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 / 试卷选题

2021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如图所示为今年在三星堆遗址中发现的金面具残片,经测定该面具含金量约为8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的元素符号为aU

B.

金容易被锈蚀

C.

金单质由金原子构成

D.

金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g

来源:2021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又要保障安全,下列实验操作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移走蒸发皿

B.

使用测电笔

C.

夹持试管

D.

添加砝码

来源:2021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有锌、氧化铜、硫酸钡和石灰石四种固体,为了区分它们,小嘉参照二歧分类检索表制作了一个物质检索表,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1a 只含一种物质……2

1b 含有多种物质……甲

2a 只含一种元素……乙

2b 含有多种元素……3

3a▲……丙

3b 白色固体……丁

A.

甲表示的是石灰石

B.

乙表示的是锌

C.

表中"▲"应该表示为"黑色固体"

D.

也可根据是否含有氧元素对丙、丁分类

来源:2021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苦泉水"制取铜的方法,其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①通过蒸发溶剂可获得晶体

B.

②是通过复分解反应获得铜

C.

③所得硫酸铜溶液一定是饱和的

D.

④说明铁元素变成了铜元素

来源:2021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为小嘉构建的甲、乙、丙、丁四种不同物质的关系图,"﹣"表示相邻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若甲为铁,乙、丙、丁分别是稀H 2SO 4、CuCl 2溶液、NaOH溶液中的任意一种,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乙可能是CuCl 2溶液

B.

丙一定是NaOH溶液

C.

丁一定是稀H 2SO 4

D.

丙不可能是稀H 2SO 4

来源:2021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火是文明的起源,人类取火的方法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古人取火时,用火镰击打火石,产生的火花引燃可燃物。艾绒是一种常用的引燃物,主要是它的         ,因而容易点燃。

(2)1830年发明了火柴。原理是将白磷、硫、KClO 3、MnO 2混合,摩擦后发生KClO 3分解等一系列反应,引燃火柴杆。推测KClO 3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       ,使燃烧更剧烈。

来源:2021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类对科学规律的认识常需经历漫长的探索过程,对金属活动性规律的认识也是如此。

(1)1625年格劳贝尔发现将金属放入稀盐酸中会"消失",这为发现金属活动性顺序奠定了基础,小嘉选用锡、铜、锌三种金属重温实验,则会"消失"的金属有       

(2)1766年卡文迪许用金属与酸反应制取了一种可燃性气体,他称之为"可燃空气",其实该气体就是       。从此为探索金属活动性打开了新思路。

(3)1865年贝开托夫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了金属活动性规律。小嘉运用该规律开展实验,向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则B点时溶液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有               

来源:2021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嘉用H2O2溶液制取氧气时,在烧瓶中加入50毫升水及0.5克MnO2,再往分液漏斗中加入30毫升15%的H2O2溶液。为什么要加入50毫升水呢?查阅资料发现:在不加入水时,若注入H2O2溶液速度过快,反应会过于剧烈而引发事故。

【提出问题】水是如何减缓该反应速度的呢?

【建立假设】水可以降低H2O2溶液浓度,从而减缓反应速度。

【实验方案】他利用如图装置,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30毫升的1%、3%和7%的H2O2溶液进行实验,观察并比较。

【实验结论】加水降低了H2O2溶液的浓度,使反应速度变慢。

【交流反思】

(1)为了更好地比较反应的快慢,需控制三次实验中滴加H2O2溶液的    相同。

(2)判断产生氧气的速度时,可以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还可以比较                     

【继续探究】针对提出的问题,他又利用如图装置,用3%的H2O2溶液分别在0℃、20℃和60℃的条件下进行实验。进行该实验所基于的假设是                            

(1)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30毫升的1%、3%和7%的H2O2溶液进行实验,为了更好地比较反应的快慢,需控制三次实验中滴加H2O2溶液的速度相同。

(2)图中实验,用量筒收集生成的氧气,判断产生氧气的速度时,可以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还可以比较相同时间内收集到氧气的体积。

(3)利用如图装置,用3%的H2O2溶液分别在0℃、20℃和60℃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控制的变量是温度不同,进行该实验所基于的假设是水可以降低温度,减缓反应的速率。

故答案为:

来源:2021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目前,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已上升了1.1℃,其主要原因是自然界中的碳平衡被破坏。2020年9月22日,我国政府承诺: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CO2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通过各种方式抵消排放的CO2量,重新实现碳平衡,如图是碳循环和碳中和策略的示意图。

(1)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碳平衡被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可采取的碳中和策略②有                                   

(2)要实现我国政府提出的目标,除图中策略外,还可用化学方法人工捕获,如将空气通入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写出用氢氧化钾捕获CO2的化学方程式                           

(3)2020年12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多年未遇的极寒天气,因此有人质疑:今年天气这么冷,地球气温真的在上升吗?对于这样的质疑,你是否认同?并说明理由                                                    

来源:2021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氕、氘、氚是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它们的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相关信息如表。试回答

名称

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H

1

D

2

T

3

(1)原子结构模型中的“⊗”表示的粒子是      

(2)超重水有一定的放射性。一个超重水分子由两个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其化学式可表示为T2O,T2O中T的化合价为    

(3)重水是由氘和氧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可表示为D2O,重水和普通水化学性质相似。在海水中重水的质量约占0.02%,则100吨海水中所含氘的质量是多少?

来源:2021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嘉发现:向碳酸钠溶液中倾倒稀盐酸,很快就产生了气泡: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滴加一定量后才有气泡产生。查阅资料: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先发生的反应是Na2CO3+HCl═NaCl+NaHCO3;当Na2CO3全部转化成NaHCO3后,再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为此他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在广口瓶中加入1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用注射器向瓶中缓慢注入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观察到瓶内无明显现象;

步骤二:继续用注射器向瓶中注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瓶内连续产生气泡,烧杯中澄清石灰水

(1)步骤二中,观察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      

(2)上述实验中,加入稀盐酸多少克后,才开始产生二氧化碳?     

(3)向一定量碳酸钠溶液中无论是倾倒还是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质量是相同的,其本质原因是什么?                                    

来源:2021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