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地理 / 试卷选题

[山西]2011年山西省吕梁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

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化进程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该国人口开始出现负增长的时间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列各国中,人口自然增长情况与图示人口变化相一致的是(  )

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新加坡

当前,该国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  )

A.Ⅰ B.Ⅰ和Ⅱ C.Ⅱ D.Ⅲ
来源:2011年山西省吕梁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丁克”(DINKS)家庭,也称为自愿不生育家庭,是“Double  Income,No  Kids”缩写的音译,其含义为“双份收入,不要孩子”。回答下列各题。
丁克家庭反映的地域文化特征是(  )

A.欧美文化 B.中亚文化 C.中国文化 D.南亚文化

丁克家庭的出现对人口数量的影响是(  )

A.出生率上升 B.出生率下降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总人口数增加
来源:2011年山西省吕梁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人口统计的部分数据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从图中看,说明了1990-2000年的10年间我国(  )

A.80岁以上人口比重在下降
B.0~14岁人口数量总体下降
C.15~64岁人口比重不断减小
D.6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没有波动

造成图中情况的成因主要不是由于(  )

A.社会安定及经济发展 B.卫生防疫工作做得好
C.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 D.人口迁移导致生育优化
来源:2011年山西省吕梁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951—2000年,该国(  )

A.是人口净迁入国
B.人口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
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
D.人口增长了15.1%

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  )

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增长模式进入现代型
B.可能位于欧洲
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
D.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
来源:2011年山西省吕梁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绿化是改善城市环境和城市形象的重要措施。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调节城市大气碳氧平衡 B.有明显的增温降湿效应
C.减少城市地区日照时间 D.消除城市大气酸雨污染

破墙透绿的环境功能为(  )

A.净化空气 B.消烟除尘 C.美化环境 D.增加湿度
来源:2011年山西省吕梁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中心商务区内部结构中零售业的空间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图示信息显示  (   )
①距离市中心越近,零售业分布的高度越高
②距离市中心越近,商品的档次越高
③距离市中心越远,商品的价格越高
④中心商务区有明显的水平分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图中“角落部位”租金较低,原因可能是(   )
①位置偏僻    ②距市中心较远       ③通达度较差       ④通达度较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来源:2011年山西省吕梁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中,各级城市或各类商业部门与R1、R2、R3所示服务半径对应正确的是 ( )

A.司马乡-R1,孝义市-R2,吕梁市-R3 
B.汾阳市-R3,吕梁市-R2,太原市-R1
C.北京市-R1,黄浦区-R2,上海市-R3 
D.汽车销售中心-R3,家用电器-R2,早点铺-R1
来源:2011年山西省吕梁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城市是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桥头堡”,合理发展城市非常重要。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四图,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

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是(   )

A.市中心规划建设高级公寓 B.广建大型游乐场
C.大力发展高级轿车 D.加快环行道路建设
来源:2011年山西省吕梁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途径能有效解决当前城市化问题的是(  )

A.限制中小城市的规模,提高生态效益 B.扩大大城市的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C.在大城市周围建卫星城 D.城市职能向综合性方向发展
来源:2011年山西省吕梁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平原区只能发展种植业,山区只能发展畜牧业
B.我国将橡胶生产由热带向北推广到北纬22°,这是改造自然的结果
C.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D.自然因素是影响农业区位的决定性因素
来源:2011年山西省吕梁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2000年开始,伊利集团的液态奶生产基地在北京和大庆等城市落成,影响这些基地落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廉价劳动力 B.消费市场 C.原料产地 D.交通便利
来源:2011年山西省吕梁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乳畜业、种植园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的共性是 (  )

A.区位优势条件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B.基础条件是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
C.生产规模大,但商品率低 D.均属商品农业、密集农业
来源:2011年山西省吕梁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为我国某一地区的粮食作物种植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该地区的耕作制度是 (  )

A.一年一熟或两熟 B.一年二熟或三熟 C.两年三熟 D.三年两熟

造成该地区农作物收获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

A.劳动力供应不足 B.冬、春时节沙尘暴频繁
C.地下水位变化大 D.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

下面的等值线图与该地区相符的是(  )   
     

来源:2011年山西省吕梁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为几种农作物在不同纬度的种植高度上限示意图,并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农产品中对热量要求最高的是    (   )

A.水稻 B.双季稻 C.春小麦 D.玉米

最有利于水稻地区专业化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是(   )

A.辽宁 B.陕西 C.云南 D.安徽
来源:2011年山西省吕梁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结合以下材料及下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材料 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10月17日上午7点46分,美国人口达到3亿,这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人关注的不仅是人口的增长,还有美国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英国《独立报》指出: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1)由图甲可以看出美国人口的增长除自然增长外还由________所致,这种方式的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2)美国人口构成的变化对美国积极的影响是(  )

A.交通通达性提高 B.文化多样性 C.劳动力数量减少 D.自由活动空间增大

(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____、科技发展水平、________等。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阔,但媒体称“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并非好事”。试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阐释。
(4)近年来,美国老年人口主要向________地区迁移,其主要原因是              

来源:2011年山西省吕梁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某发达国家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在城市形成的第________阶段,由于同一类经济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________,开始出现城市功能分区。
(2)阶段Ⅱ商业用地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阶段Ⅲ商业用地出现的新变化是____________。
(3)工厂在城市区位中的变化趋势总体上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阶段Ⅲ中住宅区出现了分化,分析判断图中甲为________住宅区,乙为________住宅区。

来源:2011年山西省吕梁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
(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________运输方式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3)图2中的①、②两线,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____________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等社会、经济问题。
(4)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
①对生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气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降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对地下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      (   )

A.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
B.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变化
C.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
D.增加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
来源:2011年山西省吕梁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中国、美国两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⑤是______________平原,②④⑤地的农业地域类型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已加入WTO,与美国相同类型的农业地域相比,⑤区的粮食生产最大优势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③为___________带,该农业带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4)目前美国东北部地区所需蔬菜主要由南部和西部地区供应,这主要得益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迅速发展。

来源:2011年山西省吕梁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澳大利亚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甲和该国气候类型分布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该农业类型主要以            相结合为特征。
(2)该国是世界上      (粮食作物)和     (畜产品)的重要出口国。
(3)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分析:
A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是       ,B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4)澳大利亚中西部几乎不能发展农业的原因是                 

来源:2011年山西省吕梁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