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 / 试卷选题

[北京]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期末测试试卷

18世纪中后期,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条件,但也面临着阻碍因素。据此回答1-3题。
1、18世纪中后期,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准备了劳动力条件的是
A、对殖民地掠夺的加剧 B、英国资本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施行
C、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 D、“圈地运动”的加速
2、、18世纪中后期,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准备了资本条件的是
A、对殖民地掠夺的加剧 B、大批失去土地的自由劳动者的出现
C、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 D、“圈地运动”的加速
3、、18世纪中后期,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A、殖民战争的爆发 B、资本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施行
C、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 D、“圈地运动”的加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李嘉图,在经济理论上提出了在资产阶级眼界内所能达到的最彻底的

A.剩余价值论 B.劳动价值论
C.宏观调控理论 D.使用价值理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生产关系 B.物质资料的生产
C.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D.生产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A.软件磁盘本身 B.软件的使用价值
C.购买软件的货币 D.应用软件的计算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1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

A.超额剩余价值 B.绝对剩余价值
C.相对剩余价值 D.剩余价值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经过数十年的学习、专研和实践成了火箭的成功制造者;而乙未经过专门学习、训练,成了植树工人。则甲和乙的劳动
①甲是复杂劳动,乙是简单劳动 ②甲是简单劳动,乙是复杂劳动
③同等时间内,甲乙创造的价值一样多 ④同等时间内,甲创造的价值比乙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

A.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C.社会购买力的降低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遭受破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美国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使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但罗斯福新政并没有找到彻底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灵丹妙药,尤其是( )的方针,为美国此后连年加剧的通货膨胀和扩大的财政赤字播下了种子。

A.恢复和稳定农业 B.建立宽泛的社会保障
C.复兴工业 D.以巨额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滞胀”现象的出现,促进了( )在西方国家的兴起

A.罗斯福新政 B.凯恩斯主义 C.新自由主义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下列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中,最强调政府干预程度的是

A.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市场经济模式 B.以日本为代表的现代市场经济模式
C.以德国为代表的现代市场经济模式 D.以加拿大为代表的现代市场经济模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和70年代经济危机的共同点有
①破坏生产力 ②迫使西方世界进行政策调整
③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带来深远影响 ④经济“滞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生活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他科学地揭示了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 B.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规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1年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度的标志是

A.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B.实行自由贸易
C.取消国有化和实物分配制 D.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探索的理论成果主要体现在

A.《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一书中 B.《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书中
C.《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一书中 D.《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他们(苏联、东欧国家)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你对发展重工业究竟是真想还是假想…… 你如果是真想,或者想得厉害,那你就要注重农业和轻工业,使粮食和轻工业原料更多些,积累更多些,投到重工业方面的资金将来也会更多些。”从这里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安排国民经济计划的次序是

A.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B.重工业——轻工业——农业
C.农业——重工业——轻工业 D.轻工业——重工业——农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总结社会主义改造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与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人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要求。这一要求,意味着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发挥公有制经济和计划经济的作用的同时,也要

A.发挥国家宏观调控对经济的基础性作用 B.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的作用
C.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D.加强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和干预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于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在于

A.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 B.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为基础性手段配置经济资源
C.市场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纵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其中具有关键性的一步就是

A.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2010年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203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205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形手,无形手,手拉手,昂首一起向前走。”这是人们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的认识。它形象地说明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
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国家的宏观调控是不可缺少的客观条件
③在经济运行中,市场调节是经济手段,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政治手段,二者缺一不可
④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2年,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决议报告中,对社会主义经济提出了新的提法是

A.计划与市场相统一的市场经济 B.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C.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的市场经济,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是因为我国的市场经济是

A.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B.发挥了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性作用
C.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统一的 D.坚持市场调节的基础性地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初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以下要求

A.消除封建贵族的影响
B.取消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
C.废除“谷物法”
D.发展自由贸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建立者亚当·斯密认为,提高资本利用效率,增加国民财富的最好方法是

A.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B.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C.政府对经济取消所有干预 D.让每个人自由地参与市场活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嘉图和亚当·斯密的观点相比,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下列观点中,属于李嘉图的经济理论观点的有

A.比较成本学说 B.绝对成本学说 C.收入分配理论 D.二元劳动价值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告诉我们

A.每一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与价值相符合
B.价值只能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C.价格受价值和供求的决定
D.价值围绕价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凯恩斯革命,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凯恩斯革命彻底摆脱了古典经济学的影响
B.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成为计划经济的理论基础
C.凯恩斯革命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
D.凯恩斯革命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大林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争论中,改变了原来的经济观点。属于争论后的斯大林的观点有

A.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商品生产
B.保持商品生产、商品交换,是社会主义获得胜利的唯一可能的道路
C.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两个社会主义生产部门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
D.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不仅包括个人消费品,也包括生产资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作为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将迈出有力的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A.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B.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C.是深化农村改革和缩小城乡差距的要求 D.是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这一理论的内涵是:
A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B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C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D计划和市场是不能兼容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决议》把加快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作为“十一五”期间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举措,认真落实这项重要任务,对提升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和效益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利于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措施有

A.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B.提高加工贸易产业层次
C.增加农产品等初级产品的加工和出口 D.加快发展服务贸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视点一:早餐一块黑面包、几块糖、一杯豆咖啡,午餐和晚餐外加一两碟菜,这是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前,苏联政府提供给国际友人的最高饮食待遇。当时苏联人民的饮食水平就更低了。
视点二:1921年五一劳动节到来时,人们再也抑制不住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喜悦心情,纷纷走出家门,上街狂欢。
视点三:1921年苏俄大旱,1922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自1923年整个国民经济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简要回答:(1)视点一和视点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2)三个视点中所提及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哪些重大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在这一宪法修正案中,明确指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环节有哪些?
(2)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是什么?
(3)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罗斯福新政使资本主义发生了质的改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国家价值规律的作用持完全否定的态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2年河北奶农倒奶事件2005年陕西又发生了奶农到奶时间,政府部门虽然组织乳制品厂收购,但没有企业愿意去买奶。生产奶河乳制品一拥而上,乳制品质量不过关,消费者不愿意购买。
(1)经济危机中资本家把奶倒入大海与资料中“倒奶事件”的本质区别
(2)资料说明了什么经济规律?
(3)当地政府应该如何避免再次发生此类时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20年代以来,苏、美经济发展的模式不同,对两国及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30年代,苏、美两国的经济发展各有何基本特征?
(2)简要分析出现上述基本特征的原因。
(3)结合二战后初期的有关史实,说明苏、美两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世界上的扩张情况及其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