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政治 / 试卷选题

2022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

2021年以来,习近平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密集开展“云外交”,分别同美、俄元首进行了视频会晤,以视频方式出席了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金砖峰会、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这表明(

①中国持续有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②中国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

③通过“云外交”可同国际社会密切互动

④“云外交”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唯一方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来源:2022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习近平总书记说:“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石榴籽密心里红,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②公民应担负起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③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就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④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基本原则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来源:2022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到“一个也不能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话语,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胸怀的“国之大者”。这里的“国之大者”是指(

A.

实现共产主义理想

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

让人民生活幸福

D.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来源:2022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4 亿人吃不饱到 14 亿人吃得好,中国以占世界 9 % 的耕地、 6 % 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 1 / 5 的人口,把“谁来养活中国”的问号远远抛在身后,百姓餐桌日益丰富,主食、肉蛋奶、水果、蔬菜等不再缺席。这说明(

A.

粮食安全已不再是世界难题

B.

中国人民营养均衡、体质良好

C.

中国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D.

粮食产量与耕地、淡水等资源占有量无关

来源:2022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7年,兰考县在全国第一批率先脱贫摘帽。五年来,兰考走出了一条由“脱贫”到“小康”的赶考路:依托丰富的泡桐资源,逐步培育壮大特色民族乐器产业;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民生支出比重保持在 70 % 以上;造林绿化 20 万亩、植树 3000 万株;加快推进国家级焦裕禄精神研学营地建设……兰考的赶考路是一条(

①因地制宜特色发展之路

②重民生共同富裕之路

③保护环境可以照搬之路

④弘扬焦裕禄精神之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来源:2022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分析下图,所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A.

2013-2021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逐年增加

B.

2013-2021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排名有明显上升

C.

近年来,我国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显著

D.

只要增加科研投入,就能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排名

来源:2022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每逢传统佳节万家团圆之时,总有人仍坚守岗位,他们是服务百姓暖人心的党员干部,是守护健康“不打烊”的医护工作者,是执勤巡逻不停歇的公安民警……他们以“一家不圆”换“万家团圆”。他们的坚守(

A.

启示我们要舍弃家庭、无私奉献

B.

说明劳动光荣,要鼓励节日加班

C.

是为了履行岗位职责的无奈之举

D.

体现责任担当,彰显出生命价值

来源:2022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京时间某日22:30,中国浙江乌镇的一个家庭旅馆正接受来自外国游客的预订。同一时间,坦桑尼亚的一家电视台正热播中国电视剧,世界各地的时装爱好者正收看意大利时装表演直播。从同一时间发生的不同事件可以看出(

A.

跨国旅游广受欢迎

B.

中国电视剧风靡全世界

C.

世界是开放互动的

D.

外来文化引领全球潮流

来源:2022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河南省坚持发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洛阳副中心城市引领作用,支持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推动各中心城市增强区域增长极和动力源功能,释放辐射带动能量,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这(

①有利于促进河南省区域协调发展

②满足了河南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③说明郑州、洛阳、南阳的实力领跑全国

④是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体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来源:2022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夜间施工、广场音响、邻里装修等噪声污染是社会各界近年来关注的热点问题。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于202265日起施行,回应热点问题的解决,以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谐安宁。该法的修订与施行表明(

①噪声污染防治只能依靠法律

②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制定和修改的

③国家禁止夜间施工、室内装修等活动

④法律保护我们的生活,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来源:2022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不知从何时开始,针对突发事件、公共议题,互联网上会不时地出现一些不和谐现象——“一言不合就抬杠,三句不到就发火”,一些发言者锋芒毕露、理性缺失,彼此间针锋相对、共识难得。对这种现象看法正确的是(

A.

人生路漫漫,该喜则喜,该怒则怒

B.

保持负面情绪能够在争论时占上风

C.

转移注意、宣泄愤怒有利于回避矛盾

D.

情绪需调节,网络沟通的前提是尊重

来源:2022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2年,刘长春孤身一人代表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1984年,中国代表团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实现金牌“零的突破”;2008年,北京为世界呈现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夏季奥运会;2022年,北京又为世人呈上了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季奥运会。中国奥运的不断突破(

A.

折射出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

B.

体现中国各体育项目已达世界一流水平

C.

说明我国广泛参与各种国际事务

D.

体现健康中国目标已经圆满完成

来源:2022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女足创造过辉煌,承受过动荡,经历过低谷,但永不服输、永不放弃的女足精神从未离开。在2022女足亚洲杯决赛中,中国女足在落后两球的情况下仍顽强拼搏,最终赢得比赛,时隔16年第九次捧起亚洲杯冠军奖杯。中国女足再次夺冠(

A.

告诉我们人生路上充满了困难与挫折

B.

说明只有经历艰难困苦才能磨砺意志

C.

启示我们应对挫折的关键是战胜对手

D.

揭示了面对挫折需要乐观坚强的道理

来源:2022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目前,我国共建成农家书屋 58 . 7 万家,覆盖了全国有基本条件的行政村。在农家书屋,年轻人通过读书、听讲座,学到了种植、养殖技术;老人们看报纸、学书法,享受晚年生活;孩子们看书、学习,了解精彩的世界。建成农家书屋(

①能促进村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②有利于提高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③会占用村民时间,影响农业生产

④能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经济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来源:2022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校开展围棋比赛,同学们推选小华代表班级参赛。尽管做足了准备,实力稍逊的小华还是败给了对手,她非常沮丧。作为同学,我们应该对她说(

A.

肯定是对手干扰了你,别太在意

B.

你没为咱班争得荣誉,真没面子

C.

尽己所能作出贡献,你虽败犹荣

D.

早知道你不如人家,就不选你了

来源:2022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漫画《减负》所示,这一政策的落实可以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A.

课业负担减轻,健康幸福成长

B.

学习压力消除,自由自在发展

C.

不用参加校外培训,只靠自主学习

D.

不用再写家庭作业,享受学习乐趣

来源:2022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青少年在社会中成长,应养成亲社会行为。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A.

将捡到的 100 元钱捐献给受灾群众

B.

就垃圾分类问题向环保部门提建议

C.

在风景区的石壁上刻励志语

D.

在观看球赛时给对手喝倒彩

来源:2022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暑假里,中学生小明每天从早到晚手机不离手。观察下边漫画《机不离手》,联系所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对小明的行为进行辨别与分析。

来源:2022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治同学喜欢学习法律知识,他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国家宪法日”相关资料,整理出了一份资料卡片,请你一起观察与思考。

资料卡片

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四五”普法规划,将现行宪法颁布实施日即12月4日确定为全国法制宣传日。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每年的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

2014-2021年国家宪法日的主题为:

2014年 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

2015年 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2016年 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017年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2018年 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

2019年 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0年 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2021年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分析资料卡片内容,能得出哪些结论?

2)尝试为2022年国家宪法日拟订一个主题,在法治主题班会上交流。

来源:2022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1)联系所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谈谈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源自什么。

2)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既要深植于心,又要外化于行。置身于以下情境时,我们应付诸怎样的行动?

①刚结交了几位外国朋友

②偶然在某网络论坛里发现个别人诋毁我国疫情防控政策

③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

来源:2022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青少年要学习党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传承红色基因,坚定跟党走的决心。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定,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你校准备组织一次党史学习活动。结合实际,本次活动以线上参观党史博物馆的“云研学”方式开展。作为校团委学生干部,你负责本次活动的组织工作,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在准备过程中,有同学提出疑问:“为什么要以‘云研学’的方式开展本次活动?”请你作出解答。

2)本次活动需要组建若干研学小组。在确保每组人数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为实现各小组间基本均衡,应考虑什么因素进行人员搭配?说说你的理由。

3)本次活动的主要步骤是:线上浏览党史博物馆实景→观看党史博物馆讲解视频→小组交流研讨→研学成果校级展示。为明确活动要求,检验和提升活动实效,以评促学,你组织同学们自主设计活动评价标准,需要完成以下表格。

某校党史“云研学”活动学生表现评价表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评价结果

过程表现

示例:认真观看、倾听。


研学成果

示例:能够撰写出党史研学报告。


注:评价结果依据学生参与活动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采用分项等级制加评语的方式呈现。

来源:2022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