是白色的,渐渐就在炉中放些铜,又放些铝,打起的树花便五彩缤纷,愈来愈美丽;再比如他们使用的勺子是柳木的。民间说柳木生在河边,属阴,天性避火。但硬拿柳木去舀铁水也不行,这铁水温度高达1300摄氏度呢。人们便把柳木勺子泡在水桶里,通常要泡上一天一夜,而且打树花时每个汉子拿它用上七八下,就得赶紧再放在木桶里浸泡。多用几下就会烧着。湿柳木勺子的最大好处是,铁水在里边滑溜溜,不像铁水,好像是油,不单省力气,而且得劲,可以泼得又高又远。

       铁水落下来,闪过光亮,很快冷却。打树花的过程中,常常会有一块两块小铁粒落在人群里,轻轻砸在人们的肩上,甚至脸上,人们总是报之以笑,好像沾到福气,我还把落到我身上的一小块黑灰的铁粒放在衣兜里,带回去做纪念呢。

(选自《冯骥才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

(1)阅读选文,理清文脉,在下列方框里依次填写相关内容。

演出前的准备→    →民俗的形成

(2)文章开篇说“人们﹣当然包括我,都是来争看此地一道奇俗打树花”,简要概括打树花“奇”在哪里。

(3)请从人物描写角度品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4)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来源:2019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谈读书

朱光潜

朋友: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工夫吗?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世间有许多人比你忙得多。许多人的学问都在忙中做成的。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革命家富兰克林,幼时在印刷局里做小工,他的书都是在做工时抽暇读的。不必远说,你应该还记得孙中山先生,难道你比那一位奔走革命席不暇暖的老人家还要忙些吗?他生平无论忙到什么地步,没有一天不偷暇读几页书。你只要看他的《建国方略》和《孙文学说》,你便知道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个学者。不读书讲革命,不知道“光”的所在,只是窜头乱撞,终难成功。这个道理,孙先生懂得最清楚的。所以他的学说特别重“知”。

       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地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常时节,使会萎谢。比方打网球,你在中学时欢喜打,你到老都欢喜打。假如你在中学时代错过机会,后来要发奋去学,比登天还要难十倍。养成读书习惯也是这样。

       你也许说,你在学校里终日念讲义看课本不就是读书吗?讲义课本着意在平均发展基本知识,固亦不可不读。但是你如果以为念讲义看课本,使尽读书之能事,就是大错特错。第一,学校功课门类虽多、而范围究极窄狭。你的天才也许与学校所有功课都不相适,自己去在课外研究,发见自己性之所近的学问。再比方你对于某种功课不感兴趣,这也许并非由于性不相近,只是规定课本不合你的口味。你如果能自己在课外发见好书籍,你对于那种功课也许就因而浓厚起来了。第二,念讲义看课本,免不掉若干拘束,想借此培养兴趣,颇是难事。比方有一本小说,平时自由拿来消遣,觉得多么有趣,一旦把它拿来当课本读,用预备考试的方法去读,使不免索然寡味了。兴趣要逍遥自在地不受拘束地发展,所以为培养读书兴趣起见,应该从读课外书入手。

你的朋友:光潜

(选自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人民教育出版社有删改)

(1)作者以书信形式、朋友身份与青年谈“读书”这一话题,有何好处?

(2)作者列举富兰克林和孙中山事例的目的是什么?

(3)在读书方面,作者给予青年哪些建议?

来源:2019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按要求回答下面各题。

(1)下列作者、作品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施耐庵﹣﹣《水浒传》

B.司马迁﹣﹣《世说新语》

C.吴敬梓﹣﹣《西游记》

D.蒲松龄﹣﹣《资治通鉴》

(2)下列关于名著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述了主人公奥斯特洛夫斯基从不懂事的少年最终成为一名钢铁般战士的故事。

B.《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写给父母的家信摘编。

C.《格列佛游记》以主人公格列佛的四次航海冒险经历为线索,揭露并批判了日本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

D.《艾青诗选》涵盖了诗人艾青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品,艾青的作品主要描写土地、太阳、火把、黎明等具有象征意味的事物。

(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那些拉着买卖的,即使是最漂亮的小伙子,也居然甘于丢脸,不敢再跑,只低着头慢慢的走。每一个井台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汲的水,便和驴马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还有的,因为中了署,或是发痧,走着走着,一头栽在地上,永不起来。连祥子都有些胆怯了!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

(选自老舍《骆驼祥子》人民教育出版社)

①语段体现了当时怎样的自然环境特征?

②语段中写道“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联系全书,简要回答祥子如此拼命拉车的原因。

来源:2019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据下面材料,概述中国通讯方式的发展状况。(不少于100字)

【材料一】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材料二】

时间

通讯方式

使用情况

20世纪初

无线电台、电报

普通百姓极少使用

1949年

电话

全国普及率0.05%

2003年末至今

固定电话、移动电话

使用量世界第一

【材料三】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互联网大大提高了通讯水平,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如今,中国互联网开始进入5G时代。5G网络将带来高速率、低延时、可靠安全的增强型网络服务。

来源:2019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邻居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5)行款格式规范。(6)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来源:2019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

       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5)行款格式规范。(6)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来源:2019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