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地理 / 试卷选题

[海南]2011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高考调研测试(一)地理卷

2010年9月30日至10月9日,持续的强降雨使海南省部分市县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从图中信息可知,遭受特大暴雨危害的地点是

A.海口 B.文昌
C.万宁 D.三亚

造成这次海南省部分市县洪涝的主要自然原因,错误的是

A.热带气旋活跃,带来持续的强降水
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引起内涝
C.地表植被被破坏,“天然蓄水池”功能减弱
D.沿海房地产、高塘养虾等破坏了地表径流,泄洪遇阻
来源:2011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高考调研测试(一)地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是日本山河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国土面积大,人口密度小
B.日本IT工业集中在甲岛,其原因是该岛环境洁净、海运便利
C.处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地带,多火山地震
D.季风水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的地位
来源:2011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高考调研测试(一)地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中,甲为某地的平面图,乙图和丙图分别为沿甲图相应的点所作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o地的地形是

A.山峰 B.山谷 C.山脊 D.鞍部

如果发生较大的降水,降落在a地的水体在坡面上的流向是

A.东北向西南 B.东南向西北
C.西北向东南 D.西南向东北
来源:2011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高考调研测试(一)地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示区域,由甲演变成丙,城市周边农业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 B.自然条件 C.农业技术 D.交通

该区域由甲演变成丙,有关其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区年平均气温下降 B.生物多样性增加
C.环境污染减缓 D.城区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来源:2011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高考调研测试(一)地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是极地投影图,图中ACB线是晨昏线,其中AC段是晨线,C点的纬度是66°34′。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23°26′N,180°
B.23°26′N,0°
C.23°26′S,180°
D.23°26′S,0°

图示时刻,东京(东九区)时间可能是

A.12月22日9时
B.6月22日9时
C.6月22日21时
D.12月22日21时
来源:2011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高考调研测试(一)地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图文信息,回答下列各题。

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A.GPS—RS—GIS
B.RS—GIS—GPS
C.GIS—RS—GPS
D.RS—GPS—GIS

“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B.统计城市GDP增长量
C.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D.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
来源:2011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高考调研测试(一)地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是“不同国家单位GDP能源消耗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美国与日本相比   

A.日本单位GDP能耗一直高于美国
B.两国从高能耗到低能耗同步过渡
C.日本能源利用率高于美国
D.美国早期能耗增长比日本缓慢

目前,发展中国家单位GDP能耗超过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A.持续开发能源资源,能源丰富
B.人口持续增长,能源紧张
C.工业发展迅速,大量进口能源
D.生产粗放,能源利用效率低
来源:2011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高考调研测试(一)地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我国四种农作物种植的适宜气候条件,据表回答下题。 

成都平原不适宜种植农作物②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条件不足 B.水分条件不足 C.水热配合不好 D.光照条件不足
来源:2011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高考调研测试(一)地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中图①为“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图②为“该市城市规模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①中郊区地价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郊区交通通达度提高
B.城市规模缩小,用地紧张
C.郊区基础设施比城区更完善
D.中心商务区整体外迁

图反映了该城市

A.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增长趋缓
B.城市规模扩大,出现郊区城市化
C.上世纪60年代以前,城市核心区面积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城乡过渡带
D.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
来源:2011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高考调研测试(一)地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地区胜利建成。图为南极地区的自然物质运动示意圈,读图完成下题。

下列说法正确体现南极地区水循环环节的是

A.③为蒸发④为升华⑤为降雪
B.④为蒸发,⑤为降雨
C.图中水循环仅为内陆循环
D.①为大气输送,②和⑤为降雨
来源:2011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高考调研测试(一)地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表示某地区工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生产与销售情况。读图完成下题。

由图中信息可知,与阶段Ⅰ相比,阶段Ⅱ该地区企业发展的特点是

A.规模效益增强
B.环境污染减轻
C.原料渠道拓宽
D.专业分工程度更低
来源:2011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高考调研测试(一)地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是“我国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及人口抚养比变化图”,人口抚养比是指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的非劳动年龄人口数,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表示我国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及人口抚养比 曲线分别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2020年后我国的环境压力继续增大
B.2012年左右我国社会负担将达到最大
C.我国劳动力总数与人口总数同比例增加
D.2025年后我国人口抚养比提高主要是由于人口老龄化导致
来源:2011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高考调研测试(一)地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中,图甲和图乙分别为世界和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区域在石油工业发展现状上存在的明显差异是什么?为什么? 
(2)分别说明图中两条运河的名称及地理意义。

来源:2011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高考调研测试(一)地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中,甲、乙两图是喀什所在区域图和地质剖面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简述甲区域地形特征和A处的地貌类型
(2)喀什是中国的西大门,是中国和西亚文化交融的城市、新疆最著名的古城。2010年,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请分析喀什城市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来源:2011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高考调研测试(一)地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图表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喀斯特地貌面积很广,气候是我国南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2011
年,我国将至少投入25亿元,大力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下表是我国三个喀斯特地貌区的相关数据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分析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与年溶蚀率之间的内在关系。
(2)试评价喀斯特地貌对当地经济活动的影响

来源:2011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高考调研测试(一)地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分)旅游地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杭州西湖景区从2002年国庆假期开始免门票,实现了将没有围墙的完整西湖还给市民与游客。但没有围墙的“免费西湖”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据统计,2008年,游客人数和消费收入都是过去“收费西湖”的两倍以上。
材料2:上海有中西结合的都市文化,浙江有山水文化,江苏则有园林文化,在世博会前后,三地向全国和全世界推出一个组合型的“园林+山水+都市”产品,吸引投资者及游客的眼光。
(1)杭州实施“免费西湖”措施后,旅游收入没有下降反而大幅上升,试分析原因。
(2)从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角度,分析苏、浙、沪建设旅游共同市场的有利条件。

来源:2011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高考调研测试(一)地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10年8月8日凌晨,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发生强降雨引发泥石流灾害。造
成大量人员、财产损失。此前舟曲也是汶川地震的重灾区之一。
材料2:图为“泥石流示意图”及“泥石流逃生示意图”。

(1)试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方面简要分析此次泥石流发生的原因。(8分)
(2)据材料二分析,当泥石流发生时,在泥石流的流经区和堆积区的游客,应该如何正确逃生?(2分)

来源:2011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高考调研测试(一)地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分)环境保护
图为“我国东南某区域简图”,读图回答问题。

(1)分别说出图中A山和B湖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2)若A地区过度开垦,将会对乙河流下游及其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6分)

来源:2011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高考调研测试(一)地理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