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生物 / 试卷选题

[上海]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如图是某生物模式图,组成结构a的物质最有可能是(


A.

蛋白质

B.

RNA

C.

DNA

D.

脂质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GAATTG-"的互补链转录mRNA,则此段mRNA的序列是(

A. - GAAUUG- B. - CTTAAC- C. - CUUAAC- D. - GAATTG-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最能反映健康人餐后6小时内血糖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

B.

C.

D.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细胞内某一DNA片段中有30%的碱基为A,则该片段中(

A. G的含量为30% B. U的含量为30%
C. 嘌呤含量为50% D. 嘧啶含量为40%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表示生物体内的某化学反应,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A,需要解旋酶     

B.

属于水解反应

C.

会有能量变化

D.

反应速度与温度有关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途径是(

A. 树突→突触→细胞体→轴突 B. 轴突→细胞体→树突→突触
C. 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 D. 树突→突触→轴突→细胞体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人和植物体内部会发生的物质转化过程是(

①葡萄糖彻底氧化  ②葡萄糖转化为乙醇  ③葡萄糖脱水缩合  ④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种寄生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会造成下肢肿胀,这是由于肿胀处(

A. 细胞间隙积聚液体 B. 细胞不能接受氨基酸
C. 细胞不能对脂肪进行分解 D. 细胞外液 Na+浓度是内液的12倍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选项中,含有相同元素的一组化合物是(

A. 纤维素和尿素 B. 脂肪酸和磷脂
C. 腺苷三磷酸和核糖核酸 D. 胆固醇和血红蛋白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表示一种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该膜中载体也能运输蔗糖
B. 碘以该方式进入海带细胞
C. 该方式不会出现饱和现象
D. 该方式发生在被运输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时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对灰翅昆虫交配产生的91只后代中,有黑翅22只,灰翅45只,白翅24只。若黑翅与灰翅昆虫交配,则后代中黑翅的比例最有可能是(

A. 33% B. 50% C. 67% D. 100%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blob.png

A. 发热和寒颤 B. 提高环境温度和寒颤
C. 寒颤和出汗减少 D. 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人体血压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心排血量不变,血管管径变小,则收缩压也会相应升高
B. 动脉血压突然降低时,引起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动脉血压回升
C. 心舒期血液向外周 流动的速度减慢,则舒张压降低
D. 长期过度紧张,可使大脑心血管中枢平衡失调,导致血压升高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为abcd四个不同种食叶昆虫的数量随山体海拔高度变化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海拔2000米处的物种均匀度高于海拔3000米处
B. b数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不能体现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C. 海拔3000米处, bc数量差异是生物与生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D. 海拔4000米处, abcd的数量差异体班遗传多样性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母亲的血清中不含凝集素抗A和抗B,而父亲的血清中含凝集素抗A,则后代红细胞膜上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 有凝集原 A B. 有凝集原 B C. 有凝集原 AB D. 无凝集原 AB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人体中酶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酶和激素都是蛋白质 B. 酶和激素都与物质和能量代谢有关
C. 酶和激素都由内分泌细胞分泌 D. 酶和激素都要释放到血液中才能发挥作用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A. ②处发生三羧酸循环 B. ①处产生 ATP
C. ②处产生二碳化合物 D. ③处发生 H+O2的结合反应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是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变化的叙述,能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顺序是(

①两个相同DNA分子完全分开                     ②出现放射状排列的细丝
③中心体发生倍增                                ④着丝粒排列在一个平面上

A. ②→③→①→④ B. ②→④→③→① C. ③→②→④→① D. ②→③→④→①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为显微镜下某植物细胞在30%蔗糖溶液中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若将细胞置于清水中,A仍保持不变

B.

若该细胞处于40%蔗糖溶液中,B/A值将变小

C.

B/A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

D.

AB分别表示细胞和液泡的长度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酵母菌发酵实验示意图,其中XYZ分别代表(

A. 石蜡油、 CO2、蓝色 B. 石蜡油、 O2、黄色
C. 菜油、 O2、蓝色 D. 菜油、 CO2、黄色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表示细胞中某条生化反应链,图中E1~E5代表不同的酶,A~E代表不同的化合物。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E1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 A的消耗速度加快
B.E5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 B积累到较高水平
C.E3的催化速度比 E4快,则 D的产量比 E
D.E1的催化速度比 E5快,则 B的产量比 A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颤藻和水绵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生活状态下颤藻呈蓝绿色,水绵呈绿色
B. 相同长度丝状体中颤藻细胞个数少于水绵
C. 颤藻细胞内有色素,水绵中有带状叶绿体
D. 滴加碘液后,水绵细胞内呈现山黄色结构,颤藻则无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草原上啮齿类以植物为食,右图表示啮齿类的密度与植物种类数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blob.png

A. 啮齿类的存在影响植物多样性
B. 植物的多样性取决于啮齿类的密度
C. 啮齿类能对植物进行选择
D. 啮齿类的密度依赖于植物的多样性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

A. 一定有 35P,可能有 12P B. 只有 35S
C. 一定有 32P,可能有 35P D. 只有 32P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中①代表新鲜菠菜叶的光合色素纸层析结果,则右图②所示结果最有可能来自于(

A. 水培的洋葱叶 B. 生长的柳树幼叶
C. 培养的衣藻 D. 秋冬的银杏落叶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是对某种遗传病在双胞胎中共同发病率的调查结果。ab分别代表异卵双胞胎和同卵双胞胎中两者均发病的百分比。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同卵双胞胎比异卵双胞胎更易同时发病
B. 同卵双胞胎同时发病的概率受非遗传因素影响
C. 异卵双胞胎中一方患病时,另一方可能患病
D. 同卵双胞胎中一方患病时,另一方也患病
来源:2012届陕西省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白花传粉植物种群中,亲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亲代A的基因频率和F1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A. 55%和32.5% B. 55%和42.5%
C. 45%和42.5% D. 45%和32.5%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中a表示基因工程,c表示发酵工程,d表示克隆技术,则eb分别表示(

A. 胚胎移植和细胞培养 B. 显微注射技术和细胞培养
C. 细胞培养和花粉离体培养 D. 显微注射技术和花粉离体培养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豌豆的红花对白花是显性,长花粉对圆花粉是显性。现有红花长花粉与白花圆花粉植株杂交,F1都是红花长花粉。若F1自交获得200株F2植株,其中白花圆花粉个体为32株,则F2中杂合的红花圆花粉植株所占比例是(

A. 7% B. 8% C. 9% D. 10%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控制植物果实重量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对果实重量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果买重120克,AABBCC的果实重210克。现有果树甲和乙杂交,甲的基因型为AAbbccF1的果实重135-165克。则乙的基因型是(

A. aaBBcc B. AaBBcc C. AaBbCc D. aaBbCc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回答有关值物生长发育以及杂交育种的问题。
取优质高产燕麦幼苗若干,在胚芽鞘顶端以下插入云母片,如下图所示。

1. 在图中幼苗的左侧给予光照,结果幼苗。解释幼苗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2. 切取若干光照后幼苗a处的组织块,消毒后,接种到诱导再分化的培养基中培养,该培养基中两种植物激素浓度相同。从理论上分析,分化的结果是
原因是
3. 现欲进行该优质高产燕麦与玉米的杂交研究,可采用技术,  因为该技术可解决,并有可能培育出新的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
人体免疫器官主要包括 (至少答出两个)。
下图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侵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示意图,其中①~⑦表示免疫细胞,⑧和⑨表示免疫分子。

1. 以下不属于第1道免疫防线的是       () 。

A.

溶酶体

B.

汗液

C.

口腔粘膜

D.

胃酸

2. 图中细菌①可以吞噬多种病原体,因此这一免疫过程的特点是 
3. 图中②和④的名称分别是   ;⑧和⑨分别表示和  
4. 接种疫苗后,若有相应病原体再次入侵人体,则人体会迅速产生免疫应答,结合图示分析此现象的原因

5. 接种疫苗属于免疫方法。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分析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资料,回答问题。
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A植物和B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
相等时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
光饱和时
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
光饱和时CO2吸收量
(mg/100 cm2叶·小时)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
(mg/100 cm2叶·小时)
A植物
1
3
11
5.5
B植物
3
9
30
15 与B植物相比,A植物是在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判断的依据是


 当光照强度超过9千勒克司时,B植物光合速率,造成这种现象的实质是跟不上反应。
当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B植物的总光合速率是mg CO2/100 cm2叶·小时)。当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司时,A植物与B植物固定的CO2量的差值为mgCO2/100 cm2叶·小时)
光合速率也受光合产物从叶中输出速率的影响。
某植物正处于结果期,如右图①。

若只留一张叶片,其他叶片全部摘除,如右图②,则留下叶片的光合速率,原因是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分析有关基因表达的资料,回答问题。
取同种生物的不同类型细胞,检测其基因表达,结果如图。

(1)基因1~8中有一个是控制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则该基因最有可能是基因
(2)图所示细胞中功能最为近似的是细胞
A.1与6             B.2与5
C.2与3             D.4与5
(3)判断图中细胞功能近似程度的依据是
(4)现欲研究基因1和基因7连接后形成的新基因的功能,导入质粒前,用限制酶切割的正确位置是

(5)上图是表达新基因用的质粒的示意图,若要将新基因插入到质粒上的A处,则切割基因时可用的限制酶是
A.Hind                          B. EcoRI              
C. EcoB                               D. PstI

(6)新基因与质粒重组后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的概率很小,因此需进行,才能确定受体细胞已含有目的基因。
(7)在已确定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中,若质粒的抗青霉素基因缺失了两个碱基,将这样的受体细胞接种到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中,该细胞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抗青霉素基因不能转录              B.基因1和7没有表达
C.基因1和7不能连接                  D.质粒上的酶切位置发生改变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的部分调节机制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blob.png

(1)写出图中A、B的名称:A、B。当健康人体处于环境温度38℃时,内环境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温度和渗透压。
(2)此时,体内温度调节的主要反射弧是 。
(3)写出此时人体渗透压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

(4)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时A的调节效应是A的活动,此种调节方式在人体内环境平衡的调节中广泛存在,其意义在于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分析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回答问题。

1.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的个体数都不可能无限增加。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这是因为
2.如图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3种作用类型,图②代表长颈鹿种群的选择类型。具有中等体型的麻雀个体被选择保留下来,该选择类型可由图代表。这三种选择类型中,最易产生新种的是图
右图表示某种两栖动物3个种群在某山脉的分布。在夏季,种群AB、种群AC的成员间可以通过山脉迁移。有人研究了1990至2000年间3的栖息地之间建了矿,1920年在种群AC的栖息地之间修了路。100年来气温逐渐升高,降雨逐渐减少。

3.建矿之后,种群B可能消失,也可能成为与种群AC不同的新种。分析种群B可能形成新种的原因:
下表是种群AC的规模、等位基因1(T/t)和2(W/w)频率的数据,表中为各自隐性基因的频率。

年份
种群A
种群C
规模
t(%)
w(%)
规模
t(%)
w(%)
1900
46000
5
1
1000
5
1
1920
45000
5.5
1
850
7
1
1940
48000
7
1
850
9
0.8
1960
44000
8
1
800
12
0.6
1980
42000
6
1
600
10
0.8
2000
40000
5
1
550
11
1

4.依据表中数据和上述资料,对种群C的描述,更为准确的是
A.等位基因1的杂合子逐渐增多            B.与种群A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正在经历适应辐射                 D.受气候影响更大
5. 据表中数据分析,种群C的基因库比种群A;种群规模与基因的频率变化关系密切。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分析有关微生物的资料,回答问题。
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从胃活检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

1.

幽门螺杆菌的遗传物质集中分布的区域称为

2.

 上图4支试管分别代表4种微生物在半固体培养基(琼脂含量3.5g/L)中的生长状态,其中②号试管代表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状态,由图判断,该菌在条件下不能生长。产甲烷细菌的生长状态最能由试管代表。
 下表是某培养基的配方。

成分
葡萄糖
KH2PO4
MgSO4
NaCl
CaSO4
CaCO3
琼脂
蒸馏水
含量
10g
0.2g
0.2g
0.2g
0.2g
5g
3.5g
1L



3.

将幽门螺杆菌接种到pH适宜的该培养基中,置于37℃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在该培养基中幽门螺杆菌的数目比刚接种时,主要原因是:
幽门螺杆菌形态如右图所示,该菌在人体中可引起胃溃疡等胃部疾病。

4.

 (1)幽门螺杆菌生长的最适pH为6~7,人体胃腔内pH在1~2之间,但胃粘膜的粘液层靠近上皮细胞侧pH为7.4左右。若幽门螺杆菌随食物进入胃腔,结合其结构特点以及能导致胃溃疡的特性,推测该菌在胃内如何存活?

(2)依据第十题中信息分析幽门螺杆菌是否属于古细菌?。原因是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分析有关遗传病的资料,回答问题。

1.

图1为某家族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

Ⅲ-14的X染色体来自于第1代中的

2.

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性遗传病。

3.

若Ⅲ-14与一个和图2中Ⅲ-15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女子结婚,他们的后代患甲后的概率是

4.

假定Ⅲ-11与Ⅲ-15结婚,若a卵与e精子受精,发育出的Ⅳ-16患两种病,其基因型是。若a卵与b精子受精,则发育出Ⅳ-17的基因型是,表现型是。若Ⅳ-17与一个双亲正常,但兄弟姐妹中有甲病患者的正常人结婚,其后代不患病的概率是

5.

采取措施,可估计遗传病的再发风险率并提出预防措施。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
豆科作物的根瘤菌能够固氮,而禾本科植物不能。所以在农业实践中,将豆科植物和禾本科植物间作以提高禾本科植物的产量。研究发现产量提高与土壤中吸收氢气的细菌有直接关系,为探究其中的具体机制,进行以下三个实验。
[实验一]   :豆科植物固氮反应能产生氢气,且氢气被土壤吸收。
供选材料:豆科植物苜蓿苗,禾本科植物小麦苗;灭菌的沙子,普通土壤。
供选仪器:收集氢气的设备
实验方案:

若假设成立,完成右表


植物名称
种植的基质
实验结果(有无氢气)
实验组



土壤

对照组





实验结果:实验组土壤中无法测得氢气,其余见上表。
[实验二]为探究氢气通过何种途径被土壤吸收,进行如下假设。
假设:氢气被土壤中的细菌吸收。
供选材料:苜蓿苗,普通土壤,抗生素(根瘤菌不敏感),杀真菌剂,24-D,萃乙酸。
供选仪器:收集氢气的设备
实验方案:
针对假设在实验中除了选择分别对土壤进行处理后栽培苜蓿苗,还需使用的土壤栽培苜蓿苗作为对照。
若假设成立,针对实验方案描述实验结果:
[实验三]土壤中吸收氢气的细菌(氢氧化细菌)是否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继续探究
假设:氢氧化细菌可以促进植物生长。
供选材料:1.2m×2m的实验田,小麦种子,氢氧化细菌菌株A1B1C1D1E1;非氧化细菌菌株A2B2C2D2E2;大肠杆菌。
实验方案:用不同的菌株分别拌种,种植在实验田中,一段时间后记录小麦初生菌的相数据。
实验结果:平均胚根长度(mm),根相对生长(%)。
A1:平均胚根长度13,根相对生长163;  E2:平均胚根长度8,根相对生长100;
D2:平均胚根长度8,根相对生长100;   B1:平均胚根长度30,根相对生长375;
C2:平均胚根长度8,根相对生长100;   C1:平均胚根长度12,根相对生长150;
D1:平均胚根长度33,根相对生长4.63;     E1:平均胚根长度20,根相对生长250;
A2:平均胚根长度8,根相对生长100;   B2:平均胚根长度3,根相对生长38;
大肠杆菌:平均胚根长度8,根相对生长100。
 针对假设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用合适的表格表达。
结论:综合以上三个实验的结果可见,土壤中的氢氧化细菌在促进植物生长中起重要作用。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表示人体某细胞及发生在其中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该细胞既能合成胆固醇,又能将多余胆固醇加工后再排出体外
B. 该细胞合成的甘油三酯以低密度脂蛋白的形式运送到血液
C. 在该细胞中,甘油转变成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糖代谢
D. 该细胞中的代谢受胰高血糖素的调节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