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 / 试卷选题

新课标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为了提高我国高收入群体自觉纳税的意识,2006年11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首次明确提出个人年收入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须向税务机关自行申报纳税。该文件的发布体现的税收特征是(   )                           

A.无偿性 B.固定性 C.强制性 D.自觉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越来越多地运用税收、利率等经济杠杆调节经济运行。经济杠杆能够起到调节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   )                                             

A.是以政府强制力为后盾的 B.直接关系着市场主体的利益
C.能够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 D.能够熨平经济发展中的波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也有所差别。这是因为                                               (   )

A.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与企业的利益是联系在一起的
B.按劳分配的实现与企业的效益是联系在一起的
C.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使企业中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D.按劳分配与按资本要素分配是联系在一起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未来世界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要加快建立有利于留住人才和人尽其才的收入分配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各类人才得到与他们的劳动贡献相适应的报酬。从我国分配制度上看,要留住人才就应                 (   )
①建立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体制
②实行按劳按资分配相结合
③提高有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的待遇
④实行年薪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7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指出:全国财政收入达到3.9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7694亿元。我国财政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                                                

A.增加了税种并提高了税率 B.扩大了财政赤字
C.增发了国债 D.国民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选项中最能说明财政使人民生活有保障的是(   )                                              

A.我国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
B.我国投资建设三峡工程
C.全国财政到2010年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将达2182亿元
D.2006年中央财政科技支出安排716.04亿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当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时,政府应
①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                      ②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
③减少财政支出                            ④减少税收

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自2007年7月1日起,调整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覆盖了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关于出口退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出口退税指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B.我国每年都要调整出口退税
C.出口退税是国家把进口企业缴纳的部分税款退还给生产企业
D.是国家为了鼓励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税收优惠行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下表计算:假如某人月工资6100元,那么他当月应纳个人所得税为(   )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减去1600元以后的余额)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1
不超过500元部分
5
2
超过500元至2000元部分
10
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部分
15

 

A.225元 B.550元 C.450元 D.675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三口之家,丈夫张某是公务员,妻子是三资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丈夫和妻子的收入分别属于                                                    (   )

A.按劳分配和按技术要素分配 B.按劳分配和按资本要素分配
C.按劳动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 D.按劳分配和按管理要素分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效率与公平并重”或“更加注重公平”。这里的公平是指                          (   )

A.消灭收入分配中的差别 B.个人收入与贡献挂钩
C.将收入的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D.反对平均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胡锦涛指出,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这主要是                      (   )

A.由国家通过税收进行 B.在初次分配范围内进行
C.在再分配范围内进行 D.由先富起来的个人和地区进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6年6月,某省国资委负责人透露,经营业绩好的特大型国有企业负责人基本薪酬加上效益薪酬,年薪可达60万元。这种薪酬制度(   )                                         

A.表明国有企业的生产资料归企业负责人所有
B.扩大了贫富差距,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C.违背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原则
D.承认了管理等生产要素在创造财富中的重大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7年我国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的目的是(   )

A.通过财政收支的平衡来避免对经济运行产生扩张或紧缩的影响
B.刺激社会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C.抑制社会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
D.增强市场供给能力,抑制通货紧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增值税是将纳税人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增值额作为征税对象的一个税种,它的征收(   )

A.可以消除偷、漏税的出现 B.有利于促进生产专业化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C.可以合理地调节消费行为 D.可以调节个人收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城乡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是地区之间居民收差距中的最突出问题,基尼系数已达到国际警戒线。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分配公平的主要措施有      (   )
①政府要增加对农村公共物品投入
②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利益
③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多予少取
④政府要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等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垄断行业的高收入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垢病的焦点之一。这启示我们(   )

A.必须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兼顾效率与公平
B.垄断行业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很高
C.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
D.市场调节在公共领域不起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许多国有企业高薪聘用科技人才,并允许他们以技术入股,根据企业经营收益分红,科技人员的这些收入属于(   )                                                                   

A.按劳分配 B.按劳动要素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劳动收入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
B.凡是工资收入都是按劳分配收入
C.非劳动收入都是剥削收入
D.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收入是劳动收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退休职工老张富有管理企业的经验,被某民营企业以年薪12万元聘用为该企业的业务主管。老张的这12万元收入属于(   )                                                                                              

A.个人劳动所得 B.按劳动要素分配
C.按管理要素分配 D.按资金要素分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分配上就应该坚持(   )                                                
①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②兼顾效率与公平
③同步富裕,消除差距                    ④共同富裕,平均分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社会成员在收入方面的差距拉大,效率与公平的问题,成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下面对“效率与公平”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没有效率的公平只能是普遍贫困
B.公平是效率的保证,没有公平的效率只能导致贫富分化
C.既要实现“部分先富”,又要最终走向“共富”
D.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二者是完全一致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7年3月在第十届人大五次会议财政部发布的200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预算草案报告中指出:全国财政收入2006年达3.93亿元(不含债务收入),全国财政支出4.02亿元。这种财政收支情况                    (   )

A.属于财政收支的最理想状态
B.属于财政赤字
C.会使债务增加并带来债务危机
D.会造成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导致严重通货膨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般来说,当经济发展过快、物价上涨幅度过大时,政府为抑制社会总需求,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手段是(   )                                                                           

A.提高存贷款利率,降低税率 B.减少货币供应量,增加财政支出
C.扩大货币供应量,提高税率 D.提高存贷款利率,减少财政支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6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3397亿元,其中安排13个粮食主产省(区)的粮食直补资金125亿元。这里的粮食直补资金125亿元是(   )                                            

A.社会保障支出 B.科、教、文、卫方面支出
C.行政管理支出 D.经济建设支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6 年作为“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我国经济稳步增长,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为财政收入的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⑴经济发展和财政的关系是怎样的?
⑵“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因此,有人认为财政收入越多越好。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指出,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材料二 有人认为,我国之所以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因为:按劳分配体现公平,利于缩小差距;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效率,利于克服平均主义。
⑴结合材料一,说明目前我国更加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重大意义?
⑵根据材料二,请你谈谈对上述观点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1978年到2006年我国GDP及城乡居民收入的变化

项目年份
全国GDP
(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978
3624
138
405
2006
209047
3578
11759
增长幅度
57.7倍
25.9倍
29.0倍

 
材料二 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上海人均GDP达到57310元,贵州则只有5750元,相差近10倍。收入最高行业(计算机软件)是最低行业(农林牧副渔)的5.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最高的上海是最低的新疆的2.3 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最高的上海是最低的甘肃的4.6 倍。
材料三  2006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推进社会和谐,必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
⑴材料一、材料二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⑵材料一、二与材料三有什么内在联系?
⑶你认为怎样才能解决上述问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农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在取消农业税的基础上,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切实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今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资金3917亿元,比去年增加520亿元。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税收和财政政策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体公民的税收法律意识,推进依法治税,国家税务局决定,2007年4月开展以"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第16个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
请你模拟一次校园税收宣传活动。
⑴写出宣传的主题或宣传口号。
⑵策划宣传的形式。
⑶列出宣传的主要内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