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地理 / 试卷选题

[四川]南充高中2009—101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题(文科

如下图所示,北方某村春夏生产粮食,秋冬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同时开办了养猪场。读图回答1—2题。

1.该村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        B.乳畜业        C.混合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2.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降水条件        D.土壤条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三角坐标统计图,回答题。

1.若该图表示工业部门对不同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a、b、c分别表示原料、动力和市场(不考虑其它因素)。则图中四点最能体现石油化工区位选择要求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若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投入要素中的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不考虑其它因素),则图中四点最能体现亚洲水稻种植业特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的优质长绒棉产区位于:

A.珠江三角洲 B.黄淮平原 C.新疆南部 D.长江中下游平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交通地理位置地位变化可以导致商业城市地位的变化,下列城市中属于此情况的是:

A.广州 B.扬州 C.郑州 D.柳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瑞士的伯尔尼建在阿勒河的曲流处,巴黎建在塞纳河的小岛上,是因为那里:

A.有平原 B.气候接近海洋性气候
C.有充足的水源,用水方便 D.易于军事防卫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右图为“经济与环境相互作用模式内涵图”(X表示经济发展水平,Y表示环境保护强度,Ⅰ--Ⅳ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强度四种关系模式),据此回答题:

关于Ⅰ—Ⅳ所表示的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Ⅰ为经济环境协调模式
B.Ⅱ为环境滞后经济模式
C.Ⅲ为经济滞后环境模式
D.Ⅳ经济环境落后模式

如果X表示经济发展速度,Y表示环境保护强度,那么,目前我国处在哪种发展模式:

A.Ⅰ B.Ⅱ C.Ⅲ D.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完成题:

1.飞机由②地飞往⑤地的最短航线是:
A.一直沿正东方向
B.先向正南再向正北方向
C.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D.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2.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两地的地方时相差1小时20分钟
B.任何一日,③④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为20°
C.③地位于④地的东北方            
D.①②两点间的距离等于②③两点间的距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某工业收益随空间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题。

1.图中显示该工业布局的理想区域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中空间费用曲线先减后增的主导因素是:
A.地租费用、市场近便
B.市场近便、工人工资
C.工人工资、政策影响
D.地租费用、交通费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题。

1.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B.阶段I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Ⅱ快
C.该国可能属发展中国家                 
D.阶段Ⅱ,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
2.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A.第一产业                             B.行政机关
C.工业                                 D.第三产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谋求人地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人类的共识。人口激增、资源缺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是当前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据此回答题。
下列举措,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

A.世界各国承担同等责任,共同保护地球
B.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改变生产方式,寻求经济活动的利润最大化
D.制定全球统一目标和政策,以解决跨国界环境问题

关于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是:

A.农村环境问题以生态破坏为主,环境污染危害不大
B.农村经济落后,应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
C.发展经济需协调好与生态、社会的关系
D.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是治理污染最有效的措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右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题:

下列关于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④点的海拔可能为500m或600m
B.甲、丙在分水岭上
C.甲处是山脊,乙处是山谷
D.①处能看到②处,但看不到③处

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199m B.399m
C.400m D.499m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图,完成题。

1.关于图中abcd四地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地的角速度都相同
B.四地的角速度都不同
C.四地的自转线速度由小到大依次是adbc
D.四地的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bcad
2.图中四地该日昼长由长到短依次是
A.a→b→c→d     B.d→c→b→a    C.c→d→b→a     D.d→a→c→b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极星光直射北极点,而春.秋分日太阳光直射赤道,两种光线都随纬度变化而变化,这是共性;但因地球在黄道面上绕太阳运行,太阳光有周年回归现象,不是永远直射赤道,这是两种光线的差异性,读右图回答题。

某地测得此刻北极光与地面的夹角为40.5°,则该地的纬度为:

A.40.5°N B.40.5°S
C.49.5°N D.90°N

图示这一天,观测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A.40.5° B.49.5° C.26° D.23.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中MN为某一时刻地球上的晨线。M位于南半球,线段上M、a点的纬度如下图所示,b是线段的中点。该时期长江口的盐度较高。读图回答24—25题:

1.此时,a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有可能是:
A.5时          B.6时          C.18时              D.0时
2.若b地经度为180°,则此时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长江三角洲烈日当空            B.太阳已从伦敦的地平线上落下
C.a地位于 b地东南方向         D.中国北冰洋科学考察正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中的AB线表示晨昏线的一部分,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读图回答: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 ;
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上出现极昼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1分)
(3)此时的北京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示这一天,澳大利亚悉尼日出、日落的方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      
(5)在此季节内,下列现象可能的是________1分)

A.杭州湾盐度达一年中最小
B.开普敦正处于多雨季节
C.长江流域开始进入梅雨季节
D.我国北方经常遭受寒潮的侵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成都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油菜的主产区之一。试分析影响其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2)说出甲乙两地之间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形成该特点的有利自然区位因素。
(3)重庆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请简要说出其成为交通枢纽的区位因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企业众多。近年来,钢铁出口量增长较快,所需铁矿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大量进口;钢铁企业布局呈现由接近煤炭、铁矿石产向沿海转移的趋势。
图示为我国东南沿海甲、乙、丙三地的位置。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在甲地建设大型钢铁企业(M公司),所需铁矿石依赖进口,但限于港口条件,大型货轮无法直接停靠,进口的铁矿石部分需在乙地港口转运。近期,M公司并购了乙地的钢铁厂,并计划在丙地建立大型钢铁厂。
(1)简述我国在沿海港口建设大型钢铁基地的有利条件。
(2)根据图示信息说明甲地港口难以营建深水泊位的原因。
(3)M公司并购乙地的钢铁厂后,炼铁和炼钢在甲地和乙地如何分工?为什么?
(4)说明在丙地建大型钢铁厂相对于甲地的有利区位条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B处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   。该地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2)图中里约热内卢是巴西原首都,是个人口超过千万的超级大城市。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里约热内卢的城市交通面临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巴西为解决里约热内卢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开发国土,在巴西高原上兴建了以 ——————————————————————————职能为主的新首都巴西利亚。
(3)城市化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对自然环境各要素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弃物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壤产生不良影响。请说明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的表现:
①对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降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图中10℃等温线沿线大陆东西两侧降水差异及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