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 / 试卷选题

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

18世纪中后期,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准备了资本条件的是 (   )

A.“圈地运动”的加剧 B.对殖民地掠夺的加剧
C.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 D.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实施
来源: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密认为经济学有两个目的                                  (   )
①为人民自己获得丰富的收入或者物质条件
②使国家实行鼓励出口、禁止或限制进口的政策
③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④为国家或者社会共同体带来足够的收入以创造公共产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来源: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嘉图指出:“一种商品如果没有用就不会具有交换价值。”这句话主要说明的是                                                      (   )

A.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B.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别
C.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尺度
D.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
来源: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亚当·斯密按国家职能把支出费用分为哪几类                 (   )
①保卫本国不受侵犯  ②保护社会成员财产和人身安全  ③维护市场秩序,促进贸易  ④建设和维护公共工程和社会公共事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来源: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密说:“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任何一个物品的真实价格,即要取得这物品实际上所付出的代价,乃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

A.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的劳动量决定的
B.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来源: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   )

A.生产力 B.物质资料的生产 C.生产关系 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来源: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C.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 D.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
来源: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   )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来源: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嘉图说:在没有政府的干预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最为繁荣;需要国
家做的全部事情,就是避免一切干预。在这里,李嘉图将“需要国家做的全部
事情” 归纳为                                               (   )
①保障私有财产  ②革除政治弊端 ③振兴教育   ④维护国家安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来源: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观点属于李嘉图自由贸易学说观点的是                  (  )
①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进口廉价的生活必需品,可以降低工资,提高利润率
②国家不应限制对外贸易的发展
③废除“谷物法”    ④向国外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来源: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   )

A.商品流通领域中商品的加价 B.商业店员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C.商业资本家在商品买卖中贱买贵卖 D.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来源: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条件,说法正确的是           (    )
①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暴露,为科学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性 ②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历史进入了无产阶级独立开展政治斗争的新阶段,工人运动呼唤科学理论的指导 ③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同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成果一同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④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其理论来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来源: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时所采取的科学方法是             (   )
①唯物辩证法 ②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③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再从具体到抽象  ④从人联系到物,再从物上升到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来源: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   (   )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C.对人们有共同的效用 D.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
来源: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认识正确的是                     (   )

A.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消耗人类劳动
B.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C.是商品,因为它消耗了人类劳动
D.是商品,因为它既是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
来源: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金银充当货币后,可以和其它一切商品相交换,这表明       (   )

A.金银作为货币,就不再是商品了
B.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仍然是商品
C.金银天然具有作为货币的社会属性
D.金银作为货币,其本质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来源: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体现劳动与劳动力不同的观点是                    (   )
①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 ②劳动力的存在以健康人的生存为条件,劳动的实现必须以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为条件 ③劳动不是商品,但劳动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则可以成为商品 ④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和资本主义工资理论,科学地解决了李嘉图体系所无法解决的价值规律与劳动和资本的交换规律之间的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来源: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工作日绝对延长生产出的剩余价值,是                      (   )

A.绝对剩余价值 B.相对剩余价值 C.超额剩余价值 D.超额利润
来源: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作是生产商品中所  (   )

A.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 B.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
C.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D.耗费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来源: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                       (   )
①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②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 ③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  ④揭示了资本主义长期发展的必然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来源: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30年代西方大危机和70年代经济危机的共同点不包括   (   )

A.破坏生产力
B.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带来深远影响
C.经济“滞胀”
D.迫使西方世界进行政策调整
来源: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主要是有三个基本心理规律,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_______                            (    )

A.就业程度 B.经济周期 C.政府干预 D.流动偏好
来源: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选项不属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特点的是        (   )

A.私人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
B.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很大,国家干预较少
C.劳动力市场的自由开放程度高、流动大
D.私人资本较为分散,竞争力强
来源: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罗斯福新政的显著特点是                                  (   )

A.通过法律形式,将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及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固定下来
B.国家接管私人企业
C.一切采取军事化管理
D.取消工会组织,降低工人工资
来源: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新自由主义的看法下列正确的事                          (   )

A.新自由主义是对凯恩斯革命的发展
B.新自由主义根治了资本主义的“滞胀”现象
C.新自由主义一般都坚持“经纪人”假说
D.新自由经济学在美国取得了成功
来源: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苏俄废纸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于1921年3月至1928年实施                                                      (   )

A.国家工业化政策 B.农业集体化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市场化政策
来源: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主张消灭商品经济,到提出共产党人要学会经商;从主张由政府直接控制商业,到提出由国家调节商业。这表明随着苏俄社会条件的改变和经济政策的调整,列宁对商品货币、对市场作用的认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列宁把这些变化看成                                                    (   )

A.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步骤
B.对国家经济进行调控的必要手段
C.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的过渡阶段
D.为解决当时困难而采取的权宜之计
来源: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6年,苏联宣布                                        (   )

A.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B.伟大的卫国战争全线展开
C.建成社会主义国家 D.“二五”计划完成
来源: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大林认为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两个社会主义生产部门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这里的“两个生产部门”是指      (   )

A.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B.全民所有制的生产部门和集体农业的生产部门
C.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 D.农业和工业
来源: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对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是                                          (   )
①突破了把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②认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很运用价值规律
③认为对企业仍然用强制性计划来指导
④认为适当扩大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范围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来源: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上,斯大林认为,两种社会公有制和两个社会主义生产部门的存在,是                                     (   )

A.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发展的结果 B.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表现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原因
来源: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斯大林看来,由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就不能没有     (   )

A.价值规律 B.国家计划 C.剩余价值 D.对外贸易
来源: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原因的认识上,毛泽东赞成斯大林的分析,并且强调                                                        (   )

A.社会分工的存在 B.所有制的不同 C.生产力条件 D.主观因素
来源: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要使市场                (   )

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
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
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
来源: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布鞋厂老板比特为了组织生产,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佣了鲍波等众多工人,并按照其劳动力的日价值量,支付给鲍波日工资10美元。在厂里,鲍波一方面使用生产工具加工原材料,生产出新的商品,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另一方面,他消耗劳动力形成新价值。鲍波一天工作8小时,他创造的新价值是16美元。
回答:(1)比特为了组织生产,除了雇佣鲍波等工人之外,还需要从市场上购买什么?
(2)鲍波每小时的劳动形成多少新价值?鲍波在多长时间内所创造的新价值相当于比特支付给他的工资?
(3)劳动力的自身价值和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是一回事吗?二者有什么关系?
(4)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什么?
(5)马克思揭示出资本家生产的目的意义是什么?

来源: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20年代以来,苏、美经济发展的模式不同,对两国及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30年代,苏、美两国的经济发展各有何基本特征?
(2)简要分析出现上述基本特征的原因。
(3)结合二战后初期的有关史实,说明苏、美两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世界上的扩张情况及其影响。

来源: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2年河北奶农倒奶事件2005年陕西又发生了奶农到奶时间,政府部门虽然组织乳制品厂收购,但没有企业愿意去买奶。生产奶河乳制品一拥而上,乳制品质量不过关,消费者不愿意购买。
(1)经济危机中资本家把奶倒入大海与资料中“倒奶事件”的本质区别。
(2)资料说明了什么经济规律?
(3)当地政府应该如何避免再次发生此类时间?

来源: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一~专题五综合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